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名片
史振平,1971年2月出生,山东省青州市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山东省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研究,出版个人专著《不共春风斗百芳》,主编地方课程教材《青州是我家》《走近京剧》(副主编),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班主任应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等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多项。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开启心智、完善人格、点亮生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发展人、完善人。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涵养人生为宗旨,通过文章的阅读、文学的濡染、文化的汲取、文明的熏陶,学生可视通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将知识的窗户一扇扇打开,把生命的视野无限拓宽,让灿烂的人生日臻完善。或许,这正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语文教学应当如何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呢?当下最应做的就是跳出语文教语文,不囿于课本和教材,不囿于语句和段落,不囿于考试和分数,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语文之外,伸向课堂之外,伸向教材之外,伸向一切用文字承载的载体,伸向五彩斑斓的生活,伸向广袤无垠的宇宙。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全国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语文教学流派、语文教学观点也不断产生,语文教学的天地可谓满园春色。在这其中,笔者以为,由李希贵先生倡导创建的以大阅读为主旨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合乎教育规律、合乎语文学科教学实际,且颇有成效、值得推广的成功范式。
正是看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无限潜力,我们山东省青州市自2006年以来,便持续不断地开展这一实验,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领略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无限风光。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决定改变以往僵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原先的唯教材是从,走向课内外大量阅读;从单一课堂教学,走向五彩缤纷的生活;从过分条分缕析,走向重视整体感悟;从单一追求工具价值,走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从教学过程纷繁复杂,走向轻松简约;从强调知识能力至上,走向重视涵养学生的心灵;从学生被动疲劳接受,走向主动快乐学习。总之,我们要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构建语文教学的新生态。
所谓“新生态”,从学生维度来说,其目标为:工整书写,激情朗诵;痴迷阅读,乐于写作;快乐学习,善于积累;乐于交流,表达流畅;陶冶情操,愉悦生命。从教师维度来说,其目标为:删繁就简,优化环节;海量阅读,愉快教学;创新方法,注重引领;启迪思考,直击心灵;一路美景,快意人生。
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我们建立完善了层级管理机制、教研服务机制、经验交流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市、镇、校三级联动,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四维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得以层层落实,顺利开展。在推进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地实现了专业的发展,收获了生命的幸福,师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同时也在享受语文。
教师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从工具性的角度,以功利性的心态去学习、阐释,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文本分析为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后,广大语文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性的学习,更是一种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熏陶、生命的感悟。东坝初中教师庄明莹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不能停留在字斟句酌整篇分析的层面,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学习、自己体悟。”实验小学教务主任郝金红说:“‘语文主题学习’实现了课堂的增容和提速,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教务主任刘东美说:“当前的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大阅读理念,拓展课堂空间,开放课堂教学。”
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高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推进,使众多语文教师开始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一批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产生并日渐成熟。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万静独创了“学法点拨+自读综合”式的主题学习教学法,将课内精致的文章与主题学习中优秀的作品一起阅读鉴赏,增加了课堂容量,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学生逐渐养成了独立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习惯,养成了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语段品析习惯。东坝初中教师董董探索实行了突出文本特性的语文教学法,即根据文本特性,把所有课文分成主题性文本、语用性文本、写作性文本、通读性文本、拓展性文本五种类型,通过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和研读,简化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了低负、高效、快乐的教学目标。董董老师按照这一教学法讲授的《安塞腰鼓》获“志公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师专业成长提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大批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2006年以来,共有2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初中、小学语文教学能手,16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奖;50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市级以上交流;40多名教师的经验在《语文主题学习》杂志上发表,20多名教师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青州的老师们在大量阅读中素养逐步提升,走上了快速成长的道路。
教师的精神世界被诗意装点。师生共同阅读使教师巩固了阅读习惯,阅读让教师的心灵得到浸润。西苑小学张林杰说,“一位语文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文字,才会乐于写作,才会使原本沉睡的文字真正‘活’起来,‘醒’过来,并与之对话”,“阅读使思想更明朗,心胸更开阔,让人以更豁达的眼界安放‘我’之外的大世界”。张林杰老师喜欢写作,经常发表文学作品。她的文章文辞优美,意境悠远,她说:“写作是一种生命的美妙体验。”
当然,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语文主题学习”解放了孩子,让他们的童年真正地变得五彩斑斓,我们似乎每天都能听见学生成长的声音。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各学校创设了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益都师范附小在早晨入学、中午放学、下午放学三个时段,让学生集体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夏庄小学把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把古诗改编成歌曲,美术教师引导学生为古诗文配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开发区各学校每日下发一张“主题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当天读书的题目、感想等。海岱小学、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开展“家校共读一本书”活动,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稿,同讲一个主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验开始前,我市很多农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实验全面推进后,学生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邵庄镇邵庄小学校长王国成说:“我们学校在实验开展前高年级学生年人均阅读量只有0.8本,目前已达到14本,是原来的17.5倍。”很多学生熟读成诵,在近几年的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每届都有20多名小学生能背诵300篇以上经典诗文,有不少学生能背诵400篇以上。
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上写作,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益都师范附小从培养学生写日记人手,开展写“接力日记”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一本日记本,每周围绕一个主题,组员依次轮流写,班级每周进行总结评优。该校李珊老师为本班学生出版作文集《足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夏庄小学总结出作文教学的“六环节模式”:唤醒感知,拓宽思路;自由创作,完成草稿;浏览草稿,二次指导;自主修改,全员参与;精心写“书”,完成“著作”;激励赏识,鼓励评价。该校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爱上习作课的学生由原先的15%提高到90%。学校多次组织快速作文比赛,达标率都在95%以上。
学生的生命被读书点亮。大量读书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使得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写作、诵读及各类比赛活动,不仅语文,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也大大增强。黄楼教办的朱彩红老师说:“农村孩子现在胆子变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胆怯,与教师、同学交流明显多了。”自信心的增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埘他们将来适应社会也大有裨益。
郑母初中程云霞老师把读书作为进行思想工作、净化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学生冀斌个性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总嫌老师管得严,程老师推荐他读了《历练后的飞翔》《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两本书后,他变得懂事、听话了。他对程老师说:“读了这两本书后,我感到世界变得宽广了。一个人应有宽容之心,而不应自私、任性。”
爱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西苑小学的张恒之同学在他的演讲稿《主题丛书,我成长的摇篮》中这样写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为生命喝彩》中,我明白了生命当为和谐、顽强、历练、哲理而绽放;从《真爱无声》中,我明白了母爱父爱虽点点滴滴,但伟大无私;从《做最好的自己》中,我懂得了自己就是上帝,自助者自救,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
阅读助力亲情教育。青州市实验小学注重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进行社会实践,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将语文教育主题内化成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该校教务主任郝金红说,教师在教完《三个儿子》后,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一”亲情作业:帮父母干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建一份健康档案。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亲情教育内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各校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课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领域延伸。实验小学每年都开展“把春天带到教室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田野、郊外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赏一赏春天的风光,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歌,写一写对春天的感受……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万物复苏的快乐,从而激起对生活、自然、生命的热爱。
最理想的教育应直击人的心灵,不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是失职的教育,缺少了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是营养缺乏的教学。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更广层面的推进,我们期待更多的语文教师能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以阅读为基础,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
史振平,1971年2月出生,山东省青州市教研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规划课题“班主任专业化”研究课题组特聘专家,山东省科研工作先进个人,潍坊市基础教育先进工作者。长期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深度研究,出版个人专著《不共春风斗百芳》,主编地方课程教材《青州是我家》《走近京剧》(副主编),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等报刊发表《班主任应重视自身“软实力”建设》等论文10多篇,主持国家、省级研究课题多项。
教育的根本功能是开启心智、完善人格、点亮生命,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都是为了发展人、完善人。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涵养人生为宗旨,通过文章的阅读、文学的濡染、文化的汲取、文明的熏陶,学生可视通五千年,纵横八万里,将知识的窗户一扇扇打开,把生命的视野无限拓宽,让灿烂的人生日臻完善。或许,这正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
那么,语文教学应当如何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呢?当下最应做的就是跳出语文教语文,不囿于课本和教材,不囿于语句和段落,不囿于考试和分数,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语文之外,伸向课堂之外,伸向教材之外,伸向一切用文字承载的载体,伸向五彩斑斓的生活,伸向广袤无垠的宇宙。
如何实现这一理想呢?全国各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各种语文教学流派、语文教学观点也不断产生,语文教学的天地可谓满园春色。在这其中,笔者以为,由李希贵先生倡导创建的以大阅读为主旨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合乎教育规律、合乎语文学科教学实际,且颇有成效、值得推广的成功范式。
正是看到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无限潜力,我们山东省青州市自2006年以来,便持续不断地开展这一实验,终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领略了“语文主题学习”的无限风光。
针对传统语文教学的种种弊端,我们决定改变以往僵化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原先的唯教材是从,走向课内外大量阅读;从单一课堂教学,走向五彩缤纷的生活;从过分条分缕析,走向重视整体感悟;从单一追求工具价值,走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从教学过程纷繁复杂,走向轻松简约;从强调知识能力至上,走向重视涵养学生的心灵;从学生被动疲劳接受,走向主动快乐学习。总之,我们要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过程中构建语文教学的新生态。
所谓“新生态”,从学生维度来说,其目标为:工整书写,激情朗诵;痴迷阅读,乐于写作;快乐学习,善于积累;乐于交流,表达流畅;陶冶情操,愉悦生命。从教师维度来说,其目标为:删繁就简,优化环节;海量阅读,愉快教学;创新方法,注重引领;启迪思考,直击心灵;一路美景,快意人生。
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我们建立完善了层级管理机制、教研服务机制、经验交流机制、质量评价机制,市、镇、校三级联动,教研员、教师、学生、家长四维推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得以层层落实,顺利开展。在推进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不知不觉地实现了专业的发展,收获了生命的幸福,师生学习语文、应用语文的同时也在享受语文。
教师颠覆了传统的语文教学理念。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从工具性的角度,以功利性的心态去学习、阐释,以教师讲解为主,以文本分析为主。“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开展后,广大语文教师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一种知识性的学习,更是一种生活的积累、文化的熏陶、生命的感悟。东坝初中教师庄明莹说:“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改变,教师不能停留在字斟句酌整篇分析的层面,把成人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必须放手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学习、自己体悟。”实验小学教务主任郝金红说:“‘语文主题学习’实现了课堂的增容和提速,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云门书院双语学校教务主任刘东美说:“当前的语文教师应树立大语文、大阅读理念,拓展课堂空间,开放课堂教学。”
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高涨。“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推进,使众多语文教师开始反思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一批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产生并日渐成熟。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万静独创了“学法点拨+自读综合”式的主题学习教学法,将课内精致的文章与主题学习中优秀的作品一起阅读鉴赏,增加了课堂容量,赢得了学生的喜欢,学生逐渐养成了独立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习惯,养成了思考比较充分、阅读比较深入的语段品析习惯。东坝初中教师董董探索实行了突出文本特性的语文教学法,即根据文本特性,把所有课文分成主题性文本、语用性文本、写作性文本、通读性文本、拓展性文本五种类型,通过教师对文本的细读和研读,简化语文教学内容和形式,实现了低负、高效、快乐的教学目标。董董老师按照这一教学法讲授的《安塞腰鼓》获“志公杯”全国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教师专业成长提速。“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加速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一大批语文骨干教师脱颖而出。2006年以来,共有26名教师被评为省、市初中、小学语文教学能手,16名教师获省、市优质课奖;50多位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市级以上交流;40多名教师的经验在《语文主题学习》杂志上发表,20多名教师的论文在《中国教育报》《山东教育》等报刊发表。青州的老师们在大量阅读中素养逐步提升,走上了快速成长的道路。
教师的精神世界被诗意装点。师生共同阅读使教师巩固了阅读习惯,阅读让教师的心灵得到浸润。西苑小学张林杰说,“一位语文老师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文字,才会乐于写作,才会使原本沉睡的文字真正‘活’起来,‘醒’过来,并与之对话”,“阅读使思想更明朗,心胸更开阔,让人以更豁达的眼界安放‘我’之外的大世界”。张林杰老师喜欢写作,经常发表文学作品。她的文章文辞优美,意境悠远,她说:“写作是一种生命的美妙体验。”
当然,更加令人欣喜的是,“语文主题学习”解放了孩子,让他们的童年真正地变得五彩斑斓,我们似乎每天都能听见学生成长的声音。
学生的阅读量大大增加。各学校创设了多种学生喜欢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益都师范附小在早晨入学、中午放学、下午放学三个时段,让学生集体诵读《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夏庄小学把古诗文诵读活动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把古诗改编成歌曲,美术教师引导学生为古诗文配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诵读兴趣。开发区各学校每日下发一张“主题阅读记录卡”,记录学生当天读书的题目、感想等。海岱小学、云门书院双语学校开展“家校共读一本书”活动,家长、教师、学生同读一本书,同写一份稿,同讲一个主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实验开始前,我市很多农村学校学生课外阅读量几乎为零,学生阅读能力较差。实验全面推进后,学生实现了课内课外的大量阅读。邵庄镇邵庄小学校长王国成说:“我们学校在实验开展前高年级学生年人均阅读量只有0.8本,目前已达到14本,是原来的17.5倍。”很多学生熟读成诵,在近几年的小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中,每届都有20多名小学生能背诵300篇以上经典诗文,有不少学生能背诵400篇以上。
学生的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学生爱上阅读,喜欢上写作,写作水平大幅度提高。益都师范附小从培养学生写日记人手,开展写“接力日记”活动,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组一本日记本,每周围绕一个主题,组员依次轮流写,班级每周进行总结评优。该校李珊老师为本班学生出版作文集《足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夏庄小学总结出作文教学的“六环节模式”:唤醒感知,拓宽思路;自由创作,完成草稿;浏览草稿,二次指导;自主修改,全员参与;精心写“书”,完成“著作”;激励赏识,鼓励评价。该校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爱上习作课的学生由原先的15%提高到90%。学校多次组织快速作文比赛,达标率都在95%以上。
学生的生命被读书点亮。大量读书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使得语文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写作、诵读及各类比赛活动,不仅语文,学生其他学科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也大大增强。黄楼教办的朱彩红老师说:“农村孩子现在胆子变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胆怯,与教师、同学交流明显多了。”自信心的增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埘他们将来适应社会也大有裨益。
郑母初中程云霞老师把读书作为进行思想工作、净化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学生冀斌个性较强,喜欢独来独往,总嫌老师管得严,程老师推荐他读了《历练后的飞翔》《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两本书后,他变得懂事、听话了。他对程老师说:“读了这两本书后,我感到世界变得宽广了。一个人应有宽容之心,而不应自私、任性。”
爱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西苑小学的张恒之同学在他的演讲稿《主题丛书,我成长的摇篮》中这样写道:“《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是我的良师益友,从《为生命喝彩》中,我明白了生命当为和谐、顽强、历练、哲理而绽放;从《真爱无声》中,我明白了母爱父爱虽点点滴滴,但伟大无私;从《做最好的自己》中,我懂得了自己就是上帝,自助者自救,有了自信就成功了一半……”
阅读助力亲情教育。青州市实验小学注重在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过程中进行社会实践,将学生的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将语文教育主题内化成动态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该校教务主任郝金红说,教师在教完《三个儿子》后,给学生布置了“三个一”亲情作业:帮父母干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感谢的话,为父母建一份健康档案。学生在课堂上受到的亲情教育内化为实际行动。
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各校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使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课外、社会和家庭等各个领域延伸。实验小学每年都开展“把春天带到教室里”的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到田野、郊外去,找一找春天的足迹,赏一赏春天的风光,画一画春天的美景,诵一诵春天的诗歌,写一写对春天的感受……实践活动让学生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之中,感受到万物复苏的快乐,从而激起对生活、自然、生命的热爱。
最理想的教育应直击人的心灵,不关注学生生命成长的教育是失职的教育,缺少了大量阅读的语文教学是营养缺乏的教学。随着“语文主题学习”实验在更广层面的推进,我们期待更多的语文教师能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以阅读为基础,丰富学生的精神家园,拓宽学生的生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