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进入电视时代以来,候选人辩论便已成为了美国大选中相当重要的一环。尤其对于那些并未注册党派,又不常有机会参与实地竞选活动的人来说,这种并非照本宣科的辩论最能够让他们了解总统候选人的政策思路,从而决定该将票投给谁。
当然,由于现在经济萎靡,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所有问题都是在过去四年中被研究过无数遍的老生常谈,所以光谈政策未免无趣。要想获胜,归根结底还是得抓住选民的心。两位候选人的智囊团早把细节都研究透彻,从衣装打扮到辩论语气乃至于副总统人选的确认,无一不经过仔细策划,再统一进行包装,要的就是在巩固自身支持群体之外,再攻克更多的中立选民,在11月6日的美国总统大选日胜出。
撞政策,最怕还是撞衫
“天哪,他们的政策听上去都差不多嘛。”这是选民们最常发出的抱怨之一。尽管奥巴马跟罗姆尼对自己的政策做过漫长的阐述并力图将自己与对方区分开来,但在社交网络上,我们还是经常看见普通美国人抱怨两位的政策思路——尤其是经济政策——并无本质差别。不仅是普通人有此感想,我们看到,就连辩论的主持人都不得不将“请阐述一下您政策中与对方不同的地方”当作了默认评语反复使用。
双方在最关乎民生的几个重点议题上都无法一击致胜,于是这个时候,“卖相”就成为了影响选民取舍的重要指标。
人靠衣冠马靠鞍,奥巴马跟罗姆尼长相都不差,能在政界晋升到这个层级的,其衣装品位基本不差,但奥巴马和罗姆尼还是把这个“着装比拼”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在三场候选人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身上所穿的都是深色定制西装,领子上别一个国旗徽章,内里配上白色衬衣,规规矩矩,既不出挑亦不出错。唯一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一个系的是红色领带,而另外一人则是蓝色。
按照红象蓝驴的潜规则:出身于共和党的罗姆尼该系红色领带,而现任总统奥巴马作为民主党代表也就应当系上蓝色领带。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场,罗姆尼系着红底斜纹领带,而奥巴马则是蓝底小波点;第二场,奥巴马改成深红底小波点,而罗姆尼则换上蓝底斜纹;第三场,罗姆尼又回到红底斜纹的路子上来,而奥巴马又用了蓝底小波点——他们对颜色的忠贞程度甚至还不如对领带图案来得坚定呢!
更要命的是,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豪雅高级定制作为自己的西服供应商,这让双方的服装语言表现出高度的同质化。《金融时报》道出了两位候选人的难处:“在电视直播的辩论环节中,一个候选人该怎样在视觉上凸显出自己与对手不同的特质呢?三粒扣或是两粒扣?西装是尖角翻领或是缺口翻领?衬衣是系扣领还是宽展领?这都是相当难以捉摸的事情。”但时装网站《每日女装》就没那么客气了,直言这两位候选人根本是在“互相抄袭”。
最尴尬的场景出现在候选人辩论的第二场,当时,不仅奥巴马跟罗姆尼这两位主角穿得像双胞胎,就连他们的夫人也都换上了玫红色的紧身连衣裙。除去双方的肤色和发色不提,一眼望去,这两对白宫主人候选者彼此竟无差别。所以也别怪各时尚网站的用词一路从“糟糕”上升到“灾难”,最后连“末日惨剧”都出来了,毕竟,这可是一个女明星在不同颁奖礼上穿类似衣服都会被批“撞衫”的年代,何况是两位可能成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女士同场露怯呢?
言谈举止,两党各有特色
比不了衣服,那么比一比言谈举止总还算可以。
如前所言,共和党跟民主党本身有着不同的固定支持群体,他们所要针对的对象也不一样,于是他们推出来代表本党的候选人在形象上也有所不同。
作为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少数族裔和女性选民中均有很高的支持率,亲民;但与华尔街的关系却并不怎么样,所以一直以“中产阶级的守护者”形象出现。他最大的劣势在于,作为在任总统,在经过四年的执政之后,他对经济无能为力的表现也让许多人看在眼里。所以在辩论中,尤其是在首场议题就是经济的辩论里,罗姆尼抓住了这个软肋拼命向奥巴马发动攻击。更要命的是,奥巴马在首场辩论中不仅拿不出什么反驳的论据,甚至连气势也输人一筹。全场下来,罗姆尼言之凿凿,奥巴马磕磕巴巴,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媒体都看不过眼,无论是红营或蓝营,一律铁口直断“奥巴马形同梦游”。第一场辩论后,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2%的人认为罗姆尼赢得了首场辩论,而认为奥巴马获胜的则只有20%。
好在他从第二场就恢复了正常,阐述有条有理,应对不卑不亢,这才恢复了民主党候选人的本色。
反观罗姆尼,这就是个典型的白人精英,还是摩门教徒,切合传统共和党选民的喜好,为富人和大企业主辩护,尽管在近年来“白度下降”的美国选举中不很吃香,但仍有固定的拥趸。他一直以来被批评 “过于富有”、“难以接近”和“像个机器人”,尤其是他惯有的微笑表情时常被抨击为假笑。纵观三场辩论,他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主动出击:从首场辩论开始,他就经常截断奥巴马的话,或是主动争取发言机会,侵略性十足。后来到了讨论外交政策的时候,他更是常常将议题引回经济政策上——毕竟,外交是罗姆尼的弱项,而经济问题则是奥巴马的软肋。
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很好地说明两个人的特点:在第一场辩论中,奥巴马上来就打感情牌,先对太太米歇尔说“谢谢”,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这种秀恩爱的表态相当讨好,美国从传统上来说是个非常注重家庭关系的国家,尤其奥巴马的女性支持率很高,他这样高调地展示对太太的依恋和感谢,立刻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这是奥巴马“接地气”的地方。但罗姆尼并不愿意让总统独占风头,等到他进行开篇陈词的时候,他就顺口卖了个乖,说“恭喜总统先生,结婚纪念日在这里跟我一块儿过,这真是太浪漫了”,全场又笑成一片,场面又回到平手。这就是罗姆尼作为共和党精英的功力,无论你说什么,最终我都有办法把话题引回到我这里。
就连他们两人在场外也是如此。在不久前的阿尔弗雷德慈善晚宴中,奥巴马跟罗姆尼两位候选人在发言中几乎没说干货,纯以吐槽见功底,于是奥巴马熟练运用自嘲这一招数说自己“首场辩论时睡了一觉,所以第二场辩论才有精神”,而罗姆尼就留下了名言,“总统跟我都有一位可以依靠的人,我有美丽的太太安,他有比尔·克林顿。” 谁的策略更讨好?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一个环节中,两个候选人出现了明显的区分,奥巴马比较亲民;罗姆尼的精英范儿、侵略性更强。
数据与谎言
当然,包装好不如内容好。谁都知道,要在辩论中占据上风,最好的武器是数据、事实和逻辑,所以纵观三场候选人辩论,奥巴马跟罗姆尼都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政策才能带给美国人民福祉。以第一场辩论为例,奥巴马引经据典,说美国在老布什(共和党出身的总统)在任期间工作岗位增长最慢,而自己跟克林顿这两任民主党总统则力挽狂澜;反过来,罗姆尼就抨击奥巴马在任期间失业率骤增:“您上任的时候有3200万人靠救济而活,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700万。”双方你来我往,相当热闹。
于是问题来了:你怎样判定候选人引用的这些数据和事实是真的呢?
在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批评奥巴马在任期间将政府财政赤字翻番,但美国政府2012财年的赤字为1.089万亿美元,而2009财年(小布什到奥巴马任期交接的年份)的赤字则为1.42万亿美元,且其中大部分与布什签署的经济政策相关;再者,美国政府2008财年赤字已比2007年上升三倍,经济恶果已然种下。但奥巴马对此只字未提,任凭罗姆尼用这个数字来鞭挞他。当然,奥巴马说了“数据在我们的网站上都有,大家可以自己看”——但谁会去看呢?
自共和党选举以来,罗姆尼被抨击得最多的一点就是“朝三暮四”,他对自己政策的阐述多有前后矛盾之处,回答问题时也容易不及要点,数据事实引用也不那么正确。但在这样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之中,奥巴马没有出言驳斥,人们自然会认为罗姆尼所说都是真的,而对奥巴马的萎靡表现感到十分不满。所以,当第一场辩论结束的时候,玩弄数据的罗姆尼大获优势,而奥巴马则一面倒地受到批评。不仅如此,凭借着这样的表现,罗姆尼在总体投票意向调查中也追平奥巴马,这对于此前一直大幅落后的他来说无疑是生机重现的利好消息。
秉承同一策略,在第二场辩论中,罗姆尼抨击奥巴马没能将美国大使在利比亚遭袭身亡的事件及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但女主持人克劳利当场向罗姆尼指出,奥巴马在第二天就公开将其称为了“恐怖主义行为”。事后,尽管《坦帕湾时报》的记者在推特上写道:“很高兴看到坎迪·克劳利在辩论中实时进行事实核查并因此获得掌声,这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然而《纽约邮报》也称克劳利的做法有失公平,并认定她对奥巴马的偏袒是奥巴马本场占优的主要原因。因为,所有参加过辩论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对手说谎,那么你得站出来戳穿他的谎话,而不能指望靠主持人来救你。但无论如何,结果是罗姆尼的谎言被戳穿,奥巴马获得重要一分,到最后有51%的人认为奥巴马赢了该场辩论,认为罗姆尼获胜的比例则下降到了38%。
中国是把枪,效果不如芝麻街
在最近几届的美国大选中,中国都是一把好使的枪,候选人只要抨击对方“亲中”或者“对华立场软弱”,就犹如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尤其是今年,在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中国人不仅在外交和安全上成为美国人的假想敌,更要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而负责。所以我们看见,在三次总统候选人辩论和一次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中,中国都屡屡被提及。《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仅在第二场辩论中,双方提及中国的次数就高达22次,而且均为负面。第三场辩论中,中国甚至单独成为了一个辩题。
以至于在辩论中一度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奥巴马抨击罗姆尼持续通过其创立的“贝恩资本”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并大量盈利,并指责罗姆尼是“最没有资格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人”;而罗姆尼则称,“总统先生您可以查一下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您会发现您对中国的投资也不少”。在这样几近对人不对事的攻击之中,中国就成为了一把比就业、税收和福利政策更厉害的枪。
然而,传统的“批评中国”策略在本次大选中并未贯穿始终。“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对手之一。”《今日美国》华盛顿办公室负责人、资深大选报道记者苏珊·佩基介绍说:“但我相信,两位候选人和多数美国人没有视中国为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美国经济不景气原因复杂,主要在于美国国内出了问题。”于是,等到第三场辩论时,双方对待中国的态度均温和下来,罗姆尼对待中国强硬的政策态度被奥巴马斥之为“愚蠢”,而双方都提出了“中国是美国的潜在伙伴”这个概念。
最讽刺的是,在首场辩论中,罗姆尼为了强调自己“除非必要,绝不向中国借钱”,举出了著名儿童动画片《芝麻街》做例子。他扬言,尽管自己热爱“大鸟”(芝麻街中一个人气极高的角色),但他不会因此而向中国借钱来养活放映该节目的公共电视台PBS。此话一出,立刻引发极大轰动,然而轰动的焦点不在中国,而是在于“大鸟”。许多人表示,“PBS是穷人的乐趣源泉”,或是反问,“大鸟能逗我们开心,罗姆尼先生你能吗?”还有人上街扮演成“大鸟”,来抗议罗姆尼的言论。
罗姆尼的智囊团可从来没预料到这个。
当然,由于现在经济萎靡,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所有问题都是在过去四年中被研究过无数遍的老生常谈,所以光谈政策未免无趣。要想获胜,归根结底还是得抓住选民的心。两位候选人的智囊团早把细节都研究透彻,从衣装打扮到辩论语气乃至于副总统人选的确认,无一不经过仔细策划,再统一进行包装,要的就是在巩固自身支持群体之外,再攻克更多的中立选民,在11月6日的美国总统大选日胜出。
撞政策,最怕还是撞衫
“天哪,他们的政策听上去都差不多嘛。”这是选民们最常发出的抱怨之一。尽管奥巴马跟罗姆尼对自己的政策做过漫长的阐述并力图将自己与对方区分开来,但在社交网络上,我们还是经常看见普通美国人抱怨两位的政策思路——尤其是经济政策——并无本质差别。不仅是普通人有此感想,我们看到,就连辩论的主持人都不得不将“请阐述一下您政策中与对方不同的地方”当作了默认评语反复使用。
双方在最关乎民生的几个重点议题上都无法一击致胜,于是这个时候,“卖相”就成为了影响选民取舍的重要指标。
人靠衣冠马靠鞍,奥巴马跟罗姆尼长相都不差,能在政界晋升到这个层级的,其衣装品位基本不差,但奥巴马和罗姆尼还是把这个“着装比拼”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在三场候选人辩论中,奥巴马和罗姆尼身上所穿的都是深色定制西装,领子上别一个国旗徽章,内里配上白色衬衣,规规矩矩,既不出挑亦不出错。唯一的不同就在于,他们一个系的是红色领带,而另外一人则是蓝色。
按照红象蓝驴的潜规则:出身于共和党的罗姆尼该系红色领带,而现任总统奥巴马作为民主党代表也就应当系上蓝色领带。然而我们所看到的情况是这样的:第一场,罗姆尼系着红底斜纹领带,而奥巴马则是蓝底小波点;第二场,奥巴马改成深红底小波点,而罗姆尼则换上蓝底斜纹;第三场,罗姆尼又回到红底斜纹的路子上来,而奥巴马又用了蓝底小波点——他们对颜色的忠贞程度甚至还不如对领带图案来得坚定呢!
更要命的是,他们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豪雅高级定制作为自己的西服供应商,这让双方的服装语言表现出高度的同质化。《金融时报》道出了两位候选人的难处:“在电视直播的辩论环节中,一个候选人该怎样在视觉上凸显出自己与对手不同的特质呢?三粒扣或是两粒扣?西装是尖角翻领或是缺口翻领?衬衣是系扣领还是宽展领?这都是相当难以捉摸的事情。”但时装网站《每日女装》就没那么客气了,直言这两位候选人根本是在“互相抄袭”。
最尴尬的场景出现在候选人辩论的第二场,当时,不仅奥巴马跟罗姆尼这两位主角穿得像双胞胎,就连他们的夫人也都换上了玫红色的紧身连衣裙。除去双方的肤色和发色不提,一眼望去,这两对白宫主人候选者彼此竟无差别。所以也别怪各时尚网站的用词一路从“糟糕”上升到“灾难”,最后连“末日惨剧”都出来了,毕竟,这可是一个女明星在不同颁奖礼上穿类似衣服都会被批“撞衫”的年代,何况是两位可能成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女士同场露怯呢?
言谈举止,两党各有特色
比不了衣服,那么比一比言谈举止总还算可以。
如前所言,共和党跟民主党本身有着不同的固定支持群体,他们所要针对的对象也不一样,于是他们推出来代表本党的候选人在形象上也有所不同。
作为首位非洲裔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少数族裔和女性选民中均有很高的支持率,亲民;但与华尔街的关系却并不怎么样,所以一直以“中产阶级的守护者”形象出现。他最大的劣势在于,作为在任总统,在经过四年的执政之后,他对经济无能为力的表现也让许多人看在眼里。所以在辩论中,尤其是在首场议题就是经济的辩论里,罗姆尼抓住了这个软肋拼命向奥巴马发动攻击。更要命的是,奥巴马在首场辩论中不仅拿不出什么反驳的论据,甚至连气势也输人一筹。全场下来,罗姆尼言之凿凿,奥巴马磕磕巴巴,就连一向支持他的媒体都看不过眼,无论是红营或蓝营,一律铁口直断“奥巴马形同梦游”。第一场辩论后,盖洛普的民意调查显示,有72%的人认为罗姆尼赢得了首场辩论,而认为奥巴马获胜的则只有20%。
好在他从第二场就恢复了正常,阐述有条有理,应对不卑不亢,这才恢复了民主党候选人的本色。
反观罗姆尼,这就是个典型的白人精英,还是摩门教徒,切合传统共和党选民的喜好,为富人和大企业主辩护,尽管在近年来“白度下降”的美国选举中不很吃香,但仍有固定的拥趸。他一直以来被批评 “过于富有”、“难以接近”和“像个机器人”,尤其是他惯有的微笑表情时常被抨击为假笑。纵观三场辩论,他的策略很明确,就是要主动出击:从首场辩论开始,他就经常截断奥巴马的话,或是主动争取发言机会,侵略性十足。后来到了讨论外交政策的时候,他更是常常将议题引回经济政策上——毕竟,外交是罗姆尼的弱项,而经济问题则是奥巴马的软肋。
有一个小细节可以很好地说明两个人的特点:在第一场辩论中,奥巴马上来就打感情牌,先对太太米歇尔说“谢谢”,因为这一天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这种秀恩爱的表态相当讨好,美国从传统上来说是个非常注重家庭关系的国家,尤其奥巴马的女性支持率很高,他这样高调地展示对太太的依恋和感谢,立刻赢得了全场一片掌声。这是奥巴马“接地气”的地方。但罗姆尼并不愿意让总统独占风头,等到他进行开篇陈词的时候,他就顺口卖了个乖,说“恭喜总统先生,结婚纪念日在这里跟我一块儿过,这真是太浪漫了”,全场又笑成一片,场面又回到平手。这就是罗姆尼作为共和党精英的功力,无论你说什么,最终我都有办法把话题引回到我这里。
就连他们两人在场外也是如此。在不久前的阿尔弗雷德慈善晚宴中,奥巴马跟罗姆尼两位候选人在发言中几乎没说干货,纯以吐槽见功底,于是奥巴马熟练运用自嘲这一招数说自己“首场辩论时睡了一觉,所以第二场辩论才有精神”,而罗姆尼就留下了名言,“总统跟我都有一位可以依靠的人,我有美丽的太太安,他有比尔·克林顿。” 谁的策略更讨好?不得而知,但至少在这一个环节中,两个候选人出现了明显的区分,奥巴马比较亲民;罗姆尼的精英范儿、侵略性更强。
数据与谎言
当然,包装好不如内容好。谁都知道,要在辩论中占据上风,最好的武器是数据、事实和逻辑,所以纵观三场候选人辩论,奥巴马跟罗姆尼都使用了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政策才能带给美国人民福祉。以第一场辩论为例,奥巴马引经据典,说美国在老布什(共和党出身的总统)在任期间工作岗位增长最慢,而自己跟克林顿这两任民主党总统则力挽狂澜;反过来,罗姆尼就抨击奥巴马在任期间失业率骤增:“您上任的时候有3200万人靠救济而活,现在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4700万。”双方你来我往,相当热闹。
于是问题来了:你怎样判定候选人引用的这些数据和事实是真的呢?
在第一场辩论中,罗姆尼批评奥巴马在任期间将政府财政赤字翻番,但美国政府2012财年的赤字为1.089万亿美元,而2009财年(小布什到奥巴马任期交接的年份)的赤字则为1.42万亿美元,且其中大部分与布什签署的经济政策相关;再者,美国政府2008财年赤字已比2007年上升三倍,经济恶果已然种下。但奥巴马对此只字未提,任凭罗姆尼用这个数字来鞭挞他。当然,奥巴马说了“数据在我们的网站上都有,大家可以自己看”——但谁会去看呢?
自共和党选举以来,罗姆尼被抨击得最多的一点就是“朝三暮四”,他对自己政策的阐述多有前后矛盾之处,回答问题时也容易不及要点,数据事实引用也不那么正确。但在这样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之中,奥巴马没有出言驳斥,人们自然会认为罗姆尼所说都是真的,而对奥巴马的萎靡表现感到十分不满。所以,当第一场辩论结束的时候,玩弄数据的罗姆尼大获优势,而奥巴马则一面倒地受到批评。不仅如此,凭借着这样的表现,罗姆尼在总体投票意向调查中也追平奥巴马,这对于此前一直大幅落后的他来说无疑是生机重现的利好消息。
秉承同一策略,在第二场辩论中,罗姆尼抨击奥巴马没能将美国大使在利比亚遭袭身亡的事件及时定性为“恐怖主义行为”。但女主持人克劳利当场向罗姆尼指出,奥巴马在第二天就公开将其称为了“恐怖主义行为”。事后,尽管《坦帕湾时报》的记者在推特上写道:“很高兴看到坎迪·克劳利在辩论中实时进行事实核查并因此获得掌声,这就是新闻专业主义。”然而《纽约邮报》也称克劳利的做法有失公平,并认定她对奥巴马的偏袒是奥巴马本场占优的主要原因。因为,所有参加过辩论的人都知道,如果你的对手说谎,那么你得站出来戳穿他的谎话,而不能指望靠主持人来救你。但无论如何,结果是罗姆尼的谎言被戳穿,奥巴马获得重要一分,到最后有51%的人认为奥巴马赢了该场辩论,认为罗姆尼获胜的比例则下降到了38%。
中国是把枪,效果不如芝麻街
在最近几届的美国大选中,中国都是一把好使的枪,候选人只要抨击对方“亲中”或者“对华立场软弱”,就犹如站上了道德制高点。尤其是今年,在自1929-1933年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中国人不仅在外交和安全上成为美国人的假想敌,更要为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而负责。所以我们看见,在三次总统候选人辩论和一次副总统候选人辩论中,中国都屡屡被提及。《纽约时报》的数据显示,仅在第二场辩论中,双方提及中国的次数就高达22次,而且均为负面。第三场辩论中,中国甚至单独成为了一个辩题。
以至于在辩论中一度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奥巴马抨击罗姆尼持续通过其创立的“贝恩资本”公司在中国进行投资并大量盈利,并指责罗姆尼是“最没有资格对中国持强硬立场的人”;而罗姆尼则称,“总统先生您可以查一下自己的养老金账户,您会发现您对中国的投资也不少”。在这样几近对人不对事的攻击之中,中国就成为了一把比就业、税收和福利政策更厉害的枪。
然而,传统的“批评中国”策略在本次大选中并未贯穿始终。“多数美国人视中国为国家的主要经济对手之一。”《今日美国》华盛顿办公室负责人、资深大选报道记者苏珊·佩基介绍说:“但我相信,两位候选人和多数美国人没有视中国为经济不景气的替罪羊。美国经济不景气原因复杂,主要在于美国国内出了问题。”于是,等到第三场辩论时,双方对待中国的态度均温和下来,罗姆尼对待中国强硬的政策态度被奥巴马斥之为“愚蠢”,而双方都提出了“中国是美国的潜在伙伴”这个概念。
最讽刺的是,在首场辩论中,罗姆尼为了强调自己“除非必要,绝不向中国借钱”,举出了著名儿童动画片《芝麻街》做例子。他扬言,尽管自己热爱“大鸟”(芝麻街中一个人气极高的角色),但他不会因此而向中国借钱来养活放映该节目的公共电视台PBS。此话一出,立刻引发极大轰动,然而轰动的焦点不在中国,而是在于“大鸟”。许多人表示,“PBS是穷人的乐趣源泉”,或是反问,“大鸟能逗我们开心,罗姆尼先生你能吗?”还有人上街扮演成“大鸟”,来抗议罗姆尼的言论。
罗姆尼的智囊团可从来没预料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