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源泉.欲探明中医内证体察与中医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需要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内证体察内容进行溯源.文章以逻辑推理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书名、养生、生理、诊断和治疗5个方面进行了中医内证体察的论证与探索.一方面从中医内证体察的视角研究《黄帝内经》,丰富其研究手段;另一方面,藉此说明中医内证体察虽是一门新兴的学问,但绝不是无源之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内证体察学是一门中医学与气功学相互交融的新兴学科,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中医学理论的源泉.欲探明中医内证体察与中医学理论之间的关系,需要对《黄帝内经》中的中医内证体察内容进行溯源.文章以逻辑推理和文献资料的方法对《黄帝内经》书名、养生、生理、诊断和治疗5个方面进行了中医内证体察的论证与探索.一方面从中医内证体察的视角研究《黄帝内经》,丰富其研究手段;另一方面,藉此说明中医内证体察虽是一门新兴的学问,但绝不是无源之水,是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其他文献
为使环境资源得到高效配置,明晰生态系统服务间权衡关系是重要前提.以一江两河流域为对象,基于InVEST模型对该区1990—2018年的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服务进行动态评估,并采用相关分析法探讨了流域、县域尺度下各服务间的权衡关系.结果表明:(1)1990—2018年,土壤保持量和碳储量呈波动增加趋势,产水量呈减少趋势.单位面积土壤保持量、产水量和碳储量的高值区均分布在流域东部的拉萨河河谷地区.(2)流域尺度下,2010年水源涵养服务与固碳服务间表现出权衡关系,其余年份各服务间均呈现出协同关系;县域尺度
失眠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重要问题,中医辨证论治优势突出,临证尤以心肾不交者最为多见,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的双向调节系统,影响宿主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在睡眠-觉醒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笔者在回顾心肾不交证的理论内涵及其与围绝经期失眠关系的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在肠-脑轴之间双向调节的媒介作用,从影响雌激素、褪黑素的分泌,神经递质的活性和含量等方面探讨围绝经期失眠心肾不交证的本质内涵.
胆囊炎、胆结石,或胆囊切除后,胆道功能障碍,伴有胆汁反流入胃者甚为多见,此乃引起胃炎之重要因素.胆腑宜疏宜通,临床以“疏”字立法,治疗应从疏降入手,疏即疏泄肝胆,调畅气机;降即理气和胃,降其气逆.创新性地提出“四疏法”(疏胆泄浊、疏管降逆、疏肝通络、疏中消痞)进行治疗,其在辨治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独到见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
当前,正值春耕备耕的关键时节,为保障疫情防控期间 农业生产有序开展,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及时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下乡服务指导,全力做好2022年春耕备耕工作, 为夏粮丰产丰收提供技术支撑.
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从评价人到评价方药,突出了评价“医者”辨证论治效果的思路和方法,据此本课题组构建辨证论治疗效评价阶梯递进式模型,阐述辨证论治阶梯递进式模型的具体内容、评价流程与步骤,探讨混合研究方法在中医辨证论治疗效评价中的应用及意义,提高辨证论治疗效评价研究的证据等级,优化中医辨证论治诊疗方案,为中医药辨证论治等复杂干预疗效评价提供方法学借鉴,促进中医药发展.
水稻生产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针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探究影响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关键因素,构建水稻生产固碳减排技术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开展包括免耕、氮肥深施、间歇性节水灌溉、秸秆氮肥配施管理等低碳管理措施在内的定位试验,分析水稻生产固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在长期监测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基础上,使用13C核磁共振技术分析有机碳官能团分子结构,明确稻作管理措施增汇减排机理.进一步从碳足迹角度评估不同稻作管理技术下稻田生产间接碳排放.同时使用13C秸秆示踪技
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是国医大师周学文重要学术思想之一,是对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对胃溃疡活动期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笔者深入诠释了毒热病机的科学基础,对其定义、内涵、外延、致病特点进行详细的界定.同时从胃毒热病机现代医学认识、胃毒热病机与消化道溃疡、毒热病机论治胃溃疡的辨证论治体系3个方面加以阐述,针对胃溃疡活动期“毒热”病因理论,“以痈论治”的治疗法则,以及以清热解毒、消痈生肌为论治胃溃疡活动期“胃毒热证”的基本原则进行重点释义,为治疗胃溃疡活动期奠定了理论基础.
随着当今社会人类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便秘已成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国医大师徐景藩认为肺气不利、升降失司是便秘的一个重要病机,临证须细察病机,对于便秘证属肺气郁闭者当先从肺论治,“釜上揭盖”以宣利肺气,再酌情佐以润肠腑、清肺热、滋肺阴、补肺气四法,肺肠合治,兼顾全局,方可效如桴鼓.
非特异性下腰痛(NSLBP)是临床上常见且发病机制复杂的脊柱源性疾病,以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临床基于“筋骨失衡”为发病机制对该病进行相关性探讨.房敏教授基于“筋骨平衡”理念,贯彻“先治筋,后调骨”的原则,运用脊柱微调手法治疗NSLBP,改善腰椎筋骨平衡,解痉止痛,达到治疗目的 .脊柱微调手法为临床治疗NSLBP开拓了思路,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腰痛病”的范畴,与脊柱和督脉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基于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督一体”论,从整体观念探析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治思路,以期能总结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特点和用药思路,积极传承和探索传统中医正骨手法结合中药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