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而言,教学中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为基础,吸收国内外各教学理论之精华,逐步树立具有风格特色的教育思想,并以此为指导,结合学科特点、学生实况,确立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地理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逐步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力和能力的过程。
地理新教材在编写上一改传统的“注入式”为“探讨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了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
一、实施“四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讲、读结合
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
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3.图、文结合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图文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文,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4.练、评结合
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并订正答案。这一活动一般是在讲授完一定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或一些自拟的题目来进行的,旨在通过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缺陷。这种练习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练习,但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内容而进行的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进行这种练习的好素材。
二、“四结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關系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讲与读、问与答、图与文、练与评的内容,并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防止出现教师“注入式”讲解、学生“放羊式”练习的局面,力求使课堂教学做到教师精心指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紧密结合。
2.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活动的时间
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用词生动准确,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抓住关键、讲清原理、阐明规律,尽量缩短教师讲解所占用的时间,以便课堂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活动。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实现教师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新教材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给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小栏目的设置为教师转变单向传输的“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只要合理地利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地理新教材在编写上一改传统的“注入式”为“探讨式”,很好地体现了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为了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在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着力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改革和探索,初步改变了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形成了一个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四结合”教学模式。
一、实施“四结合”教学的主要途径
1.讲、读结合
教师的启发引导、归纳总结等指导性的教学活动与学生自学性的阅读活动相结合。新教材内容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以及“读一读”这一栏目的设置为实施这一教学方式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例如,在讲到“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内容时,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及“读一读”栏目中“沧海桑田”的成语故事等内容,然后教师再总结出“地形是不断变化的”这一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是先讲后读,还是先读后讲,可视教学内容的深浅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灵活掌握。对于比较通俗易懂的内容一般可以先读后讲,如上述“地形是变化的”这一内容。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教学内容,如“褶皱和断层”,可先讲后读,即先由教师分析讲解,包括必要的演示,然后再由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有关文字内容及插图,以加深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
2.问、答结合
这是教师们在上课时经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新教材“想一想”这一栏目中设置的问题及一些教师自拟的问题进行课堂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这样可以及时检测和了解教学的效果,以便教师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并且活跃课堂气氛。
3.图、文结合
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任何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都无法代替地图在学习地理中的作用。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图册及课本中的插图,把课文内容与有关的图表有机地结合起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读图、填图、分析图或绘图,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图文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是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上课时,注意利用这些图文,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认真查阅地图、分析地图。将课文中用文字表述的地理知识与地图紧密结合起来,既可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空间分布规律的认识,又可帮助学生掌握有关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
4.练、评结合
教学中先让学生动脑、动手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评分析,并订正答案。这一活动一般是在讲授完一定的教学内容后,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课文中的思考题或一些自拟的题目来进行的,旨在通过练习和讲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弥补缺陷。这种练习活动主要是书面作业练习,但也可以是针对课文某一内容而进行的野外考察或社会调查活动。新教材“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进行这种练习的好素材。
二、“四结合”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關系
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及教材,明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目的要求,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在此基础上设计讲与读、问与答、图与文、练与评的内容,并妥善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在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分析地图及练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以指导或做必要的提示,防止出现教师“注入式”讲解、学生“放羊式”练习的局面,力求使课堂教学做到教师精心指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紧密结合。
2.要合理分配课堂上教师及学生活动的时间
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明扼要、用词生动准确,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着重对知识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抓住关键、讲清原理、阐明规律,尽量缩短教师讲解所占用的时间,以便课堂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进行“探讨式”的学习活动。
3.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实现教师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到引导学生探讨知识的转变,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获得真正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是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新教材以新的内容和新的形式给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生机。“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小栏目的设置为教师转变单向传输的“注入式”教学为师生双向活动的“启发式”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只要合理地利用“四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耳听、眼看、口念、手动、脑想,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地理教学质量就有可能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