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想要渗透感恩教育,就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起: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父母对孩子感天动地的故事等。
(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一)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
(二)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都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念自然之恩和社会之恩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的雄伟壮丽。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三)用倾诉衷肠的方式表达真心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可以让自己深入角色,可以让自己换位倾诉等等。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学。都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人吗?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深入语文课本,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
语文教科书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自然之恩、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等。
(一)自然之恩
大自然不仅保证了我们生存的物质条件,还以壮丽秀美的山川哺育我们的精神。
(二)父母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父母对孩子感天动地的故事等。
(三)祖国之恩
祖国是具体的,祖国不仅是疆土,还有文化和她的万千子女。我们不仅要从描写祖国各地风景的文章中感知祖国的地大物博,更要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四)社会之恩
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二、感恩教育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中的感恩教育,要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感恩的价值观。
(一)珍惜自己的生命,对大自然、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都是一种感恩的表现
每个人来到人世间都只有一次,珍惜生命,是对大自然的最好的回报;父母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就是希望我们长大成人,一生平安,珍惜生命,是对父母的最好的回报;祖国、社会为我们提供了健康成长的阳光土壤,珍惜生命,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珍惜生命,就是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滋养自己的精气神,就是要远离危险。
(二)在感恩教育中要渗透承担责任的教育
感念父母之恩,要孝敬父母,听父母的话,不让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过分忧心;感念祖国之恩,就要报效祖国,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作贡献,在祖国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受威胁时,要挺身而出,甚至不惜献出宝贵的生命。这和珍惜生命的教育不相互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珍惜生命教育不是苟且偷安的教育,“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舍生而取义”都是古人早已弄明白的道理。
(三)感念自然之恩和社会之恩
感念自然之恩,要形成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要学会和大自然生灵的和谐相处;感念社会之恩,要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和不同阶层的人相处,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处,做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三、感恩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一)感恩教育,首先要让学生知恩
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筛选信息,明白要感谁的恩,感什么恩。表现大自然之恩的,一般是写景的记叙文或是说明性质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抓住景物的主要特点,从景物特点、事物特点中感知大自然之恩。写人记事的文章,要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或事情的意义,感知父母之恩、祖国之恩、社会之恩。
(二)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1.在朗读中体验。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适宜在朗读中体验恩情和深深的感激之情。因此,在知恩之后,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在想象中体验。表现大自然美景的课文,通过想象深入意境,能使大自然之美深入人心,更加体验到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和祖国的雄伟壮丽。通过想象能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对人物高尚品质的认识更加深刻。
3.在思维中体验。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三)用倾诉衷肠的方式表达真心
从文本入手,学生已经知恩、感恩,还要做适当的拓展,让学生通过表达心声,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可以让自己深入角色,可以让自己换位倾诉等等。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教科書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学。都说有一个健全的人格,才会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我们的教育不正是让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做合格的人吗?
所以,我觉得我们一定要深入语文课本,将感恩教育进行到底。
(作者单位 青海省格尔木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