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核心素养 班级文化 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的内涵
素养是指专门训练之下和实际生活中不断磨练之中逐步形成的各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整体修养,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品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班级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吸纳相互促进的文化过程。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二.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状况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2013年,我国成立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2.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上比较注重精致与美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建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作用。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苏州市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一本来自一线教师原创的新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成为了教育类的畅销书。该书作者北京小学唐亮老师(北京市“紫禁杯”特等班主任)在书中对班级文化作了如下诠释: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地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它与班级成绩并不矛盾,班级文化培养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而随着情商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1.提升核心素养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2.培育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建设班级文化又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 班级文化 意义
一.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的内涵
素养是指专门训练之下和实际生活中不断磨练之中逐步形成的各个要素综合在一起的整体修养,是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在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品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文化是指人類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制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个复合体,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级成员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的一系列活动,它是班级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吸纳相互促进的文化过程。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工程,它的主体是学生。
二.核心素养与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状况
1.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2013年,我国成立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课题组,由北京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的近百名研究人员组成。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
2.关于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在课程改革以前,多体现在与学科相结合,比如在教室环境布上比较注重精致与美观,传统的精神文化建设多以正面引导为主,注重榜样的作用。辽宁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苏州市教科所开展的《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让集体本身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提出的“在新课程时代的班级管理中,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集体本身可以成为一种最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让集体的能量温馨地辐射每一个个体,最终走上教是为了不教的良性循环”。近年来,一本来自一线教师原创的新书《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成长》成为了教育类的畅销书。该书作者北京小学唐亮老师(北京市“紫禁杯”特等班主任)在书中对班级文化作了如下诠释:以往我们强调班级管理,一味地对学生说教,往往作用不大。现在我们强调用文化育人,寻求一种思想上的碰撞,改变学生的精神实质,再由精神上升到行动上来。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的生命力所在。它与班级成绩并不矛盾,班级文化培养的是孩子的情商,是非智力因素。而随着情商的提高,孩子的成绩也必然会得到提升。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班级文化建设意义
1.提升核心素养是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各国都在思考21世纪的学生应具备哪些核心素养才能成功适应未来社会这一前瞻性战略问题,核心素养研究浪潮席卷全球。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国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必须解决这一关键问题。
2.培育核心素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党的教育方针从宏观层面规定了教育的培养目标,对于我国的人才培养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在价值定位方面,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可以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可用的、教育工作者易于理解的具体要求,明确学生应具备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从中观层面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引领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建设班级文化又是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