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村孩子茁壮成长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sh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11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文件,决定从当年秋季起,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启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工作。2012年5月,作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十堰市6个县市区120个乡镇856所学校被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国家试点。
  六年来,各地各校健全机制,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强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稳步推进、精准实施。广大农村由此彻底消除了学生饿肚子上学的现象,而且喝上了牛奶,吃上了搭配合理的营养饭菜。学生营养状况全面改善,身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如今,营养改善计划已经成为一项“强壮农村下一代”的惠民工程、扶贫工程、健康工程、放心工程。
  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健康成长有了保证
  “2012年我在河口小学上三年级,从那时候起每天能喝上牛奶,吃上鸡蛋,2016年到中学以后,学校食堂提供营养午餐,每天有猪肉、鸡蛋等,每周还能吃上牛肉,比家里的生活好多了,身体长得快,学习也越来越好。”竹溪县蒋家堰中学学生刘添津如是说。
  地处秦巴山区的房县、竹山县、竹溪县、郧西县、丹江口市、郧阳区6个县市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因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孩子的营养与健康受到严重影响。2012年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项教育惠民工程的实施,如雨露一般润泽了山区农村学子的心田。
  为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地生根,十堰市市县两级都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监督机制,合力保障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各地建立健全了大宗物资采购、食品安全等工作制度20多项,为营养改善计划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为保证资金安全,各县市将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纳入国库管理,专款专用,资金结算以国库集中支付的方式直达各供应商对公账户,并率先推广运用《校园食品安全与营养综合保障服务平台》,对受益学生人数、补助标准、资金流向、配餐标准、带量食谱、学生名单等情况进行动态智能监管,确保学生营养膳食补助每一分钱都“吃”进学生嘴里。
  计划实施六年来,十堰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受惠率达到100%,惠及学生16.3万人,精准实施,不落一人。
  食堂供餐能力提高,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六年来,十堰各试点县市区按照“够用、实用、耐用、安全”的原则,有效整合校安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及“希望厨房”“春苗厨房”“光彩厨房”“明厨亮灶”等项目资金,新建学校食堂,完善食堂设施设备,克服经费、人力不足等多重困难,全面提升学校食堂供餐能力,试点学校实行食堂供餐的比例由2012年的不足50%提高到了75%。
  在丹江口市凉水河镇中心小学,以前每到吃饭时间,学生都要在室外排上几十米的长队,遇到雨雪天气学生还要撑着雨伞在风雨中等待。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后,新建了200平方米食堂操作间和一栋上下两层930平方米的学生餐厅,添置了现代化操作设备20台,配套餐桌130张,保证了一生一位。
  竹溪县蒋家堰小坝子小学有276名学生,覆盖6个行政村,其中有两个村的学生上学要走12里路程,原来学校没有食堂,一部分学生的午餐靠自己带零食解决,一部分学生没有午餐只能等到下午放学回家后才能吃。“这些孩子又瘦又黑,自从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建起了食堂,每天中午有了可口的饭菜,学生的出勤率高了,明显感觉现在的孩子个子高了,身体壮了,学习劲头也足了!”校长朱建华感慨地说。
  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改善了农村学生的营养结构,外出务工家长不再担心留守学生的吃饭问题。“营养餐解决了我们家长的后顾之忧!”在山西临汾暖气片厂务工的郧西县观音镇双掌坪小学三年级留守儿童杨丹丹的父亲杨世林高兴地说。
  六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2.8亿元用于食堂建设和设备设施的配置,新增食堂面积12万平方米,增加设备设施2.2万台(套)。各地还积极开展食堂食品安全量化等级提升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A级食堂62所,B级食堂329所,湖北省“省级放心食堂”38所,学生就餐环境明显改善,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升。
  营养状况有效改善,学生体质明显提升
  为保证学生吃得安全,吃得营养,各县市区政府对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大宗食品及原辅材料实行公开招标和集中、定点采购。各试点学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食品采购、储存、加工、陪餐、留样等管理制度,成立了膳食委员会,全面推行“五员工作制度”,并积极开展厨艺大赛等练兵活动,提高炊事技能和饭菜质量。
  “所有进入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食材都是集中招标采购,出入库都有登记、验收制度,每个产品都可以追溯来源,保证质量。”竹山县教育局分管后勤工作的副局长黄朝生说。
  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六年来,试点学校学生的身体状况发生了可喜的变化,2013年至2016年《十堰市学校风险管理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农村学校学生疾病和意外事故发生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根据《2011-2017年十堰市中小学学生健康体检综合分析报告》,受益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中上等水平比率逐年提高。贫血率明显下降,营养不良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学生的視力低下率、牙齿患病率逐年下降,营养不良率由2012年的6.94%下降到4.09%。根据六年来十堰市体育中考合格人数统计,学生身体综合素质正在逐步提升,2013年至2018年体育中考合格率由89.17%上升至98.93%。
  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企业发展助推扶贫
  “我们不仅为学校配送放心粮油,而且还带动周边贫困户就业增收。”郧西县鸿大粮油食品工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龚维洪介绍。
  国家每年近1.2亿元的营养改善计划膳食补助资金下拨,给十堰市地方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带来了机遇,营养改善计划所需食品及原辅材料的公开招标机制,大大调动了本地企业内生动力,激发了市场竞争活力。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以来,十堰市先后有十几家企业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参与营养改善计划公开招标,鸿大粮油食品工业发展有限公司就是中标企业之一。公司于2016年9月开始为全县120多所学校配送1400万元的粮油,通过收购本地稻谷、小麦、魔芋等农产品,带动本地建档立卡贫困户4000余户年均增收3000元以上,还接纳贫困户20人就近就业,每人每年增收3万元。2017年,该公司投资1500万元,对面粉、大米、面条等车间的基础设施进行提档升级,目前该企业年销售粮食总额达6000多万元,2018年被湖北省粮食局授予“荆楚好粮油”,并推荐申报“中国好粮油”。
  同为营养餐配送企业的竹溪县好农友专业合作社,采用集中养殖与分散放养的办法,年出栏土鸡100万只,生产土鸡蛋30万斤,每年帮助4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120万元。
  这仅仅是十堰市营养改善计划推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更重要的是,六年来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资金7.428亿元,解决了贫困学生在校吃饭问题,有效减轻了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而国家对于农村贫困地区的这份特殊关爱,正激励着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从小就立下感恩之心、报国之志。
  (作者单位:十堰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万军
其他文献
传统教育强区如何突破瓶颈实现转型升级?教育发展根本出路在哪里?黃石市黄石港区主动寻找教育发展新方向,从2012年开始,依托湖北省健康课堂建设重点课题研究,聚焦课堂教学主阵地,立足对学生个体生命的尊重,立足人的多元创造特性,回归自然生长本体,强化教师课堂研究力度,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掀起一场静悄悄的课堂生态革命,健康课堂建设与实验开启了教育新时代的春天。  高起点,探索特色课堂教学新模式  高定位
本刊讯(记者 王娜娜 通讯员 王友现 李春林)12月8日,天问集团“自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天问国际学校报告厅拉开序幕。此次研讨会聚焦自主教育,研讨自主教育的办学之道、共商教育改革发展大计。天问教育集团分享了自主教育的落地实施路径与经验,3个校区、9个学部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主题展示了自主教育的办学成果。  此次研讨会由武汉大学“生活·实践”教育学研究中心主办,宜昌天问教育集团承办,湖北长江
9月10日上午,荆门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大会。荆门市委书记张爱国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加快建设教育强市,奋力推进荆门教育现代化。  荆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兵主持会议。荆门市四大家领导及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市区党委书记、政府分管同志、教育局局长,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在荆大学、中小学校长及幼儿园园长代表,
“鄂州焦淑芳对任旭彬捐助1000元,福建徐源泉对罗清洋捐助150元,浙江冯勋对姜永琪捐助200元……”每天,大山深处的远安县嫘祖镇玉华爱心工作室里,都有志愿者在忙碌地梳理、更新这些资助信息,这里就像一个爱心集散地,汇聚和分发着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爱心捐助。  小小的爱心工作室折射出远安教育的公益特色。  山区孩子,特别是山区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贫困生,更重要的是他们是教育资源、社
乡村学校受地域环境、老师素质、生源减少等诸多因素影响,文化建设十分薄弱,振兴乡村教育,需要从文化破题。宜都市乡村学校教育改造,抓住学校文化建设这个纲,基于乡村立场,探索乡村学校文化建设的可能性,凝练着乡村学校内涵发展的根本,凝聚着师生共谋学校发展的力量、凝结着学校个性化发展的特色,乡村学校文化生成与创新亮点纷呈。文化引领  马家店小学毗邻青林寺谜语村,深受谜语文化熏陶感染。青林寺村于2003年被中
“这里张贴的是老师和我们共同讨论制定的班规;这是我们自己做的手抄报;这是我们的图书角,同学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带来, 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哦,想要借阅都可以找管理员登记……”保康县实验小学三(1)班值日班长晏子殊用洪亮、愉悦的声音向来访者介绍班级文化。  时隔四年,《湖北教育》记者再次走进保康的中小学校,再次被生本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深深打动:孩子们阳光、自信、开放,校园里随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是北师大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未来学校研究中心”的研究项目,由刘坚教授提出并任首席专家,由“我们”工作室实施,目标是创办有未来的学校,宗旨是以研究推动教育变革。目前,“我们”工作室已梳理出可操作、可复制、可传播的阶段性成果:协同化治理、实践性研究、生长型课程、分享式学习、多元化发展等五大核心系统。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科技,正在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及思维方式
2015年9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区一年半后,两区教育局正式合并,开发区教育走上了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之路,不过,此前已被消除的城乡教育二元结构再次凸显。对余学泉而言,他所秉持的“后发赶超,实现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使命感和教育现状之间的落差似乎一下子又回到了三年前。2014年初,开发区的城市定位由“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产城一体化发展城市新区”升级为“两区融合,全面发展的‘三镇三城
他年过半百,却周身散发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他从教30年,在体育课程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巧妙地把生活中的情景引入体育课堂,让传统的体育课成为孩子们锻炼体魄、磨炼毅力的熔炉。他,就是竹山县职业技术集团学校体育教师彭涛。  彭涛认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体育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他引入“让体育融于生活”的教学思想,不断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体育课堂变得生动多姿
本刊讯(通讯员 李明涛 冯泽波)9月4日,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召开了全镇新上岗及武汉理工大研究生支教团教师生本课堂业务培训活动,为他们上好教师生涯的“开学第一課”。  培训会上,中心教研组长依据保康县生本课堂教学要求,结合该镇“三学小组”教学模式的运行情况,重点就小组建设与评价、“三学”模式中核心环节的把握、前置学习和展示交流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培训。保康县后坪镇中心学校一直秉承“求真、务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