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丰子恺撰写的《梵高生活》一书,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年表记叙。丰子恺认为梵高是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
【关键词】梵高生活;梵高;丰子恺;太阳恋人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梵高生活》一书,最初名为《谷诃生活》,由丰子恺撰写。丰子恺,原名丰润,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师从李叔同,深受佛学影响,撰文、作画皆有自然、淡薄、恬静之禅意。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
《梵高生活》全书共五章,外加一序一表。其中,第一章《序曲》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一个整体概括,第二章《准备时代》、第三章《荷兰时代》、第四章《巴黎时代》和第五章《南国时代及最后》则是根据梵高生活的年表记叙而来。然而,由于丰子恺在记述中融入了大量个人观念与情感,加上本书于梵高生平的描写并不详细,这本由著名散文家撰写的梵高传记不能当成一般客观的纪传文字来看。
丰子恺认为,艺术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莫奈、毕沙罗为代表的“艺术家”“技术家”,他们的艺术只单单体现在作品上,可以只观其作品而不用理会其他;另一种则是以梵高为代表的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系较少。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认为前者是机械的,后者则是充满“神韵”的。由此,作者的喜恶不言而喻。
读《梵高生活》此书,颇能读出丰子恺对于梵高的惺惺相惜之感。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他深切地理解着梵高的每一次挣扎、每一分痛苦以及每一丝喜悦。在他的笔下,梵高是一个热烈的、激情的人,是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他对每一个人奉献着自己的真心,尽管有时或许过于激烈,却都是他本心的表现。他的作品,则是由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
梵高于1853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原本,他可以过上正常人的平淡却幸福的生活,他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入职过画廊,在学校执教过,当过牧师助理,也曾被任命为福音传教士。对于这些工作,他都真心以待。做艺术商卖时,他对缺乏“真实性”的作品投以鄙夷,对他人不解却充满“真实性”的画作加以赞赏,绝不与俗人同流合污;做教师时,他不忍向贫民窟的穷苦人讨要拖欠的学费;做福音传教士时,他终日苦口宣教,为看护、周济苦难的伤寒病患而不惜倾尽所有。他没有毕加索的商业头脑,没有雷诺阿的名声鹊起,他有的,仅仅是他的真心与热忱。
1880年,27岁的梵高在提奥的鼓励下,正式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这也是他的“荷兰时代”的开始。在这一时期中,他依然沉溺于他做福音传教士时群众的苦难之中,对于同富宗教心的艺术家米勒有着极强的崇敬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来描写基督教义最胜的画家,无过于米勒了”。这一时期对他而言,最美妙的绘画主题莫过于劳动者。自他从比利时归来荷兰,他对于这些劳动者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不但描写着他们的外形,更描写出他们的疲惫、忧愁和痛苦,表现出了他们全部的生命。《食马铃薯的人们》可以说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作品色调昏沉,充斥了悲伤和阴郁,是他荷兰时代的巅峰作品。
父亲去世后,1886年3月,梵高与弟弟提奥到达巴黎,开始了他的“巴黎时代”。这一时期,受提奥的影响,梵高接触到了莫奈、毕沙罗、德加等的新派绘画,印象派的光与色曾令他着迷。之后,他在安特卫普美术学校学习数月,后又师从科尔蒙,然而他对艺术的独特观点使他不能在这些画室长留。巴黎时代的他结识了唐吉老爹、贝尔纳、高更等,他的艺术风格也一改荷兰时代的忧郁,变得温暖、富有人情味。这一阶段,他产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如《唐吉老爹像》《坐在铃鼓咖啡馆的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两朵向日葵》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系列《唐吉老爹像》。在他的数张《唐吉老爹像》中,他将唐吉老爹这一处于社会下层,历尽沧桑却温暖而真挚的英雄形象用他的画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画出了唐吉老爹的灵魂,而唐吉老爹也是他在世时除了提奥唯一欣赏他绘画的画商。
“巴黎时代”的最后阶段,梵高痴迷于他幻想中的光色的国度——日本,然而经济的困扰,使他并没有机会到达日本。于是在1888年,追逐着光和色,他启程去了南国——阿尔。与其说他对于绘画是狂热的,不如说,他是如此热爱着阳光,热爱着生活。他的绘画处处体现着他所追求的“真实性”,他渴望生活,因而,他喜于画“颜面”,他说,“从婴儿以至苏格拉底,从黑发白肤的少女的颜面,以至太阳炙焦的红砖瓦一般的颜面,及黄发的老妪的颜面。这等二足动物(人)的习作,在我觉得刺激很强”。梵高笔下的人物肖像,不仅是人物的描摹,其中更是夹带了许多的情感,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佐阿夫部队少尉米列像》便是他在阿尔所绘人物中的代表作品。
在阿尔的梵高是孤独的,但他爱极了阿尔炙热的骄阳,透明的空气,也爱极了阿尔那令人愉快的色彩效果。他从未停止自己手中的画笔,无视那骄阳给他带来的苦痛与疲惫,热情地描绘着他所热爱的一切。然而,正如同那首为他而作的歌曲《VICENT》中所唱,“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独醒于众人间的你是多么痛苦,你多想解开被禁锢者的羁绊,可他们却充耳不闻,对你视而不见)”。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梵高的灵魂,他的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世人的不解中度过。在阿尔的他,更是孤独的使者。那个小城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甚至对他充满了敌意,称他的人物像为“戏画”,不愿做他的模特。邮递员约瑟夫·鲁林、鲁林夫人、阿拉伯步兵少尉米列、妇女纪诺几乎是他在阿尔唯一熟识的几个人。 好在他迎来了高更的同住。然而,在黄房子里与高更经过短暂的愉快相处后,两人巨大的艺术见解上的差距与为人的不同对他造成了强烈的刺激,这强烈的刺激使他精神出现严重问题,他甚至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在市民的谣言中,梵高开始了他的疗养院生活。随着他身体状况的日见好转,他被允许在他钟爱的自然中穿行,于是他描画出《橄榄林》《溪谷》这些被他称为“生涯中所见的最庄重的景色”。这期间,诞生了大批优秀作品,如《鸢尾花》《星月夜》《有丝柏树的麦田》等。与此同时,美术界也开始燃起对于梵高的赞美之声的星星之火,借着这一丝火苗,梵高对社会产生了一丝希望,在弟弟提奥的帮助下,他居入奥弗村,由加歇终日陪伴。加歇理解并尊重梵高的艺术,在他的陪伴下,梵高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并留下《加歇医生像》《乌鸦群飞过的麦田》等画作。梵高离世后,弟弟提奥悲痛欲绝,六个月后也随之与世长辞。
在丰子恺的笔下,梵高的生活具有了更多的诗意,他的性格也被东方化,更具禅意。相比于他人眼中的“疯子画家”,丰子恺所描绘的梵高更像一个不得志的侠士。丰子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对于梵高与异性交往的描述,然而我认为,这些都是梵高性格养成中重要的环节。从其他史料可见,梵高的一生也曾爱慕过几个女人,有过一些情感羁绊,然而,他不为众人所接受的性格最终造成他与所有爱慕对象的分离。他与高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甚至,他们共同在黄色小房子生活的片段也被传出许多版本,高更也承受了许多来自梵高追随者的唾骂。好在梵高还有一个与他“只是容貌,及正直的根性”相似的弟——提奥,时时对他施以帮助、鼓励。他的才华与诚恳也为他吸引了一些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朋友—贝尔纳、唐吉老爹、邮递员约瑟夫·鲁林、加歇等,这些该是他在世上除父母外感受到最大的温暖。
丰子恺此书,虽不足以让读者深入了解梵高的生平,但它以一位大师的视角向观者将梵高其人内在的思想意识与对其影响重大的重要事件娓娓道来,大大拉近了读者与梵高、甚至与丰子恺的思想距离。梵高虽然是一位西方绘画大师,丰子恺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梵高,更充满禅意,更具人情味,更加真实。
梵高的一生是仓促的,短短37个春秋,他还有太多美好没有经历。然而,他却在世界美术史上划上了重要一笔。曾经,他的画作无人问津,如今,却装印成册,销往世界各地。而其原作,更是一再创下艺术品价格的新高。他的画作,也遍布世界各地,每天接受着来自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膜拜。或者,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其自己的使命,常人的使命是使种族得以延续,而梵高的使命则是以他火一样的热情点燃这个世界,为世界人民带来不一样的温暖。因为,他是太阳的恋人。
参考文献:
[1]丰子恺.梵高生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2).
[2]朱贝.论丰子恺漫画中的中国味[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3]陈星逸.探访梵高的金色麦田[J].科学大观园,2015(18).
[4]江泽涵.世界是冰的思想是火的——读丰子恺《梵高生活》[J].中国职工教育,2014(1).
[5]欧利琳.浅析梵高绘画创作背景[J].科学导报,2015(22).
作者简介:王雪菲,燕山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
【关键词】梵高生活;梵高;丰子恺;太阳恋人
【中图分类号】I109 【文献标识码】A
《梵高生活》一书,最初名为《谷诃生活》,由丰子恺撰写。丰子恺,原名丰润,中国现代著名画家、散文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师从李叔同,深受佛学影响,撰文、作画皆有自然、淡薄、恬静之禅意。代表作有《缘缘堂随笔》《子恺漫画》《护生画集》等。
《梵高生活》全书共五章,外加一序一表。其中,第一章《序曲》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一个整体概括,第二章《准备时代》、第三章《荷兰时代》、第四章《巴黎时代》和第五章《南国时代及最后》则是根据梵高生活的年表记叙而来。然而,由于丰子恺在记述中融入了大量个人观念与情感,加上本书于梵高生平的描写并不详细,这本由著名散文家撰写的梵高传记不能当成一般客观的纪传文字来看。
丰子恺认为,艺术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莫奈、毕沙罗为代表的“艺术家”“技术家”,他们的艺术只单单体现在作品上,可以只观其作品而不用理会其他;另一种则是以梵高为代表的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倾向客观的时候,艺术家的人与其作品关系较少。反之,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认为前者是机械的,后者则是充满“神韵”的。由此,作者的喜恶不言而喻。
读《梵高生活》此书,颇能读出丰子恺对于梵高的惺惺相惜之感。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他深切地理解着梵高的每一次挣扎、每一分痛苦以及每一丝喜悦。在他的笔下,梵高是一个热烈的、激情的人,是一个活生生的血肉之躯。他对每一个人奉献着自己的真心,尽管有时或许过于激烈,却都是他本心的表现。他的作品,则是由热血所染成的“人生记录”。
梵高于1853年出生于荷兰的一个牧师家庭,原本,他可以过上正常人的平淡却幸福的生活,他却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他入职过画廊,在学校执教过,当过牧师助理,也曾被任命为福音传教士。对于这些工作,他都真心以待。做艺术商卖时,他对缺乏“真实性”的作品投以鄙夷,对他人不解却充满“真实性”的画作加以赞赏,绝不与俗人同流合污;做教师时,他不忍向贫民窟的穷苦人讨要拖欠的学费;做福音传教士时,他终日苦口宣教,为看护、周济苦难的伤寒病患而不惜倾尽所有。他没有毕加索的商业头脑,没有雷诺阿的名声鹊起,他有的,仅仅是他的真心与热忱。
1880年,27岁的梵高在提奥的鼓励下,正式开始了他的绘画生涯。这也是他的“荷兰时代”的开始。在这一时期中,他依然沉溺于他做福音传教士时群众的苦难之中,对于同富宗教心的艺术家米勒有着极强的崇敬感,他在给友人的信中提到,“自来描写基督教义最胜的画家,无过于米勒了”。这一时期对他而言,最美妙的绘画主题莫过于劳动者。自他从比利时归来荷兰,他对于这些劳动者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不但描写着他们的外形,更描写出他们的疲惫、忧愁和痛苦,表现出了他们全部的生命。《食马铃薯的人们》可以说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这一作品色调昏沉,充斥了悲伤和阴郁,是他荷兰时代的巅峰作品。
父亲去世后,1886年3月,梵高与弟弟提奥到达巴黎,开始了他的“巴黎时代”。这一时期,受提奥的影响,梵高接触到了莫奈、毕沙罗、德加等的新派绘画,印象派的光与色曾令他着迷。之后,他在安特卫普美术学校学习数月,后又师从科尔蒙,然而他对艺术的独特观点使他不能在这些画室长留。巴黎时代的他结识了唐吉老爹、贝尔纳、高更等,他的艺术风格也一改荷兰时代的忧郁,变得温暖、富有人情味。这一阶段,他产出了许多重要作品,如《唐吉老爹像》《坐在铃鼓咖啡馆的阿戈斯蒂娜·塞加托里》《两朵向日葵》等。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系列《唐吉老爹像》。在他的数张《唐吉老爹像》中,他将唐吉老爹这一处于社会下层,历尽沧桑却温暖而真挚的英雄形象用他的画笔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他画出了唐吉老爹的灵魂,而唐吉老爹也是他在世时除了提奥唯一欣赏他绘画的画商。
“巴黎时代”的最后阶段,梵高痴迷于他幻想中的光色的国度——日本,然而经济的困扰,使他并没有机会到达日本。于是在1888年,追逐着光和色,他启程去了南国——阿尔。与其说他对于绘画是狂热的,不如说,他是如此热爱着阳光,热爱着生活。他的绘画处处体现着他所追求的“真实性”,他渴望生活,因而,他喜于画“颜面”,他说,“从婴儿以至苏格拉底,从黑发白肤的少女的颜面,以至太阳炙焦的红砖瓦一般的颜面,及黄发的老妪的颜面。这等二足动物(人)的习作,在我觉得刺激很强”。梵高笔下的人物肖像,不仅是人物的描摹,其中更是夹带了许多的情感,刻画出了人物的灵魂,《佐阿夫部队少尉米列像》便是他在阿尔所绘人物中的代表作品。
在阿尔的梵高是孤独的,但他爱极了阿尔炙热的骄阳,透明的空气,也爱极了阿尔那令人愉快的色彩效果。他从未停止自己手中的画笔,无视那骄阳给他带来的苦痛与疲惫,热情地描绘着他所热爱的一切。然而,正如同那首为他而作的歌曲《VICENT》中所唱,“How you suffered for your sanity,how you tried to set them free,they would not listen they did not know how(独醒于众人间的你是多么痛苦,你多想解开被禁锢者的羁绊,可他们却充耳不闻,对你视而不见)”。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梵高的灵魂,他的短暂的一生,几乎都在世人的不解中度过。在阿尔的他,更是孤独的使者。那个小城的人们无法理解他,甚至对他充满了敌意,称他的人物像为“戏画”,不愿做他的模特。邮递员约瑟夫·鲁林、鲁林夫人、阿拉伯步兵少尉米列、妇女纪诺几乎是他在阿尔唯一熟识的几个人。 好在他迎来了高更的同住。然而,在黄房子里与高更经过短暂的愉快相处后,两人巨大的艺术见解上的差距与为人的不同对他造成了强烈的刺激,这强烈的刺激使他精神出现严重问题,他甚至割掉了自己的耳朵。在市民的谣言中,梵高开始了他的疗养院生活。随着他身体状况的日见好转,他被允许在他钟爱的自然中穿行,于是他描画出《橄榄林》《溪谷》这些被他称为“生涯中所见的最庄重的景色”。这期间,诞生了大批优秀作品,如《鸢尾花》《星月夜》《有丝柏树的麦田》等。与此同时,美术界也开始燃起对于梵高的赞美之声的星星之火,借着这一丝火苗,梵高对社会产生了一丝希望,在弟弟提奥的帮助下,他居入奥弗村,由加歇终日陪伴。加歇理解并尊重梵高的艺术,在他的陪伴下,梵高度过了生命的最后阶段,并留下《加歇医生像》《乌鸦群飞过的麦田》等画作。梵高离世后,弟弟提奥悲痛欲绝,六个月后也随之与世长辞。
在丰子恺的笔下,梵高的生活具有了更多的诗意,他的性格也被东方化,更具禅意。相比于他人眼中的“疯子画家”,丰子恺所描绘的梵高更像一个不得志的侠士。丰子恺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对于梵高与异性交往的描述,然而我认为,这些都是梵高性格养成中重要的环节。从其他史料可见,梵高的一生也曾爱慕过几个女人,有过一些情感羁绊,然而,他不为众人所接受的性格最终造成他与所有爱慕对象的分离。他与高更的关系更是众说纷纭。甚至,他们共同在黄色小房子生活的片段也被传出许多版本,高更也承受了许多来自梵高追随者的唾骂。好在梵高还有一个与他“只是容貌,及正直的根性”相似的弟——提奥,时时对他施以帮助、鼓励。他的才华与诚恳也为他吸引了一些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朋友—贝尔纳、唐吉老爹、邮递员约瑟夫·鲁林、加歇等,这些该是他在世上除父母外感受到最大的温暖。
丰子恺此书,虽不足以让读者深入了解梵高的生平,但它以一位大师的视角向观者将梵高其人内在的思想意识与对其影响重大的重要事件娓娓道来,大大拉近了读者与梵高、甚至与丰子恺的思想距离。梵高虽然是一位西方绘画大师,丰子恺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梵高,更充满禅意,更具人情味,更加真实。
梵高的一生是仓促的,短短37个春秋,他还有太多美好没有经历。然而,他却在世界美术史上划上了重要一笔。曾经,他的画作无人问津,如今,却装印成册,销往世界各地。而其原作,更是一再创下艺术品价格的新高。他的画作,也遍布世界各地,每天接受着来自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人们的膜拜。或者,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有其自己的使命,常人的使命是使种族得以延续,而梵高的使命则是以他火一样的热情点燃这个世界,为世界人民带来不一样的温暖。因为,他是太阳的恋人。
参考文献:
[1]丰子恺.梵高生活[M].北京:新星出版社,2013(12).
[2]朱贝.论丰子恺漫画中的中国味[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
[3]陈星逸.探访梵高的金色麦田[J].科学大观园,2015(18).
[4]江泽涵.世界是冰的思想是火的——读丰子恺《梵高生活》[J].中国职工教育,2014(1).
[5]欧利琳.浅析梵高绘画创作背景[J].科学导报,2015(22).
作者简介:王雪菲,燕山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