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戏曲打击乐中,类别较多,不论作为其音色、节奏曲谱还是演奏方式均尤为丰富,打击乐不仅是原始的音乐,也是极其富有现代气息的音乐。打击乐在戏曲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戏曲打击乐在节奏方面尤为丰富,具备鲜明的音色,音响效果较强。
【关键词】打击乐;戏曲;地位;作用
引言:
戏曲除却声乐外,还包含器乐。假如说戏曲是诗和音乐的结合,那么器乐则为舞蹈或语言与音乐的融合。这是由于在戏曲表演中,唱与念完全音乐化,做与打也舞蹈化。但是所有环节都无法脱离戏曲乐队的伴奏。并且,器乐对声乐的完美展现,也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打击乐在戏曲里的地位
打击乐为透过击打物的震动而发出声音的乐器,其分成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而戏曲打击乐在民族打击乐中尤为关键。
我国打击乐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期,就有鼓观乐,在唐宋时期有西安鼓乐,明朝有十番锣鼓,大致上以打击乐作为主要的音乐方式。有些则为打击乐联奏,在古代的民间有络乐,宫廷雅乐,都融入了打击乐。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堂上坐个笙歌清,堂下立个鼓笛鸣”的美句。
戏曲艺术开始于宋代,元曲的产生则为我国首个戏曲的高峰。明清两代则以昆腔、梆子、京剧为主,创造了包含打击乐在内的完善的艺术体系,高腔作为戏曲声腔的一种,其具有一个基本特征为通过打击乐进行伴奏,有些剧种以打击乐进行命名,比如河北梆子,由此可见,打击乐在戏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戏曲中的文戏除却伴奏演唱以外,还需适时通过曲牌或音乐衬托剧里的情感,因此被称之为文场。
打击乐通常多与武打动作结合,因此被称为武场。打击乐来自于生活及劳动,其作为历史打击乐前辈们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创造与发展的结果。其通过众多长短不一,节奏不同,强弱不等的锣鼓点子、牌子以及混牌子结合而成。演奏这些鼓点则为打点,通过文字记录成锣鼓谱,念出来则被称之为锣鼓经或锣经。所有锣经都有其特有的名称,比如“冲头”、“叫头”等名称,有些与动作相搭配,比如“出手点”、“搜场”等,有些与其展现的情绪相关,比如“哭头”、“乱锤”,有些则以乐器击打的数量相关,比如“小锣一击”、“大锣三击”[2]。
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极富特色,其通过特殊的节奏、音响将情感烘托出来,对气氛进行渲染,结合唱念做打等不同方式,展现出各类音响的效果。不论是戏的开始还是结束,戏剧节奏都需透过打击乐锣鼓点进行统一,对于不同节奏和不同艺术方法而言,均需透过锣鼓点进行结合,令戏曲形式始终贯通。
戏曲来自生活,其与生活又存在差异,透过戏曲特有的动作进行。戏剧的展现方式为唱、念、做、打,与之相符的打击乐也是通过这些层面进行艺术的夸大,为剧情提供服务,渲染不同剧目的不同氛围,展现出不同的人物情绪,不论作为角色的上下场,身段、台步、唱、念、做、打,乃至舞台氛围的烘托以及各类音响的效果,均融合了锣鼓进行伴奏。所以,打击乐在戏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打击乐在戏曲里的作用
(一)统一舞台节奏
在戏曲乐队中,打击乐和管弦乐平分秋色。节奏作为音乐的生命力根源所在,节奏能够摆脱旋律、和声等元素单独存在,可是其他音乐要素则无法脱离节奏,并且必须依附节奏而存在,假如稍稍改动节奏,则会令音乐的作品构架与意义产生较大的变动。打击乐是节奏乐器,对节奏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比于能够依照范乐谱进行演奏的管弦乐器而言,打击乐极富生命力,不但没有较为规范的乐谱,在演奏当中还存在较大的弹性、伸缩性与活跃性,并且与演员的眼、手、身法相结合,将轻重缓急完全展现出来。比如“四击头”需与“亮相”相结合。演员在舞台中的动作必须干净利落,姿势需威武雄壮,恰恰由于节奏感较强,才能够令戏曲表演有效展现出来。如果不具备鲜明的节奏,则会令演员无法继续表演。所以,打击乐不但把控了戏曲音乐的节奏,还将戏曲结构与舞台节奏相融合。
(二)渲染气氛,制造音效
戏曲在场次中的时空转换、起承转合,不同氛围中的不同气氛,均通过锣鼓经由“锣鼓经”进行渲染而表现出来。比如京剧中的《三岔口》,不存在唱腔,道白也较少,主要为演员的武打表演,而打击乐透过“锣鼓经”进行演奏,渲染出漆黑深夜中暗室里的氛围,有力地展现出演员在摸扑、寻觅、翻打、碰撞、厮杀等动作,通过动彰显静,动静结合,以声造境,生境结合,具有十分感人的效果。因此有人将京剧《三岔口》称之为武打与武场的完美融合。
戏曲锣鼓不仅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还能够在艺术上进行提炼并再造,制作出不同的舞台音效。比如风声、雨声、雷声、水声、鸟鸣声、马蹄声、炮声、枪声、兵器格斗声、更鼓声、更梆声等,不但便捷且十分逼真,可以称之为写意传神,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3]。
(三)表现情绪,表达情感
戏曲锣鼓透过不同的锣鼓经的演奏,能够将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乱锤可以将人物焦躁不安的情绪展现出来。在京剧《空城计》当中,诸葛亮担心司马懿兵临城下时,则会先奏出乱锤,将其焦急烦躁、心虚紊乱的情绪展现出来,随后再奏出软丝鞭二锣的锣鼓经,以体现出其已经想出了解决的方法,彰显出自信的安定情绪。再比如在京剧《女起解》当中,苏三首次上场时,幕中一声“苦啊!”随着深沉的锣鼓经慢纽丝低虎音锣的伴奏声,苏三缓缓上台,透过其沉重的步伐,呆滞的眼光,结合锣鼓经,展现出其凄苦哀怨的内心感受。比如哭头,常常用在人物哭泣当中,其实则为唱腔和锣鼓经的融合,展现出人物悲痛的情感。
结束语:
戏曲艺术作为唱念做打不同技艺的融合,有效展现出打击乐的作用成为戏曲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戏曲最显著的特点则为独立运用大量打击乐营造氛围,展现出情感,体现出冲突的目的,打击乐通过其鲜明的节奏,变化丰富的音乐语汇构成特有的艺术风格以及完整的有机体。打击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但令戏曲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还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海.论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与运用[J].戏曲研讨.2014.(07):95-102.
[2]张井海.谈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06):138.
[3]张建军.谈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6):90-92.
【关键词】打击乐;戏曲;地位;作用
引言:
戏曲除却声乐外,还包含器乐。假如说戏曲是诗和音乐的结合,那么器乐则为舞蹈或语言与音乐的融合。这是由于在戏曲表演中,唱与念完全音乐化,做与打也舞蹈化。但是所有环节都无法脱离戏曲乐队的伴奏。并且,器乐对声乐的完美展现,也具有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打击乐在戏曲里的地位
打击乐为透过击打物的震动而发出声音的乐器,其分成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而戏曲打击乐在民族打击乐中尤为关键。
我国打击乐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期,就有鼓观乐,在唐宋时期有西安鼓乐,明朝有十番锣鼓,大致上以打击乐作为主要的音乐方式。有些则为打击乐联奏,在古代的民间有络乐,宫廷雅乐,都融入了打击乐。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堂上坐个笙歌清,堂下立个鼓笛鸣”的美句。
戏曲艺术开始于宋代,元曲的产生则为我国首个戏曲的高峰。明清两代则以昆腔、梆子、京剧为主,创造了包含打击乐在内的完善的艺术体系,高腔作为戏曲声腔的一种,其具有一个基本特征为通过打击乐进行伴奏,有些剧种以打击乐进行命名,比如河北梆子,由此可见,打击乐在戏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
戏曲中的文戏除却伴奏演唱以外,还需适时通过曲牌或音乐衬托剧里的情感,因此被称之为文场。
打击乐通常多与武打动作结合,因此被称为武场。打击乐来自于生活及劳动,其作为历史打击乐前辈们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创造与发展的结果。其通过众多长短不一,节奏不同,强弱不等的锣鼓点子、牌子以及混牌子结合而成。演奏这些鼓点则为打点,通过文字记录成锣鼓谱,念出来则被称之为锣鼓经或锣经。所有锣经都有其特有的名称,比如“冲头”、“叫头”等名称,有些与动作相搭配,比如“出手点”、“搜场”等,有些与其展现的情绪相关,比如“哭头”、“乱锤”,有些则以乐器击打的数量相关,比如“小锣一击”、“大锣三击”[2]。
打击乐在戏曲艺术中极富特色,其通过特殊的节奏、音响将情感烘托出来,对气氛进行渲染,结合唱念做打等不同方式,展现出各类音响的效果。不论是戏的开始还是结束,戏剧节奏都需透过打击乐锣鼓点进行统一,对于不同节奏和不同艺术方法而言,均需透过锣鼓点进行结合,令戏曲形式始终贯通。
戏曲来自生活,其与生活又存在差异,透过戏曲特有的动作进行。戏剧的展现方式为唱、念、做、打,与之相符的打击乐也是通过这些层面进行艺术的夸大,为剧情提供服务,渲染不同剧目的不同氛围,展现出不同的人物情绪,不论作为角色的上下场,身段、台步、唱、念、做、打,乃至舞台氛围的烘托以及各类音响的效果,均融合了锣鼓进行伴奏。所以,打击乐在戏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打击乐在戏曲里的作用
(一)统一舞台节奏
在戏曲乐队中,打击乐和管弦乐平分秋色。节奏作为音乐的生命力根源所在,节奏能够摆脱旋律、和声等元素单独存在,可是其他音乐要素则无法脱离节奏,并且必须依附节奏而存在,假如稍稍改动节奏,则会令音乐的作品构架与意义产生较大的变动。打击乐是节奏乐器,对节奏要求较高,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比于能够依照范乐谱进行演奏的管弦乐器而言,打击乐极富生命力,不但没有较为规范的乐谱,在演奏当中还存在较大的弹性、伸缩性与活跃性,并且与演员的眼、手、身法相结合,将轻重缓急完全展现出来。比如“四击头”需与“亮相”相结合。演员在舞台中的动作必须干净利落,姿势需威武雄壮,恰恰由于节奏感较强,才能够令戏曲表演有效展现出来。如果不具备鲜明的节奏,则会令演员无法继续表演。所以,打击乐不但把控了戏曲音乐的节奏,还将戏曲结构与舞台节奏相融合。
(二)渲染气氛,制造音效
戏曲在场次中的时空转换、起承转合,不同氛围中的不同气氛,均通过锣鼓经由“锣鼓经”进行渲染而表现出来。比如京剧中的《三岔口》,不存在唱腔,道白也较少,主要为演员的武打表演,而打击乐透过“锣鼓经”进行演奏,渲染出漆黑深夜中暗室里的氛围,有力地展现出演员在摸扑、寻觅、翻打、碰撞、厮杀等动作,通过动彰显静,动静结合,以声造境,生境结合,具有十分感人的效果。因此有人将京剧《三岔口》称之为武打与武场的完美融合。
戏曲锣鼓不仅能够模仿自然界中的不同声音,还能够在艺术上进行提炼并再造,制作出不同的舞台音效。比如风声、雨声、雷声、水声、鸟鸣声、马蹄声、炮声、枪声、兵器格斗声、更鼓声、更梆声等,不但便捷且十分逼真,可以称之为写意传神,具有一箭双雕的效果[3]。
(三)表现情绪,表达情感
戏曲锣鼓透过不同的锣鼓经的演奏,能够将人的喜怒哀乐等不同情感展现的淋漓尽致。比如乱锤可以将人物焦躁不安的情绪展现出来。在京剧《空城计》当中,诸葛亮担心司马懿兵临城下时,则会先奏出乱锤,将其焦急烦躁、心虚紊乱的情绪展现出来,随后再奏出软丝鞭二锣的锣鼓经,以体现出其已经想出了解决的方法,彰显出自信的安定情绪。再比如在京剧《女起解》当中,苏三首次上场时,幕中一声“苦啊!”随着深沉的锣鼓经慢纽丝低虎音锣的伴奏声,苏三缓缓上台,透过其沉重的步伐,呆滞的眼光,结合锣鼓经,展现出其凄苦哀怨的内心感受。比如哭头,常常用在人物哭泣当中,其实则为唱腔和锣鼓经的融合,展现出人物悲痛的情感。
结束语:
戏曲艺术作为唱念做打不同技艺的融合,有效展现出打击乐的作用成为戏曲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最突出的一个标志。戏曲最显著的特点则为独立运用大量打击乐营造氛围,展现出情感,体现出冲突的目的,打击乐通过其鲜明的节奏,变化丰富的音乐语汇构成特有的艺术风格以及完整的有机体。打击乐作为戏曲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不但令戏曲音乐的表现能力更加丰富,还对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庆海.论打击乐在戏曲中的作用与运用[J].戏曲研讨.2014.(07):95-102.
[2]张井海.谈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4.(06):138.
[3]张建军.谈打击乐在戏曲表演中的作用[J].群文天地.2011.(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