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制定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呢?完善 “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制订 “学科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是关键。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深入教学一线,抓住主要矛盾;抓住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关注教学困惑;精进教师业务。为了更好地执行教学常规工作特制定出“十字方针”,即备课“深”,上课“实”,作业“精”,教学“活”,手段“新”,活动“勤”,要求“严”,辅导“细”,负担“轻”,质量“高”。以下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三方面谈本校教学常规的思路。
创新备课形式,改革备课管理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备课要精彩,务必要有自己的见解、智慧、风格。在具体实践中,围绕对“三维目标”的研讨,使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实施有切实保障。
淡化教案模式,注重备课实效 撰写教案要因人而异,备课形式应不拘一格,注重实效。站在材料上俯视教材,站在反思的角度看待教学,才会做到“触类旁通、旁观者清”。主要措施:实行分层备课制度;教案格式不做统一要求,提倡个性化备课;简化本案的书写,强化书案和夹页式教案。
优化教学设计,明确备课要求 备课的基本精神就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教师备课应明确教材体系、考虑学情、兼顾教法和学法。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五个体现”的备课要求:即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深化集体备课,彰显群体智慧 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校本研究为契机,采取“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方法,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同时,为了使备课能有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环境,在校网上建立了“教研论坛”开展电子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活动,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
打造“快乐课堂”,上好每一堂课
学科教材研究做到贯彻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容,关注学生水平差异。学校以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民主、和谐为宗旨,打造“快乐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实践研究氛围。
围绕问题找出路,立足实践找思路 在课程实施中,提出要解决“三个问题”,关注“四个变化”,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学习氛围。“三个问题”即:解决课堂学生学习的低迷状态;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个变化”即: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变化;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变化;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变化;由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变化。“三个转变”即:变知识传授为生活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
公开教学定课型,开展活动定主题 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情境和业务水平的不同,对教学的管理与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教学导师团。开展诊断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提高性听课、对比性听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督导活动,形成了新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特级教师精品课等课型。
营造乐学新境界,打造快乐新课堂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形成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完善、自主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因此,提出“三个还给学生”即:把微笑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还给学生。
重视作业设计,关注个性发展
新课改下,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业设计多元化,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形式多元化的作业,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绘画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将故事性较强课文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针对学生善于发现的心理特点,设计“小课题”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作业布置层次化,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
作业评价鼓励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是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业的评价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作业批改中,要求老师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性言语评价、符号化定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城县实验小学)
创新备课形式,改革备课管理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因此,备课要精彩,务必要有自己的见解、智慧、风格。在具体实践中,围绕对“三维目标”的研讨,使课堂教学新理念的实施有切实保障。
淡化教案模式,注重备课实效 撰写教案要因人而异,备课形式应不拘一格,注重实效。站在材料上俯视教材,站在反思的角度看待教学,才会做到“触类旁通、旁观者清”。主要措施:实行分层备课制度;教案格式不做统一要求,提倡个性化备课;简化本案的书写,强化书案和夹页式教案。
优化教学设计,明确备课要求 备课的基本精神就是备活课、课备活、活备课。教师备课应明确教材体系、考虑学情、兼顾教法和学法。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根据新课程理念,提出了“五个体现”的备课要求:即体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现尊重差异性的理念;体现生活化的理念;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体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
深化集体备课,彰显群体智慧 新课程下的教学常规应加大对备课组活动的管理,形成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备课制度。牢牢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变“教教材”为“用教材”。以校本研究为契机,采取“一次备课,资源共享,二次备课、彰显个性”的方法,制定集体备课制度。同时,为了使备课能有一个开放、自由、民主的环境,在校网上建立了“教研论坛”开展电子备课和网络集体备课活动,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
打造“快乐课堂”,上好每一堂课
学科教材研究做到贯彻课标要求,吃透教材内容,关注学生水平差异。学校以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为载体,以自主、合作、民主、和谐为宗旨,打造“快乐课堂”,形成良好的课堂实践研究氛围。
围绕问题找出路,立足实践找思路 在课程实施中,提出要解决“三个问题”,关注“四个变化”,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打造富有生机活力的课堂学习氛围。“三个问题”即:解决课堂学生学习的低迷状态;使学习知识的过程成为形成积极价值观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四个变化”即:由“一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变化;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变化;由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的变化;由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变化。“三个转变”即:变知识传授为生活建构;变教案执行为学程设计;变课堂操练为主动探究。
公开教学定课型,开展活动定主题 由于教师面对的教学情境和业务水平的不同,对教学的管理与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成教学导师团。开展诊断性听课、指导性听课、提高性听课、对比性听课等不同形式的课堂教学督导活动,形成了新教师过关课、青年教师优质课、骨干教师观摩课、学科带头人示范课、特级教师精品课等课型。
营造乐学新境界,打造快乐新课堂 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的做法。形成开放课堂、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合作完善、自主参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因此,提出“三个还给学生”即:把微笑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教材还给学生。
重视作业设计,关注个性发展
新课改下,作业设计如何兼顾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作业设计多元化,丰富学生的体验 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形式多元化的作业,如:结合教学内容特点,设计绘画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将故事性较强课文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针对学生善于发现的心理特点,设计“小课题”的作业形式。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不但能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作业布置层次化,尊重学生的差异 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差异性,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
作业评价鼓励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作业作为教学的常规,是教学评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业的评价功能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展潜能。作为教师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作业批改中,要求老师多用激励性评价、鼓励性言语评价、符号化定性评价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单位: 江西省南城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