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urongyal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項目简介]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一直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3年,学校在徐州地区率先开始创客特色教学实践,在此基础上逐步构建和完善“乐创”课程。2019年5月,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学校继续拓宽现代化发展之路,为学生提供更多创造的环境、资源与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
  摘要:“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项目以创造未来为主旋律,以跨界融合为策略,以构建“乐创”课程体系为内容,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为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搭建平台,最终深度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适应未来发展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能力;跨界学习;课程实践;创客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7A-0019-05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建校二十年来,一直秉持“快乐教育”的理念,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019年5月,学校在开展创客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以下简称“跨界乐创”前瞻项目)。学校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求,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力和创造力,整合学科内容,拓展“乐创”空间,完善学生创新发展生态链,把学校打造成合作高效、交流广泛、活动集聚、资源丰富、成果颇丰的区域性基础教育“乐创”学习中心。
  一、“跨界乐创”前瞻项目的产生背景
  一是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正式发布,实践创新成为中国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2019年初,《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创新教育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2019年10月底,在上海召开的“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上,与会科学家认为,当今人类社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依赖于科学研究的源头创新,这些创新深刻影响着人类共同体的命运,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到科学原创性基础研究中。学校在开始创新教育实践探索的初期,培养了小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比赛,一度认为只有成绩好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后来发现,创新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而是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在素养养成上深度参与。
  二是基于教学方式改革的需要。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特别是教学方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导致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难。要打破这种怪圈,教学方式亟待变革,学校的“跨界乐创”应时而生。在创客实践中,学校更加关注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开展“乐创”课程的研究与实践,用创新的理念和跨界学习的方式来改变日常的教育教学,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模式。
  三是基于未来学校提质发展的需要。提质升级是学校发展的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办学理念、育人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多维度展开实践探索,面向未来。未来的学校,应是“学习中心”。学校努力打造学习共同体,就是在聚焦未来人才的培养,破除传统教育的藩篱,构建未来学习中心。“乐创课程”的建构和跨界学习的实践正是学校适应未来,提质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跨界乐创”前瞻项目的整体架构
  “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共同指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深度体验中开阔视界,学会想象、创造。“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其关键词包括“乐创”课程和跨界学习。前者源于创客教育,后者源于企业营销范畴,和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跨界乐创”前瞻项目核心概念的理解
  1.“乐创”课程。“乐创”课程是学校融合“快乐教育”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造能力为旨向,以创客核心学科(信息技术等)为内核,开放课程空间,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技认知、团队协作、创意思维、工匠精神和分享精神的教育活动。项目组尝试将一系列具有相同主旨的创客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按照一定的逻辑和层次组合成相对独立但又较为有序的课程体系。
  2.跨界学习。“跨界学习”是一个随时代发展而产生的新词。科技的进步使得越来越多的新产业和新领域诞生,人才跨专业跨领域发展。高等教育出现更多的交叉学科,基础教育阶段也有一些先行者进行了跨界学习探索和实践。“跨界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性改变,集合了体验式教育、创新教育、项目化学习等理念和思想,遵循学生的好奇天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跨界乐创”前瞻项目的整体架构
  “乐创”课程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以理解和初步掌握创客技术为目标的基础课程,依托于学校“乐创”学院(AI实验室等),利用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课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客活动的基础学习,做到普及化,规模化。二是以掌握和运用创客技术解决真实问题为目标,借助创客技术,运用创新思维,整合各学科相关内容的探究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各学科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以及各学科之间的、指向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课程,是基于真实问题环境的探究项目式学习(PBL)。三是把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各学科的拓展课程。通过“乐创”课程支持下的跨界学习实践探索,教师改变传统教学的方式,把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带入其他各个学科的课程实践,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样态,充分发挥师生能动性,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改革,体现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各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形成全学科渗透、全时空介入、全形态评价的课程体系。
  三、“跨界乐创”前瞻项目的实施路径
  跨界学习是“乐创”课程实践的有力途径。这里的“跨”包括跨领域、跨文化、跨时空、跨学科、跨年龄等。需要跨越的“界”包括学科界限、教室界限、学校界限、时空界限等。   (一)大单元整合跨学科内容,实现深度学习
  内容跨学科要以学生的学习为主线,以大任务、大主题实现大单元设计。创设真实合理的学习情境,突出项目学习和问题解决方案,设计灵活多样的学习活动,让学习成为质疑和反思、交流和讨论、探究和创造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接受和机械训练,而是进入深度学习。这里的“深”并非指学习内容的难度,而是指学习兴趣的激发度、学习行动的投入度、学习内容的理解度和学习思维的活跃度等方面。
  我校位于徐州市中心,周边100米内有地铁施工和新小区建设,我们通过环境检测网站对不同校区的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中山校区PM2.5数据远远高于其他学校,这一真实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降低解决问题的难度,项目组把大的问题分解,从各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筛选出学生容易理解、掌握的内容。
  道德与法治学科引导学生从“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角度谈环境保护的意义,树立从小爱护环境的意识。语文学科提供写景类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美丽环境的基础上,掌握撰写调查分析和宣传报道的基本方法。英语学科结合环保主题单元的学习,带领学生进行海报制作,双语宣传。数学学科围绕大主题,带领学生通过数据的调查、统计、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科学学科则引导学生,从气候、风力、风向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原因。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进环保局、气象台等地进行实地调查参观研学,了解目前的环保措施和手段,分析措施的合理性,如在学校周边工地安装洒水喷雾装置等。劳技课上,学生设计并制作洒水喷雾装置、室内空气净化器等模型。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针对教室新风系统,根据人均吸氧量及排出废气量进行大数据搜集、分析,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教室新风系统的合理需求及模型搭建并拍摄专题片进行宣传,最后撰写实践报告、倡议书,为建设美好徐州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优化“五步一环”教学流程,使学习更有效
  “五步一环”即按照“真实问题—任务驱动—设计过程—知识体系—反馈改变”的流程,最后再回到真实问题,五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跨界学习环。以智能教室的设计为例,学生基于真实的问题情境,带着任务去研究、设计过程、建构相关知识体系,评价、建模、修正、实践,最后解决问题。
  1. 筛选有价值的真实问题。真实问题来源于学生的真实世界和真实情境,来源于学生的真实认知,对于学生来说“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真实”,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学生生活中实际发生,而是强调情境要和学生的真实好奇相联系,要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结合,更要与学生的迫切需要相呼应。例如,六年级的几位学生,因为自己在放学时没有及时关灯,受到了教师的批评,随即产生了“建造一间智能关灯教室”的念头。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它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迫切需要运用已有经验尝试解决。
  2. 带着真实的任务去学习。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核心,早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项目组将教学的中心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把原来单向、不可逆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多维互动式的,把再现式的教学转化为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一直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在建造智能教室的探究中,实现智能控制电灯就是真实任务之一。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生需要了解电路设计、传感器和主控板,再动手改装并编程加入传感器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些领域是未知的,需要去探索。正是有了任务的驱动,学生越来越勇于尝试,且乐此不疲。
  3. 进行“乐创”过程的设计。从本质上说,设计是一个问题求解的过程。一般包括: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评估及优化。这里的过程设计其实是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机会,从搭建到编程,就是让学生设计、解决和更新问题,激发创造力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在智能教室的方案设计中,先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设计算法、编写程序,接着调试运行,最终完成智能教室的构建。
  4. 建构“乐创”知识体系。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系列的知识。教师通过整合品德与生活、科学与艺术、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把“乐创”知识体系分为以下六个领域:语言与交流(多媒体表达)、人文与社会(网络利用)、艺术与审美(数字艺术)、科学与技术(身边的人工智能)、数据与编码、过程与控制。如智能教室项目涵盖多个学科的知识系统:计算模拟教室比例大小(数学),搭拼装(综合活动),选择相应的传感器(科学),编程(信息技术),取名号(语文),做装饰(美术)。
  5. 积极反馈促改变。跨界学习以立德树人为指向,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核心,这是评价反馈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努力发掘学生潜藏的天赋,激发他们创造的兴趣,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动机水平。提倡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實的表现性评价,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努力改变周围的世界。在智能教室的探索中,学生先是制作出一间教室模型,经过教师的评价反馈,不断完善提高,最后在自己的教室进行实践验证。由于及时的反馈、正面的激励,学生的想法更加多元前瞻:智能浇水器、自动批改作业系统、下课倒计时、教室桌椅自动对齐装置等作品不断涌现。
  (三)研学实践跨越时空,让学习持续发生
  研学活动中,学生不再被禁锢在教室的狭小空间里、限定的时间内听教师的授课,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断创造、不断发现自己、不断和周围的人交流合作。活动的时间也是根据学习内容来进行设定,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持续学习体验。
  同时,研学活动既有学校层面的常规活动,也有年级组和班级层面的特色研学活动。如低年级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鼓楼云创科技园,了解身边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中年级通过参观、乘坐徐州地铁,调查了解地铁的功能原理;高年级跨越现实与虚拟时空,开展“飞行器”研究,既有线下的实验操作,也有线上资料的获取、分析。以上研学活动,学生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分年级进行螺旋式的迭代互动研究。   (四)推广表现性评价,鼓励创新创造
  评价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重点关注学生的兴趣、信心、动机、天赋。学校推广表现性评价,即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多种复杂能力的发展状况。
  1.基础课程的评价。基础课程推广使用“乐创卡”进行评价。学校在参与“乐创学院”的课程过程中,分年段设置项目学习、实践学习和体验学习任务,给完成专题任务的学生在卡上盖章,每学期根据学生完成的任务数量,给予不同程度的积分评价定出相应级别,依据级别高低获取相应的活动体验机会等。
  2.探究课程的评价。学校在必修、選修校本课程的体验和学习过程中,创设表彰“乐创之星”机制。设立“乐创奖励基金”,对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荣誉的优秀学生进行专项奖励,鼓励学生创新创造。
  3.拓展课程的评价。学校对学生在学科拓展活动、竞赛中的表现,给予核心素养领域的指标性评价,给综合能力明显提升的学生发放“乐创”点赞卡,并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设置各类机会和奖品予以兑换。
  四、“跨界乐创”前瞻项目的成效
  随着项目建设的深入,学校在环境改善、资源开发、技术支撑、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已经初显风采,学生的核心素养显著提升。
  (一)建设跨界学习的核心区域
  2019年5月,学校自筹资金启动项目建设,于暑期完成了“乐创”空间的建设。2020年上半年,学校继续追加投资,重点打造人工智能AI乐创实验室,包括软件编程区、硬件制作区、组装加工区和创意交流区等。核心区域的建设让跨界学习高度集中,形成了合力,让整个学校都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孵化器,成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力量的纽带,为学生的创新学习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
  学校在培养学生思维力、创造力过程中激发其创新精神,针对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不断完善“乐创”课程。一是丰富基础课程。目前学校已经二十余门基础课程,主要有音乐创编、电子绘画、编程、3D造物、机器人、人工智能、无人机、工程建造、摄影家、STEM等课程。学校通过和高校合作,以及购买相关的课程资源,努力让课程更实用,更丰富。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两种渠道进行学生创新能力需求的调查,并以选课、走班等形式,惠及全校每一个学生。二是开发探究课程。探究课程可以面向全体,也可以通过双选,对有这方面需求的部分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这类课程需要从真实的问题出发,自主研发,通过“五步一环”来实践。目前比较成熟的课程有“未来学校”“机器人编程”“3D创意绘画”。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实践。三是融合拓展课程。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不仅存在于“乐创”课程中,在所有的学科教学中都要有所体现,这就需要相互融合。学校侧重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科融合,既是对传统的课改理念的深化,也是对学科学习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各科教师对怎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以专家引领和读书交流促教师专业发展
  创新技术的提高,关键在人才的自身发展。学校在专业技术能力不足的时候,提倡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提升,可以走出去学习,也可以把优秀的技术成果引入到学校的项目实践,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学校聘请相关方面的专家深度指导项目研究,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和创客实践领域,诚邀南京师范大学的顾建军院长、华东师范大学的杨晓哲博士等作为项目特约技术专家,以专家的智慧为引导,让项目研究走向深处。
  教师的创新之源在读书,教师的发展之本在实践。学校以项目的推进,引导全体教师进行读书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组织读书交流,有全体教师层面的“相约星期三·悦读论坛”,有定位核心骨干团队的“求三读书社”,还有针对青年教师成长的“青檬轩成长共同体”。通过多层次阅读,教师们明晰了项目的目标任务,理清了项目的过程和样态,解决了项目进展中出现的难题,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不断提升
  项目的推进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了创新意识,提高了创新的能力。通过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学生锻炼了实践观察、思考分析、比较鉴别、合作探究、组合创新等能力,磨炼了意志力,培养了科学精神,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能力的提高。
  2019年,在各级各类创新科技比赛中,学生累计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达76人次,学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显著。2020年4月初,在第31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马骁腾同学发明的“羽毛球自动穿球器”荣获一等奖,相关媒体进行了整版报道。在疫情期间,学校开展了“停课不停学,宅家也精彩”中山居家学习小榜样的选拔活动。在这段特殊时期里,入选的同学一直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科学面对疫情。其中不仅有习作小达人、数学小达人,还有更多跨界学习的乐创小达人、小美食家、小音乐家、小发明家等。《中山乐园》是创刊于2000年的校刊,今年首次邀请学生当主编。对学生来说,当小主编是令人兴奋的体验,需要经历审稿、排版、制作等过程,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团结一致,坚持不懈,最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当前,“跨界乐创”项目已渐入佳境,学校“快乐教育”的办学理念逐步向“乐创教育”理念提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新时代教育改革中,教师是实践者也是变革者。如何依托“乐创”课程,通过跨界学习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还要再实践,再思考。
  责任编辑:李韦
  Exploration of Cross-Border Learning Practice Supported by "Le Chuang" Course
  LI Wei
其他文献
高职旅游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技能水平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合作机制的研究,提出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建立投融资机制以及提高工学融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年,新课改的教育理念是在对我国基础教育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结合当代国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此次改革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摘要:在语文的世界中,知识的源头与发展过程是活的,教学的过程与策略是活的,执教者与学习者是不断成长的。在活教育思想指引下的活语文教学,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教师要注重寻找语文知识的源头活水,通过以兴趣为中心玩转汉字,以运用为中心读写融合,以思维为中心层层递进等途径,唤醒学生头脑中僵化或者沉睡的知识,让学生活学乐学。  关键词:活语文;语文世界;语文知识;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
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观众的体验要求不断升级。MG动画具有形式感的动作风格和设计,给受众群体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MG动画正大规模地接入网络媒体。在融媒体时代下
<正> 1 叶锈病(Hemileia Vastatrix) 用0.5%波尔多液或20%氧化萎锈灵 乳油(有效成分:0.03%,年喷3次)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有效成分:0.02%,年喷2次)喷于易感咖啡品种的结果枝。施药
为了提高基于无人机影像重建三维场景的效率,提出了应用广义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全局式三维重建方法。首先,介绍了广义迭代重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基本思想和具体步骤;接着,将
集体备课是教师在一起相互探讨、切磋的很好的学习方式,在不断交流、碰撞、学习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能够通过集体备课的探索实践,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内容和
本报讯(记者聂芳芳)日前,由白城市农科院、白城市质检所和白城市质监局共同起草的吉林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白城燕麦》正式发布,并于3月1日起实施。$$种植燕麦具有“特色粮食
报纸
当前的Internet体系结构和其中许多协议无法很好的适用存在高延迟和频繁割裂的网络,当端节点具有严格的能量和存储限制时,这一问题将更加恶化,由于移动性和特殊应用需求,使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