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简介:通过一道高考题,从CO2、H2O与足量Na2O2反应的有关计划引入,讲析甲醛、甲醇等符合通式(CO)x(H2)y的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后增重情况,再变化到不符合上述通式的有机物燃烧后产物通过足量Na2O2固体后的增重情况,这样进行有层次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化学习题课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不仅对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典型习题绝不可就题讲题。在备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认真设计,联想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启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爱思、会思、多思、深思,这样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习题(2004.12理综)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这是一道有关CO2、H2O与足量Na2O2反应的习题,答案是D,我在讲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本型:当mgCO2或H2O(气)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变式1:使mg甲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可增重多少克?
解析:按一般思路:CH2OO2(CO2、H2O)Na2O2增重,比较繁琐,若仔细分析两个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我们可以进一步转换如下:Na2O2CO2Na2CO3(Na2O2·CO),Na2O2H2O2NaOH(Na2O2·H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CO2通过足量Na2O2,实际进入固体部分相当于CO(即固体增重);H2O(气)通过足量Na2O2,实际进入固体部分相当于H2(即固体增重)。而CH2O在形式上可写为CO·H2,便可很容易得出答案为mg。这是考察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练习1:使18g甲醇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答案:18g)
变式2:若使m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恰好增重mg,则该有机物的通式是什么?
解析:通过上面两道练习,同学们很容易概括出,只要分子式可以写成CO与H2的某种组合,就符合这种情况。故答案为(CO)x(H2)y(x、y均为正整数)。
练习2:使mg丙三醇、葡萄粮、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答案为mg,因为它们都符合变式2中通式。
变式3:将含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充入有23.4克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温度为150℃,压强为零。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放出,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多少?
解析:由题可知,反应后无气体剩余,气体全部进入固体,说明O2和CH4的混合组成必须符合(CO)x(H2)y通式,故相同条件下O2和CH4的体积比为1∶2。
由上可知,该通式不仅适用于某些纯净物,也适用于某些混合物,这是考察学生抽象、概括后的发散能力。
变式4:若使mg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解析:乙烷分子式为C2H6,不符合通式(CO)x(H2)y,但乙烷燃烧时消耗O2生成CO2和H2O,我们可以利用上述规律逆向推理:
C2H6+O2(CO)2(H2)3,即mgC2H6先结合m30×32gO2变成通式,故反应后固体增重m+m30×32=3115m(克)。
练习3:若使mg甲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解析:甲酸分子式为CH2O2,CH2O2CO·H2O-12O2CO·H2,依据原子守恒,反应后固体增重m-m46×12×32=1523m(克)。
变式4和练习3主要是利用中间变量,借助上述规律解题,是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习题的设计和讲评,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阶梯式地考查了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收敛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
化学习题课是一种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复习课,不仅对学生已学的化学知识起着矫正、巩固、充实、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重要的、典型习题绝不可就题讲题。在备课过程中,要对其进行认真设计,联想到若干相关或相通的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扩展思路,启发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爱思、会思、多思、深思,这样就能使学生融会贯通,达到做一题、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习题(2004.12理综)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也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
A.H2 B.CO C.C6H12O6 D.C12H22O11
这是一道有关CO2、H2O与足量Na2O2反应的习题,答案是D,我在讲评过程中进行了如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基本型:当mgCO2或H2O(气)与足量Na2O2固体完全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变式1:使mg甲醛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可增重多少克?
解析:按一般思路:CH2OO2(CO2、H2O)Na2O2增重,比较繁琐,若仔细分析两个反应方程式: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我们可以进一步转换如下:Na2O2CO2Na2CO3(Na2O2·CO),Na2O2H2O2NaOH(Na2O2·H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CO2通过足量Na2O2,实际进入固体部分相当于CO(即固体增重);H2O(气)通过足量Na2O2,实际进入固体部分相当于H2(即固体增重)。而CH2O在形式上可写为CO·H2,便可很容易得出答案为mg。这是考察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练习1:使18g甲醇完全燃烧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答案:18g)
变式2:若使mg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恰好增重mg,则该有机物的通式是什么?
解析:通过上面两道练习,同学们很容易概括出,只要分子式可以写成CO与H2的某种组合,就符合这种情况。故答案为(CO)x(H2)y(x、y均为正整数)。
练习2:使mg丙三醇、葡萄粮、甲酸甲酯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答案为mg,因为它们都符合变式2中通式。
变式3:将含O2和CH4的混合气体充入有23.4克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引燃,充分反应后容器中温度为150℃,压强为零。将残留物溶于水,无气体放出,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多少?
解析:由题可知,反应后无气体剩余,气体全部进入固体,说明O2和CH4的混合组成必须符合(CO)x(H2)y通式,故相同条件下O2和CH4的体积比为1∶2。
由上可知,该通式不仅适用于某些纯净物,也适用于某些混合物,这是考察学生抽象、概括后的发散能力。
变式4:若使mg乙烷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解析:乙烷分子式为C2H6,不符合通式(CO)x(H2)y,但乙烷燃烧时消耗O2生成CO2和H2O,我们可以利用上述规律逆向推理:
C2H6+O2(CO)2(H2)3,即mgC2H6先结合m30×32gO2变成通式,故反应后固体增重m+m30×32=3115m(克)。
练习3:若使mg甲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后固体增重多少克?
解析:甲酸分子式为CH2O2,CH2O2CO·H2O-12O2CO·H2,依据原子守恒,反应后固体增重m-m46×12×32=1523m(克)。
变式4和练习3主要是利用中间变量,借助上述规律解题,是考察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习题的设计和讲评,引导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变,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阶梯式地考查了学生的归纳和演绎能力,即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收敛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发散,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各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