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共和国60华诞来临之际,蓦然回首,我省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已经整整25年了。作为一个自学者,我为全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历规模跻身全国前10名、跃居华东地区第2名的跨越式发展而振奋,同时也为自己在1986年有幸成为全省第一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而自豪。
跟许多“老三届”人一样,在那个非常的年代,我将求学的宝贵年华“贡献”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里。恢复高考后,我已步入中年,但我心中依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过一次“大学瘾”。尽管我对大学校园很神往,可我很清楚,大学校园已经永远与我无缘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学圆高等学历之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高等教育和学历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开放性、灵活性、学考分离性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发展之路。
1984年3月,我省首次开展高教自学考试,当时仅开考会计、马列专业基础理论两个专业。我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报名参加马列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哲学、中国革命史、逻辑学三门科目的考试,领到了编号为“南西马840481”的准考证,成为全厂唯一的自考参加者。
自学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是最难的。尤其是中年人,在没有老师的释疑解惑、没有人监督的环境下,要长久坚持学习,需要的不仅是自觉,更重要的是毅力。我将鲁迅先生所说的“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作为座右铭,投入到了艰难的自学中。我把课本和辅导材料装在随身的包里,以便利用乘车上下班、工间休息、购物排队等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清晨,我用概念和定理在脑海中书写永恒的记忆;静夜,我精读教材,冥思的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人一旦进入这样的意境,心胸豁然开阔,思维异常敏捷,浩瀚卷帙中深奥的哲理、精辟的定律、飞扬的文采,一一为我领略、融会。
依稀记得1984年5月5日上午8时,我来到了设在南昌十九中的考点。走进学校,到处是陌生的考生兼同学,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有少数年过五旬的老者和稚气未脱的小青年。据说,当时的南昌县县委书记也是第一批自考生中的一员,这在当时成为轰动全省的新闻。踏进考场,心就打怵,翻开试卷,满目似曾相识而又艰涩的哲学试题,执笔的手微微发抖。一场考试下来,头昏脑胀的。但凭着中年人理解力强这一优势,加上准备充分,对于这类理论方面的试题我还是有信心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参加自考,我就获得了三门单科合格证。当年11月开考的写作和文学概论,因是自己的强项,结果毫无悬念一次性获得单科合格证。
自考一年就通过了五门考试,同事们对我钦佩不已,纷纷向我取经,第二年就有十几人加入到了自考队伍。那时,我们的厂长也很开明,制定了自学成才奖励办法,我自信自己能第一个得到这项奖励并调整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考试却让我遭遇了一次“滑铁卢”。1985年上半年我参加了三门科目的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的《中国近代史》却只考了54分。从此,我再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每门课的教材都要精读三遍,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常常抄写得臂酸、指痛、眼发干。我还把全书的内容提纲整理出来,以便及时进行复习,每天都保持“应考状态”。此后,我的考试成绩稳步提高,每门都保持在70分以上,重考的《中国近代史》得了72分,而最后考的《法学概论》拿到了87分的好成绩。
1986年6月,我达到了两年内12门科目考试全部合格的目标,跻身于全省首批高教自学考试毕业生之列。这年的9月27日,我参加了在省军区礼堂召开的江西省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典礼,随后又来到主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参加庆祝活动。手捧着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联合签署、编号为740号的《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我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为了这个梦,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我无怨无悔。同时,我又鼓励自己: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壮丽的画,自学便是五彩的画笔;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自强便是奔腾的激流。我要在不断自学中继续升华,在升华中不断自强。
有了一定的学历之后,我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涉猎杂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创作。20多年来,我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先后成为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联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如今,我已是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和重点作者,先后20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1989年,我还获得了南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新中国成立40周年优秀文艺奖。
在担任厂报主编工作后,我又自学了编辑专业和电脑操作方面的知识。后被集团公司看中,我又走上了主编集团报的岗位。想想不少同龄人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自己的进步与其说是一种幸运,毋宁说是自强的结果。不久,我就要退出工作岗位了,但退休对我来说不过是一次转岗,因为我已经与中国原创文学网签约了,网络文学又可让我大显身手。
自学考试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千千万万有志于成才的人。考生们之所以钟情于自学考试,不是因为这里的学分好混,文凭好拿,而是看好自学考试的质量、信誉,看好自学考试文凭为世界23个国家所承认的含金量。2006年江西竟有134名研究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有5000多名普通本科学历者报考自考第二本科专业考试。
自考者们知道,通过自学考试,自己不仅可以拿到文凭,还可以得到真才实学,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不愿多花点钱去轻而易举地得到一纸廉价的文凭,而甘愿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在自学考试这条路上艰难跋涉。我就是见证者之一。◆(作者地址:南昌市何坊东路22号电信宿舍)
跟许多“老三届”人一样,在那个非常的年代,我将求学的宝贵年华“贡献”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和“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的蹉跎岁月里。恢复高考后,我已步入中年,但我心中依然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过一次“大学瘾”。尽管我对大学校园很神往,可我很清楚,大学校园已经永远与我无缘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学圆高等学历之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一种以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新型高等教育和学历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开放性、灵活性、学考分离性的特点,体现出了中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发展之路。
1984年3月,我省首次开展高教自学考试,当时仅开考会计、马列专业基础理论两个专业。我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报名参加马列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哲学、中国革命史、逻辑学三门科目的考试,领到了编号为“南西马840481”的准考证,成为全厂唯一的自考参加者。
自学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是最难的。尤其是中年人,在没有老师的释疑解惑、没有人监督的环境下,要长久坚持学习,需要的不仅是自觉,更重要的是毅力。我将鲁迅先生所说的“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学习上”作为座右铭,投入到了艰难的自学中。我把课本和辅导材料装在随身的包里,以便利用乘车上下班、工间休息、购物排队等空闲时间进行学习。清晨,我用概念和定理在脑海中书写永恒的记忆;静夜,我精读教材,冥思的小舟载着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人一旦进入这样的意境,心胸豁然开阔,思维异常敏捷,浩瀚卷帙中深奥的哲理、精辟的定律、飞扬的文采,一一为我领略、融会。
依稀记得1984年5月5日上午8时,我来到了设在南昌十九中的考点。走进学校,到处是陌生的考生兼同学,大多数是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也有少数年过五旬的老者和稚气未脱的小青年。据说,当时的南昌县县委书记也是第一批自考生中的一员,这在当时成为轰动全省的新闻。踏进考场,心就打怵,翻开试卷,满目似曾相识而又艰涩的哲学试题,执笔的手微微发抖。一场考试下来,头昏脑胀的。但凭着中年人理解力强这一优势,加上准备充分,对于这类理论方面的试题我还是有信心的。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次参加自考,我就获得了三门单科合格证。当年11月开考的写作和文学概论,因是自己的强项,结果毫无悬念一次性获得单科合格证。
自考一年就通过了五门考试,同事们对我钦佩不已,纷纷向我取经,第二年就有十几人加入到了自考队伍。那时,我们的厂长也很开明,制定了自学成才奖励办法,我自信自己能第一个得到这项奖励并调整到理想的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的考试却让我遭遇了一次“滑铁卢”。1985年上半年我参加了三门科目的考试,自以为考得不错的《中国近代史》却只考了54分。从此,我再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了,每门课的教材都要精读三遍,并认真做好学习笔记,常常抄写得臂酸、指痛、眼发干。我还把全书的内容提纲整理出来,以便及时进行复习,每天都保持“应考状态”。此后,我的考试成绩稳步提高,每门都保持在70分以上,重考的《中国近代史》得了72分,而最后考的《法学概论》拿到了87分的好成绩。
1986年6月,我达到了两年内12门科目考试全部合格的目标,跻身于全省首批高教自学考试毕业生之列。这年的9月27日,我参加了在省军区礼堂召开的江西省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典礼,随后又来到主考学校——江西师范大学,参加庆祝活动。手捧着江西师范大学和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联合签署、编号为740号的《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我圆了自己的大学梦。为了这个梦,我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我无怨无悔。同时,我又鼓励自己:如果说,人生是一幅壮丽的画,自学便是五彩的画笔;如果说,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自强便是奔腾的激流。我要在不断自学中继续升华,在升华中不断自强。
有了一定的学历之后,我的写作能力日益提高,涉猎杂文、散文、小说、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创作。20多年来,我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200余万字,先后成为南昌市作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杂文学会会员、中国建设文联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如今,我已是多家报刊的特约撰稿人和重点作者,先后20多次获得各种文学奖项,1989年,我还获得了南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新中国成立40周年优秀文艺奖。
在担任厂报主编工作后,我又自学了编辑专业和电脑操作方面的知识。后被集团公司看中,我又走上了主编集团报的岗位。想想不少同龄人下岗的下岗,内退的内退,自己的进步与其说是一种幸运,毋宁说是自强的结果。不久,我就要退出工作岗位了,但退休对我来说不过是一次转岗,因为我已经与中国原创文学网签约了,网络文学又可让我大显身手。
自学考试像一块磁石,吸引着千千万万有志于成才的人。考生们之所以钟情于自学考试,不是因为这里的学分好混,文凭好拿,而是看好自学考试的质量、信誉,看好自学考试文凭为世界23个国家所承认的含金量。2006年江西竟有134名研究生报考自学考试本科,有5000多名普通本科学历者报考自考第二本科专业考试。
自考者们知道,通过自学考试,自己不仅可以拿到文凭,还可以得到真才实学,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不愿多花点钱去轻而易举地得到一纸廉价的文凭,而甘愿三年五年,甚至十年八年在自学考试这条路上艰难跋涉。我就是见证者之一。◆(作者地址:南昌市何坊东路22号电信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