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如何推进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改善课外阅读现状?本文圍绕“整本书阅读”这一主题,对整本书阅读课程的目的、内容、实施、评价等进行思考分析,并提出一些实践做法。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课程建设 课程评价
读整本书,在语文教育史上并不属新鲜事物。古人均以整本书作为语文学习教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等语文教育家们对整本书阅读已有很好的实践与研究。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
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语文教师因时间、工作量、相关理论欠缺等因素,唯教材是教,并未在教学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指导。家庭中,亲子阅读等做得也不够均衡。学生仅精读教材中的单篇短章或日常随意阅读,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里提出的“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更缺乏应用经验去读整本书的经历,长此以往,容易失去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
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继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之后,2017年9月开始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自此,整本书阅读正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谈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当好“读书种子”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的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教师先做读书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围绕整本书建构相应的阅读课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会读书。
教师如何读书?首先,要避免一味地“职业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结合自身实际追求基于通识、专业、研究方向、经典文学等多角度阅读,思考几年内准备读的书,形成书单并按计划阅读,确保读书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如要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自己先要反复阅读,追问这本书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进而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体特点和写作风格。最后检索相关评论资料,整合自己的理解,设计阅读指导方案。
二、培养“读书种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要培养“读书种子”,改善学生或随意或极少或不阅读整本书的状况,需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内,进行课程化推进。
(一)明晰课程目标
1.培养读书兴趣
温儒敏教授提出,“快乐读书吧”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教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但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可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不能太明显,要求不能过高过急,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主,以兴趣和习惯带动语言文字的运用,带动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
2.拓宽阅读视野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很多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教材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连最低阅读量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因此,引导学生大量地读整本书是当下首要任务。
3.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就是引导学生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大量阅读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等方法,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提升语文素养
“读书养性”,也是接触人类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生活方式。提倡“读书为要”,就是引导学生多接触优秀的、高尚的文化,逐步具有理解、欣赏、感悟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课程内容
1.确定阅读书单
整本书阅读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即确定一份一至六年级各学期的阅读书目,这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制订书单时,紧扣课标和教材,凸显语文学科意识,排除个人喜好,调研学生阅读需求,交叉对比,多向入手。
(1)完成“规定动作”
一是落实教材要求。“快乐读书吧”按文体类型整体设计安排,其中推荐书目可作为学生必读书目,切实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托底工作。
二是参照课程标准。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提出了各学段的阅读内容,如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同时,在课标附录2有关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许多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向学生补充推荐,作为选读。
三是跟进区域规定。有的学校或学校所在区域教育管理部门也会有规定的必读书目推荐,可一并整合在内。
本着“拓宽阅读面”的目的,还可以进行整本书阅读“自选动作”的创新,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
一是延伸拓展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名家名作,如二年级下册《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作者孙幼军、《沙滩上的童年》的作者金波等,适时把作家请出场,以名家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更多优秀作品,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家多元、丰富的写作风格。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都是童话,本单元中“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即为各类童话集,如此以文体为线,实现了从“单篇”到“类篇”的阅读迁移。也可以根据单元人文主题,推荐相同主题书目,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经历一个又一个阅读循环。 二是关注文学奖项。为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也为奖励世界或本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设立了儿童文学奖项。如 “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和中国“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一并关注并选择获奖书籍进行阅读。
三是借鉴已有成果。目前,一些专家、教师及研究机构结合日常研究实践,推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推荐书目,学生阅读可从中甄选。
四是提倡学生自选。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由学生自主推荐,并不意味着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阅读喜好,及时给予个性引导,把握学生阅读方向,避免读书随意、阅读“偏食”情况,力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品位。
五是比较不同版本。确定书目之后,需比较不同出版社的发行侧重点、印刷设计效果和书本质量等,进行甄选。
综上,在确定推荐书目时,应秉承“语文观念”,努力推荐内涵丰富、语言饱满的经典书籍,为学生毕生发展打下精神底子。最后形成分段分册的书单,可采取表格式列出书目、出版社和作者,也可增加一些创意,如在相应的书籍旁加入插画、简要书评或书籍获奖信息等,便于分享。以下是本班级三年级上册的共读书单:
序号 切入路径 推荐书籍
1 第一单元名家名作:《花的学校》 《飞鸟集》《新月集》(泰戈尔)
2 第二单元名家名作:《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小巴掌童话》(张秋生)
3 第三单元文体类型:“快乐读书吧” 《安徒生竜话》(安徒生)、《稻草人》(叶圣陶)、《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4 第四单元阅读策略:“预测” 《鼹鼠的月亮河》 (王一梅)
5 第五单元习作能力:留心观察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
6 第六单元 学生自选
7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人与自然 《柳林风声》([英]肯尼思·格雷厄姆)
8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 《夏洛的网》(E·B·怀特)
2.设计“阅读单”
根据所读书目设计相应的“阅读单”,可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多种维度设计。不同类型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目标,也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教师可结合书本,从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和联结运用等几个维度去设计。如读小说时抓住情节的转折、人物的变化、故事的矛盾等设计;读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书梳理人物关系图谱等;也可围绕阅读策略设计,如作预测、作批注等。
(2)简化呈现方式。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呈现,如时间轴、情节梯、表格等。可按章或针对整本书设计一张或一组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走向纵深。
3.拟定讨论话题
和学生聊书,需要找到适合学生讨论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拟定话题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诠释类话题,引导学生统整、分析、梳理书中的内容,然后依托文本得出自己的答案;二是开放类问题,如对于这本书的结局,你满意吗?三是延伸性问题,如你有没有遭遇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等。
4.聚焦读写互动
很多作家的作品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对于学生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可寻找作品中的“触发点”,如一个细节、一个局部等,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仿写、创编等创作活动。如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笔者引导学生精读书中描写草房子的片段,再让学生仿照曹文轩的风格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理想的校园,学生习作自然灵动。需要强调的是,整本书阅读不能处处指向写作,易败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推进课程实施
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其中,教读主要靠教师教,教会学生怎么阅读,读得细,读得精;自读,就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自主读,泛读;课外阅读即是由教材往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找书读,逐步熟练运用默读和浏览的方法。温儒敏教授建议:“快乐读书吧”课程每学期一至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比如,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
1.衔接阅读书目
每学期初,笔者都会将拟好的本学期书单发放至学生手中,由学生家庭自行提前准备,保障整本书阅读有效推进。教学时,把握教材单元主题、作者、文体等,通过“1 X”的方式,相机衔接同类或相关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的作品,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推荐阅读《昆虫记》;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两篇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本单元教学结束即向学生推荐了收录不同时代的人热爱祖国的书目。
2.营造讀书环境
(1)读书需要时间。决定共读一本书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持续默读的时间,可以是早读时间,或是放学后,具体时段视区域作息时间而定。读书时间最好相对固定,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仪式感,也有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读书需要场所。在学校,可以固定在班级或图书馆进行阅读,统一开始读书的口令,通过课件出示读书背景图,营造读书氛围。在家里,可以通过家校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读书空间,如书房、读书角等,心无旁骛地阅读。
(3)读书需要氛围。读书的氛围营造还包括所读的书、读书时的心情、自读或共读等。教师要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在课堂中让出一部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培养其阅读兴趣与习惯。
3.建构读书课型 整本书阅读形式主要为自由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字书内涵丰富,需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品尝更多的读书乐趣。笔者在班级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常用的方法有略读、浏览、持续默读等,阅读指导基本流程如下:
(1)导读。可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或利用专门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点拨阅读方法运用等。导读课可从封面、作者、内容简介等入手,也可有所创新,如截取特别精彩的片段,讲述自己和书的关联等,还可让学生自主“导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捕捉一本书的“优点”的能力。角度不同,导读课的方式也不同。导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可从封面切入,解题激趣,引发质疑: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导读《木偶奇遇记》时,可从主人公匹诺曹开始,介绍匹诺曹及出生过程,进而引出奇遇。导读课设计要避免一些误区,如过早出示书评、导读过于充分等。导读结束,即指导学生从时间、页数等方面制定读书进度表。
(2)自读。主要由学生按读书进度表自主完成,阅读方式主要为持续默读。过程中无须提交任何阅读报告,简单纯粹。
(3)交流。分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旨在回应教材中多次提出的“分享”要求,让学生结合所读和阅读单交流,感受作为阅读者的喜悦及与同伴分享阅读收获的快乐。如有必要,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上一节推进课,引导学生由浅层次阅读到深度阅读。
(4)延伸。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排演课本剧、绘画、设计人物造型为主的艺术延伸;引向生活观察、联系实际思考的生活延伸;走进大自然,验证书中所述自然现象的自然延伸等。
(四)形成课程评价
温儒敏教授指出,“提倡多读书,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课标中提出了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一建议同样适合整本书阅读课程。
整本书阅读课程评价,要基于日常阅读实施过程。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体系:一是总体分层,关注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量等方面;二是时间分段,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一总评;三是主客结合,注重学生自评、互评等;四是册为主体,关注阅读存折、阅读单、读书笔记等完成情況。其次要丰富评价形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估、积分评估和活动评估等。
整本书阅读课程任重道远,需要教师抱有理想,付诸实践,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培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课程建设 课程评价
读整本书,在语文教育史上并不属新鲜事物。古人均以整本书作为语文学习教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等语文教育家们对整本书阅读已有很好的实践与研究。叶先生明确提出,学习语文“单凭一本国文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多看一些书,越多越好”。
然而现实情况是,多数语文教师因时间、工作量、相关理论欠缺等因素,唯教材是教,并未在教学中落实整本书阅读指导。家庭中,亲子阅读等做得也不够均衡。学生仅精读教材中的单篇短章或日常随意阅读,难以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里提出的“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的要求,更缺乏应用经验去读整本书的经历,长此以往,容易失去读整本书的意志和能力。
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扩大学生阅读量,改善课外阅读现状,继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建议之后,2017年9月开始统一使用的教育部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栏目。自此,整本书阅读正式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推进整本书阅读?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研究与实践谈一些思考与做法。
一、当好“读书种子”
温儒敏教授说过,语文老师自己先要喜欢读书,把读书当作良性的生活方式,成为“读书种子”。教师先做读书人,才能游刃有余地围绕整本书建构相应的阅读课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会读书。
教师如何读书?首先,要避免一味地“职业性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结合自身实际追求基于通识、专业、研究方向、经典文学等多角度阅读,思考几年内准备读的书,形成书单并按计划阅读,确保读书的系统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其次要养成读书和思考的习惯,如要推荐给学生读的书,自己先要反复阅读,追问这本书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进而揣摩作者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文体特点和写作风格。最后检索相关评论资料,整合自己的理解,设计阅读指导方案。
二、培养“读书种子”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要培养“读书种子”,改善学生或随意或极少或不阅读整本书的状况,需把“整本书阅读”纳入课内,进行课程化推进。
(一)明晰课程目标
1.培养读书兴趣
温儒敏教授提出,“快乐读书吧”不要处理成一般的课文学习,教师可以举一反三,讲一点相关的读书常识,包括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但主要是引发兴趣,让学生自己找书来读。可见,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化”不能太明显,要求不能过高过急,以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为主,以兴趣和习惯带动语言文字的运用,带动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
2.拓宽阅读视野
课标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要求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然而很多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除了教材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连最低阅读量的标准都没有达到。因此,引导学生大量地读整本书是当下首要任务。
3.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就是引导学生把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在大量阅读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等方法,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4.提升语文素养
“读书养性”,也是接触人类智慧、提高自身素养的一种生活方式。提倡“读书为要”,就是引导学生多接触优秀的、高尚的文化,逐步具有理解、欣赏、感悟和评价的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二)选择课程内容
1.确定阅读书单
整本书阅读需要选择课程内容,即确定一份一至六年级各学期的阅读书目,这是整本书阅读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师在制订书单时,紧扣课标和教材,凸显语文学科意识,排除个人喜好,调研学生阅读需求,交叉对比,多向入手。
(1)完成“规定动作”
一是落实教材要求。“快乐读书吧”按文体类型整体设计安排,其中推荐书目可作为学生必读书目,切实做好整本书阅读的托底工作。
二是参照课程标准。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提出了各学段的阅读内容,如第一学段(1~2年级),“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 “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叙事性作品”“阅读诗歌”“阅读说明性文章” “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同时,在课标附录2有关课外读物的建议中,列举了许多的中外优秀文学作品。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中选择,向学生补充推荐,作为选读。
三是跟进区域规定。有的学校或学校所在区域教育管理部门也会有规定的必读书目推荐,可一并整合在内。
本着“拓宽阅读面”的目的,还可以进行整本书阅读“自选动作”的创新,引导学生读更多的书。
一是延伸拓展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不少名家名作,如二年级下册《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作者孙幼军、《沙滩上的童年》的作者金波等,适时把作家请出场,以名家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同一作家的更多优秀作品,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家多元、丰富的写作风格。又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的都是童话,本单元中“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即为各类童话集,如此以文体为线,实现了从“单篇”到“类篇”的阅读迁移。也可以根据单元人文主题,推荐相同主题书目,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经历一个又一个阅读循环。 二是关注文学奖项。为让更多的人爱上读书,也为奖励世界或本国儿童文学的创作者,很多国家和国际机构设立了儿童文学奖项。如 “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奖”“林德格伦儿童文学奖”“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和中国“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教师可引导学生一并关注并选择获奖书籍进行阅读。
三是借鉴已有成果。目前,一些专家、教师及研究机构结合日常研究实践,推出了一些较为成熟的推荐书目,学生阅读可从中甄选。
四是提倡学生自选。给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书目,有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由学生自主推荐,并不意味着完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阅读喜好,及时给予个性引导,把握学生阅读方向,避免读书随意、阅读“偏食”情况,力求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阅读品位。
五是比较不同版本。确定书目之后,需比较不同出版社的发行侧重点、印刷设计效果和书本质量等,进行甄选。
综上,在确定推荐书目时,应秉承“语文观念”,努力推荐内涵丰富、语言饱满的经典书籍,为学生毕生发展打下精神底子。最后形成分段分册的书单,可采取表格式列出书目、出版社和作者,也可增加一些创意,如在相应的书籍旁加入插画、简要书评或书籍获奖信息等,便于分享。以下是本班级三年级上册的共读书单:
序号 切入路径 推荐书籍
1 第一单元名家名作:《花的学校》 《飞鸟集》《新月集》(泰戈尔)
2 第二单元名家名作:《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小巴掌童话》(张秋生)
3 第三单元文体类型:“快乐读书吧” 《安徒生竜话》(安徒生)、《稻草人》(叶圣陶)、《格林童话》(格林兄弟)
4 第四单元阅读策略:“预测” 《鼹鼠的月亮河》 (王一梅)
5 第五单元习作能力:留心观察 《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梅子涵)
6 第六单元 学生自选
7 第七单元人文主题:人与自然 《柳林风声》([英]肯尼思·格雷厄姆)
8 第八单元人文主题:美好品质 《夏洛的网》(E·B·怀特)
2.设计“阅读单”
根据所读书目设计相应的“阅读单”,可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阅读。
(1)多种维度设计。不同类型的书目,有不同的阅读目标,也有不同的设计方法。教师可结合书本,从提取信息、推断解释、整体感知、评价鉴赏和联结运用等几个维度去设计。如读小说时抓住情节的转折、人物的变化、故事的矛盾等设计;读人物众多、关系复杂的书梳理人物关系图谱等;也可围绕阅读策略设计,如作预测、作批注等。
(2)简化呈现方式。尽量以简洁明了的思维导图呈现,如时间轴、情节梯、表格等。可按章或针对整本书设计一张或一组阅读单,推进整本书阅读走向纵深。
3.拟定讨论话题
和学生聊书,需要找到适合学生讨论的话题,关注学生的文学反应与文学分析,不断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拟定话题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诠释类话题,引导学生统整、分析、梳理书中的内容,然后依托文本得出自己的答案;二是开放类问题,如对于这本书的结局,你满意吗?三是延伸性问题,如你有没有遭遇过和书里相同的情节等。
4.聚焦读写互动
很多作家的作品具有显著的个人特色,对于学生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可寻找作品中的“触发点”,如一个细节、一个局部等,引导学生进行续写、仿写、创编等创作活动。如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后,笔者引导学生精读书中描写草房子的片段,再让学生仿照曹文轩的风格写一段话介绍自己理想的校园,学生习作自然灵动。需要强调的是,整本书阅读不能处处指向写作,易败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推进课程实施
统编版语文教材提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组成的三位一体教学结构。其中,教读主要靠教师教,教会学生怎么阅读,读得细,读得精;自读,就是让学生自己读,把精读课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中,自主读,泛读;课外阅读即是由教材往课外延伸,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找书读,逐步熟练运用默读和浏览的方法。温儒敏教授建议:“快乐读书吧”课程每学期一至两次,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比如,童话、寓言、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等等,让学生接触各种文体类型,有基本的文体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各种类型读物的兴趣,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掌握一些读书方法。
1.衔接阅读书目
每学期初,笔者都会将拟好的本学期书单发放至学生手中,由学生家庭自行提前准备,保障整本书阅读有效推进。教学时,把握教材单元主题、作者、文体等,通过“1 X”的方式,相机衔接同类或相关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如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课文《蟋蟀的住宅》是法布尔的作品,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推荐阅读《昆虫记》;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围绕“家国情怀”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两篇略读课文《梅兰芳蓄须》《延安,我把你追寻》,本单元教学结束即向学生推荐了收录不同时代的人热爱祖国的书目。
2.营造讀书环境
(1)读书需要时间。决定共读一本书之后,教师需要给学生持续默读的时间,可以是早读时间,或是放学后,具体时段视区域作息时间而定。读书时间最好相对固定,让学生感受读书的仪式感,也有助于读书习惯的养成。
(2)读书需要场所。在学校,可以固定在班级或图书馆进行阅读,统一开始读书的口令,通过课件出示读书背景图,营造读书氛围。在家里,可以通过家校沟通的方式,让学生拥有一个读书空间,如书房、读书角等,心无旁骛地阅读。
(3)读书需要氛围。读书的氛围营造还包括所读的书、读书时的心情、自读或共读等。教师要注重阅读环境的营造,在课堂中让出一部分学生自由阅读的空间,培养其阅读兴趣与习惯。
3.建构读书课型 整本书阅读形式主要为自由阅读。一些经典的文字书内涵丰富,需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品尝更多的读书乐趣。笔者在班级推进整本书阅读指导常用的方法有略读、浏览、持续默读等,阅读指导基本流程如下:
(1)导读。可结合课堂阅读教学或利用专门时间进行,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兴趣、点拨阅读方法运用等。导读课可从封面、作者、内容简介等入手,也可有所创新,如截取特别精彩的片段,讲述自己和书的关联等,还可让学生自主“导读”,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捕捉一本书的“优点”的能力。角度不同,导读课的方式也不同。导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时,可从封面切入,解题激趣,引发质疑:这是怎样的一对父子?导读《木偶奇遇记》时,可从主人公匹诺曹开始,介绍匹诺曹及出生过程,进而引出奇遇。导读课设计要避免一些误区,如过早出示书评、导读过于充分等。导读结束,即指导学生从时间、页数等方面制定读书进度表。
(2)自读。主要由学生按读书进度表自主完成,阅读方式主要为持续默读。过程中无须提交任何阅读报告,简单纯粹。
(3)交流。分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等,旨在回应教材中多次提出的“分享”要求,让学生结合所读和阅读单交流,感受作为阅读者的喜悦及与同伴分享阅读收获的快乐。如有必要,可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再上一节推进课,引导学生由浅层次阅读到深度阅读。
(4)延伸。开展丰富多样的读书活动。如以排演课本剧、绘画、设计人物造型为主的艺术延伸;引向生活观察、联系实际思考的生活延伸;走进大自然,验证书中所述自然现象的自然延伸等。
(四)形成课程评价
温儒敏教授指出,“提倡多读书,不能停留于一般提倡。光有阅读量的要求也不行,还要有相应的评价。”课标中提出了阅读教学评价的建议,如“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发展的资料,可采用成长记录袋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 这一建议同样适合整本书阅读课程。
整本书阅读课程评价,要基于日常阅读实施过程。首先要明确评价目标体系:一是总体分层,关注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阅读量等方面;二是时间分段,以学期为单位,每学期一总评;三是主客结合,注重学生自评、互评等;四是册为主体,关注阅读存折、阅读单、读书笔记等完成情況。其次要丰富评价形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估、积分评估和活动评估等。
整本书阅读课程任重道远,需要教师抱有理想,付诸实践,从根本上提升语文教学水准,培养具有良好阅读习惯的新一代公民。
【参考文献】
温儒敏.温儒敏谈读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