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运动动机角度探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n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学生坚持长期参加运动的动机及影响动机的相关因素,探讨了体育行为的心理成因,并从此角度对中学体育教学如何创造条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习惯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运动动机 运动持久性 体育教学改革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rrelatied element that student perseveres in uphold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joining movement intention and effect intention, and probes into the P.E action psychology contributing factor,and thereupon is reformed how to produce the term better to foster the P.E of student in middle school to be conscious of proposing some with the capability to propose.
  Keywords:movement intention the movement enduring reform of P.E
  一、前言
  任何行為习惯和运动兴趣的形成,从心理学的意义上理解,都离不开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分析运动动机的种类、层次及其影响因素,将心理发展的规律引入中学体育教学的实践中来,对构建新的体育教育模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运动动机,最终培养学生形成稳定的体育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动机自我决定理论对不同运动动机和运动行为持久性之间关系的解释与分析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也可以解释为努力的方向和程度。它是个体的内在心理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结果。那么,运动动机可以解释为个体进行运动的内驱力。其基本含义是,运动动机能引起并维持人的运动,将该活动导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需要和愿望等。
  动机是由需要构成的,这一点已被国内外的心理学家们广泛认同。我们在分析动机前首先要了解个体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将需要分为了五个层次,有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阿尔得夫在马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存、关系、成长”论,修正完善了马斯洛理论。1995年德西等又进一步提出了自我决定论,将需要分为自主、能力和关系。针对运动,学者们认为个体渴望感受自主、表现能力和改善关系,这种渴望导引他们参与那些能够满足这些需求的体育运动。我们以改善关系为例,一些体育俱乐部的成员参加集体活动时,不仅只是为了锻炼身体或获取运动快感,认识朋友和进行人际交流也是重要的目的之一。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动机可被细分为下面四类:
  1.内部运动动机
  2.自我决定性外部运动动机
  3.非自我决定性外部运动动机
  4.非规律性的运动动机
  内部动机指参加运动是为了运动本身而非外在原因。内部动机为主要导向的运动者运动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寻求快乐、刺激和挑战,这类运动者的运动持久性一般比外部动机的个体要长。自我决定性外部动机指个体可以自由选择自我行为,目的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结果,比如保持运动能力,塑造优美体形,放松身心,构建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等。非自我决定性外在动机的动机源于外在因素,比如奖励、责任、压力等。非自我决定性外在动机不被认为是自主性的,因为个体由于压力、紧张等因素而感到其他因素控制了行为。非规律性的运动动机是指参加运动的人认为运动努力无法带来渴望的结果,不能帮助自己感受能力、自主性,也无法改善社会人际关系,参加运动是一种偶然性行为。
  三、结合运动动机理论看中学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运动自主和运动快感的动机需要呼唤体育课程改革
  佩瑞在1979年研究指出,刚参加运动的个体把增进身体健康看成运动的起始原因,而个体坚持运动的主要原因则是活动的乐趣性。如果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感到的压力和责任感多于乐趣、刺激或满足感,这样的课程一旦结束,外部的压力或奖励消失,学生参加运动的频率也将随着下降,运动难以持久。过去那种带有较强强制性的体育课给学生带来了压力,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运动动机。随着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这一情况有望得到缓解,但是由于目前中学的条件限制,普通中学可供同学选择的体育项目还不多,难以满足学生们多方面的需求。
  中学生已建立了基本的观念和认识,探究意识较为强烈,他们往往有了解运动原理的需求,然而我们的体育教学长期重视技能的教授,忽视体育理论的教授,学生因为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能明白体育运动的益处和相关道理。运动的盲目性将导致学生压力的产生和感觉被控制,最持久的内部动机无法产生,学生感到缺少自控的心理效应易破坏运动持久性。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两个问题有待于解决,一个是课程安排供学生选择的余地太小,另一个是体育理论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2.教者为主的传统思维限制学生的自主要求,有碍于持久动机的培养
  根据自我决定理论,我们知道缺少自控和自由选择的运动将破坏参与运动的动机,减少运动持久性的可能。学生无法发挥自主作用,运动动机以外部动机为主,必然导致运动兴趣和习惯的丧失。由于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我们的中学体育课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近年来尽管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种教学方式对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极为不利。学生在旧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受到的限制很多,往往形成了被动学习的习惯,而被动学习与步入社会后要求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自行“使用”体育的终身体育是无法衔接的。
  3.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动机需求对体育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进行更合理的构建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也是许多人参加运动的重要动机。个体通过参与集体性的体育运动可以改善相互之间的关系。一些外国公司定期举行一些集体的体育运动竞赛,一方面可以培养员工锻炼身体的习惯以使其能够更好地工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调节公司内外的人际关系及培养团队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样的道理,稳定协调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个体坚持长期的体育运动,而稳定协调的相互关系依赖于良好的组织和管理。
  4.运动动机的优化转换需要校园体育环境建设的突破
  个体动机和行为的适应与转换不是先天规定好的,而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一个渐进内化过程。外部环境对运动动机的形成和转换有很大的影响,外部环境包括整体的文化氛围给予个体必要的支持,能够提高运动动机,帮助运动的参与者达到发展自主、能力和关系的目的。长期坚持运动的人不是一开始就喜爱运动的,从没有运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再从不稳定的低级动机到稳定的高级动机,他是在内部需要和外部影响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发展到喜爱运动的。因此,改善中学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帮助学生养成稳定的体育习惯是大有裨益的。
  目前,由于办学思想、地区经济差异等原因,各个中学在硬件建设投入上的差别很大,许多普通中学的场地、器材设备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更不用说给学生提供舒适的运动环境了。不良的场地有可能降低运动的满意度,减少运动快感的获取,从而导致运动动机的降低。
  四、考虑学生运动动机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实施
  1.在体育课的课程目标上,大力推广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将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强化竞争性和适应性,促进学生体育习惯的形成。
  2.在教材建设和课程结构方面,实现课程设置和教材体系的多元化、乡土化,拓宽中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体育的时间和空间。
  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上,突出不同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特点,帮助学生激发潜在的创造力。
  4.在体育环境和氛围的营造上,大力培育校园体育文化,课内体育和课外体育互相结合,体育硬件建设和体育软件建设互相辅助。
  参考文献:
  [1]符明秋等.当代运动心理学[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2]Kilpatrick·M,Hebert E,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开展呢?我认为。应该以新课标的要求、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抓住“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这一教学重点,通过实效突出的课堂活动、具有艺术的课堂提问、常抓不懈的课堂训练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语文课堂中的活动应注重实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语文课堂中的活动可以给学生以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机会,使学生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学习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实践的能力,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中不可缺少
针对轮辐式复合材料飞轮的振动问题,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出发,推导了初应力结构的刚度矩阵,从而得到了初应力结构的特征方程。对飞轮的碳纤维复合材料轮缘施加了一定初应力,考虑初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_素质是创新能力。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规律的发现和生物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生物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理念等。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观
初中思想政治课,由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决定,在教学过程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主要任务是两个方面。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思
教育活动发生在师生之间,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现教育功能,完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及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
俗话说:“一所好学校必有一个好校长,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当今时代校长的人格魅力越来越被他人认为是凝聚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源泉;越来越被认为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教育主管部门选拔任用校长的重要依据;越来越被社会、家长认知评价好校长的重要标准。  校长的人格魅力的强弱常常直接影响到一所学校的荣辱兴衰成败,特别是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和倡导校长人
生物科学实验是以认识生命运动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实践。它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变革现实的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意念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维活动,每一步都是思维的结果。所以,生物科学实验有利于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在分析实验问题中和解决实验问题中锻炼思维能力。  一、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兴趣是思维活性的触发剂,
重大主题教育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提高重大主题教育的质量,必须注重强化问题意识,着力解决针对性不强、无的放矢的问题;强化主体意识,着力解决尊重教育对象、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