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等职业院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和意义,重点分析了目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善内部审计的几点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审计 对策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健全和完善院校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防范院校经济风险、节约教育资金、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内部审计工作无论在观念认识、审计队伍建设还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存在很多不适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寻找其根源,探求解决的办法。
一、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的蓬勃兴起,百业待举,部分院校领导忙于繁杂的基本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部分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有的高职院校在机构设置时把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精简或重组对象,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一些新建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了审计工作效果
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务相关管理专业甚至非相关专业改行。人员结构单一,只有会计审计人员,懂基建和效益审计的人员缺乏,专业专职审计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内部审计几乎处于空白。
(四)内部审计人员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
当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单位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对院校通过变通给职工发福利不揭示,对院校加大事业支出成本,少计收入、设立“帐外帐”等做法予以默认。
(五)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降低了审计质量
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职级较高,或院校领导或上级领导打招呼,或内部某些规定如投资、借款、收费等违反上级精神,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六)内部审计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部审计和其它职能部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意志左右,加之内部政策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七)内部审计实施范围狭小
按照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是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独立地对本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目前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大多停留在查错纠弊上,有的甚至局限在院校后勤产业等狭小范围,没有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效益审计力度不够。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建设修缮、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特别是高职院校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审计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二)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开支等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的投资、建设修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费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需要内部审计参与其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支出经济合理,防止和减少铺张浪费,提高办学效益。后勤产业、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等是否按财经制度办理,都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
(三)年度预决算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鉴证。
(四)院校附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如果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负债、损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内部审计人员对本校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经营管理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从而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二)内部审计时间、方式、方法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
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本校大量内部信息,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取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帮助改善管理
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从而促进学院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在一定的办学规模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院校知名度,努力争取更多的经济资源,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本单位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也不能脱离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应本着为学校挖掘、创造丰富的经济资源,维护校内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服务。
从本质上看,内部审计应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有助于科学评价学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帮助学校实现总体发展目标。随着现代高校制度的建立和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应冲破制约作用的范围,拓展到促进改善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揭示学院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其高效运作和发展,以顺利实现学校的目标和战略。
(一)重视内部审计环境建设,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
在规范运作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内审人员无后顾之忧。从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所处的管理层次看,主要是受院长或副职领导,设置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地位及待遇,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质量意识,整体有效性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确保内部审计活动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程序
由于审计资源匮乏,高职院校开始较多地采用“审计外包”的形式,一方面缓解了内审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相对提高了内审的质量。但是必需考虑“审计外包”的适用范围和质量控制问题,对于“外包”的审计业务,不能一“包”了之,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主导作用,加强和“审计外包”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严格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审计质量。
(三)参与学院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善于发现学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院校领导作为行政首长,精力主要放在考虑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和改革上,国家宏观经济领域中的政策和专业问题需要内审人员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精悉经济领域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当院校制定和实施新的改革措施、新的经济政策时,内审人员要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经济政策、法规及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从众多的资料中摘录出来,说明理由,供领导阅读参考,在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谋求本单位利益最大化。如在校办产业政策制定上、后勤改革政策落实上,以及院校最敏感的学生收费项目上,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监控制、考评制及追究制等。
(四)强化服务意识,在校内微观领域,搞好经济监督、为院校的发展目标服务,不将发现舞弊和缺陷作为唯一目标
经济监督的作用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贯彻执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促进院校改善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从处理方法上看,同样的违纪问题,内审部门查出来,属于自查,一般作会计账户调整;外部审计出来,就要按规定进行处罚。所以内审部门不是挑毛病,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在微观领域的监督中,应以事前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以预防问题的发生为主,以查处问题为辅;把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中。通过发挥审计各项职能,达到服务的目的。
(五)搞好预决算审计
预算是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院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具有综合性、效益性、相对独立性。审计预算的合理性、完整性,既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又要避免赤字隐患,尤其是自筹建设、修缮支出,因为它是导致院校经费紧张和赤字预算的重要原因。决算是院校在年度终了后,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汇总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报告。审计决算,主要看是否严格执行了预算,有无超支,并分析其原因。
(六)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加强内控制度基础建设
开展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又能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建议。能从源头上遏制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一是完善控制环境,让管理人员及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制度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二是健全内部控制活动,即职责分工、授权与批准、内部验证等;三是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任何经济事项的处理,必须有两个及以上人员分工办理,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约束机制;四是内部审计部门须以独立第三者身份,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七)突出敏感问题的审计
一是审计收入。如各类咨询和社会服务、短期培训办班等收入等。一查收费标准是否合规、合理;二查是否纳入学院财务管理、是否有损失集体利益而肥个人小团体的情况。二是审计资产。审计资产的增加学院是否确实需要,报废是否符合手续,转让的资产是否长期闲置,采购价格是否合理等。三是审计建设修缮项目,主要查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增加透明度。四是中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五是经济目标责任审计。
(八)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部审计专业队伍。(1)采取组织深造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即聘请专家学者对在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改善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选择一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强、年轻有为的审计人员深造,并充实到领导岗位。(2)外聘特殊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或临时兼职,如法律、土建技术人员等。(3)在使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4)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证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执业人员必须具备审计师(或会计师)以上资格,并逐步过渡到要求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抓好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对在岗人员进行长短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熟悉审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结 语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已日益成熟,但是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其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却刚刚起步。笔者查阅了因特网和有关方面的资料,迄今还没有人展开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我们姑且妄论,仅作抛转引玉。
参考文献:
[1]金燕华.新环境下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5,(3):53~54.
[2]杜常丽等.教育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内审工作的定位[J].会计之友,2003,(7):23~24.
[3]张楠.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3):137~139.
[4]刘济杰等.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3,(2) :24~25.
[5]国家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
关键词:高职院校 内部审计 对策
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是我国教育系统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健全和完善院校内部运行管理机制、防范院校经济风险、节约教育资金、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中的作用与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内部审计工作无论在观念认识、审计队伍建设还是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事业存在很多不适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寻找其根源,探求解决的办法。
一、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院校领导对内部审计认识不足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的蓬勃兴起,百业待举,部分院校领导忙于繁杂的基本建设、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足,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致使部分院校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二)内部审计机构不健全,设置不合理,影响了审计工作正常开展
有的高职院校在机构设置时把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精简或重组对象,将审计机构和监察合并,有的在财会部门内设审计人员,有的干脆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致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一些新建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严重滞后,缺乏应有的地位和威信,根本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三)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影响了审计工作效果
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偏低,多数内审人员来自财务相关管理专业甚至非相关专业改行。人员结构单一,只有会计审计人员,懂基建和效益审计的人员缺乏,专业专职审计人员少,兼职人员多,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现代审计技术手段掌握不够,电算化内部审计几乎处于空白。
(四)内部审计人员个人利益与单位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审计作用
当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一致时,内部审计人员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往往对不正当的单位行为采取默许的态度,如对院校通过变通给职工发福利不揭示,对院校加大事业支出成本,少计收入、设立“帐外帐”等做法予以默认。
(五)复杂的人际关系,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降低了审计质量
内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学校内部复杂人际关系的影响,特别是被审对象的职位、职级较高,或院校领导或上级领导打招呼,或内部某些规定如投资、借款、收费等违反上级精神,出于各种考虑,内审人员往往在实施审计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而降低了审计质量。
(六)内部审计独立性有限,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
内部审计和其它职能部门一样,不可避免地会受领导意志左右,加之内部政策压力,内部审计在组织中的地位不明确等,使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受到了许多限制。
(七)内部审计实施范围狭小
按照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内部审计是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有关的规章制度,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独立地对本校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监督。目前高职院校的内部审计大多停留在查错纠弊上,有的甚至局限在院校后勤产业等狭小范围,没有将教育经济活动全部纳入审计范围,效益审计力度不够。
二、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内部管理涉及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建设修缮、会计核算等经济业务需要有效的控制制度来协调。特别是高职院校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必须有一个公正的评判部门,通过审计监督与检查促使这些内控制度得以顺利实施,这项工作由内部审计部门完成无疑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好的选择。
(二)教育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专项经费开支等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的投资、建设修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科研等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经费开支是否合理,手续是否规范,票据是否合法,是否有超预算支出等,需要内部审计参与其整个过程,对其进行监督控制,以保证这些支出经济合理,防止和减少铺张浪费,提高办学效益。后勤产业、社会力量办学、社会团体的财务收支等是否按财经制度办理,都离不开内部审计监督。
(三)年度预决算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的年度预算是否科学、合理,预算执行过程中是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标准及定额,会计核算和报表编制是否执行有关会计法规制度等,需要内部审计鉴证。
(四)院校附属二级独立核算单位经济责任的划分需要内部审计
高职院校经营管理人员特别是中层领导人员,其管辖范围较宽,责任较大,如果不进行离任审计,会给继任者带来很多经营管理上的麻烦,这就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对其在职期间的经营业绩及资产、负债、损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三、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意义
(一)内部审计贴近管理,熟悉情况,容易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内部审计人员对本校的目标、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经营管理情况等较为熟悉,而审计对象的相对固定性,又使其能动态地掌握被审单位的各种情况,及时、准确地判断出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从而发现管理上的漏洞。
(二)内部审计时间、方式、方法灵活,成本较低,可提高审计效果和审计效益
内审人员能随时掌握本校大量内部信息,能减少资料收集、审前调查的工作量,项目的实施又可以融合在其他项目中进行,降低了审计成本;能从多角度、多环节发现线索,并灵活采取分析、控制评价、询问、实质性测试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益。
(三)内部审计提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操作性强,能帮助改善管理
内部审计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时,能从实际出发,将损失减少到最小,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管理、完善控制。同时,还可以对落实意见和建议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从而促进学院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降低控制风险,防患于未然。
四、完善高职院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实用性、应用性人才,在一定的办学规模基础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扩大院校知名度,努力争取更多的经济资源,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本单位管理机构的一部分,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也不能脱离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应本着为学校挖掘、创造丰富的经济资源,维护校内经济秩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服务。
从本质上看,内部审计应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组成部分,其目标是有助于科学评价学校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体系,提高学校的运作效率、帮助学校实现总体发展目标。随着现代高校制度的建立和高职院校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应冲破制约作用的范围,拓展到促进改善管理和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通过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揭示学院内部存在的潜在风险,确保其高效运作和发展,以顺利实现学校的目标和战略。
(一)重视内部审计环境建设,完善内部审计机制,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和层次。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或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积极推进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化、现代化
在规范运作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由院长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使内部审计不受管理层的制约,独立客观地开展工作。通过提高内审人员的地位和待遇,使内审人员无后顾之忧。从目前高职院校内部审计所处的管理层次看,主要是受院长或副职领导,设置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提升内部审计人员地位及待遇,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为拓宽内部审计工作范围,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加强质量意识,整体有效性监测和评价内部审计项目质量,确保内部审计活动能够遵守相应的规范和程序
由于审计资源匮乏,高职院校开始较多地采用“审计外包”的形式,一方面缓解了内审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也相对提高了内审的质量。但是必需考虑“审计外包”的适用范围和质量控制问题,对于“外包”的审计业务,不能一“包”了之,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主导作用,加强和“审计外包”服务提供者密切配合,严格进行质量评价,确保审计质量。
(三)参与学院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不仅要善于发现学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建议,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院校领导作为行政首长,精力主要放在考虑院校的教学、科研、发展和改革上,国家宏观经济领域中的政策和专业问题需要内审人员紧跟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精悉经济领域中的各项方针、政策,当院校制定和实施新的改革措施、新的经济政策时,内审人员要根据所掌握的各方面经济政策、法规及时提出合理化意见、建议,并把所依据的法律法规从众多的资料中摘录出来,说明理由,供领导阅读参考,在国家地方政策法规允许范围内,谋求本单位利益最大化。如在校办产业政策制定上、后勤改革政策落实上,以及院校最敏感的学生收费项目上,建立健全各级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监控制、考评制及追究制等。
(四)强化服务意识,在校内微观领域,搞好经济监督、为院校的发展目标服务,不将发现舞弊和缺陷作为唯一目标
经济监督的作用是保证国有资产的完整性,贯彻执行有关财务规章制度,促进院校改善经营管理,堵塞漏洞。从处理方法上看,同样的违纪问题,内审部门查出来,属于自查,一般作会计账户调整;外部审计出来,就要按规定进行处罚。所以内审部门不是挑毛病,而是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在微观领域的监督中,应以事前审计为主,事后审计为辅,以预防问题的发生为主,以查处问题为辅;把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中。通过发挥审计各项职能,达到服务的目的。
(五)搞好预决算审计
预算是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院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具有综合性、效益性、相对独立性。审计预算的合理性、完整性,既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又要避免赤字隐患,尤其是自筹建设、修缮支出,因为它是导致院校经费紧张和赤字预算的重要原因。决算是院校在年度终了后,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汇总编制的年度预算执行结果报告。审计决算,主要看是否严格执行了预算,有无超支,并分析其原因。
(六)开展内控制度审计,加强内控制度基础建设
开展以内部控制评审为基础的审计,既能提高审计效率,保证审计质量,又能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加强内部控制和改进管理的建议。能从源头上遏制错误和舞弊的发生。一是完善控制环境,让管理人员及员工从思想意识上认识到制度基础建设的重要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二是健全内部控制活动,即职责分工、授权与批准、内部验证等;三是健全内部牵制制度,任何经济事项的处理,必须有两个及以上人员分工办理,形成一种相互制约的约束机制;四是内部审计部门须以独立第三者身份,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内控制度进行审计,提出意见和建议等。
(七)突出敏感问题的审计
一是审计收入。如各类咨询和社会服务、短期培训办班等收入等。一查收费标准是否合规、合理;二查是否纳入学院财务管理、是否有损失集体利益而肥个人小团体的情况。二是审计资产。审计资产的增加学院是否确实需要,报废是否符合手续,转让的资产是否长期闲置,采购价格是否合理等。三是审计建设修缮项目,主要查工程合同的合理性、合法性,增加透明度。四是中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五是经济目标责任审计。
(八)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内部审计专业队伍。(1)采取组织深造与岗位培训相结合、“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即聘请专家学者对在职人员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改善内部人员的知识结构;选择一些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业务强、年轻有为的审计人员深造,并充实到领导岗位。(2)外聘特殊专业技术人员长期或临时兼职,如法律、土建技术人员等。(3)在使用传统审计技术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引进现代计算机技术,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现代化。(4)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从业资格证制度,要求内部审计执业人员必须具备审计师(或会计师)以上资格,并逐步过渡到要求具备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抓好职业道德建设,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道德规范体系。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对在岗人员进行长短期培训,及时更新知识,掌握新的技能和方法,成为既懂财务、熟悉审计,又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结 语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已日益成熟,但是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校的一部分,其内部审计工作研究却刚刚起步。笔者查阅了因特网和有关方面的资料,迄今还没有人展开这方面的系统研究。我们姑且妄论,仅作抛转引玉。
参考文献:
[1]金燕华.新环境下加强我国高等学校内部审计的几个问题[J].财务与会计,2005,(3):53~54.
[2]杜常丽等.教育内部审计的职能与内审工作的定位[J].会计之友,2003,(7):23~24.
[3]张楠.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3):137~139.
[4]刘济杰等.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比较分析[J].会计之友,2003,(2) :24~25.
[5]国家教育部17号令.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