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语言要充满诗意和智慧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nby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用好教学语言
  [编者按]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媒介。教学语言对教学氛围的创设、知识的传递、学生智力的启迪、师生情感交流的诱发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不重视,随意性大、启发性差、准确性不强、条理性不够。特别是一些理科教师,认为学科的性质使然,抽象的知识难以讲生动,只要讲清楚就行了,所以讲课语言干瘪、语调平淡、语气生硬。有的教师则过多地依赖教学媒体的优势,忽略了语言的作用。教师的语言问题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如何运用教学语言值得研究。
  
  教师是吃开口饭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有特定的对象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优秀教师的语言,犹如一股清泉,可以叩开学生的心灵之门;犹如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学生的智慧之门。长期以来,常为一些教学活动因教师语言不过关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而扼腕。这几年经常聆听名师讲课,不仅为其精湛的教学设计所折服,更加赞叹课堂上那如珠妙语。所以我想,作为一名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的语言要诗意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长相思》,整堂课上,王老师没有琐碎的诗词讲解,没有干瘪的内容概括,没有无情的逻辑演绎,而是用诗一样唯美的教学语言——煽情的话语、深情的引读,把学生带进了诗情画意的世界。学生感受着那荡气回肠的美读、直面心灵的想象、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当王老师借助背景音乐,用他那磁性、激情而内敛的声音,准确而诗化的语言将学生引进词的境界、走进作者的生活时,激起的是学生无限的想象、身心投入的体验、情思勃发的智慧。在这感性的、诗一样的语文课堂里,学生用言语和文字释放着“故园”两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然而“聒碎乡心梦不成”,一个令人心碎的“碎”字将学生拉回了词中的现实:军旅中的帐篷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样的对比,更使学生感到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备感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进而沉浸于氤氲的情意之中,这情意,是乡情、是亲情、更是诗情。
  其次,教师的语言要智慧化。教师应该是智者,须用智慧的语言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用教学机智与语言调控艺术处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孙双金老师在上《我的战友邱少云》时,充分鼓励学生提出尚不理解的问题。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与众不同:“课文写满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报仇’,其他人是怎么知道邱少云牺牲的呢?”听课的教师把目光投向孙老师,想看看他怎么处理。只见孙老师不慌不忙地说:“你太有水平了,提的问题是我没有想到的,我也答不出。能回答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可以做他的老师。”这时课堂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起来,答案各式各样,但是都不能很好地解释这一问题。孙老师说话了:“既然找不到合适的解释,那么你们不妨写封信给编辑老师,请他们答复。”在处理这一问题时,孙老师用民主的态度、机智的语言,巧妙地引发学生讨论,艺术地处理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
  教师语言的应用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应当显得曼妙、细腻、唯美、豪迈;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应当体现深邃、睿智、豁达、仁爱;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应当充满情趣、意境、哲理、魅力。(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石阳小学)■
其他文献
当共和国60华诞来临之际,蓦然回首,我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整整25年了。作为一个自学者,我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规模跻身全国前10名、跃居华东地区第2名的跨越式发展而振奋,同时也为自己在1986年有幸成为全省第一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而自豪。  跟许多“老三届”人一样,在那个非常的年代,我将求学的宝贵年华“贡献”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里。恢复高考
一个庞大的群体像流水一样融进了城市的各个角落,这就是数以亿计的外来民工子女。城市的生活让他们对未来产生了无限美好的遐想。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徐玲不仅将眼光注视到了这一个群体,而且拿出了近20万字的长篇新作《流动的花朵》。无论是篇幅,还是包含的思想内涵,让我们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时代气息。书中主人公王弟和姐姐王花随打工的父母一起来到美丽的江南城市,和所有外来民工家庭一样,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灾难一个接一个向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同课异构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可能性,并在切磋、比较、鉴别中探寻更具普遍价值与意义的教育教学思想与规律;同时,在此基础上不囿于常规,努力开拓更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化的、多样化的教育教学生活。简而言之,就是在求同存异中提升教学的智慧与艺术,追寻理想课堂。    求同:教学目标的多元与统一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有机融合的过程。教无定法,但
一、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8个同学举行一次玩投沙包比赛,站成一排,一排中间放一个小塑料桶。每人分别往桶里投沙包三次,投中次数多者算赢。站在离桶远些的同学提出异议,这样站队投沙包比赛不公平。提出问题:“怎样站队才公平?”    二、引发猜想    学生提出各种猜想,教师抓住“围成一个圈(圆形)就公平”这一猜想,引导学生讨论这一猜想的实质:每个同学投沙包到小塑料桶的距离都相等。    三、验证
一 、情境导入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摩天轮、圆形花坛、圆形喷水池等含有圆形的图片,提问:“这些图片中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片里都有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导入新课:“圆能给我们带来美感,因而有人说圆是最美的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种由曲线围成的图形——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圆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在学生回答诸如太阳这样的球体时,用课件演示“将球从中切开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患儿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 VGFR1、VGFR2 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2014年 12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本院收治的48例血管瘤患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