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的厌学问题,是当今社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深入思考、认真面对的重要问题。要解决高中学生厌学的问题,必须要从学生自身抓起,再加以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影响。本文立足于高中厌学教学角度,分析了高中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改善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厌学;心理;课堂教学
引言:
在高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现象已成为困扰及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厌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学生消极、懈怠地对待学习活动以及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而产生出的负面情绪表现,它使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阻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厌学心理成因
(一)自身因素
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从学生自身进行分析,讨论自身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高中生身体和心智处在发育阶段,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储备,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短板,这就使得高中生的学习活动较为困难,学习效率不高。高中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很困难、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会讨厌学习,不愿意学。高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学习是一件需要安静下来,耐心开展的活动,这就使得学习活动与高中生特点相冲突,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校因素
分析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学校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当前教学体系仍然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填鸭式教学活动还不少。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高中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感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学习内容,自然身体在课堂,心思在窗外,厌学情绪由此产生。而且当前高中生的作业负担较重,导致学生一看到这么多作业就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学生只能疲于应付作业,并不是真心愿意学习。
(三)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当中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的。有的家庭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导致高中生依赖心理较强,在学习中产生了懒惰心理,缺乏自制力,学习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而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直接,不讲究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过于严格,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逐渐少言寡语,不愿意学习,对待什么都不感兴趣。
二、高中生厌学心理问题改善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兴趣是支持高中生进行学习探究的根本动力。高中生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对于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兴趣,因此必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消除厌学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脑筋急转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让学生进行思考,很容易受棉花体积大的外观形成误导认为棉花重。我当堂对一斤棉花和铁分别称重,得出一样重的结论,学生从实验结果,认识到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一样重。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得出科学结论,这就达到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理念过于凸显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被教师所左右,沉闷无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却鲜有兴趣。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这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不佳。教师要主动求变,转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思维,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适当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高中生逆反心理较强,学习负担减少才会愿意学习。教师要以减轻作业负担为手段消除学生厌学心理。其次,要尝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针对高中生基础不足的状况,帮助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生厌学心理的消除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实现良好的效果。家校合作下,高中生教育工作需要首先确立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反馈机制,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适当利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和途径,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微信交流群,将学生家长加入微信群中,同时在群里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在群内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可以将学生课后的学习状况在群内与教师交流,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交流。
(四)学校应建立健全老师激励制度
老师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型的主体,他们的努力工作必须得到学校的认可,从而激励老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型给予长期有效的关注。改造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老师的任务,而是所有老师的责任。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效果不明显呢?
除了老师的改造措施缺乏针对性外,其也映射出了在转化厌学生的过程当中,老师的付出没有得到正比例的回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在评价老师时,不能肯定学习困难学生付出的努力。但是,对于一些成绩接近优生学的学生,老师可能不会给予太多的奖励,但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师的努力也更容易获得相应的认可。其实,这也是农村高中学生难得获得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高度负责的老师人数也较少,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改造学习困难的学生;然而,这毕竟是需要群策群力完成的事情,因而这也影响到了厌学生转化的人数。
(五)建立老师长期学习支持机制
这有利于老师在课堂教学或课余时间,开展针对厌学生的指导活动。这项活动很好地指出了厌学生在学习当中要注意的关键點。时刻提醒他们能够很好地累积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是异常关键的一步。在建立老师对厌学生的学习帮助机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在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老师要从主导地位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且前提是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认识到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也不是生来就没有目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而厌学生只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而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重视,进而受到了讥讽。导致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胆怯的心理,这也是老师需要转变角色的原因之一。
第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时,要注意“说”和“练”的结合。老师最好能将详细地解答问题的过程在课上给他们按照步骤写下来。之后,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此期间,老师在学生们做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旁指导,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如此,也就完成了助力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使他们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结论:
总之,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成绩不佳。今后的教学活动应以消除厌学心理为目标,开展更为务实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 苏南地区高中学生厌学生物的成因调查及其相关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范林.高中物理学生厌学现象与克服策略[J].考试周刊,2013(82):144.
[3]戴鸯鸯. 职高生厌学现象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4]何香美.高中女生厌学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运动,2013(09):134-135.
关键词:高中厌学;心理;课堂教学
引言:
在高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厌学现象已成为困扰及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厌学,从心理学角度讲,是指学生消极、懈怠地对待学习活动以及对学习的认识存在着偏差而产生出的负面情绪表现,它使学生缺乏进取精神和积极向上的态度,阻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高中生厌学心理问题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高中生厌学心理成因
(一)自身因素
高中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要从学生自身进行分析,讨论自身为什么会产生厌学心理。高中生身体和心智处在发育阶段,无论是基础知识的储备,还是学习能力都存在短板,这就使得高中生的学习活动较为困难,学习效率不高。高中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很困难、很痛苦的事情,所以会讨厌学习,不愿意学。高中生天性活泼好动,学习是一件需要安静下来,耐心开展的活动,这就使得学习活动与高中生特点相冲突,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二)学校因素
分析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学校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在当前教学体系仍然片面地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填鸭式教学活动还不少。这样的教学活动对于天性活泼好动的高中生来说,缺乏吸引力,在这样的教学场景中感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学习内容,自然身体在课堂,心思在窗外,厌学情绪由此产生。而且当前高中生的作业负担较重,导致学生一看到这么多作业就从心里不愿意接受,学生只能疲于应付作业,并不是真心愿意学习。
(三)家庭因素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在实际当中大部分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的。有的家庭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导致高中生依赖心理较强,在学习中产生了懒惰心理,缺乏自制力,学习活动不主动不积极。而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简单直接,不讲究方法,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对孩子过于严格,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逐渐少言寡语,不愿意学习,对待什么都不感兴趣。
二、高中生厌学心理问题改善策略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来源,兴趣是支持高中生进行学习探究的根本动力。高中生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对于新事物具有很强的兴趣,因此必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从而消除厌学心理。
例如,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脑筋急转弯:一斤铁和一斤棉花哪个重?教师在课堂上准备一斤棉花和一斤铁,让学生进行思考,很容易受棉花体积大的外观形成误导认为棉花重。我当堂对一斤棉花和铁分别称重,得出一样重的结论,学生从实验结果,认识到一斤铁和一斤棉花一样重。通过脑筋急转弯这种新颖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得出科学结论,这就达到以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
(二)转变教学模式,完善教学活动
传统教学理念过于凸显教师的教学过程,课堂气氛被教师所左右,沉闷无趣,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示范,学生在座位上却鲜有兴趣。课堂气氛缺乏活力,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无法体现,这就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学习效果不佳。教师要主动求变,转变以往那种应试教育思维,以素质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教师要适当减轻学生作业负担。高中生逆反心理较强,学习负担减少才会愿意学习。教师要以减轻作业负担为手段消除学生厌学心理。其次,要尝试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合作学习、分层教学等形式的教学活动可以针对高中生基础不足的状况,帮助学生开展更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三)家校共育,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生厌学心理的消除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实现良好的效果。家校合作下,高中生教育工作需要首先确立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反馈机制,共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适当利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手段来拓展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和途径,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微信交流群,将学生家长加入微信群中,同时在群里教师可以将学生在学校的一些表现在群内与家长沟通,家长也可以将学生课后的学习状况在群内与教师交流,这样就实现了教师与家长的有效沟通交流。
(四)学校应建立健全老师激励制度
老师是学习困难学生转型的主体,他们的努力工作必须得到学校的认可,从而激励老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型给予长期有效的关注。改造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是老师的任务,而是所有老师的责任。但在实际教学中,为什么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效果不明显呢?
除了老师的改造措施缺乏针对性外,其也映射出了在转化厌学生的过程当中,老师的付出没有得到正比例的回报。学习困难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学生。在评价老师时,不能肯定学习困难学生付出的努力。但是,对于一些成绩接近优生学的学生,老师可能不会给予太多的奖励,但是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老师的努力也更容易获得相应的认可。其实,这也是农村高中学生难得获得转型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高度负责的老师人数也较少,他们会尽最大努力改造学习困难的学生;然而,这毕竟是需要群策群力完成的事情,因而这也影响到了厌学生转化的人数。
(五)建立老师长期学习支持机制
这有利于老师在课堂教学或课余时间,开展针对厌学生的指导活动。这项活动很好地指出了厌学生在学习当中要注意的关键點。时刻提醒他们能够很好地累积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这是异常关键的一步。在建立老师对厌学生的学习帮助机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老师在辅导学习困难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角色的转变。老师要从主导地位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且前提是了解学生们的学习状况,认识到他们并不是生来就没有学习的欲望,也不是生来就没有目的。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的。而厌学生只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一般,而不能及时得到老师的重视,进而受到了讥讽。导致大多数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畏难、胆怯的心理,这也是老师需要转变角色的原因之一。
第二,辅导有学习困难的学生时,要注意“说”和“练”的结合。老师最好能将详细地解答问题的过程在课上给他们按照步骤写下来。之后,再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此期间,老师在学生们做题的过程中可以从旁指导,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如此,也就完成了助力学生透彻理解知识点的过程。使他们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
结论:
总之,高中生厌学心理的产生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成绩不佳。今后的教学活动应以消除厌学心理为目标,开展更为务实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婷. 苏南地区高中学生厌学生物的成因调查及其相关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4.
[2]范林.高中物理学生厌学现象与克服策略[J].考试周刊,2013(82):144.
[3]戴鸯鸯. 职高生厌学现象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
[4]何香美.高中女生厌学体育心理分析及对策[J].运动,2013(09):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