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代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1]小组合作学习强调课堂上的人际关系,即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和咨询者,学生相当于“专家”或“教师”,与组员共享学习资源,相互促进,共同实现小组的活动目标。
【关键词】主体作用 布置任务 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73-0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师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利用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对组员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自我反省提高,并为同伴提供更多的帮助,学会谦让、合作、团结。教师有意识的调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培養他们的合作精神等都应在保证学生发展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提供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
高中生的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能在抽象的领域进行推理和论证。他们试图把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使知识系统化。高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往往受益于相互启发,相互点拨。他们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促进信息的保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这就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2]。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需要
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第一课时中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由 be good at引出相关短语,be good for be good to,a good deal,have a good drink给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学习用适当的短语填空或选择。再由成绩相对低的同学回答,总结,鼓励他们主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表达和交流,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需要得到充分激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积极发言,进行多元化的表达。
2.运用任务引导学习方法
艾泼斯坦于1989年提出了TARGET,由任务,权威性,认可,分组,评价,时间六个要素组合成的动机设计模型。权威性就是让学生能够担当领导,形成独立性,控制学习活动的过程。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3]。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阅读课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来进行速读和精读。首先提几个训练速读技能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通过反馈答案,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快,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小组成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可组内进行信息分享与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听说技能的发展。对于速读答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答案出处,小组合作之后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在精读中可以设置填空和选择性问题,通过个体阅读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在进行相对困难任务时,词汇量少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会有困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学习来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对感觉困难的小组要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中,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3.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由学生集中讲解,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认真耐心地听,弄清学生的思维脉络,找到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在激励评价的引导下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因为大部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换而传授下去[4]。教师总结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点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上,多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阅读中的精读和泛读,既要注意细节还需能够语篇概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得到了锻炼,在学生师生互动中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起作用,都有收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组织学习小组为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其他课型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目标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3.
[3][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417页.
[4]阿德勒.西方的智慧[美]周勋男,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95.
【关键词】主体作用 布置任务 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52-0073-01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同伴之间合作互助,以小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师通过组织学习小组,利用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小组成绩为评价标准,使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提出
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够对组员的各种方案进行比较,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而不断地自我反省提高,并为同伴提供更多的帮助,学会谦让、合作、团结。教师有意识的调动能引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也要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发展学生的沟通能力,培養他们的合作精神等都应在保证学生发展共同基础的前提下,提供给他们个性发展的空间,以适应社会的不同需要。
高中生的思维以逻辑思维为主,能在抽象的领域进行推理和论证。他们试图把各种材料贯穿起来,使知识系统化。高中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与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往往受益于相互启发,相互点拨。他们为了满足内心的需要,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促进信息的保持。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我们现行的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采用分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能够让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这就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就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2]。
1.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发展需要
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第一课时中可以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归纳。由 be good at引出相关短语,be good for be good to,a good deal,have a good drink给出相关语句,小组合作学习用适当的短语填空或选择。再由成绩相对低的同学回答,总结,鼓励他们主动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表达和交流,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为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语言教学氛围,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和需要得到充分激活,鼓励他们发挥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积极发言,进行多元化的表达。
2.运用任务引导学习方法
艾泼斯坦于1989年提出了TARGET,由任务,权威性,认可,分组,评价,时间六个要素组合成的动机设计模型。权威性就是让学生能够担当领导,形成独立性,控制学习活动的过程。从实践中可以看出,这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积极的作用[3]。在高一必修一unit1的阅读课中,可以设置一些小组合作任务来进行速读和精读。首先提几个训练速读技能的问题在小组内合作完成,通过反馈答案,看哪个小组完成最快,这个过程可以激发小组成员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也可组内进行信息分享与交流,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听说技能的发展。对于速读答案可以要求学生找出答案出处,小组合作之后看哪个小组速度最快。在精读中可以设置填空和选择性问题,通过个体阅读后在小组交流讨论。在进行相对困难任务时,词汇量少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会有困难。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合作学习来激发所有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对感觉困难的小组要给与必要的指导和帮助,甚至可以参与中,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
3.运用激励评价激发学生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由学生集中讲解,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要认真耐心地听,弄清学生的思维脉络,找到错误的原因,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来评价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让学生在激励评价的引导下深入进行学习探究。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心灵的沟通,因为大部分教学内容几乎都是不知不觉,由师生间的个人交换而传授下去[4]。教师总结的重点应放在知识点的重难点和学习方法上,多关注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例如阅读中的精读和泛读,既要注意细节还需能够语篇概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而且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都得到了锻炼,在学生师生互动中真正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起作用,都有收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上以组织学习小组为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目的。在教学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在其他课型当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比较教育研究室编译:《简明目标教育百科全书》(教学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4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3.
[3][美]戴尔.H.申克著,韦小满等译: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第417页.
[4]阿德勒.西方的智慧[美]周勋男,译.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