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加减治疗偏头风46例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r20372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对偏头风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的方法和成效。方法:以2014.1.1~2015.1.1.之间在我院治疗的偏头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均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成效。结果: 46偏头风患者采用牵正散加减治疗后,治愈7例,显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5%。结论: 提示中药活血通络,化瘀止痛治顽疾头痛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牵正散 偏头风
  1、临床资料
  46例病人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最大72岁.年龄最小20岁;年龄20至30岁5人,3l至40岁29人,4l至50岁7人,5l岁以上5人;病程最长24年.最短三个月;46例病人中,左侧头痛25人,右侧头痛21人,全部病人均排除外感头痛病症,全部病例有反复发作性头痛特征。
  2、治疗方法
  牵正散[1]加减组方:白附子10g、白僵蚕10g、全蝎10g、川芎10g、黄芪10g、当归10g、天麻10g、甘草6g、细辛3g。临症加减:病人抽搐较重者,加蜈蚣6g、地龙6g;病人呕恶甚者加代赭石5g(先煎),生姜3片,竹茹10g;病人两眼及巅顶部胀痛甚者加石决明(先煎)15g;血虚者加鸡血藤10g;风阳妄动伴见眩晕者加白蒺藜10g,珍珠母20g;兼风热加菊花10g;湿热偏甚舌苔黄厚者加黄连3g;痰湿重脾虚苔白厚腻者加党参15g、白术15g、茯苓15g;后枕部痛甚者加葛根15g;羌活10g;;久病人络者加红花6g、桃仁10g、赤芍3g;气血亏虚者加四物汤同煎。中药每日1剂,水煎3次混合药液分服2次。重症病人1日可服两剂,水煎分数次服.7天1疗程。
  3、疗效标准[3]
  治愈:连服一至两个疗程诸症全部消失且6个月追访无复发者。显效:连服两个疗程诸症消失但在6个月内曾复发经再次治疗痊愈者。无效:连服两个疗程头痛等诸症不减或虽减但反复发作未愈者。
  4、治疗结果
  本组46病例,治愈7例,显效3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6.95%。
  5、典型病例
  张某,男,38岁,公务员。2010年7月08日初诊。主诉饭后感右额角疼痛,随后右侧面部亦有触痛,痛时剧烈难忍,按揉后无明显减轻。随即前来求诊。现症见患者面色红赤,痛苦貌,张口则左侧面部疼痛,口气臭秽,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偏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中医诊为偏头风,证属肝经风火,络脉受阻。治宜息风清热、通络止痛。方药:白附子10g、白僵蚕10g、全蝎10g、川芎10g、黄芪10g、延胡索10g、白芍6g、天麻10g、野菊花6g、栀子6g、细辛3g、甘草6g。连服5剂,患者诸症明显好转,上方去野菊花,加当归10g继续服用5剂后痊愈,嘱调畅情绪,慎饮食,后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6、讨论[2-5]
  偏头风又可称为偏头痛,其疼痛的部位和性质特点与现代医学的“三叉神经痛”类似。偏头风一般起病急,持续时间短,或左或右,或连及眼、唇齿,痛势较剧,发病时一经触及头面某个部位则作痛。该病可反复发作。因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循行于头额、目颊以及唇部,肝胆互为表里,所以该病发病多与肝经病变有关。临床上以肝经风火型为多见,该证型多见于体实火旺之人,由于火为热极,热极生风,风热博于肝经,经脉受阻,络脉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该证型,所谓“高巅之上,惟风可到”。《医碥·头痛》谓: “头为清阳之分,外而六淫之邪气相侵,内而六腑经脉之邪气上逆,皆能乱其清气,相搏击致痛”,故治法以息风止痛、通络止痉为主。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1],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牵正散加减中仍以白附子辛温燥烈,善走头面,长于祛头面风痰而止痉,为君药,僵蚕、全蝎能祛风止痉,且全蝎长于通络,僵蚕长于化痰散结,共为臣药。川芎为血中气药,其性升散,上行头目.善行气活血止痛、当归活血补血,黄芪补气,细辛、天麻镇肝熄风,缓急止痛,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护益脾胃,则为使药。全方力专势雄,则风去痰消,经络通畅。再据不同证型分别辅以清热、化湿、温里散寒、调补气血、散瘀等药,可获得较好疗效。本病需注意的有两点:一为该病以中老年人患病居多;二为该病虽有其它证型,但就临床所见,以肝经风火型为多见[3]。
  参考文献:
  [1] 邓中甲.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6:226-227.
  [2] 孫继红. 加味牵正散治疗血管性头痛50例[J].陕西中医.2000,21(9):398.
  [3] 谢炳文. 牵正散加昧为主治疗偏头风148例[J].《按摩与导引》.2003,8:57-58.
  [4] 喻自富. 牵正散加减治疗偏头痛举隅[J].新中医.2008,3:110-111.
  [5] 王炳强,郑秀英.牵正散古方今用验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23).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男性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4月收治的男性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患者,共160例,并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对所有患者性病感染分泌标本的阳性率进行分析,并观察患者的各类药物敏感率状况。结果: ①在160例男性泌尿生殖道性病感染患者中,有4种病原体的阳性率较为显著,其中主要包括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腹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小儿腹泻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健康教育时间、住院时间、对疾病的认知度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五个方面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健康教育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同时伴有肝脏功能损害的临床治疗特点及经验总结。方法:本院在工作临床中发现的16 例甲状腺亢进的患者同时经过检查发现这些患者肝脏功能损害存,通过与没有肝脏损害的甲亢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病程治疗的时间,肝功能、甲状腺功能、甲亢是否合并其他疾病等情况分析。结果:发现患者的病程越长, 其发生甲亢性肝损害的几率越大;如果患者合并有其他并发症甲亢肝损害的几率也越大;甲亢合并肝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必要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4例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语言障碍、视力障碍以及肢体瘫痪等症状,主要由心源性血栓、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引起,经综合治疗后,有6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8.9%(48/54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对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份到2015年3月份接收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70例为主要对象,随机分成对I组和II组,各35例。I组给予切口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II组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显示,在治疗效果比较上,I组优良率比II组高,差异明显,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术后
期刊
摘 要:目的:研究急救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哮喘突发急进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把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氧疗联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无创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救治方法效果。结果:经过1h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进行血气分析,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
期刊
院前急救(急诊120)一般是指在医院外,对危急重症病人、意外事故受伤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初步紧急抢救,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然后在医疗救护下将病人送到就近的医疗机构,继续进行抢救。院前急救要求有一支通讯敏捷、反应迅速的专业救急队伍,并且24小时全天候接受生命救助。本文通过2008年5月-2015年4月8年间我院120救护站接诊的急诊病人,120急救医生到达现场时已明确临床死亡或途中死亡病例作对比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脑积水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选取60例脑积水患儿,均为我院儿科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结果:本次选取的60例脑积水患儿,分流术后感染、分流管填塞各1例,未发生过度分流等其他不良情况。平均行1年随访,分流管均通畅58例,2例堵塞。相较术前,智能异常率、脑电图异常率显著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脑积水采用脑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压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50例和对照组(常规换药治疗) 50例,观察组在初步清创基础上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湿敷,再予以敷料包扎;对照组采用5%呋喃西林或1%碘伏纱块湿敷后方纱敷料包扎,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明显缩短压疮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创面平均愈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
期刊
摘要:目的:对中医针灸治疗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48)与观察组(48),对对照组患者患者实施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中医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0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