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人类关系中交换普遍存在,而在交换过程中因为个人具有不同资源而形成权力的平衡或不平衡状态。本文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出发,以两性个体与群体为视角,讨论在性别关系下因为交换的介入而产生的两性之间的相对权力关系。
关键词:交换论;性别关系;伙伴型关系;统治型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94-01
一、布劳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在霍曼斯“只介绍了处于微观水平上个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换原则,而没有深入揭示建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的社会交换”基础上产生,提出人类关系中的交换行为分别存在于微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
布劳的微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论思想从社会吸引开始,并在交往进行中形成权力支配方和附属方,其重点是社会交往中的权力的产生和维系。所以,为了形成和保持己方在某段关系中的主动性,需要保证自身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寻找到对方的可替代资源、拥有对对方的强制力或者降低自身对对方资源的需求度。
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交换论思想是在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论思想的基础上推演而来,不同之处在于由于群体相较个体在规模上扩大,交往具有间接性,所以需要一套共同认可的机制来规范和引导群体之间的互动与交往,这个机制便是共同价值,它可以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一套可以预见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
(一)从女性崇拜到男性崇拜。作为能够在原始社会靠稳定地采集食物来保证族群的生存和繁衍的女性来说,成为受男性尊敬或者平等对待是自然的,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男性力量的优势在狩猎和畜牧上得到充分发挥,男性在生活资料上的获取上变得更有利,逐渐私有制形成,女人地位日益低下。
“男人们一旦发现了父权,就一把握住了世俗的和精神的权力,从此他们再也不让这种权力与圣杯(女性生殖力量)给予生命的力量有任何关系。”理安·艾斯(Riane Eisler)在《神圣的欢爱》中将男性对权力的把握以及天性中的征服欲和暴力联系起来,并且男性由于对女性神奇生殖力的恐惧而制定各种制度、规则来约束、践踏女性,一方面在精神上打击女性,一方面又通过对女性身体的折磨使女性把这种身份上的低贱自我认同为真理。
(二)父权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父权社会推崇“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公共领域上能力的施展,既是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男性在获取权力后,通过在政治上的限定、思想上的宣扬和禁锢以及法律和规范的引导,把女性圈禁在家庭等私有领域的结果 。而女性则被归属在“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活动范围中,女性作为一种物品的属性,带上父系、夫系的光环才能参与社会交往。男性和女性婚姻的缔结也是男性家族和女性家族的社会关系的交换,男性在从事社会交往时既能得到自身家族力量和资源的支持,也会得到姻亲方资源和势力的支持,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到社会交往时共进退。
三、现代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
(一)爱情经济学与爱情进化生物学中的交换。爱情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上谈论爱情,一方付出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成本而期望获得一定物质或精神回报,成本小于收益便愿意留在这段关系中,成本过大就结束。爱情进化生物学认为,爱情的产生来源于最初的性吸引。“根据进化论的立场,性吸引所以存在是為了促进性交,而性交存在是为了让繁衍成为可能”,性吸引的存在具备让人繁衍的功能,但爱情的产生并不只需具备性吸引,还需要彼此在资源上的交换。
爱情的进化功能“仅仅是用来鼓励男人和女人成双结对,越久越好,以便一起照料孩子”。由于人类儿童进入到成熟期之前的时间漫长,并且人类社会竞争激烈,在进入到成熟期之前离不开父系和母系家族的共同支持和帮助,所以造就了爱情双方在最初性吸引之后通过承诺和婚姻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结成共同体,并通过合作来达到共赢。
(二)现代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在现代社会男女择偶中,具有更多资源个体在异性选择中具有更多选择权。但在择偶过程中,两性之间的资源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对于男性来说,具备更好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是优势,对于女性来说,具备良好相貌和偏低年龄是优势。这是因为,在两性缔结婚姻的过程中,男性用为女性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经济支持来换取女性的生育资源,而女性则反之。除了人类的生物需求,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以及三观上的匹配也是两个个体结成一段长期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另外,根据个体资源不同,在不同个体组成的关系组合中会出现不同的关系类型,分为权力不平衡的统治型关系和权力平衡的伙伴型关系。在统治型关系中,由于一方禀赋高于另一方,较高的一方占据支配地位,较低的一方用从属地位来换取关系的维系,支配方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随时会因为对方资源的改变而做出继续或中断关系的决定,所以统治型关系并不稳固。在伙伴型关系中,双方资源大致平衡,关系的维系除了外力作用强迫终止外可以长时间继续。所以,两性群体之间的交换体现在主流社会中主张父权还是母权,基于父权的共同价值规范了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对个体间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具有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的两性个体间交换体现在爱情和婚姻上对于伴侣的选择之中,形成统治型关系或者伙伴型关系的存在,在相互间资源上的相对状态下形成适合于二者的相处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连克.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美)理安·艾斯著.黄觉,黄棣光译.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达里奥·马爱斯特里皮埃里,吴宝沛译.猿猴的把戏: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关系[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雁(199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
关键词:交换论;性别关系;伙伴型关系;统治型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094-01
一、布劳社会交换理论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在霍曼斯“只介绍了处于微观水平上个体之间所进行的社会交换原则,而没有深入揭示建立在个体交换基础上宏观水平上的社会交换”基础上产生,提出人类关系中的交换行为分别存在于微观和宏观社会结构中。
布劳的微观社会结构中的交换论思想从社会吸引开始,并在交往进行中形成权力支配方和附属方,其重点是社会交往中的权力的产生和维系。所以,为了形成和保持己方在某段关系中的主动性,需要保证自身资源的不可替代性、寻找到对方的可替代资源、拥有对对方的强制力或者降低自身对对方资源的需求度。
布劳的宏观社会结构交换论思想是在微观社会结构交换论思想的基础上推演而来,不同之处在于由于群体相较个体在规模上扩大,交往具有间接性,所以需要一套共同认可的机制来规范和引导群体之间的互动与交往,这个机制便是共同价值,它可以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提供一套可以预见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二、传统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
(一)从女性崇拜到男性崇拜。作为能够在原始社会靠稳定地采集食物来保证族群的生存和繁衍的女性来说,成为受男性尊敬或者平等对待是自然的,但是随着气候的变化,男性力量的优势在狩猎和畜牧上得到充分发挥,男性在生活资料上的获取上变得更有利,逐渐私有制形成,女人地位日益低下。
“男人们一旦发现了父权,就一把握住了世俗的和精神的权力,从此他们再也不让这种权力与圣杯(女性生殖力量)给予生命的力量有任何关系。”理安·艾斯(Riane Eisler)在《神圣的欢爱》中将男性对权力的把握以及天性中的征服欲和暴力联系起来,并且男性由于对女性神奇生殖力的恐惧而制定各种制度、规则来约束、践踏女性,一方面在精神上打击女性,一方面又通过对女性身体的折磨使女性把这种身份上的低贱自我认同为真理。
(二)父权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父权社会推崇“男主外女主内”,男性在公共领域上能力的施展,既是能力的一种表现,也是男性在获取权力后,通过在政治上的限定、思想上的宣扬和禁锢以及法律和规范的引导,把女性圈禁在家庭等私有领域的结果 。而女性则被归属在“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活动范围中,女性作为一种物品的属性,带上父系、夫系的光环才能参与社会交往。男性和女性婚姻的缔结也是男性家族和女性家族的社会关系的交换,男性在从事社会交往时既能得到自身家族力量和资源的支持,也会得到姻亲方资源和势力的支持,双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参与到社会交往时共进退。
三、现代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
(一)爱情经济学与爱情进化生物学中的交换。爱情经济学在经济学基础上谈论爱情,一方付出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成本而期望获得一定物质或精神回报,成本小于收益便愿意留在这段关系中,成本过大就结束。爱情进化生物学认为,爱情的产生来源于最初的性吸引。“根据进化论的立场,性吸引所以存在是為了促进性交,而性交存在是为了让繁衍成为可能”,性吸引的存在具备让人繁衍的功能,但爱情的产生并不只需具备性吸引,还需要彼此在资源上的交换。
爱情的进化功能“仅仅是用来鼓励男人和女人成双结对,越久越好,以便一起照料孩子”。由于人类儿童进入到成熟期之前的时间漫长,并且人类社会竞争激烈,在进入到成熟期之前离不开父系和母系家族的共同支持和帮助,所以造就了爱情双方在最初性吸引之后通过承诺和婚姻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结成共同体,并通过合作来达到共赢。
(二)现代社会性别关系中的交换。在现代社会男女择偶中,具有更多资源个体在异性选择中具有更多选择权。但在择偶过程中,两性之间的资源需求并不完全一致。对于男性来说,具备更好经济能力和社会地位是优势,对于女性来说,具备良好相貌和偏低年龄是优势。这是因为,在两性缔结婚姻的过程中,男性用为女性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经济支持来换取女性的生育资源,而女性则反之。除了人类的生物需求,追求精神上的契合以及三观上的匹配也是两个个体结成一段长期关系所不可缺少的。另外,根据个体资源不同,在不同个体组成的关系组合中会出现不同的关系类型,分为权力不平衡的统治型关系和权力平衡的伙伴型关系。在统治型关系中,由于一方禀赋高于另一方,较高的一方占据支配地位,较低的一方用从属地位来换取关系的维系,支配方在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随时会因为对方资源的改变而做出继续或中断关系的决定,所以统治型关系并不稳固。在伙伴型关系中,双方资源大致平衡,关系的维系除了外力作用强迫终止外可以长时间继续。所以,两性群体之间的交换体现在主流社会中主张父权还是母权,基于父权的共同价值规范了整个社会的一系列行为模式,对个体间爱情和婚姻的选择具有直接而又深远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的两性个体间交换体现在爱情和婚姻上对于伴侣的选择之中,形成统治型关系或者伙伴型关系的存在,在相互间资源上的相对状态下形成适合于二者的相处模式。
参考文献:
[1]高连克.论霍曼斯的交换理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2](美)理安·艾斯著.黄觉,黄棣光译.神圣的欢爱—性、神话与女性肉体的政治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达里奥·马爱斯特里皮埃里,吴宝沛译.猿猴的把戏:动物学家眼中的人类关系[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雁(1990—),女,汉族,河南濮阳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性别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