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案例教学在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应用问题,提出教师在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中要避免单向说教的现象,必须借助社会案例展开教学,通过精选案例内容、创新案例形式、传授案例学法、延伸案例训练等途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驱动力,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
【关键词】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核心素养
案例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材料,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典型性的特征,能够对教学形成强力支持。高中学生思想趋于成熟,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教师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教学判断和设计,通过精心筛选案例内容素材、创新案例呈现形式、适时投放案例、传授案例学法用法、延伸案例训练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一、筛选案例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政治学科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度解析,找到案例信息作为教学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体验的机会。教材中的案例带有普适性,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做出科学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取舍,以提升教学适用性。教材案例也有局限性,教师应对接现实生活,借助校本课程、教辅材料、网络等渠道,搜集针对性较强的案例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支持,引导学生展开多重观察学习行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提升学科能力。
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教学“贮藏、支付”等内容时,教师拿出手机说道:“我们过去要存钱或者支付,需要到银行或者借助各种卡来操作,如今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关于货币存储和支付,大家都有手机应用经历,请结合相关经历列举一个案例,说明移动操作的便捷性。”学生对这个方面的内容最为熟悉,感觉也最真切。有学生说:“大家都点过外卖,这个服务真是太便捷了。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收到外卖。”也有学生说:“手机支付已经比较便利,但最近很多超市引入了刷脸服务,根本就不要手机,直接扫描面部,就可以完成支付。”教师认真听取学生讲述,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给予更多鼓励,有意识地做对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知识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因为案例与学生生活对接严密,所以能够更好地调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主动介绍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进而产生的学习动力也更为强大。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做出创新设计。
二、创新案例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案例大多是一些现实事件,教师在案例呈现时,需要有创新意识,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故事讲述、媒体展示、情景再现、课堂演绎等,都是案例呈现可以选择的形式,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案例核心,展开深度阅读和分析,构建创新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案例展示设计,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体验的机会,对提升案例学习品质更有帮助。
在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拿出一份促销广告: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大家注意的焦点在哪里呢?肯定在商品的价格上,因为促销活动价格与平时是有差异的。这些价格发生了变化,原因有哪些?你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案例进行解读吗?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对接生活展开讨论。有学生列出案例:昨天妈妈去超市买来3颗大白菜,单价是0.3元每斤。这个价格是非常便宜的,我分析其价格变化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大白菜大量上市,供大于求,自然要降价处理。二是超市为吸引顾客需要促销,对一些商品进行降价,目的是带来人气,特别针对家庭主妇这个大群体。三是产供销渠道得到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也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的调整。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做出评价,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热情更为高涨。
教师利用单页广告做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列举案例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案例分析需要知识储备,学生能够活用相关理论知识做分析解读,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适时投放案例,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案例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投放时机的把握。课堂导读、重点突破、教学训练等环节,都属于案例投放最佳时机。学生对教学案例有特定接受心理,教师在具体组织和引导时,需要有互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甚至让学生参与案例信息搜集工作。在案例投放时,如果能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其调动作用会更为突出。课堂导学环节,教师针对性地做出案例投放,能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其调动作用会更突出。
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提问:这是一组漫画信息,仔细观察漫画内容,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和表现呢?学生开始阅读观察漫画,自发展开讨论活动。教师进入学生互动环节,与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给学生更多学习提示。在展示环节,学生观察解读都比较现实和客观。有学生说,第一幅漫画展示的是攀比,“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盲目攀比会对父母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害。也有学生说,第二幅畫是跟风表现,“看我的发型酷不酷”,中学生在意自己的发型,甚至要保留一些奇异的形状,这是一种求异的心理,也不够健康。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漫画信息,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从学生展示的观点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有比较健康的消费观,对攀比求异心理持排斥态度。教师适时投放生活案例,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科学习与生活形成多点对接,其教育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四、传授案例学法,培养学生归结能力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介绍,也不是多媒体的立体展示,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适时设计投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做案例分析归结、对接现实生活及现象、展开社会调查和体验,都能够促进案例学习进程,让学生在广泛体验学习中建立学科基础认知和提高归结能力。案例学法积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做好传授和引导,同时要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和归结。 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列举了生活案例:有一位农民,开始经营一家柳编小店,他非常勤奋和努力,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柳编产品出口很多国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大企业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他开设了几十家连锁店。“柳编小店”和“柳编连锁店”分别属于什么样的所有制经济?这两种经济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为巩固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信息搜集,借助网络寻找相关案例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接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整合活动,对经济所有制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师借助问题设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进而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自然形成理論体系。案例带上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特别是延伸对接性学习,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对知识内化巩固提供便利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推出案例,让学生思考问题,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真切客观。
五、延伸案例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和延伸思考,为学生准备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梳理、思考、分析、归结、内化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实践能力。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一些社会案例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对接学生生活推出案例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活观察、案例分析、操作实践等活动,对案例训练形成更多支持。案例训练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生活案例学习环节,可以获得丰富的训练成效。
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可以获取丰富案例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做出科学处理,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深入家庭和社会之中展开调查,搜集一些关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案例信息,并完成案例分析,准备组织实施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对家庭和身边的亲友维权行动比较熟悉,在针对性了解之后,很快就有一些信息被搜集出来。在课堂展示讨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介绍,对熟悉的案例做个性解读。有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案例并做出解析:一个下岗工人,因急于找到工作而去一个企业应聘,但没有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就进入工作岗位,在劳动过程中不慎受伤。在工伤认定时出现了纠纷,用人单位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认定和赔偿。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劳动关系存在,这个受伤者拿出“工作证”“工资单”“考勤表”等物证,以及工友作为人证,最终迫使用人单位按照工伤赔偿标准做出了赔偿。
通过这个现实的案例解读,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多与实践对接的体验,形成了思维冲击,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案例是活生生的现实,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为学生学习政治提供鲜活素材。教师借助案例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通过对社会现实做出解读分析,形成崭新学习体验。案例教学不能是简单的信息展示,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分析、多归结,这样才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积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冬云.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初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7).
[2]朱小为.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1(7).
[3]孙霞,陈纪霖.核心素养视域下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5).
【作者简介】钟 新(1971—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
(责编 施 木)
【关键词】高中政治 案例教学 核心素养
案例是学科教学的重要材料,具有真实性、鲜活性、典型性的特征,能够对教学形成强力支持。高中学生思想趋于成熟,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教师针对学生学力基础做出教学判断和设计,通过精心筛选案例内容素材、创新案例呈现形式、适时投放案例、传授案例学法用法、延伸案例训练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成长。
一、筛选案例内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政治学科教学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内容,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做深度解析,找到案例信息作为教学起点,为学生提供更多观察体验的机会。教材中的案例带有普适性,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做出科学分析,针对学生的学习需要做出取舍,以提升教学适用性。教材案例也有局限性,教师应对接现实生活,借助校本课程、教辅材料、网络等渠道,搜集针对性较强的案例信息,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多素材支持,引导学生展开多重观察学习行动,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提升学科能力。
如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在教学“贮藏、支付”等内容时,教师拿出手机说道:“我们过去要存钱或者支付,需要到银行或者借助各种卡来操作,如今一部手机就能搞定一切。关于货币存储和支付,大家都有手机应用经历,请结合相关经历列举一个案例,说明移动操作的便捷性。”学生对这个方面的内容最为熟悉,感觉也最真切。有学生说:“大家都点过外卖,这个服务真是太便捷了。无论处于什么位置,都可以收到外卖。”也有学生说:“手机支付已经比较便利,但最近很多超市引入了刷脸服务,根本就不要手机,直接扫描面部,就可以完成支付。”教师认真听取学生讲述,对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给予更多鼓励,有意识地做对接引导,促使学生形成知识内化。
教师引导学生集中展示,给学生提供更多表达的机会。因为案例与学生生活对接严密,所以能够更好地调动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学生主动介绍情况能够看出,教师教学设计是比较到位的,进而产生的学习动力也更为强大。培养学生的学习观察力,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教师需要做出创新设计。
二、创新案例形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生活案例大多是一些现实事件,教师在案例呈现时,需要有创新意识,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动力。故事讲述、媒体展示、情景再现、课堂演绎等,都是案例呈现可以选择的形式,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让学生自然进入案例核心,展开深度阅读和分析,构建创新体系,提高思维能力。同时,还可以邀请学生参与案例展示设计,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多体验的机会,对提升案例学习品质更有帮助。
在教学《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学阶段拿出一份促销广告:这样的广告随处可见,大家注意的焦点在哪里呢?肯定在商品的价格上,因为促销活动价格与平时是有差异的。这些价格发生了变化,原因有哪些?你能够结合生活经验列举案例进行解读吗?学生开始独立思考,对接生活展开讨论。有学生列出案例:昨天妈妈去超市买来3颗大白菜,单价是0.3元每斤。这个价格是非常便宜的,我分析其价格变化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大白菜大量上市,供大于求,自然要降价处理。二是超市为吸引顾客需要促销,对一些商品进行降价,目的是带来人气,特别针对家庭主妇这个大群体。三是产供销渠道得到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成本,也可能导致商品价格的调整。教师对学生的案例分析做出评价,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热情更为高涨。
教师利用单页广告做引导,让学生结合生活经历列举案例展开分析,使学生学习思维顺利启动。案例分析需要知识储备,学生能够活用相关理论知识做分析解读,提高了思维能力。
三、适时投放案例,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案例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做好投放时机的把握。课堂导读、重点突破、教学训练等环节,都属于案例投放最佳时机。学生对教学案例有特定接受心理,教师在具体组织和引导时,需要有互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意识,甚至让学生参与案例信息搜集工作。在案例投放时,如果能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其调动作用会更为突出。课堂导学环节,教师针对性地做出案例投放,能给学生带来感官冲击,其调动作用会更突出。
在教学《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信息并提问:这是一组漫画信息,仔细观察漫画内容,你如何评价这种现象和表现呢?学生开始阅读观察漫画,自发展开讨论活动。教师进入学生互动环节,与学生一起思考和讨论,给学生更多学习提示。在展示环节,学生观察解读都比较现实和客观。有学生说,第一幅漫画展示的是攀比,“人家穿什么,我也穿什么”,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是不健康的。家庭经济条件不一样,盲目攀比会对父母和家庭造成严重损害。也有学生说,第二幅畫是跟风表现,“看我的发型酷不酷”,中学生在意自己的发型,甚至要保留一些奇异的形状,这是一种求异的心理,也不够健康。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漫画信息,给学生提供观察思考的机会。从学生展示的观点能够看出,大多数学生有比较健康的消费观,对攀比求异心理持排斥态度。教师适时投放生活案例,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材料,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学科学习与生活形成多点对接,其教育效果是比较理想的。
四、传授案例学法,培养学生归结能力
案例教学不是教师的单向介绍,也不是多媒体的立体展示,需要在互动交流中形成学习能力。教师适时设计投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做案例分析归结、对接现实生活及现象、展开社会调查和体验,都能够促进案例学习进程,让学生在广泛体验学习中建立学科基础认知和提高归结能力。案例学法积累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需要做好传授和引导,同时要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和归结。 在教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关内容时,教师列举了生活案例:有一位农民,开始经营一家柳编小店,他非常勤奋和努力,生意越做越大,后来柳编产品出口很多国家,成为远近闻名的大企业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他开设了几十家连锁店。“柳编小店”和“柳编连锁店”分别属于什么样的所有制经济?这两种经济所有制有什么不同?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逐渐达成学习共识。为巩固学生的学习认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信息搜集,借助网络寻找相关案例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对接学习的机会。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整合活动,对经济所有制知识点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教师借助问题设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解读,进而广泛搜集相关信息,自然形成理論体系。案例带上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多深度思考的机会,特别是延伸对接性学习,开阔了学生学习视野,对知识内化巩固提供便利条件。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围绕学生推出案例,让学生思考问题,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会更为真切客观。
五、延伸案例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和延伸思考,为学生准备更多生活化的案例内容,让学生在案例梳理、思考、分析、归结、内化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实践能力。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对一些社会案例信息比较敏感,教师对接学生生活推出案例训练任务,要求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生活观察、案例分析、操作实践等活动,对案例训练形成更多支持。案例训练有多种呈现形式,教师做出针对性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生活案例学习环节,可以获得丰富的训练成效。
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可以获取丰富案例信息,如何对这些信息做出科学处理,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深入家庭和社会之中展开调查,搜集一些关于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案例信息,并完成案例分析,准备组织实施课堂交流活动。学生对家庭和身边的亲友维权行动比较熟悉,在针对性了解之后,很快就有一些信息被搜集出来。在课堂展示讨论环节,教师要求学生主动介绍,对熟悉的案例做个性解读。有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案例并做出解析:一个下岗工人,因急于找到工作而去一个企业应聘,但没有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就进入工作岗位,在劳动过程中不慎受伤。在工伤认定时出现了纠纷,用人单位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为由拒绝认定和赔偿。在这个案例中,虽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有劳动关系存在,这个受伤者拿出“工作证”“工资单”“考勤表”等物证,以及工友作为人证,最终迫使用人单位按照工伤赔偿标准做出了赔偿。
通过这个现实的案例解读,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多与实践对接的体验,形成了思维冲击,达到了教学目标。
总之,案例是活生生的现实,具有真实性、客观性、针对性,为学生学习政治提供鲜活素材。教师借助案例组织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环节,通过对社会现实做出解读分析,形成崭新学习体验。案例教学不能是简单的信息展示,需要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多阅读、多观察、多分析、多归结,这样才能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成长提供积极支持。
【参考文献】
[1]张冬云.基于深度学习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初探—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7).
[2]朱小为.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2021(7).
[3]孙霞,陈纪霖.核心素养视域下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维度[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5).
【作者简介】钟 新(1971— ),男,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
(责编 施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