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初中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并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成果。为了解当前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了解与运用现状,课题组根据自身调查结果并分析得出,初中教师非权力性影响力因学校、教师不重视,各方主体投入不够导致其作用未充分发挥。针对于此,深入研究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切实提升教师的自觉意识、品格示范、情感投入、教学艺术、作用空间等方面的能力,以增强初中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
  关键词: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提升策略
  权力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是指由领导者在组织中的地位及其赋予的权力所产生的,对他人形成强制性和绝对服从的影响作用。非权力影响力又称自然性影响力,它是由领导者的个人因素发生作用、被领导者认可,心理、行为上产生一定影响的能力。初中教师的影响力是在教师的社会特征和个人特征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任何一个教师都同时拥有权力和非权力两种不同的影响力,其影响能力的大小取决于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和控制各种因素。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段,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对初中生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针对初中教师群体开展如何增强其非权力影响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运用现状,课题组以张家口市三所不同层次的初中师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初中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了解运用的现状、学生对非权力影响力的期望、师生对彼此感情沟通交流现状、师生对学校在非权力影响力培育方面的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证调查取得第一手资料,充分开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得出一些参考性数据。
  (一)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了解运用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初中教师在对非权力影响力了解情况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调查结果见图1:
  针对图1分析可知,在86份有效问卷中,初中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认识情况回答不清楚的有48人,占调查总数的55.8%;完全了解的有16人,占总数的18.6%;基本了解的有22人,占总数的25.6%。由此可知,张家口市三所初中学校的部分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认识程度是不充分的,未能发挥其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发现初中教师在对非权力影响力运用情况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相关数值详见图2:
  通过调查的有效开展可知,在86份有效问卷中,初中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运用情况回答从未使用的有51人,占调查总数的59%;经常运用的有11人,占总数的13%;偶尔运用的有24人,占总数的28%。初中教师在运用非权力影响力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经常运用非权力影响力的教师只占13%,部分教师从未使用过非权力影响力。可知,张家口市三所初中学校的部分教师对非权力影响力运用情况不容乐观。
  (二)初中生对教师影响力期望的情况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针对初中生对教师影响力开展调查分析,发现初中生在对影响力的期望值上有着显著差异。调查结果见图3:
  通过调查分析可知,初中生对教师影响力期望的40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对非权力影响力期望的有330人,占总数的81%;对权力影响力期望的有75人,占总数的19%。在对初中生进行访谈时问到: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师,你最不喜欢的教师是什么样子的?有近四分之三的学生喜欢温文尔雅、以身示范,用非权力影响力去引领教学活动的教师。由此可知,初中生对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有很高的期望。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针对初中教师对学校非权力影响力重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教师在学校对非权力影响力重视现状上有着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图4:
  通过图4可知,初中教师对学校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有24人,占总数的28%;不重视的有62人,占总数的72%。显然,大部分教师在对非权力影响力方面的重视程度是欠缺的。
  (三)师生对感情交流现状的情况调查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针对教师对初中生感情交流开展调查实证,发现教师在对初中生的感情交流现状上有着显著差异。结果见图5:
  通过图5可知,初中教师对学生感情交流良好的有15人,占总数的17%;一般的有31人,占总数的36%;基本没有感情交流的有40人,占总数的47%。在对教师访谈中:您平时与学生的感情交流时间多吗?对学生除了学习之外的事情您了解多少?近三分之二的教师回答基本没有时间进行交流,对学生学习之外的情况了解很少。可知,教师在对初中生的感情交流上存在缺失现象。
  在调查问卷中,笔者针对初中生对教师课下感情交流时间开展调查实证,发现初中生在对教师课下的感情交流时间现状上有着显著差异。结果见图6:
  通过图6可知,初中生对教师课下感情交流时间调查在15分钟以上的有37人,占总数的9.2%;6~15分钟的有167人,占总数的41.2%;5分钟以下的有201人,占总数的49.6%。可知,教師在课下对学生的感情投入不够,进而影响了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发挥。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等的改变都在影响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原有的观念需做出调整,要重视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策略
  当前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的影响较大,教师在注重非权力影响力的同时,更需注意非权力影响力的有效发挥,尤其要重视教师的自觉意识、品格示范、情感投入、教学艺术、作用空间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结合现实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初中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提出以下建议:
  (一)纳入考核评价,从学校层面构筑重视非权力影响力氛围
  学校要将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表现效果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构建科学的教师非权力影响力保障措施。考核评价指标是学校进行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将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发挥情况纳入教师考核评价指标能够激发教师个人非权力影响力的潜能,促使教师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增强人格魅力,扩大教师非权力影响力。教师的工作具有专业性和综合性,因此,要根据初中教师的工作内容制定严谨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职称、职位晋升的依据。在考核评价指标设置上要把教师非权力影响力表现效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突出对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视程度,引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育、提升非权力影响力。   (二)強化自觉意识,将非权力影响力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教师的自觉意识,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知从而引发的自觉行为。教师的自觉意识是教师自我意识的一项内容,形成明确的自觉意识,有助于教师不断地调节、完善自己的职业行为,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教师应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认识到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性,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将非权力影响力各个构成因素的学习成果转化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从而自然、长久地引导、感染、影响学生。教师要重视非权力影响力的运用与提升,有意识地强化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意识,培育良好运用非权力影响力的能力,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中内化非权力影响力,真正落实教师非权力影响力渗透、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三)强化品格示范力,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引领感召学生
  品格是教师非权力影响力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评判教师是否具有吸引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品格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等。教师良好的品格主要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正直坦诚、言行一致、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中做到办事公正、讲求民主、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等。教师是学生行为的模范,因此,教师应以无私的爱去感召学生,以高尚的道德去陶冶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唤醒学生的学习智慧。
  (四)扩展作用的空间,用担当奉献精神感染学生
  初中教师教学的性质决定了对初中教师在知识修养、理想信念、性格气质等诸方面均有较高要求。因此,初中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教学作用局限于课堂内,还应充分发挥自身特长,将教育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以踏实奉献为准则,用实际行动践行对教育事业的庄严承诺。比如,开设全校性的讲座;指导初中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开展初中生心理咨询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的育人工作,还能扩展教师自身作用的空间,树立良师的积极形象,扩大为人师表的影响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更有助于教师以担当奉献精神感染学生,做到直抵人心、润物无声。
  (五)提高教学艺术性,用磁性化的教学启迪学生
  教学艺术的实质是教师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在长期积累、探索和创造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一堂优秀的教学课,从教案到讲授,均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如课堂节奏的艺术性:教学内容、环节、过程与时间的组合,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的合理搭配;教师语言的艺术性:采用语言精炼、富有感情,声调强弱交替、语速快慢相宜的教学语言,充分发挥语言的感染力,调动学生积极性。
  (六)加大情感投入,以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感化学生
  情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及良好教学关系的纽带,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是教学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增强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前提和保障,是推动教育活动、增强教学效果的助推器。因此,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积极进行感情投入,把自己对学生的爱渗透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对待学生、引导学生,把热爱学生与管理学生结合起来,做到以情感人、以情管人、以情育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要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余,教师要加大对学生的情感投入,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甘忠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华丽晶.教师影响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3]应   君.初中教师领导力问题研究[D].吉林外国语大学,2019.
  [4]张连春,付秀芬,王华彪.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性影响力[J].教育与职业,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是立校之本,兴教之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名师和骨干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为培养一批能够代表区域整体教育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优秀教师队伍,北京市石景山区实施了一项延续性的名师培养工程。该项目的培养对象以市级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为主,基于名师阶段教师学习特征的分析,包括学习产品、学习条件、学习过程的分析,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等方面提出切实建议,以提升名师培养的成效。  关键词:名师;
[摘要]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有效载体,在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学优化和多方协同育人等关键环节都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从目前实践看,专业群评价需要着重解决理念、管理和技术三个层面的问题。一是理念建构,即宏观层面解决“根据什么来评”的问题,主要在于树立科学的专业群评价理念;二是管理机制,即中观层面解决“应该由谁来评”的问题,核心在于评价权力的分配与运行;三是技术设计,即微观层面解决“
摘 要:心理效应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特定的心理现象和规律,其在教学与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深远意义。心理效应能提供给教师更宽泛的管理学生的思路和手段,也能帮助教师达成教育教学与管理目标。教师要运用心理效应进行教学与管理,就需了解心理效应的内涵和基本知识,掌握心理效应的实施策略及运用原则,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将心理效应与教育教学、管理充分渗透、融合并深入研究探索,不断提升教学与管理成效。  
[摘要]在“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国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仍面临技术技能人才依赖于“学制式”升学、分类考试局限于传统的应试之举、综合评价简化为“文化”与“技能”的简单拼盘等困境。为深化职业高等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需要开发灵活学制的教育与培训项目,吸引更多的优质生源;根据多元群体入学需求,探索“因材施考”;整合“知识 技艺 能力”三维指标,全面评价学生
[摘要]校企协同育人是贯彻落实国家产教融合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是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需要。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还存在职业院校自身吸引力不够、企业参与育人积极性不高、相关制度机制适应性不强的现实困境,需要职业教育各参与主体汇聚合作共识,凝聚价值目标、找准角色定位、服务学生成长;共促资源融通,促进师资互融、聚焦教学共融、推动文化交融;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制
[摘要]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有助于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个性化、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目前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存在信息思维意识不强、信息技术应用不深、信息伦理规范薄弱等问题,对此,文章从树立科学化信息思维观、构建个性化数字资源库、融合创新教学技术手段、筑牢规范化信息伦理观四个角度提出了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标志之一。目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着教师认知不到位、课堂管理缺位、组织缺乏章法等问题,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为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应从教师、学生和学校三方面出发,对症下药,以改进教学,推进课堂改革。  关键词:初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原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备受教师推崇
[摘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开发存在的教师身份界定模糊、专业标准构建扁平化、“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一等问题,可根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特点和基于岗位职责能力要求,搭建“双逻辑主线”的专业发展标准体系,构建“三阶四层”教师专业标准发展阶段和“三维多面”教师专业标准指标要素,重点做好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健全实践锻炼培养机
[摘要]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历史使命。从现状来看,高职院校面临着“三全育人”协同联动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困扰。为此,探索高效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立学校、家庭、政府、企业、社会“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与科学合理的育人成效评价机制,对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
摘 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直接担负着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新编教材全面融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加了宪法和国家制度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全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从身边事入手去塑造灵魂,形成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全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程变化;教学策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