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根据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 口语交际 培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根据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口才”已列为运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才观认为,没有口才便不是完美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中学高中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训练。
一、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交谈
我国由于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方言迥异,推广普通话就有一些难度。学生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和方言的影响,已经养成了说家乡话习惯,说起普通话来不标准、不流畅,最后甚至羞于说普通话、不说普通话……,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文中有一个词“死掉”,向一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死掉呢?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开口就把“死”字读成Shi,全班同学被逗的大笑。这位学生经这么一折腾,不管怎么鼓励,再也不开口了。久而久之在教学中就形成了“小学生抢着开口,初中生勉强开口,高中生死不开口”的普遍现象。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使用普通话,让学生大胆说话,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养成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说话,都有话可说,说话的内容包括生活的全部。大家都是使用普通话,你一个两个不说普通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大家都使用普通话的环境。
二、听说训练要加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说话能力,加强听说训练,其作用不仅在于说话本身,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锻炼,感情得到陶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读写的能力相应的也跟着提高了。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听说训练呢?
(一)、灵活训练形式和扩大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很多: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可以是定时的,可以是不定时的;可以指定说话者,也可以随便发言;可以确定主题,也可以随意漫谈……,采用什么形式依内容而定。在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很好的训练内容,从中可以挖掘好的材料提高听说能力。如《庄暴见孟子》中刚柔相济的外交雄辩;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概括的语言和严密的思路;《琐忆》中鲁迅先生机智幽默的言辞等。另外增加一些课外的好材料,如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话等等。
(二)、确定目标与实际指导。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每次训练都得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训练结束后都得有具体的纪录和定量的分析。没有目标或缺乏理论指导的训练是很难奏效的,听说训练,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确立说话要“清晰、连贯、得体”的目标。教师加以指导,逐步完成。一些特殊的课文确定特殊的目标,比如我在教读《荷塘月色》、《风景谈》时确定朗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朗读,在比较中进行纠正,再分段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朗读,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裨益。确定目标后,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如果单纯学习书本理论或别人的经验,是不能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的,而没有理性指导的信手拈来的说话,只能是永远的“零碎地说、朴随地说、不完整地说”。
三、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交流,掌握交谈的方法。设置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发现,从而一吐为快,逗引其发言之欲。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熟悉,贴近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说起话来就会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材都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领会交谈的技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文,我在教学中首先就渲染了一种缅怀革命导师的氛围,让整个课堂上表现肃穆庄严的神情,感受到这篇悼词不仅仅是对葬仪参加者说的,而且是向全世界发表了伟大的马克思一生的崇高人格和主要的革命活动,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赞扬,领会了早葬礼上的说话奥妙。课后布置了一个情境设置交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参加亲朋的婚礼,争取能在婚礼上讲一次话或者认真听别人的讲话,体会讲话者在特定的场合的讲话内容,从而掌握一定的讲话技巧和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创设情景是触发一切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音乐渲染、图像再现等都是学生发表感受的途径,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情景。比如我教学《项链》一文时,当学生为玛蒂尔德惋惜时,可假设虚拟如下的两个情景:(1)倘若玛蒂尔德没有丢项链;(2)赔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就说明丢失的项链是假的。学生思考后分别用语言表述可能出现的情节。这样就让学生在情景设置的文理中,充分的调动思想,说出自己的话,从而完成叶圣陶在《听说训练》中推崇的“演述”的说话形式。他说“所谓演述,与普通的讲和答两样,要有组织,有条理;发于真知真情,而不是盲从了教科书或教师机械地讲述一遍”,因为“机械地讲述不关于内容,就是联系也没有什么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不是语文课某周某课的任务,也不是语文一科的任务。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 口语交际 培养
语文学科的核心是语言,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而且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根据职业高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和实际工作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职业高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口才”已列为运用、聘用人才的重要条件。现代人才观认为,没有口才便不是完美的人才。因此,笔者认为在职业中学高中教学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训练。
一、要求学生用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交谈
我国由于地域宽广,民族众多,方言迥异,推广普通话就有一些难度。学生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和方言的影响,已经养成了说家乡话习惯,说起普通话来不标准、不流畅,最后甚至羞于说普通话、不说普通话……,笔者在语文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件事。在教学《记念刘和珍君》时,文中有一个词“死掉”,向一学生提问:作者为什么说死掉呢?回答问题的学生一开口就把“死”字读成Shi,全班同学被逗的大笑。这位学生经这么一折腾,不管怎么鼓励,再也不开口了。久而久之在教学中就形成了“小学生抢着开口,初中生勉强开口,高中生死不开口”的普遍现象。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使用普通话,让学生大胆说话,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和场所,使他们养成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说话,都有话可说,说话的内容包括生活的全部。大家都是使用普通话,你一个两个不说普通话就显得“鹤立鸡群”了,这样就营造了一种大家都使用普通话的环境。
二、听说训练要加强,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说话能力,加强听说训练,其作用不仅在于说话本身,重要的是让学生的思想得到锻炼,感情得到陶冶,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这样读写的能力相应的也跟着提高了。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加强听说训练呢?
(一)、灵活训练形式和扩大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很多:可以是有准备的,也可以是即兴的;可以是定时的,可以是不定时的;可以指定说话者,也可以随便发言;可以确定主题,也可以随意漫谈……,采用什么形式依内容而定。在语文教材中就有很多很好的训练内容,从中可以挖掘好的材料提高听说能力。如《庄暴见孟子》中刚柔相济的外交雄辩;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度概括的语言和严密的思路;《琐忆》中鲁迅先生机智幽默的言辞等。另外增加一些课外的好材料,如报纸、杂志中的好文章,文学名著中的人物对话等等。
(二)、确定目标与实际指导。不管采用哪种形式,每次训练都得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训练结束后都得有具体的纪录和定量的分析。没有目标或缺乏理论指导的训练是很难奏效的,听说训练,也是如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确立说话要“清晰、连贯、得体”的目标。教师加以指导,逐步完成。一些特殊的课文确定特殊的目标,比如我在教读《荷塘月色》、《风景谈》时确定朗读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学录音带,让学生听录音,然后自己朗读,在比较中进行纠正,再分段朗读对学生的朗读水平进行检测。通过朗读,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裨益。确定目标后,教师的指导很重要。如果单纯学习书本理论或别人的经验,是不能有效的提高听说能力的,而没有理性指导的信手拈来的说话,只能是永远的“零碎地说、朴随地说、不完整地说”。
三、设置情境,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职业高中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交流,掌握交谈的方法。设置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发现,从而一吐为快,逗引其发言之欲。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很熟悉,贴近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说起话来就会畅所欲言,滔滔不绝。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材都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领会交谈的技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文,我在教学中首先就渲染了一种缅怀革命导师的氛围,让整个课堂上表现肃穆庄严的神情,感受到这篇悼词不仅仅是对葬仪参加者说的,而且是向全世界发表了伟大的马克思一生的崇高人格和主要的革命活动,表达了对马克思的悼念和赞扬,领会了早葬礼上的说话奥妙。课后布置了一个情境设置交谈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参加亲朋的婚礼,争取能在婚礼上讲一次话或者认真听别人的讲话,体会讲话者在特定的场合的讲话内容,从而掌握一定的讲话技巧和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贵有心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创设情景是触发一切创新灵感的有效手段。生活展示、实物演示,表演体会,音乐渲染、图像再现等都是学生发表感受的途径,让学生用语言表述情景。比如我教学《项链》一文时,当学生为玛蒂尔德惋惜时,可假设虚拟如下的两个情景:(1)倘若玛蒂尔德没有丢项链;(2)赔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就说明丢失的项链是假的。学生思考后分别用语言表述可能出现的情节。这样就让学生在情景设置的文理中,充分的调动思想,说出自己的话,从而完成叶圣陶在《听说训练》中推崇的“演述”的说话形式。他说“所谓演述,与普通的讲和答两样,要有组织,有条理;发于真知真情,而不是盲从了教科书或教师机械地讲述一遍”,因为“机械地讲述不关于内容,就是联系也没有什么效果”。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不是语文课某周某课的任务,也不是语文一科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