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社会问题。如今由留守儿童而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这些留守儿童能否像其他儿童一样接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能否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不仅涉及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更是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 心理留守” 变为问题儿童。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 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 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 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政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
[2] 尚研,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1.6(3).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 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 心理留守” 变为问题儿童。 [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 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 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 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 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政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
[2] 尚研,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 ].改革与开放.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