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教师的教学技能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及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2000年以来高校教师与学生人数的变化,提出高校教师目前面临更大的教学压力,急需提升教学技能。本文从三个层次提升教学设计水平及十个方面提升教学过程各项技能,以提升教师整体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51)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体现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近年来,湖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高校规模、数量、招生人数扩大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见表1)。
我国从1999年开始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25.31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1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1.76%。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2000的2.03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6.49万人,年平均增量率为8.92%。教师学生比从2000年的1:12下降至2014年的1:17。十五年间,学生数量增长的比率高于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比率,教师学生比也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逐年提升,这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完整性。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教学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目标和教育性教学目标三大内容。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和素质的目标。第二,可操作性。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到达度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的层次性和准确定性要精确把握,如掌握、熟悉、了解等程度性动词,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义。第三,适切性。改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适度,防治目标要求太大、太高和太过空泛。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或谋略,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做到媒体使用的适时、适量、适度、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要符合简约性、教育性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符合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测教学目标到达度,及时做好调控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第一,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和课堂测试等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评价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做好点评和调控,并做到个别化辅导。第二,总结性评价,即阶段性评价,一般采用单元测试、其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主要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到达程度。采用总结性评价,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也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
三、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提升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便是教师的教學技能。
1.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常用的导入类型主要包括: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方法。
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教师需注意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语调抑扬顿挫、高低恰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内容节奏、时间分配恰到好处;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的响强度、长度、高度合理;词汇准确、规范、生动,娓娓动听;语法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且具有简约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3.板书板图技能。板书板图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板书需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具有示范性,即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第二,具有科学性,即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第三,具有条理性,即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第四,具有鲜明性,即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五,具有计划性,即布局合理,有计划;第六,具有趣味性,即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
4.讲解技能。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要获得概念,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质的方面)和外延(适应范围即量的方面)。 教师要提高讲解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能运用丰富实例,让学生从各种情境中感知概念,并突出重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能联系已学知识,对概念同时进行分化和泛化,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巩固和应用;第三,能根据不同的概念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5.教态变化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对学生的不同刺激方式,来配合自己的口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态变化技能包括: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次数、位置、速度、走动的时间和各种表情与动作均适时、适当和适度,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师的面部表情要常带微笑,这对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良好的智力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的眼神60-70%以上的时间要注视着全班学生,使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专心致志地听课和思考;第四,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概念、对一个问题演绎、推理之后,都有适当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所授知识。
6.教学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是指教师采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第一,板书与PPT课件排版清晰,结构介绍清楚有序,重点突出,学生能依次进行观察和思考;第二,采用板书与PPT相結合的方式,板书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视频资料及其他板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注意学生反馈并及时做好调控。
7.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提问技能包括: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第二,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做出结论;第三,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8.反馈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控制教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
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程度。
9.组织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能力。它是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技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表扬为主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素。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能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10.结束技能。结束技能是指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课程结束的类型主要包括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主要是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论点、要点和重点;开放型结束主要联系新旧知识点,并将之扩展和延伸。结束的过程可分为简单回顾已学的内容,提示将要学习的要点,巩固书本内容的实践应用及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马超,苏泽.贵州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机制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1):43-44
第一作者:王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杜颖,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
基金支持: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XJK015BGD051)
一、研究背景
高校教师教学技能的高低体现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高校教师教学技能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1]。近年来,湖南省高等教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而高校规模、数量、招生人数扩大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见表1)。
我国从1999年开始不断扩大高等学校招生人数,在校大学生人数从2000年的25.31万人增长到2014年的113.5万人,年平均增长率11.76%。高校专任教师人数从2000的2.03万人增长至2014年的6.49万人,年平均增量率为8.92%。教师学生比从2000年的1:12下降至2014年的1:17。十五年间,学生数量增长的比率高于专任教师数量的增长比率,教师学生比也整体下降,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教师的教学压力在逐年提升,这都要求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
二、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教学设计主要是指在备课过程中做好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策略设计以及教学评价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激励、评价等功能,因此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教学过程的首要任务。
教学目标的设计需要达到三个标准:第一,完整性。教学目标设计应包含教学性教学目标、发展性教学目标和教育性教学目标三大内容。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综合水平和素质的目标。第二,可操作性。在教学设计中,对于目标到达度所采用的行为动词的层次性和准确定性要精确把握,如掌握、熟悉、了解等程度性动词,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进行准确定义。第三,适切性。改标准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设计过程中要适度,防治目标要求太大、太高和太过空泛。
2.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或谋略,其中包括了对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
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视教师教法的设计和学生学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和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有机结合,并做到媒体使用的适时、适量、适度、有效。教学策略设计要符合简约性、教育性和教学相长的教学规律,符合启发性、直观性、巩固性、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教学评价设计。教学评价是教师判断教学效果,检查学生对知识理解、掌握的程度的一种手段,也是检测教学目标到达度,及时做好调控的有效方法。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价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种:第一,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一般采用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讨论、自由发言和课堂测试等方法。这种评价方法评价及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质量较高,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及时做好点评和调控,并做到个别化辅导。第二,总结性评价,即阶段性评价,一般采用单元测试、其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法进行,主要以检查教学目标的到达程度。采用总结性评价,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并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既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方面的测评,也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的测评。
三、教学过程中各项技能提升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决定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便是教师的教學技能。
1.导入技能。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常用的导入类型主要包括:通过复习旧知识的方式导入,利用直观演示的方式导入,用实验演示的方式导入,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问题导入,巧设悬念以提出事物矛盾的方式导入,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导入,从审题入手以提纲挈领的方法导入、利用知识的衔接与转折导入等方法。
2.教学语言技能。教学语言是知识的载体。富有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情感、思维、兴趣的源泉和动力。
教师需注意发音准确、规范、吐字清晰、流畅;语调抑扬顿挫、高低恰当、语言生动且富有情感和感染力;语调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伴随着情绪的起伏、内容节奏、时间分配恰到好处;语速快慢适中,语言的响强度、长度、高度合理;词汇准确、规范、生动,娓娓动听;语法逻辑性强,条理性好,且具有简约性、教育性和科学性。
3.板书板图技能。板书板图技能是教师运用黑板,以凝炼的文字语言和图表等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是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教学技能,也是教师应当具备的教学基本功。
教师板书需达到以下标准:第一,具有示范性,即字体工整、清晰,书写规范、准确;第二,具有科学性,即用词恰当,造句准确,线条整齐,图表规范;第三,具有条理性,即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主线清晰,枝蔓有序;第四,具有鲜明性,即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第五,具有计划性,即布局合理,有计划;第六,具有趣味性,即形式多样,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趣味。
4.讲解技能。讲解的技能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直观教具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形成概念、认识规律和掌握原理的教学行为方式。要获得概念,首先要明确概念的内涵(质的方面)和外延(适应范围即量的方面)。 教师要提高讲解技能应达到以下要求:第一,能运用丰富实例,让学生从各种情境中感知概念,并突出重点、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第二,能联系已学知识,对概念同时进行分化和泛化,使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对概念的记忆、巩固和应用;第三,能根据不同的概念教学,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概念教学的效果。
5.教态变化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的不同阶段,变化对学生的不同刺激方式,来配合自己的口语教学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态变化技能包括:第一,教师在课堂上走动的次数、位置、速度、走动的时间和各种表情与动作均适时、适当和适度,既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师生的情感交流,又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第二,教师的面部表情要常带微笑,这对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培育良好的智力环境、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教师的眼神60-70%以上的时间要注视着全班学生,使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身上,专心致志地听课和思考;第四,教师在提出问题、分析概念、对一个问题演绎、推理之后,都有适当停顿,以引起学生注意、思考所授知识。
6.教学演示技能。教学演示是指教师采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第一,板书与PPT课件排版清晰,结构介绍清楚有序,重点突出,学生能依次进行观察和思考;第二,采用板书与PPT相結合的方式,板书课程的结构及主要内容。视频资料及其他板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课件;第三,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注意学生反馈并及时做好调控。
7.提问技能。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注意的提问技能包括:提问前要有一个明显界限要求,让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所提问题要能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事前进行合理设计;第二,提问时要点题集中,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和停顿适度,并能在必要时提示问题的结构,最后又能进行点评和做出结论;第三,能面向全体、顾及多层次学生的水平进行提问和探询,并不断给以启发、指导、鼓励、肯定和表扬,使全体学生都能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
8.反馈技能。反馈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信息往返交流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师控制教学系统的基本方法和过
程。教师通过反馈,既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态度、评价、愿望和要求,也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调节教学进度、教学方法和知识的深浅程度。
9.组织教学技能。教师的课堂组织技能是指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达到预定课堂教学目标的教学能力。它是使课堂教学得以动态调控,以便使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教师良好的组织教学技能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采用表扬为主的方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素。教师灵活应变的能力,能把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行为引导到有益的学习或集体活动方面来,恰到好处地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使得教师能冷静处理突发事件和所面临的各种复杂问题。
10.结束技能。结束技能是指将学生的注意引导到一个特定的任务或者学习步骤的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结束的最佳方法是在一节课的末尾,将问题的论点、要点等简明地交待给学生,使学生能掌握问题的实质。
课程结束的类型主要包括认知型结束和开放型结束。认知型结束主要是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论点、要点和重点;开放型结束主要联系新旧知识点,并将之扩展和延伸。结束的过程可分为简单回顾已学的内容,提示将要学习的要点,巩固书本内容的实践应用及知识点的拓展延伸四个阶段。
【参考文献】
[1]马超,苏泽.贵州省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培养机制研究.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1):43-44
第一作者:王莹,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通讯作者:杜颖,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