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言以及舞蹈语言
关于语言定义的探讨同舞蹈定义一样,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种说法。《辞海》中有较为普遍认可的释义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舞蹈属于语言交流的非言语系统的重要部分。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也是有关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传统。从符号学角度切入,舞蹈语言就是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的为主要手段,起到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
二、道具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一)道具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定义是:“舞蹈道具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词典》中也有关于道具的定义:“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时所用的舞具,是塑造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辅助手段,也是表现环境渲染气氛的有力工具。”
(二)道具在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中的作用
有关道具作用的阐释已很全面。如舞蹈学者朴永光在其著作《舞蹈文化概论》中把舞蹈道具的功能大概分为了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技艺性,又从观者的角度说明了道具是把握舞蹈内容的媒介,或者具有获得某种视觉刺激带来的心理快感的作用。在此我仅从舞蹈语言的传达作简要说明:
1、道具是文化的载体。道具可以赋予舞蹈语言一定的历史或文化含义。从舞者使用的道具有时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属性,有时可以看出作品表达的环境或是历史背景等等。如万玛尖措作品《静静的玛尼石》,“玛尼石”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属性的符号,不仅传达出藏族这一特定的族群属性,还表达出了超自然的灵性——“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2、道具是情感的寄托。如同诗歌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创作手法,舞蹈也可通过道具来抒发情怀,生动的表现内心世界。这是通过舞蹈道具与肢体结合的形式去寻求舞蹈语言表达的真实可感性。“小手绢”寄托着儿时的梦,“纸飞机”表达着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人生理想等等。
(三)道具的发展
由隆荫培和徐尔充编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蹈语言提出了几点审美规范原则,其中就有“发挥舞蹈创作主体的独创性”。舞蹈语言的创造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舞蹈创作的大背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有新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而道具作为舞蹈语言的表现载体,也需要随时代的变迁而创新。
无论是从种类还是表现形式上看,舞蹈道具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性。道具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信仰息息相关。纵观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执牛尾、鸟羽而舞等,后又有执干戚、龠翟而舞等等。在汉代以前,舞蹈使用道具较为频繁和常见,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就放下了一些道具,逐渐转向人的身体的舞动。但这不表示舞蹈舍弃了道具,相反,随着时代变迁,舞蹈道具的运用对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道具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并不是孤立存在,它同舞者的身体一同参与到舞蹈表现中来,并与其他因素诸如音乐、灯光、服装等等紧密相连。
1、道具与音乐: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道具是无声的舞蹈语言。人的身体在舞动时发出声响,那么道具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也是可以是有声的。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可以制造出声音,也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2、道具與服装:如果细心观察,在不少作品中,服装也成为了道具。例如舞剧《洛神赋》第一幕“登基”中编导独具匠心的在“龙椅”之后掀起了两块类似于斗篷披风的大缎布,此时巨大的“披风”象征着威武和权利。众人有的手持“披风”并扬起,有的在披风之下表示臣服。我们可以将它释义为具有特定服装意义的道具。
三、如何看待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
虽然道具这种“与生俱来”的符号极大便利了编导的创作,但是舞蹈道具运用的创新是建立在与肢体配合并一同表达情感主题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是浅层的“借物说物”使道具沦为一种解释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德国舞蹈剧场的创始人皮娜·鲍什,他在其作品《穆勒咖啡屋》中使用了椅子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具,但却不是简单的肢体延伸部分或者常用的“拟物状情”,椅子暗示了人的生存环境,通过女演员盲目的碰撞椅子和男演员不断推倒椅子,表达了女人伤心致盲的状态,通过这种对道具的处理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而有些新创作的舞蹈作品,过多的使用舞蹈道具,甚至占用了相当大的舞台空间,反而限制了舞蹈肢体的表现,致使整个作品的舞蹈内容显得苍白无力。
四、结语
被称为台湾书评界“教父”的南方朔著有《语言是我们的希望》一书,表达了他对目前言语面临困境的担忧以及对未来语言传播的希冀。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媒介之一,也应同舞蹈本身一起,作为语言系统的特殊成分,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打破、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发挥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以无声的“言语”体现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康艺馨,甘肃省兰州歌舞剧院。
关于语言定义的探讨同舞蹈定义一样,由于研究方法和角度的不同而产生了很多种说法。《辞海》中有较为普遍认可的释义为“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时,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是认识事物的工具;作用于文化时,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理解,舞蹈属于语言交流的非言语系统的重要部分。将身体视为充满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也是有关身体的社会学和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传统。从符号学角度切入,舞蹈语言就是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舞蹈动作、舞蹈组合、舞蹈语汇的为主要手段,起到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
二、道具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
(一)道具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定义是:“舞蹈道具是为舞蹈表演而制作的用具,是构成舞蹈艺术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舞蹈词典》中也有关于道具的定义:“舞蹈道具是舞蹈表演时所用的舞具,是塑造和刻画人物性格的辅助手段,也是表现环境渲染气氛的有力工具。”
(二)道具在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中的作用
有关道具作用的阐释已很全面。如舞蹈学者朴永光在其著作《舞蹈文化概论》中把舞蹈道具的功能大概分为了寓意性、象征性、表意性、戏剧性、技艺性,又从观者的角度说明了道具是把握舞蹈内容的媒介,或者具有获得某种视觉刺激带来的心理快感的作用。在此我仅从舞蹈语言的传达作简要说明:
1、道具是文化的载体。道具可以赋予舞蹈语言一定的历史或文化含义。从舞者使用的道具有时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属性,有时可以看出作品表达的环境或是历史背景等等。如万玛尖措作品《静静的玛尼石》,“玛尼石”本身就是一种带有强烈民族属性的符号,不仅传达出藏族这一特定的族群属性,还表达出了超自然的灵性——“吉祥如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2、道具是情感的寄托。如同诗歌的“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创作手法,舞蹈也可通过道具来抒发情怀,生动的表现内心世界。这是通过舞蹈道具与肢体结合的形式去寻求舞蹈语言表达的真实可感性。“小手绢”寄托着儿时的梦,“纸飞机”表达着充满希望和梦想的人生理想等等。
(三)道具的发展
由隆荫培和徐尔充编著的《舞蹈艺术概论》中对舞蹈语言提出了几点审美规范原则,其中就有“发挥舞蹈创作主体的独创性”。舞蹈语言的创造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舞蹈创作的大背景大环境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有新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而道具作为舞蹈语言的表现载体,也需要随时代的变迁而创新。
无论是从种类还是表现形式上看,舞蹈道具都有着浓厚的历史性。道具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偶然的,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存信仰息息相关。纵观中国舞蹈历史的发展历程,远古时期就有了“击石拊石,百兽率舞”、执牛尾、鸟羽而舞等,后又有执干戚、龠翟而舞等等。在汉代以前,舞蹈使用道具较为频繁和常见,而在魏晋南北朝以后就放下了一些道具,逐渐转向人的身体的舞动。但这不表示舞蹈舍弃了道具,相反,随着时代变迁,舞蹈道具的运用对于舞蹈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道具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并不是孤立存在,它同舞者的身体一同参与到舞蹈表现中来,并与其他因素诸如音乐、灯光、服装等等紧密相连。
1、道具与音乐:从语言的角度来说,道具是无声的舞蹈语言。人的身体在舞动时发出声响,那么道具作为人的肢体的延伸也是可以是有声的。笔者认为,舞蹈道具可以制造出声音,也成为音乐的一部分。
2、道具與服装:如果细心观察,在不少作品中,服装也成为了道具。例如舞剧《洛神赋》第一幕“登基”中编导独具匠心的在“龙椅”之后掀起了两块类似于斗篷披风的大缎布,此时巨大的“披风”象征着威武和权利。众人有的手持“披风”并扬起,有的在披风之下表示臣服。我们可以将它释义为具有特定服装意义的道具。
三、如何看待道具在舞蹈中的运用
虽然道具这种“与生俱来”的符号极大便利了编导的创作,但是舞蹈道具运用的创新是建立在与肢体配合并一同表达情感主题的基础之上,不能仅仅是浅层的“借物说物”使道具沦为一种解释的工具。
值得一提的是著名的德国舞蹈剧场的创始人皮娜·鲍什,他在其作品《穆勒咖啡屋》中使用了椅子这种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具,但却不是简单的肢体延伸部分或者常用的“拟物状情”,椅子暗示了人的生存环境,通过女演员盲目的碰撞椅子和男演员不断推倒椅子,表达了女人伤心致盲的状态,通过这种对道具的处理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
而有些新创作的舞蹈作品,过多的使用舞蹈道具,甚至占用了相当大的舞台空间,反而限制了舞蹈肢体的表现,致使整个作品的舞蹈内容显得苍白无力。
四、结语
被称为台湾书评界“教父”的南方朔著有《语言是我们的希望》一书,表达了他对目前言语面临困境的担忧以及对未来语言传播的希冀。舞蹈道具作为舞蹈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媒介之一,也应同舞蹈本身一起,作为语言系统的特殊成分,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打破、不断创新,以更好地发挥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的作用,以无声的“言语”体现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
康艺馨,甘肃省兰州歌舞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