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怒发上冲冠”,在包括《教师教学用书》在内的许多译注资料上,都被翻译为“因愤怒而使头发竖起来,冲动了帽子”,“由于愤怒而头发竖起,简直要把帽子顶了起来”一类的意思,共同点是都把“怒”字解释为“愤怒”了。其实推敲起来,这样解释似乎欠妥。
秦王傲慢无理的态度,固然令人气愤,但对此蔺相如早有预料,而且对完璧归赵也早成竹在胸了。他在赵国临走前就说:“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所以面对这种场面是意料之中的事,愤怒是当然的,但更主要则是要考虑“复取璧”和保住璧。蔺相如此时此刻的情绪与其说是怒不可遏、怒气冲天,还不如说是紧张之意在心间,昂奋之情满胸膛,则更能见蔺相如的智慧、胆识和气魄。
如从上文看,相如见秦王有毁约之意后,有“前曰”、“持璧却立”、“倚柱”等一系列行为,而后才是“怒发上冲冠”。若把此处的“怒”解释成“生气”、“愤怒”,这“怒”恐怕来得迟了点吧。再联系下文,“谓秦王曰”领起的一番话,重点不在言“怒”,而在言“志”:“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明了他“完璧归赵”的决心不可动摇。这从其后紧接的行动“睨柱,欲以击柱”来看,也可得到证明。如此看来,“谓秦王曰”前面的“怒发上冲冠”,正是对这种坚定的决心、果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的描写。“怒发上冲冠”就是“竖起的头发顶起了帽子”的样子,而导致这种血液上涌、头皮绷紧、情绪高度紧张的生理现象的出现,也决非“愤怒”这一种情绪。如《燕丹子》“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中的“发怒冲冠”就是由于“为壮声”所导致的,所以此时的“发怒冲冠”正是对由于激昂、悲壮情绪所导致的生理状态的生动描写,与“愤怒”、“生气”之类情绪毫无关系。再如岳飞的《满江红》开篇就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里固然有对投降派的声讨,但更主要的是要抒发一种壮怀激越之情,重整河山之志。很明显,此处的“怒发冲冠”也决非仅仅表示“愤怒”、“生气”的情绪。
“怒发上冲冠”的“怒”怎样解释比较确切呢?我觉得解释为“立起”、“竖起”之类的意思,似乎更好一些。例如: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②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③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晋·刘伶《酒德颂》)
上述三例中,“怒”字可以分别解释为“突起”、“竖起,举起”、“立起,鼓起”。另外从成语“横眉怒目”、“横眉立目”、“横眉竖眼”相同的语法结构和语义上,也可得到印证。
综上分析,“怒”确有“竖起”、“立起”之类意义,“怒发”即“竖起的头发”,反之,“发怒”即“头发竖起或立起”,“怒发上冲冠”就是“竖起的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的意思。至于是由于什么情绪导致的,实在与“怒”字无直接联系。“由于愤怒……”之类的翻译,多是先入为主,又加上对课文具体情境的误读所致。
(作者单位:迁安一中)
秦王傲慢无理的态度,固然令人气愤,但对此蔺相如早有预料,而且对完璧归赵也早成竹在胸了。他在赵国临走前就说:“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所以面对这种场面是意料之中的事,愤怒是当然的,但更主要则是要考虑“复取璧”和保住璧。蔺相如此时此刻的情绪与其说是怒不可遏、怒气冲天,还不如说是紧张之意在心间,昂奋之情满胸膛,则更能见蔺相如的智慧、胆识和气魄。
如从上文看,相如见秦王有毁约之意后,有“前曰”、“持璧却立”、“倚柱”等一系列行为,而后才是“怒发上冲冠”。若把此处的“怒”解释成“生气”、“愤怒”,这“怒”恐怕来得迟了点吧。再联系下文,“谓秦王曰”领起的一番话,重点不在言“怒”,而在言“志”:“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表明了他“完璧归赵”的决心不可动摇。这从其后紧接的行动“睨柱,欲以击柱”来看,也可得到证明。如此看来,“谓秦王曰”前面的“怒发上冲冠”,正是对这种坚定的决心、果敢的行为的精神状态的描写。“怒发上冲冠”就是“竖起的头发顶起了帽子”的样子,而导致这种血液上涌、头皮绷紧、情绪高度紧张的生理现象的出现,也决非“愤怒”这一种情绪。如《燕丹子》“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中的“发怒冲冠”就是由于“为壮声”所导致的,所以此时的“发怒冲冠”正是对由于激昂、悲壮情绪所导致的生理状态的生动描写,与“愤怒”、“生气”之类情绪毫无关系。再如岳飞的《满江红》开篇就是“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这里固然有对投降派的声讨,但更主要的是要抒发一种壮怀激越之情,重整河山之志。很明显,此处的“怒发冲冠”也决非仅仅表示“愤怒”、“生气”的情绪。
“怒发上冲冠”的“怒”怎样解释比较确切呢?我觉得解释为“立起”、“竖起”之类的意思,似乎更好一些。例如:
①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②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庄子·人间世》)
③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晋·刘伶《酒德颂》)
上述三例中,“怒”字可以分别解释为“突起”、“竖起,举起”、“立起,鼓起”。另外从成语“横眉怒目”、“横眉立目”、“横眉竖眼”相同的语法结构和语义上,也可得到印证。
综上分析,“怒”确有“竖起”、“立起”之类意义,“怒发”即“竖起的头发”,反之,“发怒”即“头发竖起或立起”,“怒发上冲冠”就是“竖起的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的意思。至于是由于什么情绪导致的,实在与“怒”字无直接联系。“由于愤怒……”之类的翻译,多是先入为主,又加上对课文具体情境的误读所致。
(作者单位:迁安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