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政治探究题要注意“六性”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g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学科理论考试,都呈现了许多新的亮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在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探究题”。探究题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那么,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设计给力的课堂探究题,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高政治课的有效性呢?
  一、落实教育目标,体现“三维性”
  南京师范大学谢树平教授认为,政治探究题命题立意要高,应“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评价放在突出位置”,力求体现“三维素质立意”的主旨,全面评价考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精神和运用学科知识认识、参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讲授“国家财政”时,通过展示“2013年和2014年中央财政用在民生支出总数、增长比例及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的情境材料,继而设计“材料突出体现我国国家财政的什么作用”的探究题。学生阅读鲜明的数据,直观地感知了我国国家财政的作用,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自然地实现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二、把握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
  设计的探究题应围绕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新旧知识的联结点、热点开展,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澄清易错易混点、打通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联系热点的设问,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讲授“感受文化影响”时,展示文化对人影响的情境材料,设计探究题:如何区别文化对人的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影响?这道探究题紧扣本课重点,突出本课难点并澄清易错易混点。学生们探究有兴趣有收获,课堂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设计探究题时,切忌漫无目的,随意发挥,在“启发”的道路上走得过远。
  三、设问角度灵活,具有“新颖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的问题,平平淡淡地提出,既不新颖又不奇特,就不可能吸引学生。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教师在讲授“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内容时,设置探究题:结合时政,有哪些因素影响世界和平?题目设计平淡。而另一位老师则展示基地组织头目拉登被击毙的报道,设置探究题:拉登死了,世界就太平了吗?亮出你的观点,结合时政,展示你的分析。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学生的热情被调动、思维被激发,探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难易适度,体现“思考性”
  探究题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又要考虑问题不能大而空,切口要小,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问题设计要易适度,如过易,学生“不启而发”,毫无探究之味;如问题设计太难,“启而不发”,学生体会不到智力角逐的乐趣,问题设计就失去应有的价值。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探究题,要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教师在讲授“国家财政”时,设计“国家财政有何作用”的题让学生去合作探究。学生翻书就能轻松解决,然后做做讨论的样子,让听课老师实在地感受他们的假“合作探究”。如果老师这样设计:每个小组结合时政,阐述国家财政的一个作用。学生必须要有一定的时政储备,对国家财政的作用有一定的理解,还要把时政与理论联系起来,做做探究的花架子不可能得出比较理想的答案。
  五、由浅入深,注意“渐进性”
  在设计问题时要有梯度,先易后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师在突破重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由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重难点。这样环环相扣,铺路搭桥,层层推进的递进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思维纵深发展。相反,如果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教师在讲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时,在学生还没有掌握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情况下,直接设计探究题:如何区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问题太难,且没有梯度,学生们面面相觑,探究无法进行。
  六、控制题量,坚持“适度性”
  探究题一般要经历展示、思考、讨论、展示、完善、归纳等环节。一道探究题的充分解决正常需要10分钟左右。一位老师课中设计六道有质量的探究题,探究充满课堂,学生忙于探究,缺少深度地思考,探究不充分,效果不好。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节课设计二、三个探究题为宜,以保证学生充分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设计探究题有奥秘,教师必须在设计问题上下工夫,让精心设计的探究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桥梁与阶梯。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大学附中东部分校)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教师们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对拓展学习日益重视。课堂学习所习得的知识是远远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因此,教学中,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不懈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我们应坚定不移地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拓展学习,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一、激发兴趣,引起动机  兴趣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出台八项规定,部署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的就是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严格作风。开展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心环节就在于切实解决党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们党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研究了钒与3,5-Br2-PADAP及H2O2的显色反应、共存组分对测定钒的影响,探讨了钒的氧化机理,将正交试验法应用于显色条件的选择.在磷酸介质中,V(V)-3,5-Br2-PADAP-H2O2三元络合
课堂教学具有情境性、创生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因此要想更好地发挥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道德和专业责任等进行专业判断。教师专业判断是教师专业化达到新阶段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引导课堂教学有效生成的思维路径,是提高教师确认和分析教学中关键事件能力的基石。教师专业判断由判断的主体、判断的客体和判断的标准三个要素构成。同时,教师专业
今年的南京青奥会已决定不设奖牌榜。有评论员指出了这样作为的一些进步意义:  第一,这是对奖牌至上思维的摒弃,是对体育功利化倾向的矫正。长期以来,国人对竞技体育的态度往往是只看输赢,不问过程,有关部门则更是把奖牌数视为自己的政绩,“唯金牌论”观点一度尘嚣甚上,助长了极端功利主义倾向,危害了国家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中国运动员从起步阶段就陷入了“金牌”怪圈中,他们心中只有“输”和“赢”,极度渴望通过任何
利用火花源光谱仪,研究了高锰钢光谱分析的最佳参数,对所制作的 工作曲线进行干扰校正和基体校正,曲线线性良好,分析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 对比令人满意。
有这样一则寓言:农夫在森林里砍了一棵大树,他使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个小木屋。当看到剩下的树根时,农夫觉得如果将其劈下来当柴火用可能会消耗较多的功夫,便弃之野外。在野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能够解决的问题要有正确的估计和充分的预设,这样才能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做好准备,打造出具有活力的有效课堂。  1.共同准备学习资源,定位有效课堂的“起步点”  以学定教强调的是“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
NA15特殊耐热不锈钢含磷较低(≤0.015%),镍、铬却较高(Ni35%,Cr23%),又含铝钛铜等元素.按常规方法测定硅,溶解试样时间较长,硅易脱水,影响分析结果,若用分取溶液和静置显色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