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显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升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显示出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口语训练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在农村中学尤为明显。
一、农村中学口语训练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课下与同学交流时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可同样是这些学生,不少人在课堂上则经常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回事?课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却一下子变得表情呆滞、笨嘴拙舌了呢?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习惯,虽然他们也许知道答案,但他们更愿意等待老师说出答案;即使是被点名发言的学生,也往往是语无伦次,一句话要停顿多次才能说完;原本背得很流畅的课文,一旦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就背得结结巴巴,甚至根本背不出来;有些学生一对人说话就脸红……显而易见,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①很多学校、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②虽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同等重视。③有些学校虽也举办过朗读、演讲等比赛,但一学年只有一两次,很难形成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④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对口语练习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对口语练习持轻视、漠视态度……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欠缺,形成其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局面。
二、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必要性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
(一)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口语素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语文能力。这也给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将口语教学纳入良性运行机制,把“说”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使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变为现实。
(二)体现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大纲还对初中学生的说话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浙江省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6册,共安排了22篇侧重说话训练的课文,用48课时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序的侧重说话的教学和实践。新课程要求每堂课都由学生来做主角,通过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三)改变教学弊端,转变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重文轻语”、一条腿走路,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重视。
事实上,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改变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状,又完全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目前农村中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口语交际课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明白口语交际在现在及将来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白口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平台,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口语交际,并把学生的口语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从训练内容、方法、形式上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的能力
针对中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一特点,教师可遵循不同年级不同训练要求的规则,制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说”的训练内容。实践证明,“朗读—复述—转述—评述”四步练习法,是训练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简单易行的方法。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口语交际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时常会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为此,教师应该齐抓并进,促使学生协调发展。
(责 编 木 子)
一、农村中学口语训练的现状及其原因
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在课下与同学交流时慷慨陈词、滔滔不绝,可同样是这些学生,不少人在课堂上则经常沉默寡言、一声不吭。这是怎么回事?课外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学生为什么到了课堂上却一下子变得表情呆滞、笨嘴拙舌了呢?经过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发言的习惯,虽然他们也许知道答案,但他们更愿意等待老师说出答案;即使是被点名发言的学生,也往往是语无伦次,一句话要停顿多次才能说完;原本背得很流畅的课文,一旦当着老师或同学的面,就背得结结巴巴,甚至根本背不出来;有些学生一对人说话就脸红……显而易见,农村中学生口语交际的现状令人担忧。
究其原因,①很多学校、教师迫于考试的压力,忽视了口语交际的训练。②虽然新课标把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到与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在实践中却没有得到同等重视。③有些学校虽也举办过朗读、演讲等比赛,但一学年只有一两次,很难形成口语交际的良好氛围。④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不过硬,对口语练习缺乏正确认识,因而对口语练习持轻视、漠视态度……凡此种种,造成了当前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欠缺,形成其口语表达能力差的局面。
二、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必要性
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尤为必要。
(一)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学生口语素质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开放、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较高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语文能力。这也给学校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必须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说话能力,将口语教学纳入良性运行机制,把“说”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使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变为现实。
(二)体现学科特点,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需要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文学科性质的界定。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现代生活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同时,该大纲还对初中学生的说话能力作出了明确要求。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浙江省省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6册,共安排了22篇侧重说话训练的课文,用48课时对学生进行系统而有序的侧重说话的教学和实践。新课程要求每堂课都由学生来做主角,通过有效的合作,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三)改变教学弊端,转变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现状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重文轻语”、一条腿走路,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尤其是广大农村中学,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更是缺乏重视。
事实上,培养农村中学生的说话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既能改变当前农村中学语文教学重文轻语的现状,又完全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是目前农村中学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农村中学生口语训练的对策
(一)认真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重视口语交际课
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明白口语交际在现在及将来对学生的重要性,明白口才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直接影响到其事业的成功与否。我们要从学生的长远利益出发,开设专门的口语交际课,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和平台,创设口语训练的良好氛围。只有全社会都来重视口语交际,并把学生的口语训练落到实处,学生的口语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二)从训练内容、方法、形式上培养农村中学生说话的能力
针对中学生喜欢丰富多彩的活动这一特点,教师可遵循不同年级不同训练要求的规则,制定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说”的训练内容。实践证明,“朗读—复述—转述—评述”四步练习法,是训练农村中学生说话能力简单易行的方法。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口语交际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读写的能力。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虽然各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但它们时常会互相影响,相互促进。为此,教师应该齐抓并进,促使学生协调发展。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