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和优化对策研究很难把握和论述,因此本文选择和引用了别人建立的最优资本模型,来说明我国企业应该在提高资产负债率的前提下优化公司资本结构,并提出了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资本结构;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42-02
1 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Mdoihgnai&Mllier于1958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该理论是在早期的净经营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权衡理论,主要就是探讨企业存在财务危机和破产成本的情况下,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根据权衡理论,破产风险是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利息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平衡免税收益和破产成本的负债比率。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给了资本结构理论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视角。新资本结构理论并没有简单地沿袭现代资本结构的研究套路,而是在研究方法和着手点方面具有创意。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主要有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然后是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
2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及特点
我国上市公司较多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企业改制之后进入市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便逐渐形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资本结构特征:
2.1 股权融资为主,负债率偏低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1991~2003年间,累积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7617亿元,其中新股发行占有很大比重,达到4425.74亿元,配股融资累积达到2172.75亿元。
2.2 长期负债率过低,短期负债率高
上市公司长期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低,基本在20%以下浮动,短期负债比重偏高,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稳定。而在长期资金的选择上,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其实长期负债应该是企业稳定的资金来源,在短期内不会面临流动性风险,短期偿债压力小,资金可以使用的年限长,可以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经营规模;长期负债融资成本低,且债权人不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存在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问题。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再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到10倍。
在我国,对于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1995一2000年外源融资比例平均高达85%,而内源融资比重未达15%,2000年以后内源融资自重有所上升。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內源融资比例平均为-444%,1997年以后该比例为负,即公司的外源融资比例超过100%。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存在不协调,内源融资比例过低,上市公司发展潜力有限。从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各自占的比重,可以发现债务融资比重较小,这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发展有很大关系。
3 最优资本结构模型及实证分析
3.1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模型
当公司价值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时,该公式中的μ、σ就是公司的年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具体到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用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标准差来进行计算。
3.2 广济药业的资本结构分析
广济药业的最优资本结构:
4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4.1 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
资本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市公司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应把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尽可能的全面考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资本结构加以调整,这对于企业最终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增加企业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4.2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资本结构
与国外股票市场比较,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最大特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非常高。国有股在非流通股中占绝对的比重。而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股比例过高。有研究表明,国有股股东具有更强烈的动机回避债务融资带来的压力;法人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似乎更愿意通过债务融资,寻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进。
4.3 股权激励机制建设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并不是以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偏好股权融资也是自身为获得更多收益而做出的决策。因此,建立健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与西方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相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够,促使企业对股票以及银行贷款更加偏重。相对于股票市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确实一直比较滞后,限制了上市公司融资来源,制约了资本结构的优化。
政府对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最主要原因。企业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且发展缓慢。债券持有人不能在需要时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流动性差。加上我国法律不健全,对债券持有人缺乏保护,如果企业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的通道严重受阻。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Mil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e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enaEeonomieReviweVol.48,June.
[2]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决策.上海三联书店.2003.
[3]肖建清.企业安全条件下资本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2.
[4]张凌燕.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3.
【关键词】资本结构; 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42-02
1 公司资本结构的基本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Mdoihgnai&Mllier于1958年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资本成本、公司财务与投资理论》一文,奠定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该理论是在早期的净经营收益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它经过严密的数学推导,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完善的市场中),企业的市场价值与企业的资本结构无关。
20世纪70年代发展的权衡理论,主要就是探讨企业存在财务危机和破产成本的情况下,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根据权衡理论,破产风险是制约企业无限追求利息免税优惠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应该是平衡免税收益和破产成本的负债比率。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给了资本结构理论全新的研究工具和研究视角。新资本结构理论并没有简单地沿袭现代资本结构的研究套路,而是在研究方法和着手点方面具有创意。首先是信息不对称理论,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理论主要有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然后是代理理论和控制权理论。
2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及特点
我国上市公司较多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国有企业改制之后进入市场,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便逐渐形成了我国上市公司特有的资本结构特征:
2.1 股权融资为主,负债率偏低
我国上市公司具有明显的股权融资偏好。1991~2003年间,累积股权融资总额超过了7617亿元,其中新股发行占有很大比重,达到4425.74亿元,配股融资累积达到2172.75亿元。
2.2 长期负债率过低,短期负债率高
上市公司长期负债占总负债比重偏低,基本在20%以下浮动,短期负债比重偏高,这说明公司的财务状况不稳定。而在长期资金的选择上,上市公司倾向于选择股权融资。其实长期负债应该是企业稳定的资金来源,在短期内不会面临流动性风险,短期偿债压力小,资金可以使用的年限长,可以用于增加固定资产,扩大经营规模;长期负债融资成本低,且债权人不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存在企业控制权丢失的问题。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债券是企业再融资的一个重要手段,企业通过债券融资的金额往往是其通过股票融资金额的3到10倍。
在我国,对于未分配利润为正的上市公司,1995一2000年外源融资比例平均高达85%,而内源融资比重未达15%,2000年以后内源融资自重有所上升。对于未分配利润为负的上市公司內源融资比例平均为-444%,1997年以后该比例为负,即公司的外源融资比例超过100%。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存在不协调,内源融资比例过低,上市公司发展潜力有限。从外源融资中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各自占的比重,可以发现债务融资比重较小,这与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没有得到发展有很大关系。
3 最优资本结构模型及实证分析
3.1 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模型
当公司价值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时,该公式中的μ、σ就是公司的年收益率的均值和标准差,具体到财务报表中,我们可以用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的均值与标准差来进行计算。
3.2 广济药业的资本结构分析
广济药业的最优资本结构:
4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建议
4.1 确定合理的融资策略
资本结构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上市公司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应把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尽可能的全面考虑,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资本结构加以调整,这对于企业最终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增加企业价值有着积极的意义。
4.2 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优化股权资本结构
与国外股票市场比较,股权分置是我国股票市场的最大特点。我国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包括流通股和非流通股,其中非流通股占整个股票市场的比重非常高。国有股在非流通股中占绝对的比重。而造成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有股比例过高。有研究表明,国有股股东具有更强烈的动机回避债务融资带来的压力;法人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似乎更愿意通过债务融资,寻求公司治理机制的改进。
4.3 股权激励机制建设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上市公司经理人员在经营过程中,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并不是以股东和公司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偏好股权融资也是自身为获得更多收益而做出的决策。因此,建立健全对经理人员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4.4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与西方经典的优序融资理论相背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不够,促使企业对股票以及银行贷款更加偏重。相对于股票市场,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确实一直比较滞后,限制了上市公司融资来源,制约了资本结构的优化。
政府对债券发行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债券市场发展滞后的最主要原因。企业债券市场交易规模小,品种单一,缺乏创新,且发展缓慢。债券持有人不能在需要时将手中的债券转让出去,流动性差。加上我国法律不健全,对债券持有人缺乏保护,如果企业破产,债权人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债券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上市公司通过债券融资的通道严重受阻。
参考文献:
[1]Modigliani,Miller(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e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 AmerienaEeonomieReviweVol.48,June.
[2]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决策.上海三联书店.2003.
[3]肖建清.企业安全条件下资本结构模型的建立与实证研究.东北大学硕士论文.2002.
[4]张凌燕.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实证研究.西安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