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江苏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强调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用不能忽视,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主导者,所以教师的素养会影响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特别是教师的人文素养。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直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本文在分析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方法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提高教师素养,推动素质教育改革起到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 人文素养 必要性 提高方法 保障措施
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实质上就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情感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可概括为人道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生活情趣。
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新课改,教师理应担此重任,而新课标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学习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同时也肩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环境的改进、教育目标的完善,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呼唤,以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等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质,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来看,从师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来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学校十分迫切重要的大事。它对创建和谐文明社会,提高民族素质和人的综合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学校学习型团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方式、方法
(一)构建培育系统
促进教师人文知识积累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要把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纳入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作为全体教师职务培训的重要内容。要组织专家讲座、征文比赛、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开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学习。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资源系统
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编写教师人文类系列丛书和资料包,推荐相关辅助学习资料。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开设“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教师走进经典”系列活动,向教师提供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配送服务。
(三)优化实践系统
开展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探索多种载体,充分展示教师的才艺和魅力。组织教师参加以中外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参观考察活动,陶冶情操,体验人生。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教师的意志品质,内省自身,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四)拜访名师
名师有两类,一类是全国非常有名的教师,如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李吉林等;一类是在一定区域有名的教师,如本市的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这些教师之所以有名,一是课上得好,二是教育素养高。而要课上得好,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刻地解读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打造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成长奠基。拜名师,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卓越、不断完善的进取精神。一个名师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值得我们认真解读,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挖掘成功经验,感受教育的力量,感悟教育的真谛,可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塑造人格
健康心理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培养人文精神。人格、道德、人文精神的获得更多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形成。因此教师必须道德高尚、人格完整,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而且这种道德人格必须是建立在上述知识、观念、意识的综合融通的基础上的,这样的道德人格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个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不能满足于平衡心理、愉悦生活的层次上,而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质驾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三、加强机制建设,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一)形成组织保障
把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纳入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协调宣传、科技、文化等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因地制宜,挖掘区域资源,形成工作特色。学校要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工作与日常的教师政治学习、校本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师社团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确保所需经费
教育行政部门将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进一步推动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相应经费落实到位,实行项目管理。学校要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积极开展本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
(三)强化实效评估
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推广成功做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各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改善学校人文环境作为考核校长年度工作的内容之一,要加强对基层学校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
关键词: 人文素养 必要性 提高方法 保障措施
人文素养的培养对教师而言,实质上就是人文知识的传播、人文情感的形成、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也可概括为人道精神、科学态度、艺术情怀、生活情趣。
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开展新课改,教师理应担此重任,而新课标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搞好素质教育,教师不仅要掌握精湛的专业知识和系统的教育科学知识,还要具备广博深厚的文化素养,这样才能成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用自己的学识、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一、提高教师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教师是科学文化的学习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承担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使命,同时也肩负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随着教育的改革,教育环境的改进、教育目标的完善,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呼唤,以及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等形势发展的需要,人们对教师,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广大教师提出了提高人文素养,提高文化品质,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教育的更高要求。因此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来看,从师生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来看,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人文素养,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学校十分迫切重要的大事。它对创建和谐文明社会,提高民族素质和人的综合素养,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建立学校学习型团队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教师人文素养的修炼方式、方法
(一)构建培育系统
促进教师人文知识积累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的有机结合。要把教师人文素养培养纳入本市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作为全体教师职务培训的重要内容。要组织专家讲座、征文比赛、网上论坛等系列活动,开展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知识学习。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养成自觉阅读的习惯,开阔视野,拓展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完善资源系统
通过各种途径为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编写教师人文类系列丛书和资料包,推荐相关辅助学习资料。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满足教师学习需求。开设“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专题网页,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博物馆、艺术场馆和人文讲坛等文化设施功能,开展“教师走进经典”系列活动,向教师提供优秀文化、科普、艺术成果配送服务。
(三)优化实践系统
开展与人文素养相关的各类实践活动。探索多种载体,充分展示教师的才艺和魅力。组织教师参加以中外优秀文化、科技创新、城市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参观考察活动,陶冶情操,体验人生。注重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磨炼教师的意志品质,内省自身,感悟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
(四)拜访名师
名师有两类,一类是全国非常有名的教师,如魏书生、李镇西、窦桂梅、李吉林等;一类是在一定区域有名的教师,如本市的名师、学科带头人等。这些教师之所以有名,一是课上得好,二是教育素养高。而要课上得好,首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深刻地解读教材,熟练地驾驭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打造生动活泼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和生命成长奠基。拜名师,不是简单地模仿名师的教学技巧、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而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学习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追求卓越、不断完善的进取精神。一个名师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值得我们认真解读,从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挖掘成功经验,感受教育的力量,感悟教育的真谛,可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
(五)塑造人格
健康心理教育的真谛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是塑造人格、养成道德、培养人文精神。人格、道德、人文精神的获得更多地通过潜移默化的感染、熏陶形成。因此教师必须道德高尚、人格完整,这也是素质教育提出的要求,而且这种道德人格必须是建立在上述知识、观念、意识的综合融通的基础上的,这样的道德人格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和教育个性。
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不能满足于平衡心理、愉悦生活的层次上,而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质驾驭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提高教育教学成效。
三、加强机制建设,为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提供有力保障
(一)形成组织保障
把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纳入全市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部署。协调宣传、科技、文化等相关部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关工作计划,因地制宜,挖掘区域资源,形成工作特色。学校要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工作与日常的教师政治学习、校本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工会、教师社团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
(二)确保所需经费
教育行政部门将在经费上予以支持,进一步推动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的有效实施。确保相应经费落实到位,实行项目管理。学校要在教师队伍建设经费中划出一定比例,积极开展本校教师人文素养提高工作。
(三)强化实效评估
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中。定期组织经验交流,推广成功做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各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教师人文素养,改善学校人文环境作为考核校长年度工作的内容之一,要加强对基层学校的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