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能从多方面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进行多边互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尊重,既充满温情和有爱,又充满互助和竞争。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是就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我近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深感其乐无穷。
一、组内合作,其乐融融
七年级时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教改实验班,任课教师组成一个团队,从七年级到高三采用六年一贯制模式。各科老师跟班走,直到高三。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是这个团队的共识。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狠下功夫,我们把各科老师也分到组内,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作为起始年级,对于学生养成性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任课教师到小组,极大地促进了各小组的建设。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在历经了近一个学期的融合与调整,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特点,各学科组、帮扶组、活动组配置基本均衡,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二、课堂教学,推陈出新
传统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并不轻松,而且学生是被动承压。高效课堂就是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导学案的形成是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伴而生的。我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学科组长检查自学进度、效果。然后,围绕困惑各帮扶组在组内进行讨论、结对帮扶。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检查展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最后,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帮扶对子进行清查。这种模式在一开始各任课老师就达成了一致:各学科均采用这种模式,待学习习惯养成后再求思变。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良好。
三、班级文化、和谐温馨
在小组合作建设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在教室内,我注意到各项工作都做了明确分工,教室内外从卫生到宣传栏,从粉笔到门窗,从值日安排到周末活动,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和针对性的制度。从初期的净化,到有意识地绿化,再到想方设法地美化,这一切我一直在默默观察,默默感受。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个大问题,一开始我不大敢放手,后来试着让重大问题公开讨论、辩论,我也参与其中,但绝不刻意引导,尊重大家的意见。哪怕有瑕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只有不怕出问题,才能有机会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我亲身参与最多的应该是各类班级活动了,如远足、运动会、艺术周等大型活动,还有每周都有的主题活动、辩论会、演讲等,只要有时间我准参与,而且同时邀请相关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哪怕是一言不发,我也乐在其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融洽。现在的班级文化时有惊喜,创新不断。五年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精神饱满,健康快乐,任课老师心情舒畅,信心十足。
四、合作意识、影响深远
在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们的成长让我十分欣慰,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合作意识是一种团队精神,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作为学生,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将来踏入社会,团队精神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让人受益终身。正是团队精神让我们学会了包容、谅解;学会了在危险的时刻首先顾忌他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忍让。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我本人也感到受益匪浅。目前,班级已经进入高三的学习,师生状态良好,团结协作,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高考的挑战。
在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个方向,但具体操作可能并不简单。真正投入精力,放手去做了,居然有水到渠成之感。直到现在,在每一次的阶段交流会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这个过程是那么充实、自然、而且前景广阔。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同欢乐!
[关键词]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合作学习是就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我近几年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深感其乐无穷。
一、组内合作,其乐融融
七年级时我们学校组织了一个教改实验班,任课教师组成一个团队,从七年级到高三采用六年一贯制模式。各科老师跟班走,直到高三。实行分组合作学习是这个团队的共识。首先在小组合作学习上狠下功夫,我们把各科老师也分到组内,与小组同学共同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与方法。作为起始年级,对于学生养成性的培养需要一段时间,任课教师到小组,极大地促进了各小组的建设。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的健康成长,需要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的帮助、提携、合作、促进。小组的点滴进步,意味着小组成员每个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荣誉。在历经了近一个学期的融合与调整,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的特点,各学科组、帮扶组、活动组配置基本均衡,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学习气氛浓厚。
二、课堂教学,推陈出新
传统课堂对于教师而言并不轻松,而且学生是被动承压。高效课堂就是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的课堂我做主,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学习的过程才充满生命的律动,因律动而感动,又因情感的介入而生动和灵动。导学案的形成是与小组合作学习相伴而生的。我在使用导学案的时候,首先,让学生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学科组长检查自学进度、效果。然后,围绕困惑各帮扶组在组内进行讨论、结对帮扶。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组织下,“展示”学习成果,谓之“小展示”;教师检查展示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第四步,教师根据小展示暴露出来的近共性问题,组织全班“大展示”。最后,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教师利用帮扶对子进行清查。这种模式在一开始各任课老师就达成了一致:各学科均采用这种模式,待学习习惯养成后再求思变。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课堂气氛热烈、学习兴趣浓厚、学生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良好。
三、班级文化、和谐温馨
在小组合作建设过程中,我开始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建设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在教室内,我注意到各项工作都做了明确分工,教室内外从卫生到宣传栏,从粉笔到门窗,从值日安排到周末活动,都有了明确的责任人和针对性的制度。从初期的净化,到有意识地绿化,再到想方设法地美化,这一切我一直在默默观察,默默感受。班级制度的建设是个大问题,一开始我不大敢放手,后来试着让重大问题公开讨论、辩论,我也参与其中,但绝不刻意引导,尊重大家的意见。哪怕有瑕疵,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改正。只有不怕出问题,才能有机会在改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成长、不断完善。我亲身参与最多的应该是各类班级活动了,如远足、运动会、艺术周等大型活动,还有每周都有的主题活动、辩论会、演讲等,只要有时间我准参与,而且同时邀请相关任课老师共同参与。哪怕是一言不发,我也乐在其中。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在不知不觉中更加融洽。现在的班级文化时有惊喜,创新不断。五年了,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精神饱满,健康快乐,任课老师心情舒畅,信心十足。
四、合作意识、影响深远
在这几年的探索与实践中,学生们的成长让我十分欣慰,这不仅体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每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合作意识是一种团队精神,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作为学生,合作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将来踏入社会,团队精神是一个人的优秀品质,让人受益终身。正是团队精神让我们学会了包容、谅解;学会了在危险的时刻首先顾忌他人;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忍让。团队合作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过程,我本人也感到受益匪浅。目前,班级已经进入高三的学习,师生状态良好,团结协作,正以饱满的热情迎接高考的挑战。
在过程中寻找到快乐,在感悟中得到升华。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我认为合作学习是个方向,但具体操作可能并不简单。真正投入精力,放手去做了,居然有水到渠成之感。直到现在,在每一次的阶段交流会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这个过程是那么充实、自然、而且前景广阔。小组合作学习,我们同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