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7~2010.6本刊发稿计划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wwwww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主导思想
  
  按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剖析,力求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讲透,并刊发有专门介绍物理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的文章,既能满足老师备课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二、主要栏目
  
  名师导学:分四块内容:①针对课本中的“想想议议”或“想想做做”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或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预习新课;②约请名校名师围绕新课标对本节的重点、考点进行讲解,或对概念作深入浅出的讲解;③对本节的易错点进行辨析;④对本节涉及的物理思想方法进行讲解(如理想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参考。
  撰稿建议:名师导学栏目中的每一块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最好能讲透一个问题,切忌面面俱到,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其中预习新课的文章不超过800字,其他文章尽量控制在1500字以内。7-8月号、9月号文章中的例题可选用2008年的中招试题,10月号以后的文章例题请选用2009年的中招试题,中招试题要注明出处。每篇文章有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文章最后要对本文的思路方法作一总结,并附1-2道练习题。
  学会探究:针对每一节中有代表性的实验插图,或针对当节实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1000字左右,要讲透探究方法,对实验中的易错点要专门强调,教会学生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探究的七个要素中的几个。
  习题精讲:选讲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注意方法点评与总结。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约1000字,注意语言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考链接:向学生介绍中招新题型,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处理,归纳出简单的解题规律。
  撰稿建议:主要选讲近两年的中招试题,让八年级的学生提前接触中招新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每篇文章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要求例题紧扣本章内容,可以涉及以前学过的知识,所选例题尽量与当今科技及现实生活相联系。文章最后附2-3道练习题,每篇文章不超过2000字。
  以上内容是以后面具体发稿内容中的一节为一个板块的,不一定每一节都有这么多栏目,视具体情况定。
  随堂测试:针对每一节的知识点出练习题。有答案,较难题有提示或详细解答。注意控制时间(15分钟)。
  名校试题:每一章的测试题。按照中招题型出题,有答案,较难题要有提示或详解。注意控制时间(45分钟)。
  竞赛之窗:分两个部分①物理潜能知识竞赛;②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例题分析及练习题。
  答疑沙龙:约请相应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特级教师、名校一线有经营的老师或同年级优秀学生回答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1500字。
  趣眼看物理:学生或老师在学习、生活、旅行中发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
  撰稿建议:每期三四幅图片或照片,在图片或照片下附100字以内的文字介绍。介绍图片或照片中的现象所反应的物理知识
  物理广角镜:①介绍与本章知识有关的物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节知识点的课外延伸,可涉及其他学科内容或与自然现象、现实生活有联系;②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内容(如太空行走、探月工程等);③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就。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2000字。
  
  三、具体发稿内容及截止日期
  
  2009年7-8月号:(4月10日截稿)科学之旅声现象(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②声音的特性③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④声的利用)
  2009年9月号:(6月10日截稿)光现象(①光的传播②光的反射③平面镜成像 ④光的折射⑤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
  2009年10月号:(7月10日截稿)透镜及其应用(①透镜与生活中的透镜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③眼睛和服镜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2009年11月号:(8月10日截稿)物态变化(①温度计②熔化和凝固③汽化和液化以及升华和凝华)
  2009年12月号:(9月10日截稿)电流和电路(①电荷②电流和电路③串联和并联及电流的强弱④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八年级上学期总复习内容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2010年1月号:(10月10日截稿)电压与电阻(①电压②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③电阻④变阻器)
  2010年2月号:(10月10日截稿)欧姆定律(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④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2010年3月号:(12月10日截稿)电功率(①电能②电功率③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④电与热⑤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以及生活用的常识)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
  2010年4月号:(2010年1月10日截稿)电与磁(①磁现象以及磁场②电生磁③电磁铁以及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④电动机⑤磁生电)
  2010年5-6月号:(2010年2月10日截稿)信息的传递(①电话电磁波的海洋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内容括电学与磁学)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节、章测试题答案统一放在杂志最后。
其他文献
红树林是一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的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淤泥质滩涂和冲积盐土上,以红树科植物为主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植物群落。这里的生长环境非常特殊,能够适应的植物种类非常有限。红树科是主要的代表植物。另外,在沿海滩涂红树林中还有一些不属于红树科植物的树种。全世界总共约有120种红树林树种,植物学家将这些生长于半咸水环境的植物构成的群落都称为红树林。  1 红树林的植物特征  红树林的名字来源于一种红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个塑料加工厂发生了一场火灾,虽无人员伤亡,但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消防大队通过火场勘查,现场并未发现引发火灾的火源,于是调查人员将注意力转移至火灾现场角落的那一堆透明的镜片上,会不会是这些不起眼的镜片在炎炎烈日的持续炙烤下引发了火灾呢?调查人员提取了现场的镜片,并决定以模拟实验破解火灾之谜,  他们将从火灾现场提取的若干镜片、纸张、橡胶皮套、塑料、泡沫摆放在地面上开始模拟实验,将
电磁波是《信息的传递》章节考查的重点,对电磁波的产生及相关应用的考查,已成为考试的热点内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极其灵敏的狗鼻子    众所周知:狗的鼻子特别灵。经过特殊训练的狗。鼻子更加灵敏,能分辨二百万种不同的气味呢!而且,狗鼻子还具有高度的“分析能力”,能够从许多混杂在一起的气味中,嗅出它所要寻找的那种气味。所以猎犬闻到野兽留下的脚印,能带着猎人去追击;警犬闻到了坏人留下的衣物,能带着公安人员去搜捕逃犯……  狗鼻子这么灵敏,究竟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原来各种动物鼻子的构造大致相同,鼻腔上部都有许多褶皱,
中招物理试题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来命题的。综观近几年各地的中招试题,常常利用课本图片、“想想议议”、“想想做做”、课后习题、“科学世界”等内容进行命题。且近几年有增多的趋势。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足够重视。下面以2010年中考题为例进行剖析,介绍命题特点。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运用欧姆定律去解释安全用电的有关现象,解决简单问题是中考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是欧姆定律内容的拓展。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早在13世纪,古希腊和威尼斯的工匠们在吹制玻璃器皿时,就发现了光沿着玻璃管传播的现象,但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直到19世纪电通讯的文明使人们大开眼界的时候,人们才开始思考能不能利用光进行通讯呢?这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鲜的问题.讲古老,是因为人们利用光传递信息早已有之,古代的烽火台,河流上的航标灯,船舰的旗语,日常人们的手势语等都是在利用光交流信息.讲新鲜,是上述各项光通讯都是在人的视力范围内进行的,能不
干电池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多的一种直流电源。使用过干电池的人一定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已经用完了的电池放置一段时间后,拿出来使用竟然还有一点电。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为什么呢?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干电池是如何来对外供电的。  干电池是一种化学电池。也就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电源。我们见到的干电池大多是锌锰电池,也叫碳锌电池,它是把锌做成筒状当负极,用碳棒做正极。锌做成筒状是为了盛装氯化
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艾哈迈德,泽维尔,以表彰他应用超短激光成像技术观看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是如何运动的,创立了飞秒化学这一研究成果。  在分子和原子的水平上直接观测化学反应中的种种细节,是化学家们几百年来孜孜以求的重大科学目标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泽维尔教授利用超短激光成像技术,使用当时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激光闪光照相机,拍摄到一百万亿分之一秒瞬间处于化学反应中的
1 十月的天气很好,星期天嘟嘟和爸爸妈妈去郊游。一家人来到一片树林中,他们坐在树阴下休息时,爸爸问嘟嘟:“嘟嘟,你知道树的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吗?”嘟嘟运用所学的光学知识很快给出了解答,爸爸听后很满意。  2 这时候,妈妈看到树林里地面上有很多圆形的光斑,就问嘟嘟:“你知道了大树下影子形成的原因,那你知道树下这些圆形光斑是怎样形成的吗?”嘟嘟想了想,也用光学知识给出了解释,妈妈听后满意地点点头。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