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本文针对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存在存在的问题,按照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许多改革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统计数量分析。但是,由于统计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比较宽泛,课程设置横跨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需要比较多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基础知识。使得统计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客观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听到学生反映统计学是枯燥难懂不易学的课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工作不能达到或则不能完全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际经验对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作以下探讨。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 :要学好统计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要掌握哲学、数学、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偏偏数学基础比较差,怕数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足:学生没有认识到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现代社会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为统计学是一个专业统计工作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也就在所难免。
(三)教学模式不够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统计学教学主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教师使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把多媒体强大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让学生体验不到统计解决社会、经济、管理许多方面问题的强大功能,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统计学课时安排少:据了解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总学时大约在40-70个学时,由于统计学教学课时安排不足,实践内容比较少,如果教师不能较好的使得有限的教学课时,就会使学生不会运用统计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生统计知识应用能力必然差。
(五)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对整个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个个方面不是都很精通。部分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只是方法介绍、不重视应用。
(六)相关教学设备配备不足: 由于许多原因,教学资源的有限,很多学校统计学课程不能安排上机,教师在各章的讲述中只能用课件讲解,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EVIEWS、SPSS、STATISTIC、SAS等,这些软件对于学生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七)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刻板教条。
二、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是研究数据的内在规律性,指导我们如何搜集、整理客观事物的数量资料及如何用数据去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具有复合性、综合性学科。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横向学科也是交叉学科.
高职院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得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相关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非统计专业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培养学生的统计理念,也就是说统计学教学绝不仅仅是统计知识的教育,而是统计素质、统计理念的教育。
三、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统计学中要用到许多高等数学知识,如果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使得统计学的学习增加了许多困难,我们高职学生偏偏都怕数学,所以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学习好数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中许多学生还有专升本、专插本的要求更要学好数学。
(二)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统计学课程中公式多、计算多,对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管理类的学生来说,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对概念和公式不需要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客观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时,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思维。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相互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师生交流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感情精神交流。可以根据所讲授知识,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章节时,可让学生设计与他们自身密切关联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问卷或则调查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可以更好掌握了统计的相关知识。 2.互动式教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统计学教学效果。
3.案例式教学。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学中有许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案例,比如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抽样推断教学中都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因此可以精心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许多概念,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素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统计学教学应改变过去原始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 把统计学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采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统计理论、方法、公式等内容通过幻灯片动画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通过课件讲授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介绍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现实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软件当数Excel软件,在讲授统计数据汇总、平均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知识时,均可以通过Excel软件来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Excel中专门统计函数的应用;另外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我们还可以调用或链接一些优秀的统计软件(SPSS、SAS、PEMS等)进行教学,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分析、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用工具。可以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中安排社会实践
学习统计学,当然目的是要用统计。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社会实践。例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学习、消费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的确定,样本的如何抽取,方案的设计、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资料整理与分析等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到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六)改进考试方式: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验学校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一般是在期末只进行一次笔试,其成绩即为该门课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状况。所以统计学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可以尝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与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几方面构成学生的总成绩,其中笔试一般情况最好是开卷,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出勤、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实践能力考试可以采取上机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整理、分析实际资料和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也可以采取实践报告等形式。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其统计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翟莉
[2]《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04年版》 黄书田 刘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
[3]《统计学案例教学研究》史书良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8
【关键词】统计学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国民经济,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统计数量分析。但是,由于统计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内容比较宽泛,课程设置横跨数学、计算机、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需要比较多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基础知识。使得统计学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着许多客观问题,教学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常听到学生反映统计学是枯燥难懂不易学的课程,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影响到教学效果,使得教学工作不能达到或则不能完全达到教育部高职高专培养实用性高技能人才的要求。下面结合自己的多年教学实际经验对高职高专统计学教学改革作以下探讨。
一、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分析
统计学教学过程中之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基础比较差 :要学好统计学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要掌握哲学、数学、经济学方面的相关知识,但是很多高职高专学生偏偏数学基础比较差,怕数学,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
(二)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不足:学生没有认识到统计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科学,在现代社会许多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以为统计学是一个专业统计工作人员应掌握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也就在所难免。
(三)教学模式不够多元化:教学方法对于保证教学质量非常重要。目前统计学教学主要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容易产生统计学既难学又枯燥无味的感觉,不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即使教师使用多媒体先进的教学设备,如果没有把多媒体强大功能得不到很好的发挥,让学生体验不到统计解决社会、经济、管理许多方面问题的强大功能,也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统计学课时安排少:据了解高职院校统计学的总学时大约在40-70个学时,由于统计学教学课时安排不足,实践内容比较少,如果教师不能较好的使得有限的教学课时,就会使学生不会运用统计的思维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今后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学生统计知识应用能力必然差。
(五)教师自身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有些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对整个统计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环节个个方面不是都很精通。部分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只是方法介绍、不重视应用。
(六)相关教学设备配备不足: 由于许多原因,教学资源的有限,很多学校统计学课程不能安排上机,教师在各章的讲述中只能用课件讲解,这就削弱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有些学校对于统计学的教学软件支持不足,仅仅有EXCEL,而缺乏更加专业的软件,比如EVIEWS、SPSS、STATISTIC、SAS等,这些软件对于学生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七)考试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和方法基本上是以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虽然这种考试模式较充分地考虑了知识本身的逻辑性,易于组织教学,但它由于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刻板教条。
二、统计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统计学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目的是研究数据的内在规律性,指导我们如何搜集、整理客观事物的数量资料及如何用数据去分析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并预测事物发展变化趋势的具有复合性、综合性学科。它既是基础学科又是横向学科也是交叉学科.
高职院校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得经济管理类非统计学专业的学生能够学习掌握统计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为学生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统计知识解决相关领域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对于非统计专业经济与管理类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统计素质,培养学生的统计理念,也就是说统计学教学绝不仅仅是统计知识的教育,而是统计素质、统计理念的教育。
三、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统计学中要用到许多高等数学知识,如果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使得统计学的学习增加了许多困难,我们高职学生偏偏都怕数学,所以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打好基础,学习好数学。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中许多学生还有专升本、专插本的要求更要学好数学。
(二)培养学生统计思维:统计学课程中公式多、计算多,对于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的财经管理类的学生来说,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对概念和公式不需要死记硬背,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客观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时,体会统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思维。
(三)改变教学方法和模式: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统计学家,而是学生通过学习具有应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各专业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1.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情境,相互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师生交流活动的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感情精神交流。可以根据所讲授知识,组织学生参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章节时,可让学生设计与他们自身密切关联的某个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问卷或则调查方案,让学生分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项目,设计调查表,可以更好掌握了统计的相关知识。 2.互动式教学。统计学教学过程中绝不能教师一言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师生互动、同学互动方式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统计学教学效果。
3.案例式教学。我们知道统计理论来源于统计实践过程,反过来它又指导统计工作。统计学中有许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实际案例,比如在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抽样推断教学中都有许多可以选择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因此可以精心选择与该专业相关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的许多概念,更好地掌握统计学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统计素质、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利用统计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统计学教学应改变过去原始的教学手段,采用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教学手段, 把统计学教学和计算机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可以采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统计理论、方法、公式等内容通过幻灯片动画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学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通过课件讲授统计专业知识的同时介绍相关统计软件的应用。在现实工作中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处理软件当数Excel软件,在讲授统计数据汇总、平均指标、相关与回归分析等知识时,均可以通过Excel软件来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Excel中专门统计函数的应用;另外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我们还可以调用或链接一些优秀的统计软件(SPSS、SAS、PEMS等)进行教学,其中SPSS统计软件具有完整的数据输入、编辑、分析、图形制作等功能,是非专业统计人员的首选统计软件,也是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的实用工具。可以锻炼学生使用统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中安排社会实践
学习统计学,当然目的是要用统计。在教学中,可适当结合课程内容安排一定的社会实践环节,就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课题作社会实践。例如可组织学生针对学习、消费等展开调查,从具体调查对象的确定,样本的如何抽取,方案的设计、问卷的发放回收与审核,资料整理与分析等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从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到统计分析的整个过程,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实践研究能力。
(六)改进考试方式:考试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检验学校是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一般是在期末只进行一次笔试,其成绩即为该门课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反映出学生统计学知识的学习状况。所以统计学考试改革势在必行,可以尝试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与实践能力考试成绩几方面构成学生的总成绩,其中笔试一般情况最好是开卷,平时成绩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课出勤、纪律、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实践能力考试可以采取上机操作考试主要考查学生整理、分析实际资料和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也可以采取实践报告等形式。
高职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教学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作为组织者,应注意其统计应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整体优化,发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翟莉
[2]《国民经济统计概论2004年版》 黄书田 刘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
[3]《统计学案例教学研究》史书良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