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民间舞蹈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不但是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要,更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当前民间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介绍民间舞蹈教学的特点,并提出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民间舞蹈 教学特点 策略
民间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国家,民间舞蹈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等民间舞蹈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秧歌、花灯、花鼓戏、铜鼓舞、芦笙舞等民间舞蹈更是在各民族中广泛流传。因此,提升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不但是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一、当前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民间舞蹈教学在目标上,与现代舞蹈教学区分不大,主要还是以舞蹈艺术审美和舞蹈技巧为主要目标。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仅仅是把民间舞蹈视为一种舞蹈形式,突出了民间舞蹈的艺术性,而忽略了民间舞蹈的文化性,特别是对于通过民间舞蹈这个载体和途径,做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显得方向不明、力度不够。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学方法是在借鉴和沿用现代舞蹈教学,主要是以动作技巧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选择上,并没有针对民间舞蹈的具体特征。一方面,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影响了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学生没有主动性;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降低了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三)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众多、形式多样,为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因为多种原因,只能选取几种知名度高、民族特点鲜明的舞蹈作为教授内容,如汉、藏、蒙、维、朝的典型教学是被大多学校选取的。大量的优秀民间舞蹈被忽视,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整体了解和认知。
二、民间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突出文化性。相对于现代舞蹈,民间舞蹈在艺术效果和技巧要求上,并没有突出优势。民间舞蹈价值更在于其是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艺术反映。因此,民间舞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文化的传承,这就为民间舞蹈教学赋予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突出普及性。民间舞蹈教学本身就不是精英教学,而是大众化的普及教学。无论何种民间舞蹈,都在一定的地区和民族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群众的普及,民间舞蹈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让群众了解民间舞蹈、喜爱民间舞蹈,积极参与到民间舞蹈活动中来,民间舞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突出普及性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特点。
(三)突出发展性。民间舞蹈不是故步自封、止步不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间舞蹈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反映着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因此,民间舞蹈教学也突出了发展性,重在将时代精神和传统艺术完美地融合,这是推动民间舞蹈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统一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就能够为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上,要明确文化的传承,明确高素质舞蹈人才的培养。这是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的认识基础和思想保障。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突破。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已经成为制约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教学方法上要摆脱现代舞蹈教学的影响,突出民间舞蹈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教学方法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出民间舞蹈的特有魅力,将学生吸引到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来。三是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丰富扩展。民间舞蹈的教学并非单一的舞蹈技巧传授,要重视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一方面,积极发掘民间舞蹈资源,特别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将更多的民间舞蹈形式纳入教学内容范围;另一方面,要注重传授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将民间风俗、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内容引入民间舞蹈教学,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四、结语
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下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凌飞.对中国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
(作者简介:杜恩妤,女,碩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舞表演与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关键词:民间舞蹈 教学特点 策略
民间舞蹈起源于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国家,民间舞蹈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形式。民间舞蹈不仅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社会文化、民俗文化,中国朝鲜族农乐舞等民间舞蹈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秧歌、花灯、花鼓戏、铜鼓舞、芦笙舞等民间舞蹈更是在各民族中广泛流传。因此,提升民间舞蹈的教学质量,不但是促进我国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舞蹈人才的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
一、当前民族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民间舞蹈教学在目标上,与现代舞蹈教学区分不大,主要还是以舞蹈艺术审美和舞蹈技巧为主要目标。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其仅仅是把民间舞蹈视为一种舞蹈形式,突出了民间舞蹈的艺术性,而忽略了民间舞蹈的文化性,特别是对于通过民间舞蹈这个载体和途径,做好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工作方面,显得方向不明、力度不够。
(二)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在民间舞蹈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学方法是在借鉴和沿用现代舞蹈教学,主要是以动作技巧的讲授和训练为主。在教学方法的设计选择上,并没有针对民间舞蹈的具体特征。一方面,教学方式不够灵活,影响了学生学习民间舞蹈的兴趣,学生没有主动性;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很好地体现出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降低了传统文化在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三)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我国的民间舞蹈种类众多、形式多样,为民间舞蹈教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学资源。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因为多种原因,只能选取几种知名度高、民族特点鲜明的舞蹈作为教授内容,如汉、藏、蒙、维、朝的典型教学是被大多学校选取的。大量的优秀民间舞蹈被忽视,教学内容同质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对民间舞蹈的整体了解和认知。
二、民间舞蹈教学的特点
(一)突出文化性。相对于现代舞蹈,民间舞蹈在艺术效果和技巧要求上,并没有突出优势。民间舞蹈价值更在于其是特定历史、特定社会、特定文化背景的艺术反映。因此,民间舞蹈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对文化的传承,这就为民间舞蹈教学赋予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二)突出普及性。民间舞蹈教学本身就不是精英教学,而是大众化的普及教学。无论何种民间舞蹈,都在一定的地区和民族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没有群众的普及,民间舞蹈就成了无源之水,只有让群众了解民间舞蹈、喜爱民间舞蹈,积极参与到民间舞蹈活动中来,民间舞蹈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因此,突出普及性是民间舞蹈的重要特点。
(三)突出发展性。民间舞蹈不是故步自封、止步不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间舞蹈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反映着新时代的社会风貌。因此,民间舞蹈教学也突出了发展性,重在将时代精神和传统艺术完美地融合,这是推动民间舞蹈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
(一)在教学目标上要统一认识。明确教学目标,就能够为民间舞蹈教学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作为传统文化重要艺术形式的民间舞蹈,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在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上,要明确文化的传承,明确高素质舞蹈人才的培养。这是民间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的认识基础和思想保障。
(二)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突破。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已经成为制约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是教学方法上要摆脱现代舞蹈教学的影响,突出民间舞蹈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二是教学方法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真正体现出民间舞蹈的特有魅力,将学生吸引到民间舞蹈教学活动中来。三是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丰富扩展。民间舞蹈的教学并非单一的舞蹈技巧传授,要重视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一方面,积极发掘民间舞蹈资源,特别是富有当地特色的民间舞蹈,将更多的民间舞蹈形式纳入教学内容范围;另一方面,要注重传授民间舞蹈的文化内涵,将民间风俗、民族历史、文化精神等各方面内容引入民间舞蹈教学,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四、结语
民间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时代背景下的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需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叶凌飞.对中国高校民间舞蹈教学发展现状研究[J].戏剧之家,2014(15).
(作者简介:杜恩妤,女,碩士研究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民间舞表演与教育)(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