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课堂教学从一支粉笔和黑板到目前信息技术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促进生物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信息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应用优势,如模拟、形象、人机交互、学生自主学习等,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本文根据近年来的学习、观摩、运用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的体会略作以下思考: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从多媒体教学为广大生物教师认可后,在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等课堂上被大量使用。毋庸置疑,通过多媒体将生物世界中微观领域予以展示,它给我们课堂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多生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尽管许多教师在极力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时,其实所制作的课件也无非是一段录像或图片,另加几句话或一段文字,而对所要强调的微观的形象给予动感,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功能以往在投影中使用可移动的胶片、录放机等也可以实现。如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完成一些传统媒体就可以代替的功能,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材小用,也是对设备技术的浪费。其次由于各册教材均有许多配套的插图、挂图,而现在非要将他们转化为计算机能进行处理的信息,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毕竟制作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不是只能使用“信息技术”,其中也包括保留传统的电教手段,更需要保留像实物、实验等传统媒体手段。不排斥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因为实物、标本的展示,模型、教具的演示,能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能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另外,有些教师认為只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思想便先进了。于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进行着传统教学:教师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保留,或者说这种多媒体教学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界定及其根本目的。前已述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计算机和网络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然而冷静思考目前的教学,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主要是浅层次的。多数教师还仍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定位在辅助教师讲授课程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委员会主任何克杭教授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是将有联系的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
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条件。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少地区基本实现“校校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脱节”,信息技术仍然游离于教育教学之外。
4、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一般操作流程。在生物整合课中,为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创设情境。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境开始。而创设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破指导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3)测评反馈。这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教学中教师提供检测题应做到尽可能分层次和分难度,不仅检测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转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
(4)总结提升。这一过程容易忽视,其实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两种体系:一是新知识的含义及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或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形成体系。
1、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前景。自从多媒体教学为广大生物教师认可后,在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等课堂上被大量使用。毋庸置疑,通过多媒体将生物世界中微观领域予以展示,它给我们课堂教学确实带来了很多生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于课堂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尽管许多教师在极力营造课堂的良好氛围时,其实所制作的课件也无非是一段录像或图片,另加几句话或一段文字,而对所要强调的微观的形象给予动感,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功能以往在投影中使用可移动的胶片、录放机等也可以实现。如果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来完成一些传统媒体就可以代替的功能,不能不说是一种大材小用,也是对设备技术的浪费。其次由于各册教材均有许多配套的插图、挂图,而现在非要将他们转化为计算机能进行处理的信息,对教师来说也是一种负担,毕竟制作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大力提倡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并不是只能使用“信息技术”,其中也包括保留传统的电教手段,更需要保留像实物、实验等传统媒体手段。不排斥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因为实物、标本的展示,模型、教具的演示,能更生动、更形象、更具体,更能给学生感官的刺激。另外,有些教师认為只要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思想便先进了。于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进行着传统教学:教师是讲解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保留,或者说这种多媒体教学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和完善。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界定及其根本目的。前已述及,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计算机和网络也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然而冷静思考目前的教学,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主要是浅层次的。多数教师还仍然将信息技术的应用定位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定位在辅助教师讲授课程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委员会主任何克杭教授曾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等于计算机辅助教学”。“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广泛应用的一个术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行为的工具,是将有联系的的不同事物或学科内容综合起来,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因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互动的整体。
3、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条件。到目前为止,虽然不少地区基本实现“校校通”,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很多学校的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脱节”,信息技术仍然游离于教育教学之外。
4、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一般操作流程。在生物整合课中,为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创设情境。人的认识总是从外部丰富多彩的世界通过感官,经过抽象概念化形成的,所以学习一定要从生动丰富的情境开始。而创设问题情境更能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探究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钻研熟悉教材的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的个性在探究中得以充分的发展,在同学的相互作用和教师的点破指导下,思维由浅入深,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并有新的发现和启迪,提高其独立取得知识的本领。
(3)测评反馈。这是对整节课完成教学目标情况的反馈和验证。教学中教师提供检测题应做到尽可能分层次和分难度,不仅检测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转化,而且更重要的是注意保护和发展每个人的独特性和兴趣爱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不怕困难的精神。在作业评价上,要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营造宽松的发展条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才能。
(4)总结提升。这一过程容易忽视,其实这个过程是教师帮助学生理清两种体系:一是新知识的含义及内在联系;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对比或联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形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