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教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bull_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微元素”的催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微型课堂”则是“微元素教育”应用的有效载体,它是形体兼备而规模较小的课。文章具体论述了“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体现的优势,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准确把握“微型课堂”在组织实施时的关键环节,并讲述了如何克服“微型课堂”在教学中产生的误区。
  关键词:微元素;“微型课堂”;微型实验;微型教学
  在化学教学中,面对一个班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若能更多地考虑教学对象即不同层次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教育“微元素”的催化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则能大大提升教学质量。“微型课堂”是微元素教育应用的有效载体,它更能从细微处触动教学对象,满足不同学生的受教育需求,破解初三学生对高强度学习的厌倦,提升教学效果。我们学校的前辈们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微型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效果明显。现结合教学实际,笔者来谈一谈“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充分认识“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的优势
  什么是“微型课堂”?“微型课堂”就是形体兼备而规模较小的课,也称课之“具体而微者”。如果说大课堂是暴风骤雨,那么“微型课堂”就是和风细雨,更加注重受课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启发,从而得到提高。短小精悍是“微型课堂”最大的特点,微型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内容针对性强,教学效果提升明显,在初三学生高强度的学习生活中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适应性,深受学生欢迎,具体表现如下:
  1.微型复习,化学课堂顺利开展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在上课前用几分钟对旧知识进行简单复习,比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前,先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然后要求学生联系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讨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等,这样可以起到以旧带新的作用。“微型课堂”的特点是短小精悍,一般在30分钟左右,选择一个知识点讲透即可。
  2.微型实验,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是化学的魅力所在。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可撼动和不可代替的,它能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微型课堂”中的教学设计应保证每课时中的重点利用微型实验得到突破。微型实验既节约药品,又减少污染,更重要的是在微型课堂中大大体现了它节约时间的优点。如在设计“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的现象”这一教学内容时,我们设计了氯化氢与氨气的混合实验。我们设计用两个棉花球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后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观察试管中的白烟。微型实验虽然微小但现象显示所需时间更少,因而特别适合微型课堂,其同样也能达到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目的。
  3.微型教学,针对基础学生的“口味”
  传统授课方式侧重于“填鸭式”教学,45分钟的大容量教学使很多学生囫囵吞枣、“消化不良”,从而丧失学化学的热情。而“微型课堂”更注重解决实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问题,内容也由“大锅饭”变成了“小锅炒”,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教师针对某项内容把道理说明、讲透,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真实反映,特别适合基础生的胃口。如“氧气的制法”的教学,教师安排上2课时:高锰酸钾制氧气1课时,双氧水制氧气1课时,边讲边实验。这让学生们容易接受,并且也可以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打好坚实的基础。
  4.课堂互动,启发教学效果明显
  相对于传统的授课,“微型课堂”教育模式由原来的“填鸭式”变为“互动式”。教师与学生可以就有关内容开展互动交流、各抒己见、相互补充,让单向教学变为多向交流,在相互启发中,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得到拓展。
  二、准确把握“微型课堂”组织实施中的关键环节
  “微型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实施中,如何使其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还应注意几点。
  1.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发挥微型时间优势
  授课时要依据新授课的时间,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授课时间要体现一个“短”字,一般要控制在半小时以内。教师应在较短时间内,开门见山地从一个切入点、一个角度、一件实例人手,以小见大,揭示主题,达到教育目的。
  2.广泛发动,人人“主角”,鼓励教学主体多元
  在进行“微型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走群众路线,集群众智慧,充分发挥全班学生的聪明才智,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变“一言堂”为“众言堂”,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想法,参与设计并进行探究实验。尽可能地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让更多的学生唱“主角”。
  3.贴近实战,充分备课,把握学生思想脉搏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备课时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可以联系实验或生活,教学时尽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深入浅出的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使理解更加透彻、更加深刻。比如,我们说分子很小,但究竟小到什么程度,学生很难想象,因为我们无法用肉眼来观察。这时如果打个比方,拿—个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一个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有针对性地选题备课,力求选题都是学生所关心的能引起共鸣的内容,避免出现不触及学生思想、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洞讲课。通过课堂让学生真正做到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在探讨解决问题中提高能力。
  4.注重互动,增进交流,活跃化学课堂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嘉宾”,努力营造一种平等交流的良好氛围,打消学生的思想顾虑,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互动。同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和总结,遇到一时难讲清的问题,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激烈思想交锋中明辨事理。
  三、克服“微型课堂”教学中的误区
  “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具有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等诸多优势,但在开展中,难免出现偏差,教师在开展过程中应克服几个方面。
  1.杜绝松漫散乱,力求短小精悍
  与传统教学形式相比,“微型课堂”开展方便,授课内容也更直接。但微型课堂也存在松散、约束性不强的缺点,在开展微型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育主线,在课堂细“微”之处提升价值。
  2.克服以小带全,做好大课结合
  “微型课堂”在化学教学中优势明顯,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的否定。传统大课教学通过教师集中授课的方式,侧重解决理论层面的问题,提升学生宏观的能力;而“微型课堂”则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侧重解决实践层面和操作层面的问题,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两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不可偏废。
  3.避免只讲不评,善于问效提高
  “微型课堂”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时间紧张、难以消化大课大容量的知识点等问题,而且针对性更强,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但在开展过程中,如果教师不善于讲评总结、检查督促、问效追踪,教育提升效果就会打折扣。教师可以让学生整理笔记,理顺学习思路,同时定期进行检查,如小默写,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情况,以此作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微型课堂”的形式。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跨线刚拱桥的主拱圈施工中,一般采用支架现浇施工.施工单位需要使用大量的支架,并且需要制安拱架及模板、等载预压、吊装等施工工序.施工时闻长,效率低下.为了降低施工成本
科学探究是改变学习方式的突破口。本文是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主导体现学生是探究过程的主体这一角度出发,从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问题性、主动性、体验性这些方面,旨在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趋全面,我们不能再墨守成规。于是,多媒体教学成为时尚也是必然。他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数学理论灌输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这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由于新的教育制度推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
摘 要:学生智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想象力,要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就要将小学语文作文教好,这样小学生通过写作可以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基于此,文章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想象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身边的任何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没有对事物的定格描述,所以小学生可以通过自
2009年4月16日—4月18日,我们电子商务专业组举行了为期两天的紧张的综合素质考核,学生普遍认为无论从心理、思想、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都受到了挑战,自感受益匪浅。成绩是理想的
摘 要:在当前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借助启发和探究相结合的基本方式能够对学生探究化學知识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继而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化学教学的基本效能。基于此,启发和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中的大量使用,将会促使师生关系走向和谐,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并最终实现化学综合教学水准的提升。  关键词:“启发—探究”;高中化学;教学模式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
LonWorks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智能建筑领域,可以构造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使得各设备之间可以互相连接、互相通讯,同时通过网关可以连接不同的总线设备,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互操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第二册(上)第106页有这样一道题:△ABC的两个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6,0),边AC、BC所在直线的斜率之积等于-4/9,求顶点C的轨迹方程。根据题意求得方程为x^2/36+y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大多以幼儿探索创作为主,幼儿在创作中展现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创作出自己心中的“艺术美”,那如何使美术教育活动更趋于生活化,回归到生活中呢?我认为还是要从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