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亚运会结束、我们回国有一段时间了,但还是颇怀念多哈,这座波斯湾畔,碧海金沙,一座令人难忘的城市。
如果不是因为亚运会,很多中国人不会把目光投向多哈,一个虽算不上遥远但很神秘的地方。此前,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多哈以及卡塔尔跟足球有关:1989年10月28日意大利世界杯外围赛六强赛最后一战,中国队终场前遭遇“黑色三分钟”,被卡塔尔队连扳两球,中国足球“只差一步到罗马”。此后,1997年中国队在大连金州2:3负于卡塔尔队,彻底丧失进军法国世界杯的机会。除了足球,中国人关于多哈的记忆,还有2001年11月,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议就是在多哈举行的——当然,这是愉快的回忆。
除去这些,中国人关于多哈与卡塔尔的印象,就只有一些残余片章了,隐约而虚幻,用刘翔抵达多哈机场接受采访时的话来说,卡塔尔“富得流油”,而且“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两点基本上可以用来概括中国人踏上卡塔尔之前对这个国家的认识了。当然,真正深入之后,认识就丰富多彩了。
曾经的游牧民族,如今的“车轮上的国家”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的卡塔尔半岛,位置非常重要,堪称位于阿拉伯半岛“心脏”部位——美军中央司令部就设在多哈——卡塔尔面积只有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74万多,国家虽小,却是重要石油出产国,天然气出口量,更是排世界第一。
所以我们到多哈后,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像个“大工地”,到处在盖高楼,事实上,多哈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过去城建设施较差,标志性建筑是位于海边的喜来登饭店,但现在大不一样了,在著名的海滨大道上朝城里一看,高楼林立,已经是一幅现代都市图景了。
多哈给人的第二印象是车多,而且好车多。可以说,曾经的游牧民族,现在成了“车轮上的国家”。由于盛产石油,国土又有大量沙漠,多哈街头,大排量越野车比比皆是,丰田陆地巡洋舰是最常见的车型之一,犹如上海街头的桑塔纳一般。
神秘的阿拉伯风情
当然,对一个远方来客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还是风土人情,何况是对外界而言相当神秘的阿拉伯风情?
整天接触着欧美服饰文化并以西装为正装的中国人,一到多哈,备感新奇: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卡塔尔仍严格保持着阿拉伯传统文化。身着白色长袍、戴着头巾的阿拉伯男子身态优雅,而蒙面女子露在外面的一双大眼睛,则透着神秘的美丽。
从流行的审美观点看,阿拉伯男子与女子中颇多帅哥美女,有一双大眼睛,鼻子笔挺,嘴唇丰满,虽身着长袍,难显曲线,但让人觉得长身玉立,颇具丰姿。同去采访的女同事私下评选:在开幕式上骑着一匹宝马点燃火炬的卡塔尔王室成员、国家耐力马术队队长阿勒萨尼被评为“第一帅哥”,此君长就一张好莱坞明星脸,剑眉星目,骑在马上,英气勃发,俊朗不凡。
能够一睹阿拉伯女子真颜的机会不多。出国前,曾接受这样的教育:在阿拉伯,盯着妇女看,是不礼貌的行为,在给妇女拍照前,一定要征得其同意——当然,她们大多数不同意。
对阿拉伯女子的印象,最深的印象是她们领着一群孩子,从容逛商场;或者,在一辆大车里,蒙着面纱只露出眼睛的妈妈在开车,后座是一溜大小不一的孩子。
很多国人(当然是男的)说起阿拉伯男人,总是两眼放光、一脸艳羡:“那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啊。”前中国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远嫁卡塔尔后,大伙儿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这个:“要是你老公娶四个老婆怎么办?”诸宸开玩笑说:“那我就回国。”其实,现在阿拉伯男子除非豪富,大多数还是一夫一妻,一是受过西方教育的缘故,此次,娶四个老婆,没相当的经济实力可不行。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卡塔尔人的生活还相当清苦。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有几幕都是在描绘古代卡塔尔人采摘珍珠时的情景,以及主人公是如何跟随采珠人踏上探索的旅程。采珠业是卡塔尔在发现石油之前的支柱产业,是卡塔尔人的主要谋生方式。有记载以来,海湾地区就因为它出产的珍珠闻名于世,珍珠被古代阿拉伯人称为“月亮的眼泪”。1930年以前,采珠业是卡塔尔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伴随采珠而产生的文化和音乐是卡塔尔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
自从大量开采石油以来,包括卡塔尔在内的海湾国家迅速富裕起来,像卡塔尔,国民收入据说已经排到瑞士之前,位居世界第一了。不过,就像传统文化保持完好一样,卡塔尔人的待客之道亦未沾上石油味。热情好客是卡塔尔人的特点,他们与本国人或阿拉伯人交往,真诚实在;在接待外国人方面殷勤周到——这一点在多哈亚运会上显示无遗。
“互相支撑的亚洲”
在多哈,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一个“互相支撑的亚洲”。多哈输出石油、天然气,引进日本的汽车、韩国的电器、中国的衣服鞋帽——亚运会专卖商店里一位工作人员说,大约有90%的亚运会专卖产品都来自中国——还有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劳工,他们遍布在多哈的大街小巷。
事实上,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多哈亚运会,就是国际智慧的结晶:从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到运动员村餐厅的服务人员,从新闻中心的媒体经理到赛场保安……多哈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据组委会提供数据表明:多哈亚组委的管理人员约2400人,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如果将志愿者、班车司机等服务人员全部算在内,本届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虽然石油、天然气还可开采多年,但卡塔尔已经着手筹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就是这个既拥有大漠黄沙、蔚蓝大海,又有现代都市的国家的发展重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踏上这块土地,也许后来者跟我们一样,去多哈之前,对这块土地非常陌生,甚至多少有些畏惧。毕竟这些年来,我们对欧美文化很熟悉,但是对阿拉伯文化,却印象模糊,而且一些观点还是别人单向灌输的。但是踏上多哈的土地后,这种成见将慢慢消融,而一轴热情好客、文化灿烂的阿拉伯风情长卷,正在眼前铺开。
如果不是因为亚运会,很多中国人不会把目光投向多哈,一个虽算不上遥远但很神秘的地方。此前,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多哈以及卡塔尔跟足球有关:1989年10月28日意大利世界杯外围赛六强赛最后一战,中国队终场前遭遇“黑色三分钟”,被卡塔尔队连扳两球,中国足球“只差一步到罗马”。此后,1997年中国队在大连金州2:3负于卡塔尔队,彻底丧失进军法国世界杯的机会。除了足球,中国人关于多哈的记忆,还有2001年11月,通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会议就是在多哈举行的——当然,这是愉快的回忆。
除去这些,中国人关于多哈与卡塔尔的印象,就只有一些残余片章了,隐约而虚幻,用刘翔抵达多哈机场接受采访时的话来说,卡塔尔“富得流油”,而且“这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两点基本上可以用来概括中国人踏上卡塔尔之前对这个国家的认识了。当然,真正深入之后,认识就丰富多彩了。
曾经的游牧民族,如今的“车轮上的国家”
卡塔尔地处波斯湾的卡塔尔半岛,位置非常重要,堪称位于阿拉伯半岛“心脏”部位——美军中央司令部就设在多哈——卡塔尔面积只有一万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74万多,国家虽小,却是重要石油出产国,天然气出口量,更是排世界第一。
所以我们到多哈后,第一印象就是这里像个“大工地”,到处在盖高楼,事实上,多哈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过去城建设施较差,标志性建筑是位于海边的喜来登饭店,但现在大不一样了,在著名的海滨大道上朝城里一看,高楼林立,已经是一幅现代都市图景了。
多哈给人的第二印象是车多,而且好车多。可以说,曾经的游牧民族,现在成了“车轮上的国家”。由于盛产石油,国土又有大量沙漠,多哈街头,大排量越野车比比皆是,丰田陆地巡洋舰是最常见的车型之一,犹如上海街头的桑塔纳一般。
神秘的阿拉伯风情
当然,对一个远方来客来说,最具吸引力的还是风土人情,何况是对外界而言相当神秘的阿拉伯风情?
整天接触着欧美服饰文化并以西装为正装的中国人,一到多哈,备感新奇: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同时,卡塔尔仍严格保持着阿拉伯传统文化。身着白色长袍、戴着头巾的阿拉伯男子身态优雅,而蒙面女子露在外面的一双大眼睛,则透着神秘的美丽。
从流行的审美观点看,阿拉伯男子与女子中颇多帅哥美女,有一双大眼睛,鼻子笔挺,嘴唇丰满,虽身着长袍,难显曲线,但让人觉得长身玉立,颇具丰姿。同去采访的女同事私下评选:在开幕式上骑着一匹宝马点燃火炬的卡塔尔王室成员、国家耐力马术队队长阿勒萨尼被评为“第一帅哥”,此君长就一张好莱坞明星脸,剑眉星目,骑在马上,英气勃发,俊朗不凡。
能够一睹阿拉伯女子真颜的机会不多。出国前,曾接受这样的教育:在阿拉伯,盯着妇女看,是不礼貌的行为,在给妇女拍照前,一定要征得其同意——当然,她们大多数不同意。
对阿拉伯女子的印象,最深的印象是她们领着一群孩子,从容逛商场;或者,在一辆大车里,蒙着面纱只露出眼睛的妈妈在开车,后座是一溜大小不一的孩子。
很多国人(当然是男的)说起阿拉伯男人,总是两眼放光、一脸艳羡:“那里的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啊。”前中国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诸宸远嫁卡塔尔后,大伙儿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这个:“要是你老公娶四个老婆怎么办?”诸宸开玩笑说:“那我就回国。”其实,现在阿拉伯男子除非豪富,大多数还是一夫一妻,一是受过西方教育的缘故,此次,娶四个老婆,没相当的经济实力可不行。
上个世纪中叶之前,卡塔尔人的生活还相当清苦。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有几幕都是在描绘古代卡塔尔人采摘珍珠时的情景,以及主人公是如何跟随采珠人踏上探索的旅程。采珠业是卡塔尔在发现石油之前的支柱产业,是卡塔尔人的主要谋生方式。有记载以来,海湾地区就因为它出产的珍珠闻名于世,珍珠被古代阿拉伯人称为“月亮的眼泪”。1930年以前,采珠业是卡塔尔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伴随采珠而产生的文化和音乐是卡塔尔文化遗产中宝贵的一部分。
自从大量开采石油以来,包括卡塔尔在内的海湾国家迅速富裕起来,像卡塔尔,国民收入据说已经排到瑞士之前,位居世界第一了。不过,就像传统文化保持完好一样,卡塔尔人的待客之道亦未沾上石油味。热情好客是卡塔尔人的特点,他们与本国人或阿拉伯人交往,真诚实在;在接待外国人方面殷勤周到——这一点在多哈亚运会上显示无遗。
“互相支撑的亚洲”
在多哈,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一个“互相支撑的亚洲”。多哈输出石油、天然气,引进日本的汽车、韩国的电器、中国的衣服鞋帽——亚运会专卖商店里一位工作人员说,大约有90%的亚运会专卖产品都来自中国——还有印度、巴基斯坦和菲律宾等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劳工,他们遍布在多哈的大街小巷。
事实上,被誉为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多哈亚运会,就是国际智慧的结晶:从开闭幕式的主创人员到运动员村餐厅的服务人员,从新闻中心的媒体经理到赛场保安……多哈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世界各地。据组委会提供数据表明:多哈亚组委的管理人员约2400人,他们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如果将志愿者、班车司机等服务人员全部算在内,本届亚运会的工作人员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
据悉,虽然石油、天然气还可开采多年,但卡塔尔已经着手筹划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就是这个既拥有大漠黄沙、蔚蓝大海,又有现代都市的国家的发展重点。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踏上这块土地,也许后来者跟我们一样,去多哈之前,对这块土地非常陌生,甚至多少有些畏惧。毕竟这些年来,我们对欧美文化很熟悉,但是对阿拉伯文化,却印象模糊,而且一些观点还是别人单向灌输的。但是踏上多哈的土地后,这种成见将慢慢消融,而一轴热情好客、文化灿烂的阿拉伯风情长卷,正在眼前铺开。