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可尝试以下方法:
一、 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那么知识的传播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立即就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思维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展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二、增加课堂的开放性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开放,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进行大胆的猜测与验证。
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能些参数;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三、关注学习中的疑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處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电工基础的重要保证。
四、处理好“引”与“探”的关系
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
五、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每次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
笔者认为,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可尝试以下方法:
一、 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那么知识的传播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立即就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思维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展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二、增加课堂的开放性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开放,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进行大胆的猜测与验证。
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能些参数;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三、关注学习中的疑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處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电工基础的重要保证。
四、处理好“引”与“探”的关系
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
五、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每次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