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在社会处于信息时代,学生平时在生活中得到信息也是相当大而快,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望较强,特别是对新鲜事物接受快,但不喜欢抽象的乏味的东西,所以好多同学不喜欢数学,只有乏味的计算、严密而难于理解的推理,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特别是实施新教材后,课堂教学在情景性、探索性、交互性等方面有所加强的同时,带来了许多形式化、表面化的东西,有从一种“僵化”走向另一种“僵化”的倾向和危险。因此,对初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创新,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能力培养
什么是数学能力,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大小,称为数学能力,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我国传统提法,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数学老师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又分为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在此基础上的数学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能力,则属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这种“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的新成果和新成就。因此,“创造性”数学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其它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教育工作中,要想成功地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必须首先重视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不能得到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认为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没有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活动毫无创新可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时设置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出题目:“根据全国天气预报,某地最高温度为5°C,最低气温为-2°C,那么此地的温差是多少?你又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道题目学生还没有学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是需要教师讲解还是自己解决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创新中充满对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曾有教育学家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1)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让他们展開想象的翅膀,发挥不同的特长,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去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想到的,以及这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等等。例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图、测量等操作,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去证明这猜想,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是对这个性质的应用。(2)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真谛。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的数、式等例子,经学生讨论后得出字母可表示数,可表示运算规律,可表示数量关系等。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回想、归纳、类比、猜想、总结、推理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3)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4)要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发展潜能,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思维水平的层次性。要鼓励和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肯定学生的见解,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与信心
中学生的自尊心理,使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唯恐问错问题受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当然更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要能耐心倾听,认真回答学生的提问,即使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找出合理的部分,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提问的学生大受鼓舞,增强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又需学生自己去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6-69.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43.
[3]刘希平.学会思维[M].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22-2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能力培养
什么是数学能力,众说纷纭。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认为是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运用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的本事大小,称为数学能力,它是数学素质的重要表现。我国传统提法,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及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数学老师的基本要求。
一、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把日常生活中人们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称为能力。能力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数学能力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能力。它又分为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是指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迅速而成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的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与此紧密相关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运用能力等,这些基本上都属于学习数学的数学能力。在此基础上的数学科学探索活动中的能力,则属于“创造性”的数学能力。这种“创造性”的数学能力可产生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的新成果和新成就。因此,“创造性”数学能力是“创造性”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其它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创造性”数学能力培养的基础。所以,教育工作中,要想成功地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必须首先重视他们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自信心
一直以来,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始终不能得到全面改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直占有主导地位,认为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没有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活动毫无创新可言。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适时设置一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给予学生鼓励。例如:在有理数的减法这一节教学中,教师出题目:“根据全国天气预报,某地最高温度为5°C,最低气温为-2°C,那么此地的温差是多少?你又是怎么计算的呢?”这道题目学生还没有学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问学生是需要教师讲解还是自己解决呢,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创新中充满对自主探究学习的热情。
三、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曾有教育学家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1)利用学生渴求未知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2)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必要的。让他们展開想象的翅膀,发挥不同的特长,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
四、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中,去理解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想到的,以及这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等等。例如,在讲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作图、测量等操作,猜想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再去证明这猜想,形成正确的结论,最后是对这个性质的应用。(2)数学教学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机会,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安排适量的、具有一定探索意义和开放性的问题;要给学生比较充足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不断探索和创造的氛围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真谛。比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以让学生去寻找我们已学过或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的数、式等例子,经学生讨论后得出字母可表示数,可表示运算规律,可表示数量关系等。为了加深学生理解,还可以让学生用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用字母表示数”。学生在探索、交流过程中,经历了回想、归纳、类比、猜想、总结、推理等过程,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3)要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集体创新能力。(4)要鼓励学生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发展潜能,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这些个性差异,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思维水平的层次性。要鼓励和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使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肯定学生的见解,保护学生提问的勇气与信心
中学生的自尊心理,使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唯恐问错问题受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当然更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要能耐心倾听,认真回答学生的提问,即使没有多大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找出合理的部分,给予肯定和表扬,使提问的学生大受鼓舞,增强提问的勇气和信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非一日之功。既需要教师的指导,又需学生自己去努力、去实践、去探索。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教学相长,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6-69.
[2]刘兼,孙晓天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9-43.
[3]刘希平.学会思维[M].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1999.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