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为什么我们会悲观和失去信心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习得性无助”,就一定要提一下该理论的创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1998年,他以史上最高票当选美国心理协会主席,大力提倡建立积极心理学,并为这门新学科奠定了结构体系,是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上世纪60年代,他所发现的“习得性无助”,对整个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电击狗实验


  说到这种理论的创建过程,就要提到塞利格曼教授最经典的“电击狗实验”。实验是这样的:塞利格曼首先制作了一个大箱子,并在箱子中间设置了一道挡板,挡板把箱子分成两半——一边的底部铺设有电击网,另一边则没有。实验的小狗可以通过跳跃,从有电击的一边跳到箱子的另一边,以此躲开电击,该装置被命名为“穿梭箱”。接着,塞利格曼选取了A、B、C三组小狗,A组小狗在被电击时,它的面前有控制电击开启的操作杆;而B组小狗在被电击时,则没有这个装置;C组小狗为对照组。
  实验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A组的小狗被背带绑住,并受到轻微电击,但它们可以通过鼻子去触碰控制杆,以此关停电击。当A组的小狗被电击后,起初很痛苦,但经过一番挣扎后,它们发现了操纵杆能控制电击,并且很快就学会了用鼻子去操作。随后,每当身上的背带通电时,它们就用鼻子去触碰控制杆,以关停电击;而B组的小狗,它们身上同样绑着背带,并受到同样程度的电击,但B组小狗的面前是没有控制杆的,也就是说,它们无法通过操作让电击停下来,只能忍受着痛苦;C组是对照组,这些小狗也被背带绑住,但没有受到电击。就这样,A组和B组的小狗们,要来来回回被电击数次,而C组的小狗则是一脸懵,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就这样,小狗们一直被折磨到实验的第二阶段。这时,塞利格曼将这些小狗逐个放进“穿梭箱”中有电击网的一侧,然后给“穿梭箱”通电。实验结果非常令人惊讶:A组和C组的小狗,当它们所在的穿梭箱通电时,它们很快就本能地跳过了挡板,以摆脱电击。而B组的小狗们就悲剧了,它们则躺下来呜咽啜泣,没有尝试逃脱,甘愿忍受着电击。
  根据这个实验,塞利格曼教授发展出了“习得性无助”的理论:当人们在觉得做什么都于事无补的时候,就会产生放弃的念头。就像实验中的B组小狗一样,它们经历的过程是,不管做什么电击都不会停止,也就是研究人员对小狗制造了“习得性无助”。相反,当在人们觉得对一件事有控制感的时候,也不会有放弃的想法。如同A组小狗,它们知道电击是可以控制的。
  此后的20多年,心理学家们做了大量习得性无助的研究,所有的实验结果都非常一致。这些结果都指出了习得性无助的来源,那就是“经验”。一个人或者动物,如果环境教会他们,不管怎么做都没用时,他们的行为不能带给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这个经验就会让他们觉得,在未来他们的行为依然是无效的。习得性无助的经验,也造就了悲观的思维方式。
  那么如何打破悲观者对于逆境的看法呢?于是,塞利格曼继续将习得性无助实验做了下去。塞利格曼将B组只会忍耐的小狗,重新放到箱子里,用手把这些不情愿移动的小狗拖过来、拖过去,强迫它们越过中间的挡板,直到最后,它们自己开始动起来。实验人员发现,一旦它们发现自己的行为能够逃避电击,“无助”就被治愈了。而且这个治疗百分百有效,且永久有效。
  这个实验对预防“无助”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比如让一只小狗“认识到”,它的行为对逆境是有效的,那么它一生都会对这种逆境具有“免疫力”了。后来,有个日裔美籍心理学家,仿照塞利格曼的电击小狗实验,对人也做了一次实验,不同的是他用噪音取代了电击。实验结果跟塞利格曼做的结果是惊人的一致,也就是说悲观者消极的思维模式完全是可以改变的。

解释风格


  习得性无助的心理机制,究竟是如何产生呢?最早对这个问题有系统性解释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她通过儿童的心理研究发现,当有些儿童处于逆境时,比如搭积木失败了,他们就会倾向于将失败的原因归咎于“我有点笨”等因素。这类因素有个特点,都是一个人身上很稳定的因素,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即“稳定性因素”;而有的儿童,则将失败原因归咎于“我没有努力”等因素,这类因素通常是行为的结果,并且跟环境及个体的变化有直接关系,非常不稳定,也就是“暂时性因素”。通常悲观无助的孩子,总是倾向于将问题归咎于稳定性因素,也就是他们自己;而乐观的孩子,则总是觉得是他们做的方法不对,也就是“暂时性因素”,并以此去寻找补救办法。后来,在成人实验研究中,也发现了同样的归因倾向。

  由此,德韋克教授发现,在面对相同的情景时,人们应对的结果会截然不同,这是由于在他们的思维中,存在截然不同的解释模式,怎么去解释他们当前所遇到的问题,这就是解释风格的不同。这种解释风格,是习得性无助的调节器,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乐观的解释风格,可以阻止习得性无助,而悲观的解释风格,则会散播习得性无助。
  塞利格曼则认为,若一个人面临的逆境是永久的(“这永远不会改变”)、普遍的(“我会把所有的事搞砸”)和个人的(“这都是我的错”),那这个人就会拥有悲观的解释风格;若一个人认为逆境是暂时的(“过段时间就好了”)、外在的(“这次运气真不好”)和有限的(“在某某方面,我还有改进的空间”),那这个人则拥有乐观的归因风格。
  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理论,塞利格曼设计了一项历时5年、涉及数千名保险代理人的研究。他发现较为乐观的销售人员的销售额比悲观者的高出88%,而悲观者选择放弃的概率是乐观者的3倍,不管天赋如何都是如此。而在另一项历时2年的研究中,塞利格曼发现,乐观的房产中介,其销售额要比悲观者的高出250%-320%,差别如此巨大,令人感叹。再后来,塞利格曼与乔治·维兰特、梅勒妮·伯恩斯等心理学家合作,共同完成了长期追踪研究,他们通过调研对象的日记进行跟踪分析,成功预测出人们在一生中会如何应对逆境,并且这种应对方式能够保持52年之久。

两种思维


  后来,德韦克教授在解释风格的研究后,继续经过数十年的深入研究,并在后来正式提出了“思维模式”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思维模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就是“成长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认为,学习不在天赋,而在于努力,只要努力用功,什么东西都能学会。另一種叫“固定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的人会特别相信天赋的作用,擅长的东西就是擅长,要是不擅长怎么学都没用。
  为什么人的思维模式会存在这样两种呢?德韦克教授做了一个著名的“表扬实验”:为了考察表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她找了数百名中小学的学生,并分成两组,然后让他们做10道特别容易的智力测验题。当这些学生完成后,一组的学生被夸奖“聪明”,比如“你做对了这么多道题,你好聪明!”;而另一组的学生被夸奖“努力”,比如“你做对了这么多道题,你看起来非常努力!”。实验还没完,接下来德韦克教授继续让这些孩子做智力测验题,只不过难度会逐渐加大,但要不要继续挑战难度更大的题目,则由孩子自己决定。
  结果非常出人意料。当测验的难度加大后,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都不愿意再继续进行测验了,对难题也没兴趣了,哪怕这些题目能够让他们学到新的知识也不行,表现也直线下降。即使重新做一些容易的题目,也很难让他们再有信心了。甚至最后,当研究人员让他们在试卷上写下他们做这些题目的分数和感受时,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学生,有40%左右都撒了谎:他们报高了自己的成绩。相反,那些被夸奖很“努力”的孩子却越挫越勇,保留着对难题的兴趣,表现也越来越好。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评价比较客观,自信心也越来越强。
  这个研究结果就比较震撼了。我们往往说原生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那么究竟重要在哪里呢?最关键的点好比夸奖孩子。简单地夸“聪明”,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自信,还会削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德韦克教授认为,表扬方式的不同,实际上是启动了孩子不同的心智模型:对于表扬“聪明”,实际上是启动了孩子“固定型”心智模式,而且在一遍一遍的强化下,孩子的这种模式就会越来越牢固。而类似“聪明”的这种标签背后,实际是“人的能力是相对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标签一旦出现,孩子的大脑会迅速“get”到,然后迅速将这个标签与现有的自我评价融合在一起,因为人的自我评价也是“固定”的,正好相容。一旦这些标签跟孩子的自我融合,那么孩子自然就会去努力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他们会把注意力从挑战任务本身,转移到对自我的关注上来。这就是固定型思维的特点。
  相反,如果称赞孩子“努力”,其背后是指孩子的行为本身,而非他们的自我,“行为”本来就不是固定的,而是自我的延伸,是孩子的自我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当孩子的大脑“get”到类似“努力”的评价时,大脑会认为对行为的控制感很好,它完全可以控制行为,控制感也就被强化了,大脑则会继续把注意力集中在行为本身,而非自我。
  后来,德韦克教授又做了一个长期的追踪研究,她测量了400多名12-13岁刚上中学的孩子,尤其是评估了他们的思维模式,然后追踪了他们在随后数年的学业成绩。她发现,那些认为自身智力不可控制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在数年内,成绩没有显著的提升。而那些认为自身智力是可以改变的孩子们,也就是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们,他们的成绩则在稳步提升。如果对这些孩子进行深入访谈,则会发现两种思维方式,在如何看待“失败”这件事情上差别最大。“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我数学不好”或者“我体育不行”,把失败归结于自己的能力不足,并接受失败。而“成长型思维”并不是这样,当这些孩子被问如何看待“数学不好”这件事时,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但是兴趣可以培养。“体育不好”只是自己在某个项目上不擅长,但自己其他项目还可以。
其他文献
1936年1月,以妖异情色风格称雄日本推理小说界的作家江户川乱步为读者奉上了一位天赋异秉的反派角色,那便是与他笔下的完美名侦探能力旗鼓相当的神秘偷盗者——怪人二十面相。书中的这位怪人,系传说中劫富济贫的侠盗,专向富豪下手,拥有天衣无缝的易容术,世间鲜少有人知晓他的真实身份与相貌。这种宛若佐罗的“反派英雄”很快被大众所追捧,那时候,谁也不曾想到,50年后居然出现了二十面相的“真身”。  这个“真身”
2012年6月,毕业季,重庆师范大学虎溪校区。  一堵由八面红旗簇拥着一面党旗的红色承诺墙前,不少毕业生来此驻足、凝思。  汤月是其中一位。望着这片鲜红,她的思绪回到2011年9月9日。  这天,她和400多名重师学生庄严地在“向曹瑾校友学习,献身基础教育事业”的签名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许下诺言。  “面对这片鲜红,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一种坚定的信仰。”汤月说。  如今,他们奔赴教育一线,如约履行了
他从小爱书,因家里贫困,大学期间用每天买酱油下饭节约的两分钱租书看。如今他创办的图书公司,年销售额达数亿元,成为西部一流“书王”。  4月25日,济南第1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他作为全国民营图书企业唯一代表出席开幕式,并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领导汇报民营出版企业的发展状况。  他就是徐登权,重庆五洲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掌门人。  从一个小书贩一跃成为“西部书王”,徐登权的“称王”之道,堪称一部传奇。
三招告别“被惊醒”  上班族最幸福的事之一是“睡觉睡到自然醒”,但现实却是常被闹钟“惊醒”。专家指出,如果长期“被惊醒”,会影响正常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在深度睡眠中被吵醒,不适感会更甚。  告别“被惊醒”,最好是早睡早起,养成自然醒的最佳状态。如果确实不能早睡,就先从定时起床开始。以下三招,可以帮你告别“被惊醒”。  将闹铃设成“渐强”。不少人将闹铃设成《最炫民族风》等带有“重金属”风格的神曲,这种
护士写真  成都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在LED显示屏上播放护士的性感美女艺术照,神经外科主任匡永勤解释称,播放靓照主要是想缓解病房紧张的气氛,同时也希望能拉近医患关系。  ——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地方,护士小姐们的写真能给患者带来心理安慰?而且,公众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感受,也不是护士一个微笑或一张写真就可以消除的。所以,要想拉近医患关系,根本途径还在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至于医患关系怎么拉近,显然不是护
11月2日,日本防卫大臣一川保夫与到访的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商定,日本海上自卫队和印度海军将于2012年年初举行首次双边海上联合军演。一川保夫还接受了安东尼的邀请,打算明年访问印度,日本一支舰队将随同访问印度军港。虽然演习的具体细节有待今后讨论决定,但这一举动对未来东亚安全形势的影响不可低估。  军事合作关系是国家政治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部分。而联合军演从一定意义上讲,又是军事合作关系中达到较高层次
[摘 要]课后练习题是教材练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学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部编本教材在练习系统上的修改得到了很多专家学者的好评,其使用价值值得教师深入发掘。文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文课后习题的处理方式,希望在不增加师生压力的同时,高效发挥课后练习的功能。  [关键词]部编本教材;初中语文;课后练习题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15年春节临近,湖南省娄底市供销电子商务公司一片忙碌。  一名超市老板前来咨询加盟“网上供销社”事宜。  “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日用品卖到农村。”超市老板说。  某农业合作社负责人也想加盟“网上供销社”。  “我们合作社的农产品要通过这个平台卖到城里去。”合作社负责人说。  …………  “好的,好的。”业务经理们忙得热火朝天。  与此同时,15公里之外,江溪村“网上供销社—综合服务站”同样繁忙
20多年前,他是一个对农业技术一窍不通的“门外汉”。  20多年后,他成了秀山县闻名遐迩的农技专家。  市金银花专家大院专家组成员黎江国,在“百果园”里华丽转身。    半路出家,体育教师结缘果树专业    1985年9月1日,秀山县宋农职业中学。  开学第一天,体育老师黎江国开始了新学期的第一堂课。  看着学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黎江国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在这一天迎来转折。  “小黎,下课到
今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世界各地纷纷举行活动,纪念这位多才多艺的伟人。虽然有关达·芬奇的研究著作可以说是汗牛充栋了,但是他身上的谜团和神秘色彩并没有因此减弱,比如说作为最有名的绘画大师,他传世的作品可以用稀少来形容,经大多数专家确认的作品不足20件。  之所以作品如此稀少,据说部分原因在于达·芬奇这位完美主义者似乎还是重度拖延症患者。為什么如此呢?在达·芬奇的一生中,一位重要人物影响了他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