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常常感到困惑,一是对孩子不够了解,不能够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发现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出现问题时,又不知该如何解决。以下四招,也许能给那些处在家教困惑中的家长以启示,使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揣度、了解孩子的行为习惯、思想倾向等,从而寻找到良好的教育契机和突破口。
一、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孩子心事的“晴雨表”,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脸色表情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一举一动都反映其所思、所想。比如,孩子回家后饭量减少或者情绪不高,这表明孩子在外边可能吃了一些零食,也可能是跟小朋友闹了别扭或者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可能是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是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家长虽然不能时刻跟在孩子后边,但孩子的这些情绪和肢体语言,也可成为他的“晴雨表”。虽然有些事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孩子回家不愿跟家长说,比如孩子与小朋友打架,挨老师批,不敢跟家长说;考试成绩不好,怕挨家长骂,不愿说;得到了表扬,不好意思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写在了“晴雨表”上,家长只要用心观察,一定会通过其中的蛛丝马迹,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合谐音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二、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孩子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回到家里,他会将自己在幼儿园、学校的所见所闻,说给家长听。孩子倾诉的内容可能会包括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对同学的看法、与同学的关系以及老师对孩子表现的评价等等。对于孩子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家长分享的愿望,家长要尽可能地满足。不管孩子说什么话题,不管孩子说的话题家长喜不喜欢听,都应该耐心细致地听孩子说完。年龄幼小的孩子在说事的时候可能会毫无条理,语无伦次,叙述抓不到要点,表达可能不清晰,家长千万不要不耐心。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帮孩子分析,在分析中帮孩子解决问题。做得对的给予表扬,做得差的耐心引导及时纠正,但不能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训斥孩子或者毫无原则地随意顺从、迎合孩子,一定要给予孩子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家长应该掌握这门艺术。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与时俱进”,掌握一些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相关的知识,这样,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双方才能“共鸣”。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以审视的姿态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可以先与孩子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喜欢的游戏,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当你的话题引起了孩子的“共鸣”,孩子拿你当“朋友”的时候,就可以对你说“真心话”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从他的“闪光点”谈起,孩子自然就会愉快地回答家长所问的问题。每次谈话要有一个主题,家长可事先拟好谈话的主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提问,不要毫无主题地东拉西扯,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消极应付,让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语气要平易温和,不要咄咄逼人吓得孩子不敢与你交流;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问话的语速要慢一点,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领会、思考。
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比广阔丰富,具有模糊、变动、隐秘等特点,其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还没有定型,注意力容易转移,思想行为变化大。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民主、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与孩子做朋友,这样孩子在家长面前就能放开手脚敢于、乐于表现,然后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孩子解决问题。另外,家长应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知、体会、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知心的朋友。
一、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就是孩子心事的“晴雨表”,多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脸色表情等,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孩子年龄小,心里藏不住事,一举一动都反映其所思、所想。比如,孩子回家后饭量减少或者情绪不高,这表明孩子在外边可能吃了一些零食,也可能是跟小朋友闹了别扭或者挨了老师的批评;孩子回家后兴高采烈,可能是他在学校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是考试取得了优异成绩……家长虽然不能时刻跟在孩子后边,但孩子的这些情绪和肢体语言,也可成为他的“晴雨表”。虽然有些事由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孩子回家不愿跟家长说,比如孩子与小朋友打架,挨老师批,不敢跟家长说;考试成绩不好,怕挨家长骂,不愿说;得到了表扬,不好意思说……这一切的一切,都写在了“晴雨表”上,家长只要用心观察,一定会通过其中的蛛丝马迹,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合谐音符,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使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二、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孩子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回到家里,他会将自己在幼儿园、学校的所见所闻,说给家长听。孩子倾诉的内容可能会包括自己在学校的表现、对同学的看法、与同学的关系以及老师对孩子表现的评价等等。对于孩子要将自己的喜怒哀乐与家长分享的愿望,家长要尽可能地满足。不管孩子说什么话题,不管孩子说的话题家长喜不喜欢听,都应该耐心细致地听孩子说完。年龄幼小的孩子在说事的时候可能会毫无条理,语无伦次,叙述抓不到要点,表达可能不清晰,家长千万不要不耐心。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帮孩子分析,在分析中帮孩子解决问题。做得对的给予表扬,做得差的耐心引导及时纠正,但不能在孩子说的过程中训斥孩子或者毫无原则地随意顺从、迎合孩子,一定要给予孩子客观公正的评价。
三、多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也是一门艺术,家长应该掌握这门艺术。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家长要“与时俱进”,掌握一些与孩子的兴趣和爱好相关的知识,这样,在与孩子的沟通中,双方才能“共鸣”。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一开始就以审视的姿态问孩子的学习成绩,’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正确的方法是,家长可以先与孩子谈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孩子喜欢的游戏,或者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当你的话题引起了孩子的“共鸣”,孩子拿你当“朋友”的时候,就可以对你说“真心话”了。每一个孩子都有其闪光点,从他的“闪光点”谈起,孩子自然就会愉快地回答家长所问的问题。每次谈话要有一个主题,家长可事先拟好谈话的主题,然后“有的放矢”地去提问,不要毫无主题地东拉西扯,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消极应付,让孩子“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与孩子沟通时,家长的语气要平易温和,不要咄咄逼人吓得孩子不敢与你交流;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问话的语速要慢一点,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领会、思考。
四、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无比广阔丰富,具有模糊、变动、隐秘等特点,其思想意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甚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处于形成期,还没有定型,注意力容易转移,思想行为变化大。在这个特殊时期里,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民主、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放下家长的架子,试着与孩子做朋友,这样孩子在家长面前就能放开手脚敢于、乐于表现,然后家长通过观察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孩子解决问题。另外,家长应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感知、体会、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成为他知心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