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oucun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课堂教学形式。
  笔者认为,在《电工基础》课教学中探究性教学可尝试以下方法:
  
  一、 创设自主探究情境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达到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那么知识的传播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为此,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
  在“并联谐振电路”的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向学生提出问题的:“准备实验电感线圈与电容器并联电路与一个小灯泡串联,接在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源上,并保持电源电压不变,当电源频率逐渐由小调大,小灯泡慢慢由亮变暗;当达到某一频率时,小灯泡最暗,当频率继续增加时,小灯泡又慢慢由暗变亮,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学生对这个现象会与串联谐振电路进行类比,立即就进入了一个很有吸引力的探究氛围中,思维一下被调动了起来。当然,有时问题也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来。创设问题情景时要注意的问题是:首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其次课前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便于学生展开思路;再次是问题要明确具体,不能模糊不清。
  
  二、增加课堂的开放性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思路开阔,思维火花闪现了,这时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又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开放,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那就是要变先讲后练为先尝试再点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进行大胆的猜测与验证。
  例如,《电工基础》中的“串联谐振电路”,该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是电子专业课中的基础电路,是很多谐振等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际生活也密切相关。若按照传统的教学,这一部分内容的常规教法是:先介绍什么是串联谐振,然后讲述它的特点,再介绍谐振电路的应用和通频带。只要学生了解了特点,会用公式计算,就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探究式课堂教学则不然,其教学重点是放在探索前人思索的过程:对“谐振”的了解,什么是谐振电路;一旦电路谐振了会形成哪些特点;在实用电路中要讨论哪能些参数;用什么参数衡量电路,如何选择该参数;该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去领悟和尝试前人的思维过程,从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思维技巧,使学习能力得到开发和提高。
  
  三、关注学习中的疑问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疑问,即使是无疑也要寻疑,给自己提出问题。宋朝思想家张载说:“于不疑處读书,定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就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喜悦。”激发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是学好电工基础的重要保证。
  
  四、处理好“引”与“探”的关系
  
  教师要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自由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要适当点拨,当学生在思维的转折处,或知识的重、难点处经过自身的努力,还感到无法解决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给学生某种启发性启示。点拨的关键是要符合学生的需要,使学生能顺利进行探究。例如,在“串联谐振电路”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总结阻抗最小时,根据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不但知道利用电感感抗等于电容容抗来判断电路是否谐振,而且还知道也可以用电感、电容上的电压和总电压的关系来确定电路状态。
  五、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这一步骤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核心,是学生思维最艰难的阶段,但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阶段。学生需要对大脑里存储的信息进行提取、加工、选择、组合,通过大量的思维活动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整个系统知识,也不可能每次采用的方法都是科学的。为此,学生们在课堂探究结束后,必须反思自己学习的行为所获取的知识,在每节课结束后,都要问一问最成功的探究方法是什么?通过反思,把思维过程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找到科学的探究方法,提高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医药高级技工学校)
其他文献
《机械制图》是机械专业中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重要基础课之一。笔者从事职教工作二十多年,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现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的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着眼点应由学点技术转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想实现这一转变,必须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德育课教师处在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沿阵地,应教育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德育的渗透,这样教师、学生、教学才能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才能真正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势在必行  1.教育的根本任务
进入21世纪,职业教育迎来了自身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各职业学校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中职学校基础课程的语文,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因此,笔者就语文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谈一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针对中职生大多语文基础较差的特点,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设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控制好难易程度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为了达到培养的目标,就应该突出实践技能教学,让理论教学为实践技能教学服务,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一、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1.学生素质偏低  大量较优秀的初中毕业生都进入普通高中就读,致使职业学校所招学生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理解接受能力,特别是
摘要:编程类课程是计算机系学生普遍感觉较难的学科,课堂气氛往往显得比较沉闷,令学生感觉枯燥无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提出“五环节教学法”,将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  关键词:C语言 五环节教学法    在各中专职业技术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项目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时,笔者所在学校也组织教师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且鼓励教师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手段
角色是社会学研究中引入的戏剧术语,用以表示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社会学将这种具有一定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人所应有的行为模式称为社会角色。综观当前正在发生的重要而深刻变革的教师角色内涵,其中贯穿着学校、社会、学生和自我等综合因素。对教师角色的正确认识与诠释将引发教师对于教师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的更进一步思考,也将有助于教师享受到教育工作的幸福感。钳工实习教师在学校教育中与专业课
“商品学”课程是物流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基础课和实训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的作用。要开展好这门课的课堂理论教学,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使商品学的教学更加贴近物流的实际工作,真正让商品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相脱节,理论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实践训练在实习基地完成,沿袭的方法是先理论后实践。这种方式的弊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地位。但高职教育处于正在发展的转轨时期,在职业教育中的龙头地位不能得到正常发挥,缺乏在高等教育中影响力。职业院校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因而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职业院校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授课,还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参与课程改革,并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思想教育等,这就赋予了职业院校教师更多的职责。可以说,提高
要对通用职业素质训练课程的情况进行总结和概述,参与第一期试验学校的教师们无疑最有发言权。《职业》邀请了两所参加试验学校的三位老师,一起谈谈操作这个课程项目的心得体
老板都会喜欢工作积极主动的员工。这样的员工意味着他有着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能很好地完成职责范围之内的事情?同时还具有很强的补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