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北爱”最完美结局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_3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日子,最火的电视剧当然是《北京爱情故事》,可比它更火的则是剧中疯子和沈冰在戏外的绯闻。
  不管是两人微博传情被网友逮住,还是同游纽约被路人拍下,他们都闭口不谈恋情,只说是朋友。
  这段扑朔迷离的恋情引起了何炅、谢娜的好奇,两人在参加《快乐大本营》时被何炅、谢娜“逼供”。但他们依然坚称朋友。最后,何炅使出绝招,拿来两人的手机,发现全是用他们甜蜜相拥的合影当的手机屏保,佟丽娅这才坦言两人相恋压力很大,“我希望大家祝福我们。”见佟丽娅招了,陈思成便很爷们地牵起她的手,并在手背轻轻一吻,“遇见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是你让我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现场,掌声雷动,何炅、谢娜更是感动得泪眼花花。
  疯子和沈冰终于在一起了,这让很多网友欢呼,称这是《北京爱情故事》最完美的结局。
  
  意外中的意外
  如果不是进错了门,佟丽娅可能就与沈冰擦肩而过了。
  那天,她去某剧组见导演,却意外地碰到了在《北京爱情故事》里扮演童童的小姑娘,“姐姐,你是要去3楼吗,门开着的,他们正等你呢。”阴差阳错,这个既没看过《士兵突击》也没看过《奋斗》的女孩却幸运地被《北京爱情故事》的导演陈思成看中,出演沈冰。
  剧中的沈冰漂亮纯情不物质,忠实于爱情,能陪着男人一起吃苦挨饿,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现实中,佟丽娅漂亮、单纯,却因长年在外拍戏,成了27岁的大龄姑娘,父母正为她的婚姻大事着急呢。
  佟丽娅的父亲在新疆工作,要见女儿,只能天天守着电视。佟丽娅说,其实每天工作20来个小时,挺累的,但一想到父亲正在电视那头等着呢,她就很满足,觉得累是值得的。拍《北京爱情故事》那会,佟丽娅的母亲正好退休,于是从新疆来北京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她每天3点起床做饭,最初只给佟丽娅一个人做,后来连同剧组的人也做,“每天就会问我,化妆几人,道具几人,她会按着人头来给我们做饭。最开始给我带一个小饭盒,后来就巴不得我把锅都端去。”
  母亲来了,她有了可口的饭菜,却也带来了另外的烦恼。“以前每天能见着的叔叔阿姨,现在不仅来找我爸妈要我的签名,还想跟我们结亲家,说,哎,我儿子挺不错的,你女儿那么好,要不看看。我爸妈就让我去相亲,我吓得说最近很忙,没时间。”她笑,像个孩子,露出嘴角的梨涡。
  其实,对于佟丽娅的爱情大事,她的父母似乎有点瞎操心了。因为这时,在《北京爱情故事》里演对手戏的佟丽娅和陈思成已暗生情愫,一段戏外的爱情故事正在悄然上演呢。对于这意外而来的恋情,佟丽娅也说不上来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她说,或许是某一个动作,某一个表情,又或者是在两人对戏的一刹那,她也想不明白,反正就是被他吸引了。
  今年的情人节,两人就是一起度过的。那天,佟丽娅的颈部终于挂上了与另一个人相同牌子的项链,那是爱的信物。他深情地为她唱歌,她腼腆地笑,在他的歌声里翩然起舞。他感性地在微博中写道:“有TA,珍惜。生命短暂。无TA,等待。有爱的两人天天都是情人节。两人跳舞,一人歌唱,幸福,从来只跟随我们的心。快乐!今天所有的有情人……”并晒出一束玫瑰以及一张牵手照片。那双紧握的手,是他与她的手。
  两人本不打算把恋情公之于众,希望低调地维护,可他们忘了,他们是明星,活在聚光灯下,没有秘密。所以,恋情被何炅踢爆后,佟丽娅反而释然,“在阳光下牵手的感觉真好”,并在第一时间发了微博,“哈哈终于可以大胆地@ 你了@陈思成。”
  如今,两人已有结婚的打算,佟丽娅说婚后想生三个小孩,他满口应允,“你说好就好。”
  
  偶然重叠的华丽
  在接《北京爱情故事》时佟丽娅曾犹豫过,她一直反复思量陈思成当导演靠谱吗?最终她被故事打动,接了这个戏,却没想到火得一塌糊涂。其实,有时看似很偶尔,却也是必然。《北京爱情故事》讲述的是一群北漂青年的奋斗史,他们的挣扎、艰难、辛酸、幸福、甜蜜,唤起一群北漂人的记忆,引起了共鸣,这不火都难了。
  现实中,佟丽娅和沈冰一样,都是从一个小地方来到北京,只是各自的目的不一样而已,“没钱没房,在这个城市里面永远是外地人,你穿的跟墙壁一样的色,你站在大街上一言不发,一动不动,永远有人找你茬,暂住证,稳定这个词永远不属于你,在北京的外地人谁不想家,但是回不去了,回去就是认输,不能认输,认命也不认输,我们必须留下来,好好地活。”她对《北京爱情故事》里的那段台词很有感触,因为触进她心里。
  1999年,在中国歌舞团工作的佟丽娅参加了阅兵式。那天,她在彩车上跳舞,彩车滑过天安门的时候,她突然觉得与这个城市有了共鸣,她想:这个城市会收留我。
  就是这个想法,她毅然辞职参加当年的中戏考试。踏进大学校园后,她才知道一切并不如她想的那般美丽。因为在新疆长大,她的普通话并不好。“老师,外面刮分(风)了。”“什么刮分了?”那次,佟丽娅很着急,急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老师,外面真的刮分(风)了。”老师很生气,“什么刮分了?你疯了吧。”同学们哄堂大笑,她羞愧地低下头,一向自信的她有了挫败感,“当时就想,考这学校干什么呢?我还产生了放弃的念头,好在我是个倔强的人,不服输,才坚持了下来。”正是这股不服输的劲,她很快地从全班倒数第一冲到了前几名。
  和所有中戏的学生一样,佟丽娅从大二开始就寻找演戏的机会,但总是四处碰壁。曾有导演很直白地告诉她,“你不适合做演员。”听到这样的话,佟丽娅的心情很糟糕。可没想到,下午她就接到尔冬升助理的电话,让她去广州试镜,让她演《新不了情》中的李再爱。
  那天,她穿了一件黄色的T恤,一条牛仔裤和球鞋,导演一看就傻了,这么学生似的打扮,怎么能演一个孩子的妈妈呢。导演边摇头,边说,“来都来了,就先造个型吧。”造型师花了5个小时把她的一头直发剪成了短发,导演一看,嘿,还可以,就这样,她第一次演戏就与尔冬升导演合作,虽然清涩、稚嫩,却迈出了不一样的人生步伐。
  后来,佟丽娅的演戏之路就更多地充满了偶然性。“我拍赵飞燕的时候,是我去见朋友,却意外地接了这个戏,拍北爱的时候,也是因为走错了门,曾经有人就说,我是那种天上会掉馅饼的人,可是馅饼不会直接砸中我,还是需要我弯腰去捡。”她爽朗地笑。或许,人生就是许多偶然的重叠,然后促成一个人华丽丽的一生吧。
  
  有点二的“丫爷”
  佟丽娅的家乡在天山脚下,她的童年与城市里的孩子不一样,人家玩的是洋娃娃,而她却在骑马、放羊。或许正是这样的成长经历,才练就了她豁达、开朗,常犯迷糊的性格。
  自从进了中戏,佟丽娅几乎就没闲过。拍完《宫》之后,她给自己放了几天假,约了几个姐们一起吃饭。饭桌上,几个姐们一起起哄说想去云南旅行,好久没旅行的佟丽娅觉得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好了,于是立马打电话定机票定酒店,一小时后大家就出发了。可回来时,大家全傻眼了,“那姐们的屋子臭气熏天,根本住不了人,饭桌上的螃蟹全长了绿色的毛,家里各个角落都是死掉的小螃蟹。”原来那天大伙都兴高采烈地要去旅行,把收拾饭桌的事给忘了。
  别看佟丽娅瞪着一双大眼睛,可她常常犯迷糊。记得一次剧组杀青,她和另两个男孩在云南湖畔喝啤酒,那里景色很美,她就提议,“我们也桃园三结义吧。三人中我最小,但他们喊我“丫哥”。那以后,我们三人几乎没再见过。前段日子,我见到了大哥,很开心,就问他,哎,后来我们结义的那二哥叫什么来着?大哥当时就急得冒冷汗了,最后,他看着我很认真地说,你果然有点二。”
  参加《舞动奇迹》时,佟丽娅与苏醒成了好哥们,两人每次练完舞后都要去吃夜宵,每次两人都为埋单的事争得头破血流,害得苏醒连连抱怨,“为这事,她是轻则出口谴责,重则动手修理,那会我浑身上下的淤青不是跳舞跳出来的,而是跟她抢单抢出来的。”
  就是因为佟丽娅那马大哈似的铁娘子性格才打动了陈思成,赢来了那段美妙的爱情。在拍《北京爱情故事》时,两人最喜欢聊的就是护肤。只要一有时间,陈思成就会逮着佟丽娅说,“丫丫,我告诉你,XX眼霜好用,还有,XX面霜也不错哦。”佟丽娅一向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对美容那是一窍不通,一见陈思成这么专业,她就给他贴了个“男性护肤专家”的标签,“他很爱面子,那会我上他的戏,一见我黑眼圈或者面子过不去的时候他就着急,一着急就要跟我谈护肤。”对此,陈思成觉得冤,“最初我真不研究这些美容产品,可后来我的脸特别糙,你们知道的,我是靠脸吃饭的。”
  而陈思成呢,私下里给她取了个“丫爷”的外号,他笑着调侃,不了解她的人都说她温婉、古典、娇小,可她跟这些词根本不搭边,她常犯迷糊,只要住宾馆,天天都能找不到电梯,做事也是雷厉风行,尤其跟哥们、姐们在一起那本性就显露出来了,粗犷、豪爽还大方,“朋友一起聚会,只要她在,就没别人能埋得了单的。”听见陈思成这样评价自己,佟丽娅有些不好意思,她娇羞地低下了头,抿嘴浅笑。
  这模样,完全就是一个娇俏佳人嘛,谁说她不温柔,只是没遇见对的那个人而已。“最好的时候才刚刚开始。”关于未来,佟丽娅满怀憧憬,眼睛里透着动人的光,在这点上她和那个单纯有梦想的沈冰是那么相似。
  名人面对面
  喜欢看什么书?
  有故事情节的小说类的书。我家里的床头和洗手间,是必须要有书的。
  喜欢小动物吗?
  喜欢啊,我还想开一个宠物店呢。前些日子,我还养了一个泰迪。
  如果给自己贴一标签,你会?
  我是一个很有幸福感的女生。
  在你心中,爱情是什么?
  爱情是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那个人,不过爱情的最后都是迁就和宽容。
  你会是一个完美的情人或妻子吗?
  我会,我很顾家的。我会把重心放在家里,去照顾孩子,照顾家。
  《北京爱情故事》里,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场戏?
  我,歆艺,杨幂一起喝酒的戏吧。当时,我们3人喝了两瓶半的红酒,3人基本上喝挂了,我们的肢体基本上不受控制。记得陈思成来拉我,我还推了他一把,说,走开,我还演戏呢?
  演了那么多角色,你觉得和谁的性格最像?
  其实,每一个都有一些像。最像的应该是沈冰,我没有她那么温柔,但我觉得观点、经历很像。
  娱乐圈里有偶像派,也有实力派,你觉得你是?
  我是一个乐天派(呵呵),我很想做一个实力派,所以我一直在努力。
  你的偶像?
  张曼玉,她好优雅,好知性。
其他文献
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最小的做起。用双手营造自己的窝。  东京目黑区的自由之丘有个颇为秘密的小巷子,伫立一栋小洋房,上面挂着“Home”‘的牌子。这是个新奇别致的小店,布置成家中客厅模样,却在墙角旁壁炉边堆积着各种轻型砖、棉花垫、一捆一捆的稻草、一扎一扎的布料和乱七八糟的小简装彩色油漆涂料。客厅中有三五位太太经常坐着,似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喝茶聊天,但其实是在参加名叫“做窝”的专题家政教室。  “Home
期刊
总之,找点乐子。最好像大街上踩到狗屎一样轻而易举。  村上春树笔下有一个好玩的词语一“小确幸”。他说自己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买许多许多来不及穿的内裤,然后洗得干干净净,—个个像寿司卷那样卷起来整整齐齐地放在抽屉里,内心会有一种满足感,堪称“小确幸”,即“微小而确定的幸福”。我对这个词语一见钟情。因为自己的生活之中也积攒了不少所谓的“小确幸”,回想起来颇有点心满意足。  大致说来,“小确幸”是一种无
期刊
暑假在即,从校园解放出来的孩子们必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们某些父母迫于升学的压力,让自己的孩子去疯狂地补课:有的干脆放纵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们往往无一例外地去瞎玩瞎逛……其实,补课也好,瞎玩也好,孩子们心中始终有着一种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这时,我们不妨抽得一时半会,送孩子一个惊喜,带着他们提前“上”大学,让他们提前触及自己心中的梦想……    到大学干什么    饱览名校风景  大学,不仅是
期刊
人们似乎特别容易被一些悲伤的故事打动。  儿子割肝救母、妻子对重病丈夫不离不弃、母亲为找到失踪的孩子四处奔走……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很多人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故事里的付出、辛劳和坚持,成为一种美德被传颂。  然而仔细想想,这些亲人间的付出与扶助原本天经地义。婚姻、家庭、亲人,这些关系从缔结的第一天开始,所有成员都背负了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这是基于人类延续生命和文明的本能,也源自于长时间文化积累的道德要
期刊
醫生说:“乔,好消息是我可以治疗你的头痛。坏消息是我必须把你的睾丸摘除。由于一种罕见的病因,你的睾丸压迫了脊柱,造成你的头非常疼痛。唯一减轻压迫的办法,就是切除睾丸。”  乔感到震惊和沮丧。他不知道今后活着还有什么意义,但最终还是决定开刀。  他出院后,20多年来头一次他头不痛了,但他觉得,他失去了雄风。走在大街上,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开始一段新生活。他望向一间男装店的橱窗,心想,这就是我需要
期刊
一个来自美国的国际大牌女明星,独自走入伦敦西区诺丁山的一家卖旅游书籍的小书店,认识了过着平淡无奇生活的店主,只三次见面就主动献上一吻。这一吻纯粹出于男女之间相互接触后产生的良好感觉——影片结尾,她带礼物,一幅夏加尔的名画真迹,向他求爱,皆大欢喜。  浪漫喜剧《诺丁山》所讲叙的故事,完全符合浪漫白日梦的特点,也完全符合一个商业电影生产要求——某日,百无聊赖的我突然产生了“我想抄一个”的冲动,于是从沙
期刊
他是老外,她也是老外,他们全家都是老外。  此老外非彼老外,说的是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的典型“老外家庭”。  享受美食的同时,更需注重营养均衡。    “老外族”的三大健康隐患    我的妈妈对于我这个典型的“老外”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煮一个人的饭,锅都被煮痛了。”因为一个人做饭,米太少,水太少,锅太大,火太旺,不要说锅“痛”,想想一个人做饭给自己吃,也没什么胃口。但长期在外吃饭的人,有
期刊
人生无处不是名利场。    华蓝的电话   前天接到那个电话的时候,我正和两个老板朋友喝酒。电话那头是我高中女同学华蓝,说两天后有个同学会,在某某度假村。“老同学,大家十多年没聚过了,你一定要来哦。”  两个朋友都听见了。张老板笑嘻嘻地说:“同学会?好啊!拆散一对是一对!”我连忙起身走到外面接昕电话。这十多年,我和华蓝一直保持着联系。坦白地说,我原来喜欢过她。但那个时候,早恋是严重错误,我们也一直
期刊
2月12日,美国乐坛陷入一片悲痛之中,一代歌后惠特尼·休斯顿(Whitney Houston)去世了。“我们音乐界的一束光芒就此黯然。”她的永远缺席,为第54届格莱美颁奖典礼蒙上了一抹悲伤的色彩,在她的成名作《I Will Always LoveYou》的歌声中,众星潸然泪下,纷表缅怀。  回想惠特尼短短的48年人生,她似乎只干了一件事:建立名声并毁掉它。她是全球唯一拥有七首连续冠军单曲的艺人;她
期刊
为爱私奔,却惨淡收场  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印度电影莫过于《三傻大闹宝莱坞》,当年这部低成本小电影火爆全球,在印度上映时还击败了同期上映的《阿凡达》,阿米尔·汗因此一炮走红。  没有人会相信,阿米尔当时已经是个45岁的“老男人”了,片中的大学生兰彻却只有20岁。“一开始我拒演了这部片子,导演拉库马·希拉尼却坚持要用我。”为了演好这个角色,阿米尔开始减肥,并到大学校园去体验生活,“这是个挑战,我不仅在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