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下一代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可见青少年校外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承载着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一、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等,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通过向青少年进行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的启迪与训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到课余时间,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师资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我们很明确地看到,学校教育所固有的局限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班级授课制,学生齐步走;二是固定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三是以考试作为评价手段,重视答案的唯一性;四是具有较强的选拔淘汰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诸多优势:一是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二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系列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四是没有固定的课程教学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等等。正是由于其诸多特点,因而,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为了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另一对翅膀。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现在孩子一年中有200多天的时间在学校,这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培养孩子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长的良好愿望很难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借助社会力量来教育子女已成为家长的强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的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看,当前校外教育发展空间日益扩大。一方面,全年双休日和节日有115天,暑假有45天,寒假有28天,共计休假188天,也就是说中小学生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度过;另一方面,相对规范、统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校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同时由于当今升学、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家长也希望通过校外教育增强子女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校外教育受到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界和社会上普遍对校外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将校外教育单纯定义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或是补充。这使得一些教育机构把校外教育学校化,热衷于针对应试教育开办数学、英语等课业辅导班,让学生“望而生畏”;另一些教育机构则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低层次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培训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陷入了职业教育的迷途。
2.场地经费制约突出。
由于投入上的不足,普遍存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等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条件相对较好的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数校外教育机构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有的连基本工资开销都不够,更谈不上添置设备设施,有的迫于“生计”将部分场地出租弥补资金缺口,有的则片面追求开办高回报的培训课程。
3.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多数都是聘请在职老师兼职,还有的校外教育机构招收非师范毕业生进行教学,基本上只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即可从事教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
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地举办广大青少年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青少年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2.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通过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活动,拓宽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而校外教育则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潜能开发、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是确立服务学生的宗旨,把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校外教育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让那些有特长、有潜能的青少年在这里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是在开设的专业或科目上,尽量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保持一致。第三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从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拔高和拓展,确保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一、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1.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由于其教育目标明确,富有计划性,在社会教育系统中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上。校外教育通过向青少年学生进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导,对无序的社会影响进行合理的整合和科学的选择、过滤、强化、控制等,并渗透到知识技能、文化娱乐、生活情趣等各个领域,通过向青少年进行课堂以外的知识和技能的启迪与训练,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化解到课余时间,贯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组成的群体活动中,为广大青少年学生提供一个逐步社会化的实践场所。
2.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教育任务、教育内容、教育师资上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我们很明确地看到,学校教育所固有的局限性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是班级授课制,学生齐步走;二是固定课程教学和教学计划;三是以考试作为评价手段,重视答案的唯一性;四是具有较强的选拔淘汰功能。另一方面,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的诸多优势:一是注重兴趣的培养,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二是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育公平。三是以活动为载体,寓教育于系列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益。四是没有固定的课程教学和一成不变的教学计划,等等。正是由于其诸多特点,因而,青少年校外教育成为了青少年儿童成长的另一对翅膀。
3.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校外教育
现在孩子一年中有200多天的时间在学校,这给实施家庭教育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在学校以外的环境中培养孩子是家长特别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家长的良好愿望很难通过家庭教育来实现,借助社会力量来教育子女已成为家长的强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能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使家庭的教育计划得以满足和科学实现,从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二、当前校外教育的基本现状和问题
从总体看,当前校外教育发展空间日益扩大。一方面,全年双休日和节日有115天,暑假有45天,寒假有28天,共计休假188天,也就是说中小学生一年中有一半时间是在校外度过;另一方面,相对规范、统一的学校教育很难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校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同时由于当今升学、就业形势的巨大压力,家长也希望通过校外教育增强子女在未来社会中的生存与竞争能力,校外教育受到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正日益提高。但同时,由于长期以来教育界和社会上普遍对校外教育认识上的片面、投入上的不足、工作上的缺失,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1.认识定位上存在偏差
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将校外教育单纯定义为学校教育的延伸或是补充。这使得一些教育机构把校外教育学校化,热衷于针对应试教育开办数学、英语等课业辅导班,让学生“望而生畏”;另一些教育机构则把素质教育简单地理解为琴棋书画,把目光瞄准低层次的弹琴、唱歌、跳舞、画画等培训内容,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拓展,陷入了职业教育的迷途。
2.场地经费制约突出。
由于投入上的不足,普遍存在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少、规模小、设施老化等问题,甚至存在安全隐患。而条件相对较好的校外活动场所被出租、挪用、挤占现象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数校外教育机构资金状况较为紧张,有的连基本工资开销都不够,更谈不上添置设备设施,有的迫于“生计”将部分场地出租弥补资金缺口,有的则片面追求开办高回报的培训课程。
3.专业师资力量缺乏。
当前,校外教育师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骨干教师力量薄弱、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结构和人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多数都是聘请在职老师兼职,还有的校外教育机构招收非师范毕业生进行教学,基本上只需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即可从事教学,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三、加强校外教育工作的对策及建议
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青少年及家长的欢迎和认可。然而,在管理和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在物质支持、资源整合、市场运作和专业管理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1.提高校外教育的针对性
校外教育工作者在活动中对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即兴趣、爱好、能力等应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有针对地举办广大青少年所向往、喜爱的艺术、科技、体育、娱乐等活动。如在社区校外教育活动中,可以在项目设计上以参与类活动、体验类游戏和实践类操作为主,并在游戏和活动设计中蕴涵教育内涵;同时,兼顾各个年龄层次、学历层次青少年的不同需要,如针对低龄少年儿童,可以体验类游戏为主,针对在校青少年以实践类动手活动为主。
2.丰富校外教育的内容
校外教育应改革掉一些陈旧的课程与制度,建立新的专业和课程,通过积极开展适合青少年发展的活动,拓宽青少年的知识视野,培养其实践能力,使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开设与互联网、动漫等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也可增设诸如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课程使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与此同时,根据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摒弃传统教学中单方面交流的弊端,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使校外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与校内教育的衔接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品德培养、知识传授、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等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而校外教育则为学生的特长培养、潜能开发、终身学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保校外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首先是确立服务学生的宗旨,把青少年健康成长作为校外教育永恒的主题,特别是让那些有特长、有潜能的青少年在这里找到施展才能的舞台。其次是在开设的专业或科目上,尽量与学校的课程设置保持一致。第三是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从学科、专业的角度进行循序渐进的拔高和拓展,确保了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完整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