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经常听一些老教师的课,从他们的教学过程来看,完全依照现在教育课本的过程做的,有复习铺垫、温故知新、自主探索、探究新知、迁移类比、学习减法、练习运用,效果测评、全课总结,知情共融等六个教学环节,整节课既有恰到好处的放手,也有重点难点的提契;既有热热闹闹的讨论,又有潜心静气的演练。教学的每个环节安排都力图体现对现代教学理念的追求和展现,最后,本节课也可以说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可是,课听完后,总觉得这节课欠缺些什么,教学过程公式化,教学内容固定化,教学手段机械化。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我们教的东西,学生在我们教之前就已经理解了,掌握了。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怎样处理才能既保持书本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及严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呢。为此,我特意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尝试成果。
例如,在今年我教四年级下学期的小数加减法时,就特意用了如下的教学手法。
在课堂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做了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这时候他们都觉得非常幼稚啊。说老师当他们是傻瓜,连平时十多分的二位同学都说老师太小瞧他们了。在这种信心高涨的时候,我不失时机的跟他们说:“整数的这么简单,小数的加减也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自己看下书,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然后让他们看了五分钟课,关于三道小数点加减的例题。接着,我就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两加减法的区别,最后让他们自己做练习。练习,我是马上检查的,正确可以说,已经达到了96%以上。而且这三个例题,教参是要求加三个课时完成的,现在一个课时已经基本处理好了。
另一情况就是四年级的除法计算。那么,我是怎样来组织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呢?我在讲新课的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看一下三年级的除法计算以及复习一下二位数乘法。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就先让学生说清楚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然后出一位數除法和简单的二位数除法,再让他们互相对照,板书,然后才是查看课本。最后,我进行了随堂检查,发觉学生练习的正确率相当的不错,大约有95%以上。
上面两个课时,我基本就是不教,让他们自学为主,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自信的和谐发展。
同样是上《小数加减法一课》,我也曾听了同级的兄弟学校的课。
她上课是比较传统的。就开门见山地将两道例题120+280;254—18摆在黑板上,问学生:“会做吗?”得到学生热烈的响应之后。她就把例题出示出来,然后教学,再让学生做练习。那些学生做对了,那位老师表扬学生:“你们真厉害!这是新内容,老师简单教了一下,你们就会做,再来几道!”老师又板书了6道,很快,就有学生做好了,老师不失时机地说:“请做好的同学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老师也一边巡视,一边解答质疑,提供帮助。接下来,是10道计算竞赛题,同学们在计算时,老师仍不放过个别指导的机会,时间一到,同桌交换评阅。整节课,教师的教学量是相当的多,显得很紧凑,学生也学习的相当的“多”。
同是《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比较优秀的教法,“教”与“不教”的差别显而易见:
“教”课:三个课时,学生学习了120分钟。
“不教”课:一个课时,学生自学了40分钟+80分钟可控时间。
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比较,“教”显得是相当有条理的,也是紧凑的,从现象来看,学生也是积极的,但实际也相当累的。而让学生自学的课时,教师、学生都相当的轻松。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白自己在教什么和学什么,清楚各自的角色,需要向什么方向努力,需要用什么方法。这对需要真实掌握学习知识和方法的同学而言,不问可知,自学的效果会更高效,更加轻松。
某些教学内容,学生是有基础的,我们做老师的,只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料和环境给他们,让他们自觉动手去组织,去实施,关键处巧妙地进行点拔、追究、讲评等。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时,予以点拨,疏通思路,学生碰到一些相互联系,又容易引起干扰的知识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施行追究,以期弄个“水落石出”。针对学生有创见的想法或回答,予以肯定和激励,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讲清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领悟。这样,有机地把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品味自学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从数学课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放手不教,其实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羊。放手让学生自学,其实更显得老师是高明的导师,课堂的指导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教学内容是教师指定的。要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而且在教师备课时,也已经考虑到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学的效果会有初肯预见。二:不教更有利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学习必然会存在各种差异。教师在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中下生,或者组织中下生进行适合他们的学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好帮差,强带弱,实现生生互助;又或者让中下生自己组队共同学习,又或者老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直接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师生互动等。三:应教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模式转变。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可以否认,会有部分学生是不适应的。但这种模式,是可以及时作出调整的,甚至乎可以切换成我们平时习惯的一般教学模式。
教是灵活的,某些教可以用不教体现。一个教学内容,明明可以是让学子自己去处理,而且作为老师只顾得墨守成规,统一用孩子不理解的角度来教学,这实在就是教学者的迂腐。而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打破常规,思考更优越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来“学会“,这比“教会”就更显高明得多。“教是为了不教”,讲这话的教育家实在是高明啊。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不少这样的情况:我们教的东西,学生在我们教之前就已经理解了,掌握了。对于这样的内容,我们怎样处理才能既保持书本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及严密,又能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呢。为此,我特意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尝试成果。
例如,在今年我教四年级下学期的小数加减法时,就特意用了如下的教学手法。
在课堂教学之初,我让学生先做了一下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简单的加减法的计算。这时候他们都觉得非常幼稚啊。说老师当他们是傻瓜,连平时十多分的二位同学都说老师太小瞧他们了。在这种信心高涨的时候,我不失时机的跟他们说:“整数的这么简单,小数的加减也是这样的。现在你们自己看下书,感觉一下是不是这样子。”然后让他们看了五分钟课,关于三道小数点加减的例题。接着,我就让他们自己说说这两加减法的区别,最后让他们自己做练习。练习,我是马上检查的,正确可以说,已经达到了96%以上。而且这三个例题,教参是要求加三个课时完成的,现在一个课时已经基本处理好了。
另一情况就是四年级的除法计算。那么,我是怎样来组织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呢?我在讲新课的前一天给学生布置任务:回家看一下三年级的除法计算以及复习一下二位数乘法。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就先让学生说清楚一位数除法的方法,然后出一位數除法和简单的二位数除法,再让他们互相对照,板书,然后才是查看课本。最后,我进行了随堂检查,发觉学生练习的正确率相当的不错,大约有95%以上。
上面两个课时,我基本就是不教,让他们自学为主,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和学习自信的和谐发展。
同样是上《小数加减法一课》,我也曾听了同级的兄弟学校的课。
她上课是比较传统的。就开门见山地将两道例题120+280;254—18摆在黑板上,问学生:“会做吗?”得到学生热烈的响应之后。她就把例题出示出来,然后教学,再让学生做练习。那些学生做对了,那位老师表扬学生:“你们真厉害!这是新内容,老师简单教了一下,你们就会做,再来几道!”老师又板书了6道,很快,就有学生做好了,老师不失时机地说:“请做好的同学帮帮你身边有困难的同学!”老师也一边巡视,一边解答质疑,提供帮助。接下来,是10道计算竞赛题,同学们在计算时,老师仍不放过个别指导的机会,时间一到,同桌交换评阅。整节课,教师的教学量是相当的多,显得很紧凑,学生也学习的相当的“多”。
同是《小数的加减法》一课比较优秀的教法,“教”与“不教”的差别显而易见:
“教”课:三个课时,学生学习了120分钟。
“不教”课:一个课时,学生自学了40分钟+80分钟可控时间。
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比较,“教”显得是相当有条理的,也是紧凑的,从现象来看,学生也是积极的,但实际也相当累的。而让学生自学的课时,教师、学生都相当的轻松。教师和学生都非常明白自己在教什么和学什么,清楚各自的角色,需要向什么方向努力,需要用什么方法。这对需要真实掌握学习知识和方法的同学而言,不问可知,自学的效果会更高效,更加轻松。
某些教学内容,学生是有基础的,我们做老师的,只需要提供适当的资料和环境给他们,让他们自觉动手去组织,去实施,关键处巧妙地进行点拔、追究、讲评等。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思路贫乏或进入“死胡同”时,予以点拨,疏通思路,学生碰到一些相互联系,又容易引起干扰的知识时,根据学生的理解、接受程度,施行追究,以期弄个“水落石出”。针对学生有创见的想法或回答,予以肯定和激励,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讲清错误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领悟。这样,有机地把学生互动、师生互动贯穿在讨论发言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到自学的乐趣,品味自学成功后的喜悦,使学生从数学课的学习中寻找到快乐。
放手不教,其实并不是放任自流,更不是放羊。放手让学生自学,其实更显得老师是高明的导师,课堂的指导者。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教学内容是教师指定的。要教些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教师必须心中有数。而且在教师备课时,也已经考虑到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对教学的效果会有初肯预见。二:不教更有利因材施教。对于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学习必然会存在各种差异。教师在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候,我们教师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辅导中下生,或者组织中下生进行适合他们的学习。例如,可以鼓励学生好帮差,强带弱,实现生生互助;又或者让中下生自己组队共同学习,又或者老师可以在巡视的过程中直接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实现师生互动等。三:应教学情况及时作出教学模式转变。放手让学生自学,不可以否认,会有部分学生是不适应的。但这种模式,是可以及时作出调整的,甚至乎可以切换成我们平时习惯的一般教学模式。
教是灵活的,某些教可以用不教体现。一个教学内容,明明可以是让学子自己去处理,而且作为老师只顾得墨守成规,统一用孩子不理解的角度来教学,这实在就是教学者的迂腐。而当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打破常规,思考更优越的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让学生来“学会“,这比“教会”就更显高明得多。“教是为了不教”,讲这话的教育家实在是高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