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教学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同时它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翻开语文教材,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优的名家名篇中充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大自然、对同志亲友的深挚情意,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可能仅仅传授语文知识,而必须同时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怎样把情感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之中呢?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场”,在这种“场”境氛围里,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学生的感悟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达到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回归。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教师登上讲台时,可以采用精心设计的生动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情感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创设情境。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它以音响为“原料”,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如果使学生能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而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更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仅靠教师语言的描绘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画面中蕴含的美。而几张图片,几段视频,就足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 同时,还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文学作品中的“理”,往往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诗情画意之中。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阐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我们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第三、教师用自身的情感、语言打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发自心灵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的回声。从教学语言的内容来看,首先要健康、符合时代风尚。只有具有时代感,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其次词汇要丰富,丰富多彩的语言,为教师创造风格不同的教学语言准备了有利条件。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是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的重要手段。 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该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就是以情动情,教师教学就要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语气和语调,为自己的积极情感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责任编辑 丁洪刚
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就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语文学习的“场”,在这种“场”境氛围里,学生融入其中,有利于学生的感悟与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联想、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亢奋状态而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达到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回归。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手段。教师登上讲台时,可以采用精心设计的生动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学生则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一种情感意境,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情感基础。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音乐、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创设情境。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它以音响为“原料”,表现人类最为细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波动。如果使学生能感受这种感情变化,也就能在他们心中引起共鸣,使他们感受到美的形象,理解体会到美的意境。而电影、电视、电脑等科技手段的应用,更能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例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仅靠教师语言的描绘很难让学生感受到画面中蕴含的美。而几张图片,几段视频,就足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让学生沉浸在诗歌所营造的氛围中。
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导情
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感受真、善、美,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把握文中渲泄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这样,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了。要发掘课文中蕴藏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习中如沐春风,身临其境,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享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教师就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情感”上。 同时,还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寓情于理。文学作品中的“理”,往往蕴含在形象之中,凝聚于诗情画意之中。小中见大,言近旨远,通过活生生的画面,具体的事物,阐明深刻的道理,重大的主题。我们应把学生带入作品的特定情景之中,认识到情寓于“理”,从而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或审美评价。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使性情得到陶冶,灵魂得到净化,从而摒弃消极、颓废的情感,吸收健康、积极的情感,获得哲理美的享受。
第三、教师用自身的情感、语言打动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亲切感,信任感, 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只有发自心灵的语言才能听到心灵的回声。从教学语言的内容来看,首先要健康、符合时代风尚。只有具有时代感,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其次词汇要丰富,丰富多彩的语言,为教师创造风格不同的教学语言准备了有利条件。教师的讲课,力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变化和丰富,是调动学生积极情感,使其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的重要手段。 同时,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
教师应该学会从正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情感感染就是以情动情,教师教学就要选择和调整好自己的语气和语调,为自己的积极情感寻找一个最恰当的表达方式。这一点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这种教育应引起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充分重视,把它贯彻到课内课外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设计和促成一种民主的、活泼的、适合于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文化氛围,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之内得到真正完善的发展。
责任编辑 丁洪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