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静脉采血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于我院进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予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为100.00%,较参照组患者的88.33%高(χ2=4.24,P<0.05)。结论:患者静脉采血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102-02
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不断增加的静脉采血患者中,不少患者对于采血的疼痛产生不良反应[1]。本文主要针对静脉采血中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于我院進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干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18,年龄在45~75岁之间;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在45~70岁之间。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等一般分析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举措
针对参照组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即是向患者讲解静脉抽血的操作流程,告知患者需要执行的配合步骤。干预组患者则施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主要由以下方面的内容:患者在开始进行静脉采血前,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主动打招呼、介绍自己等方式,给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让患者感觉得到尊重。随后护士可以依据患者的性格、年龄、病情等方面的情况展开话题,具有针对性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需要予以耐心的讲解,以此缓解患者的慌张感、陌生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尊重感。除此之外,护士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位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让患者感受温和、开朗的气氛,通过轻松氛围的影响放松患者的身心,有利于静脉抽血操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的协助患者调整衣袖,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对于具有抵触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适当调换采血的位置,促进患者的依从性。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的过程中,动作要尽量保持轻柔,穿刺精准,采血结束后,叮嘱患者对针眼处按压5min以上,以免针孔处渗血以及发生皮下淤血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困扰[3]。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采取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绪反应分为:优即是患者的情绪放松、心态积极;良即是患者的感觉略微疼痛,但是没有出现紧张情绪;差即是患者的情绪紧张,且不能配合采取操作;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Ⅰ级~Ⅳ级,Ⅰ级为无痛,Ⅳ级为剧痛。
1.4 数据统计学分析
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使用百分数、(x±s)来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使用χ2、t值,通过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数组间的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
护理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为100.00%,较参照组患者的88.33%高(χ2=4.24,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Ⅰ级、Ⅱ级、Ⅲ级等分级上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Ⅳ级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干预组中没有Ⅳ级疼痛的患者较参照组患者的佳。具体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了,而心理护理又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它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热情地、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其疼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医院的信誉度[4]。患者在静脉抽血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情绪紧张、客观因素等而产生疼痛感,也有可能和护士的动作、态度以及技能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施予具有针对的心理护理,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本文分析中,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予心理护理措施,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为100.00%,较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8.33%(P<0.05);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Ⅰ级、Ⅱ级、Ⅲ级等分级上差异显著(P<0.05)。可以说,患者静脉采血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松梅,谢翔,曾小凤等.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52):210-211.
[2]伍宝银,陈燕芝.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抽血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8):95-96.
[3]张新叶,焦文志,程倩倩.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所致疼痛反应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2014,15(8X):129-129.
[4]黎冬梅.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12):120-120.
【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护理;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1-102-02
随着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对于健康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在不断增加的静脉采血患者中,不少患者对于采血的疼痛产生不良反应[1]。本文主要针对静脉采血中的心理护理效果进行评价,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3月~2017年9月于我院進行静脉采血的120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60例。干预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7:18,年龄在45~75岁之间;参照组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在45~70岁之间。两组患者关于性别、年龄等一般分析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0.05)。
1.2 护理举措
针对参照组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即是向患者讲解静脉抽血的操作流程,告知患者需要执行的配合步骤。干预组患者则施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2],主要由以下方面的内容:患者在开始进行静脉采血前,护士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向患者进行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通过主动打招呼、介绍自己等方式,给患者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让患者感觉得到尊重。随后护士可以依据患者的性格、年龄、病情等方面的情况展开话题,具有针对性交流,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对于患者提出的问题,护士需要予以耐心的讲解,以此缓解患者的慌张感、陌生感,给予患者更多的人文关怀,体现“患者为中心”护理服务理念。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分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给予患者更多的安全感、尊重感。除此之外,护士要保持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位进行静脉抽血的患者,让患者感受温和、开朗的气氛,通过轻松氛围的影响放松患者的身心,有利于静脉抽血操作的顺利进行。对于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护士应积极、主动地的协助患者调整衣袖,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怀。对于具有抵触心理的患者,护士应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适当调换采血的位置,促进患者的依从性。护士在进行静脉抽血的过程中,动作要尽量保持轻柔,穿刺精准,采血结束后,叮嘱患者对针眼处按压5min以上,以免针孔处渗血以及发生皮下淤血等现象,造成不必要的困扰[3]。
1.3 观察指标
患者在采取过程中,根据患者的情绪反应分为:优即是患者的情绪放松、心态积极;良即是患者的感觉略微疼痛,但是没有出现紧张情绪;差即是患者的情绪紧张,且不能配合采取操作;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分级:Ⅰ级~Ⅳ级,Ⅰ级为无痛,Ⅳ级为剧痛。
1.4 数据统计学分析
统计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使用百分数、(x±s)来分别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检验使用χ2、t值,通过软件SPSS21.0进行处理,当P值小于0.05时表明数组间的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情况
护理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为100.00%,较参照组患者的88.33%高(χ2=4.24,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
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Ⅰ级、Ⅱ级、Ⅲ级等分级上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Ⅳ级虽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干预组中没有Ⅳ级疼痛的患者较参照组患者的佳。具体见表2: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相对的提高了,而心理护理又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它要求护理人员在开展护理工作时要热情地、耐心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缓解其疼痛,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医院的信誉度[4]。患者在静脉抽血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情绪紧张、客观因素等而产生疼痛感,也有可能和护士的动作、态度以及技能等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对患者施予具有针对的心理护理,同时还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本文分析中,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施予心理护理措施,发现:干预组患者的总体优良率为100.00%,较高于参照组患者的88.33%(P<0.05);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况优于参照组患者的,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在Ⅰ级、Ⅱ级、Ⅲ级等分级上差异显著(P<0.05)。可以说,患者静脉采血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护患关系的同时还能进一步的提升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谢松梅,谢翔,曾小凤等.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信息,2015,28(52):210-211.
[2]伍宝银,陈燕芝.心理干预在学龄前儿童静脉抽血中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8):95-96.
[3]张新叶,焦文志,程倩倩.心理护理干预对静脉采血所致疼痛反应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2014,15(8X):129-129.
[4]黎冬梅.心理护理干预对82例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1(12):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