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oyu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传统的“教”、“学”分离的教学模式,使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没有把深奥的物理知识深入浅出,还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混沌。基于此,有经验的教学工作者提出了“教”与“学”相结合的物理学习方式,也就是把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融入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真正落实新课改,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初中物理课堂  模式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4-01
  物理知识和原理都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那些用只言片语总结出来的概念,却总是让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头痛不已,难以继续学下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显得尤其重要。现在我们强调的是,物理教学能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也是物理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简而言之,教师应在初中物理课堂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学生探索物理的奥秘和兴趣,保证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
  1.当下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
  学习过物、化、生的学生都知道,物理使学生非常痛苦,不仅仅是深奥难懂的概念原理让人捉摸不透,更重要的是根本与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物理现象无法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教”与“学”的分割,就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水平大打折扣。
  1.1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
  在很多学生的印象中,物理课堂就是教师捧着一本物理课本和备课本,对着学生一字不差的念下来,偶有的立体也是照着书上讲,很少有自己的见解融入其中,更别说对深奥的物理知识进行延伸和扩展。而这导致的结果便是学生对课本的知识得不到全方位的解析,不能透彻理解概念含义,只能对物理只能进行表面上的理解。
  1.2学生的物理学习性不高
  由于物理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也就望而却步了。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何而來?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现在有很多学生学不好物理课程,这其中不乏有老师的教学原因存在,但也有学生自身因素,那便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学习被动,得过且过,觉得学不懂大可不必学。这些贪玩懒惰的原因,也阻碍着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生活化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就是把那些深涩难懂的物理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这些物理原理。这也要求在物理课堂上,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到一种最佳的结合方式,并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再将所教知识融入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能体会到物理给我们带来的奇妙变化。
  2.1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既然要实施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那么首先就要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找到与之相关的生活实例。其实细心观察生活,也不难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存在很多的物理现象。例如,物理教材中所提到的杠杆原理,在我们生活中也是实际运用的,我们平常熟悉的跷跷板、手钳子、天平等等物品,都是运用了杠杆原理才能使它们工作的。以至于现在有句名言一直回荡在大家的心中,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这就是所谓的杠杆原理。只要在课堂中合理的在教材中融入这些生活实例,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学以致用,印象深刻。
  2.2利用生活化的物理实验
  众所周知,要学习物理,是一定离不开物理实验的。邓小平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也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物理学习也是如此,没有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书中的物理知识,是很难靠想象就能搭建一坐牢固的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就以杠杆原理为例,我们就可以以跷跷板做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当支点两侧的距离相等和不等时,各自会出现什么状况,再根据所观察到的心得,来理解杠杆原理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这样,就可以轻松地把生活实际运用到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学生们也可以学习得不那么吃力。
  2.3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在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中,不仅光靠老师带领学生在实验室或者课堂进行物理实验,老师也要多多鼓励学生平时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勇于质疑,抛出问题,并自己动手解决。在这之中,教学应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教学,就会使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也会拉近与生活的联系。比如利用注射器、矿泉水瓶、废旧的铁粉等可以完成许多有趣的小实验,这些实验各自不同地表现出“改变”、“放大”、“借用”、“替代”等创新技巧,对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无疑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2.4科学合理地把生活与教学相结合
  在生活化的物理教学中,也不能仅仅依靠寻找到的生活实际来支撑物理知识的学习,毕竟物理知识深奥复杂,不仅仅是用生活实例就能涵盖完全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的把生活实际与物理教学相结合。不仅要求寻找生活实例,还要求把这些实际例子放入到准确的物理案例中,这样对号入座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和成绩。
  总之,生活化的物理教学模式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在学生了解生活现象的同时,扎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原理,这样一举两得的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和运用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现代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所谓的生活化学习就是指在物理学习中,学习主体结合自身的生活实践,把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从而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生活化的物理学习心得,并提出了生活化的物理学习方法,为物理学习奠定基础,促进物理科学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 物理学习 学习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本文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SP)的方法制备了体积分数为0.9%~3.4%的碳纳米管增强铜基(CNTs/Cu)复合材料。研究了CNTs/Cu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及性能,分析了不同CNTs含量对复合材料的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教育事业上不断的进行变革,在新的教育变革下,我国高中化学实验中的教育也引起的广泛教育者重视,化学实验作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基础手段,必须保证学生在化学实验的教育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发挥,充分的培养学生在化学领域的探究精神,本文就从苏教版的化学教学方式入手,阐述苏教版是如何发挥高中化学实验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化学 实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
课程改革是一项牵动全局的综合工程,它必然直接引发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要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论,完成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过程的转变,运用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积极构建“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将物理课程改革引向深入。本文拟就在新课程改革精神指引下中学物理教学方式的变革谈些体会。  一、创设物理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体验知识的乐趣。
【摘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对初中学生打下良好的物理基础有着重要的作用,支架式教学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之一,其对引导学生思维,提升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本文简要介绍了什么是支架式教学,并对其具体的运用做了简要的分析,旨在为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作出贡献。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提出,对于高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新的机会和挑战。这就要求高中学校要循环不断的调整基础教学的任务,全面整体的推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当前高中生物教学还是坚持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采取“灌输式”教育。而且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和考试压力日感倍增,导致学生学习的欲望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来提高教学质量,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
【摘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化学实践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方法,但在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视,否则就会严重的影响素质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65-01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