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垂柳成荫,绿杨成行,在被誉为“合作之乡”的泰安市宁阳县乡饮乡,仲夏时节,是绿色的海洋。
因古代“乡饮酒礼”而得名的乡饮乡毗邻孔子故里曲阜,全乡15个行政村。2001-2003年,在乡党支部书记桑逢杰等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乡通过引水、修路、疏渠等措施,解决了困扰全乡多年的“走路难、吃水难,种地难”三大生存难题。2004年4月18日,由全乡109位各阶层带头人发起的“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成立,之后,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自愿合作、民主管理”的方针开展工作,先后被评为“山东畜牧行业优秀合作社”,“全国百家示范合作社”,2005年入社群众累计增收436万元。
加入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使群众尝到了合作组织的甜头。近两年来,全乡15个村先后自发组织成立了13个合作社和19个协会,目前全乡已有10644人加入到各类合作社(协会)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乡饮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中南赵村淀粉制品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众多以农为主的村寨有所不同,南赵村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赵村村民便学会了利用地瓜制造淀粉、再将淀粉加工成粉皮的系列手艺,发展至90年代,全村淀粉制品加工渐成规模,成为村民创收的主要途径。
目前,南赵村生产的粉皮畅销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多个大中城市,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粉皮加工产业,年加工量1200多万公斤,销售额4000多万元。淀粉制品加工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村子一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并重、富民与强村同步”的思路作为发展步调,立足实际,挖掘优势产业,使得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年年上台阶。现在的南赵村,30%的村民已住进了整齐划一的小康楼,村子里随处可见晾着粉皮的竹棚,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秸壮穗满,河滩上一排排杨树枝繁叶茂。南赵已由一个“粉皮作坊村”变成“粉皮特色产业村”,对此,村子“当家人”巩现喜有着清晰的思路和规划。
“南赵村的发展与开展合作组织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也是村集体坚持以‘绿色’思路为经营特色的结果。”村支书巩现喜对村子的发展是这样看待的。
从与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过去南赵村粉皮加工没有组织,每家每户加工的产品只能按捆卖,档次低,销售效益差,村民生活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2004年“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成立后,南赵村集体加入了合作社。当年合作社便对南赵村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南赵村自发成立了“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真正做活了“粉皮加工”特色产业。
“绿色农业”增添财富
2004年4月,南赵村的耕地在“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种植了2000亩优质小麦,村民在购买农资,播种管理。销售麦粮等环节都得到了合作社的统一指导、服务。
合作组织在发展种植农业上,优势是明显的。过去村民种地所需的农资要靠自己单独联系。单独购买,在价格与运输上都要担负很大的成本。而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通过与山东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合作,经过反复论证,向村民推荐了PH3259、淄麦12等品种,又为村民在种植过程中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合作社还与济南民天面粉有限公司、山东鲁粮谷物经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麦粮收购协议,使得南赵村的麦粮得以按高出市场5%的价格打包销售,当年全村因此增收70多万元。
村支书巩现喜说:“现在俺们种地可省心了,只要按社里的要求种,收获后直接与合作社挂钩,就可以等着数票子了。”
为提高麦粮附加价值,“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还注册了“乡风”牌优质小麦商标,并申报了绿色A级小麦认证。这使得包括南赵村在内的全社麦粮成为当地各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抢手货。南赵村村民在合作社统一带动下,沿着“绿色农业”的路子初次尝到了合作组织的甜头。
“绿色银行”储存金银
南赵村过去一直有着植树的传统。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上几棵树,不仅能美化生活,几年后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几年前,村两委针对村里河滩多、贫瘠地多的实际,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为了明确责权利关系,他们在全乡率先实行了绿化权拍卖,推行“股份制”经营,将路段承包给群众,并实行集体栽植、群众看护、利润分成等制度,调动了群众植树护树的积极性。
2001年春季,村里进行林网树木更新采伐,一次性收入超过万元的农户达到60多户,最多的一户收入3.6万元。2001年底。他们又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由荒滩植树到大田植树,发展丰产林2500亩,8年后可实现林木产值2500万元以上,真正打造了一个“绿色银行”,为群众致富奔赴小康开辟了途径,也为村集体积聚了发展后劲。
加入“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后,全社提出“林草牧一体化”发展思路,南赵村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实行林草间作、林畜兼营,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使畜牧业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增长点,通过入社,他们探索形成了农业立体种植、链式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食品”走俏市场
南赵村的传统产业淀粉制品加工生产原料与销售市场均在外地,相对投资少、见效快,是适合全村村民创富的好项目。为了把这项产业发展起来,村“两委”做了大量的工作:群众有顾虑,怕干不好赔钱,村干部就自己先做示范,让群众看到有钱可赚;群众缺少发展资金,他们就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产品质量不过关,村党支部就组织党员中的“行家”现场义务指导;为了产品卖个好价钱,班子成员亲自北上南下找市场。在村“两委”一班人带领下,全村粉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粉制品加工规模稳定后,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产品包装和打造品牌上。在村党支书巩现喜和加工大户苑国华等人的倡议下,2005年8月13日,“乡饮乡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在为群众提供原料,销售等项服务的基础上,还注册了“南赵”牌粉皮商标,申请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并且新上了精细包装,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使全村粉制品加工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制作粉皮只适宜于晴朗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对村民来说至关重要。在南赵村,村支书巩现喜被群众视为“晴雨表”,不管天气好坏,社员只要看到书记家动手加工,其他加工户都会跟着干。
在南赵这个“粉皮之村”,粉皮有着16种吃法,这是村民刘学民的杰作。作为合作社的一员,曾上过一年厨师技校,当过2年厨师的他,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将粉皮“吃”出“蚂蚁爬粉皮”、“蝎卧冰山”等16种食谱,吸引了众多客商慕名前来采购。
在客商的眼中,南赵粉皮不仅产品质地好,南赵人信誉也好。在村民巩现明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来自安徽省蚌埠市的客商张井山,老张这次前来订货,又遇到了缺货的情况,他只能在巩现明家中所设的“客房”中暂住几天了。老张说,他在蚌埠市从事干鲜生意,从南赵购进的粉皮透明度好,味美耐嚼,非常好销,而且南赵人讲信誉,合作起来非常愉快。他与巩现明已有六年多的合作关系了,像这样货物供不应求的情况,老张说每年都会碰到几回。
成立淀粉制品合作社后,南赵村民在加工原料、成品销售等环节都享受到了合作组织的优势。合作社成立发起人之一苑国华原是衬里粉皮加工大户,1999年苑国华成立了南赵淀粉制品加工厂,但效益却一直上不去。苑国华说,原因主要是购买淀粉原料和销售粉皮价格都是别人说了算:原料价格遭抬,产品价格遭压,使得加工利润空间缩小。成立合作社后,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进了2个淀粉生产厂,形成了内外淀粉生产厂商相互竞争的局势,从而在原料购买环节夺取了话语权。而在销售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后,市场地位也提升了,谈生意更是增添了底气。
从每家每户的“单打独斗”到集体组织的产业化经营,南赵粉皮没有遇到集体诚信的危机,他们通过自主品牌的创建,使得村民人人意识到维护品牌的责任。村支书巩现喜说,打造自主品牌,一方面可以提升南赵粉皮绿色无公害附加价值,也可以防止集体诚信受到侵害。
“家里生皮子,地里长票子”,这是南赵村村民对自己生活的形象描述。如今,南赵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开发“绿色农业”。打造“绿色银行”,发展“绿色食品”,走合作组织之路,大大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2005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目前,全村9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电话,户均存款达到5万元,部分群众住上了小康楼,群众生活实现电气化,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一应俱全,微波炉、家庭影院、空调等高档家电也进入寻常百姓家。
因古代“乡饮酒礼”而得名的乡饮乡毗邻孔子故里曲阜,全乡15个行政村。2001-2003年,在乡党支部书记桑逢杰等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乡通过引水、修路、疏渠等措施,解决了困扰全乡多年的“走路难、吃水难,种地难”三大生存难题。2004年4月18日,由全乡109位各阶层带头人发起的“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成立,之后,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自愿合作、民主管理”的方针开展工作,先后被评为“山东畜牧行业优秀合作社”,“全国百家示范合作社”,2005年入社群众累计增收436万元。
加入粮食和饲料合作社使群众尝到了合作组织的甜头。近两年来,全乡15个村先后自发组织成立了13个合作社和19个协会,目前全乡已有10644人加入到各类合作社(协会)中,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乡饮乡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其中南赵村淀粉制品合作社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众多以农为主的村寨有所不同,南赵村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南赵村村民便学会了利用地瓜制造淀粉、再将淀粉加工成粉皮的系列手艺,发展至90年代,全村淀粉制品加工渐成规模,成为村民创收的主要途径。
目前,南赵村生产的粉皮畅销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的多个大中城市,全村90%以上的村民从事粉皮加工产业,年加工量1200多万公斤,销售额4000多万元。淀粉制品加工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近年来,村子一直把“农民增收和集体增收并重、富民与强村同步”的思路作为发展步调,立足实际,挖掘优势产业,使得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年年上台阶。现在的南赵村,30%的村民已住进了整齐划一的小康楼,村子里随处可见晾着粉皮的竹棚,田地里绿油油的玉米秸壮穗满,河滩上一排排杨树枝繁叶茂。南赵已由一个“粉皮作坊村”变成“粉皮特色产业村”,对此,村子“当家人”巩现喜有着清晰的思路和规划。
“南赵村的发展与开展合作组织经济模式是分不开的,也是村集体坚持以‘绿色’思路为经营特色的结果。”村支书巩现喜对村子的发展是这样看待的。
从与村民的交谈中得知,过去南赵村粉皮加工没有组织,每家每户加工的产品只能按捆卖,档次低,销售效益差,村民生活只能维持在温饱线上。2004年“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成立后,南赵村集体加入了合作社。当年合作社便对南赵村进行了种植结构调整。随后,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南赵村自发成立了“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通过集体经营,真正做活了“粉皮加工”特色产业。
“绿色农业”增添财富
2004年4月,南赵村的耕地在“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的统一规划下种植了2000亩优质小麦,村民在购买农资,播种管理。销售麦粮等环节都得到了合作社的统一指导、服务。
合作组织在发展种植农业上,优势是明显的。过去村民种地所需的农资要靠自己单独联系。单独购买,在价格与运输上都要担负很大的成本。而加入合作社后,合作社通过与山东优质小麦研究与开发协会合作,经过反复论证,向村民推荐了PH3259、淄麦12等品种,又为村民在种植过程中提供全程服务支持。合作社还与济南民天面粉有限公司、山东鲁粮谷物经贸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签订麦粮收购协议,使得南赵村的麦粮得以按高出市场5%的价格打包销售,当年全村因此增收70多万元。
村支书巩现喜说:“现在俺们种地可省心了,只要按社里的要求种,收获后直接与合作社挂钩,就可以等着数票子了。”
为提高麦粮附加价值,“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还注册了“乡风”牌优质小麦商标,并申报了绿色A级小麦认证。这使得包括南赵村在内的全社麦粮成为当地各家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抢手货。南赵村村民在合作社统一带动下,沿着“绿色农业”的路子初次尝到了合作组织的甜头。
“绿色银行”储存金银
南赵村过去一直有着植树的传统。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栽上几棵树,不仅能美化生活,几年后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几年前,村两委针对村里河滩多、贫瘠地多的实际,发动群众大搞植树造林。为了明确责权利关系,他们在全乡率先实行了绿化权拍卖,推行“股份制”经营,将路段承包给群众,并实行集体栽植、群众看护、利润分成等制度,调动了群众植树护树的积极性。
2001年春季,村里进行林网树木更新采伐,一次性收入超过万元的农户达到60多户,最多的一户收入3.6万元。2001年底。他们又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由荒滩植树到大田植树,发展丰产林2500亩,8年后可实现林木产值2500万元以上,真正打造了一个“绿色银行”,为群众致富奔赴小康开辟了途径,也为村集体积聚了发展后劲。
加入“乡饮粮食与饲料合作社”后,全社提出“林草牧一体化”发展思路,南赵村积极响应,他们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实行林草间作、林畜兼营,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使畜牧业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又一增长点,通过入社,他们探索形成了农业立体种植、链式发展的新路子。
“绿色食品”走俏市场
南赵村的传统产业淀粉制品加工生产原料与销售市场均在外地,相对投资少、见效快,是适合全村村民创富的好项目。为了把这项产业发展起来,村“两委”做了大量的工作:群众有顾虑,怕干不好赔钱,村干部就自己先做示范,让群众看到有钱可赚;群众缺少发展资金,他们就想方设法帮助解决;产品质量不过关,村党支部就组织党员中的“行家”现场义务指导;为了产品卖个好价钱,班子成员亲自北上南下找市场。在村“两委”一班人带领下,全村粉制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连年攀升。
粉制品加工规模稳定后,他们又把目光放在了产品包装和打造品牌上。在村党支书巩现喜和加工大户苑国华等人的倡议下,2005年8月13日,“乡饮乡南赵淀粉制品合作社”挂牌成立,合作社在为群众提供原料,销售等项服务的基础上,还注册了“南赵”牌粉皮商标,申请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并且新上了精细包装,提高了产品的档次,使全村粉制品加工走上了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的道路。
制作粉皮只适宜于晴朗的天气,天气的变化对村民来说至关重要。在南赵村,村支书巩现喜被群众视为“晴雨表”,不管天气好坏,社员只要看到书记家动手加工,其他加工户都会跟着干。
在南赵这个“粉皮之村”,粉皮有着16种吃法,这是村民刘学民的杰作。作为合作社的一员,曾上过一年厨师技校,当过2年厨师的他,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将粉皮“吃”出“蚂蚁爬粉皮”、“蝎卧冰山”等16种食谱,吸引了众多客商慕名前来采购。
在客商的眼中,南赵粉皮不仅产品质地好,南赵人信誉也好。在村民巩现明的家中,记者见到了来自安徽省蚌埠市的客商张井山,老张这次前来订货,又遇到了缺货的情况,他只能在巩现明家中所设的“客房”中暂住几天了。老张说,他在蚌埠市从事干鲜生意,从南赵购进的粉皮透明度好,味美耐嚼,非常好销,而且南赵人讲信誉,合作起来非常愉快。他与巩现明已有六年多的合作关系了,像这样货物供不应求的情况,老张说每年都会碰到几回。
成立淀粉制品合作社后,南赵村民在加工原料、成品销售等环节都享受到了合作组织的优势。合作社成立发起人之一苑国华原是衬里粉皮加工大户,1999年苑国华成立了南赵淀粉制品加工厂,但效益却一直上不去。苑国华说,原因主要是购买淀粉原料和销售粉皮价格都是别人说了算:原料价格遭抬,产品价格遭压,使得加工利润空间缩小。成立合作社后,合作社通过招商引进了2个淀粉生产厂,形成了内外淀粉生产厂商相互竞争的局势,从而在原料购买环节夺取了话语权。而在销售方面,通过资源的共享,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后,市场地位也提升了,谈生意更是增添了底气。
从每家每户的“单打独斗”到集体组织的产业化经营,南赵粉皮没有遇到集体诚信的危机,他们通过自主品牌的创建,使得村民人人意识到维护品牌的责任。村支书巩现喜说,打造自主品牌,一方面可以提升南赵粉皮绿色无公害附加价值,也可以防止集体诚信受到侵害。
“家里生皮子,地里长票子”,这是南赵村村民对自己生活的形象描述。如今,南赵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通过开发“绿色农业”。打造“绿色银行”,发展“绿色食品”,走合作组织之路,大大增加了群众和村集体收入,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2005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目前,全村9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电话,户均存款达到5万元,部分群众住上了小康楼,群众生活实现电气化,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一应俱全,微波炉、家庭影院、空调等高档家电也进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